小说《鬼魅丹青》,迟子建再一次描述了婚姻和情爱的百孔千疮,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困境中。
读迟子建的《鬼魅丹青》,起初就被这个非同寻常的名字所吸引,全然不能明白个中含义,直到看完整部小说,才恍然长叹。
鬼魅代表的是传统的道德舆论的力量,鬼魅丹青,则直指这部小说实际上是为我们展现一幅传统道德舆论中的人世百态。
“清水洗尘”式的笔触把人口只有五万多的拉林小城的人世百态缓缓道来。那是一个“熟人社会”,从霞布的老板卓霞开始,所有出场的人物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联系的本质就是中国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思想道德观。
小说从一场悬案写起。卓霞,作为小说的第一主人公,毫无疑问带着作者试图在小说中向读者传达的价值取向。她美丽,“中等个,细腰翘臀,柳肩丰胸,从不大声说话,像蜻蜓一样轻歌曼舞地行路,十足的女人味”,她善良,蔡雪岚生前交给她做的风衣无论如何都为她保密,但她身上还是有着小市民的一些特质,迷信,保守,小心眼。
而在她背后作者塑造的另一个耐人寻味的角色,蔡雪岚,则被作者赋予了更多美好的特质。在她与罗郁的爱情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同样渴望着宁静的自由的生活态度和超脱世俗的恋爱关系。然而这种特质最终却没有走向美好的结局,那是压抑人性的现代社会对美好事物的.摧残。作者把蔡雪岚的死写成了具有迷信色彩的死,让她因为黑鸽子的啄食而失手坠楼,而之后黑鸽子因为心生罪孽屡屡想自杀。这里的黑鸽子,不正是代表着状似看不见摸不着实则强大无比的道德舆论么?
道德舆论在此中篇小说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一种束缚和捆绑的作用。平庸的齐向荣能够为婆婆捐出一个肾,就换得永恒的道德优势。毋宁说是齐向荣献出来的肾,还不如说是各式各样人的声音冥冥之中化成了一只眼,不舍昼夜地盯着刘良阖,监视着他,让他无法抛弃家庭。因为他抛弃的不仅仅是一个女人——齐向荣,他背弃的是家庭是舆论是道德,一个从小受此种价值观熏陶的人是没有勇气走向反抗之路的。而在刘良阖死后,齐向荣竟然更加容光焕发,“因为她觉得这样才算真正拥有了他。”被腐旧思想毒害之深,竟然到了泯灭人性的地步。
与此相反的则是作者塑造的几个正面形象。罗郁,初看,仿佛觉得这个人心理有些疾病,直到最后才知道,他这种形象即代表着作者内心所渴望的对世俗婚姻生活的反抗,只不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出来以致不太真实而已;小铃铛,在众人的口嘴中一直以反面形象出现,而最终却因为欣赏谢福的实诚而抛弃自己不要结婚的观念成了他的妻子。这在世俗眼里不屑一顾的两个人,最终成了小说中最后的赢家,过上了他们期待的生活。
有学者说,人类只要是社会性的,就存在着权力与人性的异化问题。在批判传统道德舆论残害人性的同时,不禁思及今日。昔日的人们被旧传统束缚无法解脱,而今日,在封建迷信残存和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双重冲击下,这种对人性本真的追求还有多少存在呢?
二十世纪始,随着现代文明的膨胀,工业化与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自然榨取的恶化,人们也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心灵上的生态问题。生活水平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从一方面来说确实让人们体验到了新生活的乐趣,另一方面也让人的内心变得无所依靠不知所措。孩子们过早走向成人世界的浮躁与轻佻,而成人社会也越来越走向荒诞与无依的境地。这相比于旧日的传统道德舆论,是不是又是一种变相的束缚呢?
今日社会之压抑人性不同于昔日社会之处,大概就是对人自然天性的压抑了吧。
作者最玄妙之处便是把这种追求寄托在了一个着墨不多的自闭症儿童身上,从而让整部小说中的人物都从那种压抑中得以解脱。“秀植画的人物,都是一个表情,闷着头,苦着脸,闭着嘴;而他画的景物,却是千姿百态的。放声歌唱的鸟儿,怒放的花儿,飞舞的云,奔流的河,啄食的鸡,撒欢的狗,风中的树,都是他喜欢画的。”借一个非世俗的男孩,藉由他破解生活中的困惑,让生命回归宁静、超脱的生命自由之风格,追求诗意的栖居的生命境界。它并不涉及世俗道德的内涵,强调的是自我非理性、非功利性的心态对世界的超越,也就是罗郁和蔡雪岚一直所渴望的那种境界。
迟子建对现实与审美总有一种暖性叙述,生存之严酷一面在她的视域内自有一种别样的文字升华。在静谧中描绘苦难,在柔婉中宣泄情绪,正如《鬼魅丹青》中展现的生命境界一般,作者追求的也正是这种美学境界。
【《鬼魅丹青》读后感】相关文章:
浅析《鬼魅丹青》05-12
从《鬼魅丹青》中看角色的塑造05-12
迟子建《鬼魅丹青》的多重隐喻05-11
唐诗中的鬼魅李贺09-04
姜三莽吓退鬼魅阅读附答案03-28
第8课笔墨丹青课文讲解12-12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原文及注释12-07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原文及评析09-03
《弟子规读后感》读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