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赤壁赋的文言文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词类活用(词性转换)
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击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渺沧海一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
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译作状语加动词,向东进军)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属—嘱劝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凭借
③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④举匏尊以相属属—嘱劝酒尊—樽酒杯
一词多义
望: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
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
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
白:
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做动词)
歌:
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愉快!
一、文学常识
1、写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2、赋: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有韵文体,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重于写景,借景抒情,一般以四六句为主,错落有致,追求声律骈偶和藻饰。
3、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4、唐宋八大家
二、字音字形
壬( )戌( ) 戍( )边 戊( )申 举酒属( )客
窈( )窕( ) 斗( )牛 冯( )虚御风 应和( )
扣舷( ) 追溯( ) 朔( )漠 桂棹( )
余音袅袅( ) 沟壑( ) 蛟( )龙 嫠( )妇
愀( )然 山川相繆( ) 舳( )舻( )千里
旌( )旗蔽空 酾( )酒临江 横槊( )赋诗 江渚( )麋( )鹿 一叶扁( )舟 匏( )樽 蜉( )蝣( ) 杯盏( ) 果核( ) 慰藉( ) 书籍( )
三、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 通 凭
暴虎冯河
四、重点词语
3、一词多义
(1)东 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 望 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如诉如泣(副词,像)
(5)白 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歌曰:“……”(歌词,名词)
倚歌而和之(歌曲的曲调或节拍,名词)
1、而
连词,表转折。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连词,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 /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承接。 正襟危坐而问客
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
2、之
助词,的。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哀吾生之须臾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苟非吾之所有 / 吾与子之所共适
代词,它、它们。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耳得之而为声/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去,往)
3、于
介词,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渔樵于江渚之上/ 托遗响于悲风 /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呢。 而又何羡乎
语气词,表反问,吗。 此非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语气词,表疑问,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介词,在。 相与枕藉乎舟中
形容词词尾。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用在句中表停顿或舒缓语气,语气词。郁乎苍苍 / 知不可乎骤得
五、翻译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荆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8、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9、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10、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六、拓展延伸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引黄庭坚语
喜欢苏轼,喜欢他气定神闲的.淡泊与坦然,于风波迭起的江湖中漂泊,数十载的宦海生涯进进退退,沉沉浮浮。一生短短的64年中,他经历了别人经历不了的冬雪秋霜,承受了别人承受不住的狂风巨浪,战胜了别人战胜不得的飞沙走石。他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优雅地达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哲人境界,即便是在他人生最不称意的时候,他依然从容淡定,携着半生的荣辱悲欢,华丽地转身,再转身,潇潇洒洒地就走遍了半壁江山,留下了后人永远也无法企及的篇章。
酾洒临月,步履铿锵,拂袖一笑,风清云淡,苏轼用他一生的苦旅,铸就了一首最华丽的篇章。
花开花谢,流年暗换。总不忘千年前的那个身影,披蓑戴笠,泛舟湖上,谈笑间,候雨过天晴。
【赤壁赋的文言文知识点】相关文章:
文言文赤壁赋的知识点11-13
文言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12-09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07-20
《赤壁赋》文言文重要知识点12-16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赤壁赋12-06
高中语文文言文赤壁赋知识点11-12
赤壁赋知识点10-28
赤壁赋的知识点10-30
《赤壁赋》知识点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