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下面是有关他的《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虚词
1. 而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
(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
(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
(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
2. 之
(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
(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
(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
(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3.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
(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
(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
4. 乎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
(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
(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
二、实词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白露横江
古义:白茫茫的水汽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4)望美人兮天一方
古义: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倚歌而和之
古义:循,依。
3. 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
(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
(3)下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
(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
(5)歌 a扣舷而歌之 ( 动词,唱)
b歌曰 (名词 歌词)
c倚歌而和之 (名词 曲调)
(6)长 a抱明月而长终 ( 永远)
b而卒莫消长也 (增长)
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
(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
(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
(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
(10)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介词结构后置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5.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客有吹洞箫者
6.谓语前置
渺渺兮予怀
7.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宾语前置
何为其然也?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四、重点语句翻译
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在茫茫无际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过那浩荡渺远的江面。
3.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译文:多么广阔浩瀚啊,我们像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我们像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译文: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5. 盖其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译文: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
五、重点语句默写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苏轼《前赤壁赋》)
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轼《前赤壁赋》)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前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前赤壁赋》)
6.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前赤壁赋》)
(一)通假字
1、举酒属客 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3、山川相缪 (缪,通“缭”连结、盘绕)
4、杯盘狼籍 (籍,通“藉”,凌乱)
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
(二)词类活用
1、歌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 唱)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舞,使……起舞;泣,使……哭泣)
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 整理)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 向南)
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
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东:名作动,攻占,
向东进军、东下)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
8、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友:意动用法 以……为伴、以……
为友)
(三)古今异义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四)一词多义
1、望:
七月之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
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
2、歌:
扣舷而歌(唱)
歌曰(歌词)
倚歌而和之(歌声)
3、如:
纵一苇之所如(往)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像)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像)
4、然:
其声呜呜然(……的`样子,像声词词尾)
何为其然也(这样)
5、长:
抱明月而长终(永远)
而卒莫消长也(增长)
6、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月出于东山之上(从)
徘徊于斗牛之间(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托遗响于悲风(给)
7、而:
羽化而登仙(表承接)
扣舷而歌(表修饰)
倚歌而和之(表修饰)
正襟危坐而问之(表修饰)
侣鱼虾而友麋鹿(表并列)
逝者如斯而未偿往也(表转折)
耳得之而为声(表因果)
8、之:
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
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
9、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
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
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五)特殊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
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三、本课成语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四、其他重点字词
七月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
白露横江(笼罩)
纵一苇之所如(纵:任,如:往)
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浩浩:广阔,辽远;冯虚:凌空、凭空)
渺渺兮予怀(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倚:循,依;和:唱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
正襟危坐(端正)
方其破荆州(方,当)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
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骤得轻易得到)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竟,连……都……;一瞬:一眨眼,比喻时间短暂)
而吾与子之所共食(共同享用,也作“适”)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像蜉蝣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
⑵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翻译: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翻译:如果从那变动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
⑷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后追谥“文忠”,北宋杰出文学家、诗人、散文家、词人、书画家,四川眉山人。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中心思想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通过对庭院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表达出作者那种纵使在悲凉苦闷中仍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水调歌头·中秋》:此词写中秋之夜,借中秋赏月之机,表白了词人为人的高洁,也流露了他对“从仕数困”的些许幽恨。抒发了诗人“高度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等人生感悟,也表现了超然达观的思想。
句式
倒装句
1、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定语后置)
省略句
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大概是竹子跟柏树的影子吧?(“也”,表判断)
- 相关推荐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10-08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归纳11-08
苏轼《前赤壁赋》知识点归纳10-25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07-20
文言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12-09
苏轼《前赤壁赋》名句归纳10-18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09-20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11-30
语文《赤壁赋》知识点归纳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