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导学案

2024-07-30 长恨歌

《长恨歌》导学案1

  第一课时

  青春寄语: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②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解读诗歌,深切感受饱含在诗歌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

  ②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 代诗人,字 ,号 、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 ”,世称白傅,白文公。官终刑部尚书,又称白香山。

  二、初读诗歌,给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注音。

  回眸( ) 粉黛( ) 骊宫( ) 霓裳( )

  衾被( ) 鼙鼓( ) 仙袂( ) 衣钿( )

  凝睇( ) 钗擘( ) 萦纡( ) 马嵬( )

  阑干( ) 绰约( ) 迤逦( )( )

  三、解释诗中重要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 六宫粉黛无颜色

  可怜光彩生门户 渔阳鼙鼓动地来

  九重城阙烟尘生 宛转娥眉马前死

  东望都门信马归 椒房阿监青娥老

  迟迟钟鼓初长夜 耿耿星河欲曙天

  上穷碧落下黄泉 其中绰约多仙子

  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

  珠箔银屏迤逦开 玉容寂寞泪阑干

  四、再读诗歌,把握诗歌的结构,说出每层层意。

  第一部分,自开头至"不重生男重生女",

  第二部分:自"骊宫高处入青云"至"不见玉颜空死处",

  第三部分:自"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第四部分: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探 究 案

  一、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二、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三、白居易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使你感动?

《长恨歌》导学案2

  《长恨歌》导学案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及本诗体裁特点;背诵相关的名句,积累古诗素材。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培养诵读理解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杨玉环和唐玄宗之间深挚的情感和历史教训

  导学策略

  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会杨李之间的爱情悲剧及教训,探讨“红颜祸水”的合理性。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质疑。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学要点

  第一课时

  导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情景

  导入

  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吊白居易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去世,唐宣宗李忱以诗吊之,其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句,这两句诗当互文来看,童子、胡儿能解吟长恨曲、琵琶篇,同时还能歌唱,说明《琵琶行》《长恨歌》通俗易懂,“童子”“胡儿”都能吟,且在当代便已广泛流传;一千多年后,它依然是珠玉璀璨,散发着永恒的魅力,究其因由,主要在于一个“情”字。

  “一篇《长恨》别有情!”白居易如是说。可见一首《长恨歌》倾注了诗人太多的情感。这部中国版的“人鬼情未了”不仅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美好理想。也许,惟其绵绵“长恨”的亘古主题和对真情的向往与追求,才是真永远。

  根据教师引导初步进入作品内容……

  文学常识介绍

  (一)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75岁。

  白居易与元缜等人是“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诗歌风格通俗晓畅,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特色。

  2、【诗歌体裁】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刘希夷的《代悲白头吟》与张虚若的《春江花月夜》的出现,可说是这种体裁正式形成的标志。明代文学家徐师曾在《诗体明辨》中对“歌”、“行”及“歌行”作了如下解释:“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辞海》注曰:“行”是乐曲的意思;“歌”与“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来就有“歌行”一体。

  3、【写作背景】

  n元和元年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盩厔,鸿与琅琊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者也。歌既成,使鸿传焉。世所不闻者,予非开元遗民,不得知。世所知者,有《玄宗本纪》在。今但传《长恨歌》云尔。(陈鸿《长恨歌传》)

  (二)诵读训练

  1、出示投影,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2、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正音。

  学生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写作背景等进行自学了解。

  学生自由诵读。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对照注释自读,疏通文意,扫情文字障碍。

  ①重点字词句

  可怜光彩生门户:可爱,可羡。

  椒房阿监青娥老:青春的美好容颜。

  耿耿星河欲曙天:天色微明的样子。

  其中绰约多仙子:美好轻盈的样子。

  雪肤花貌参差是:差不多。

  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

  ②名句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学生复述诗歌故事情节。

  3、在复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学生自学本课的生字词,朗读全诗思考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一、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三千宠爱在一身叙述李、杨会合经过及李对杨的眷恋宠幸。

  二、渔阳鼙鼓动地来……东望都门信马归— —生离死别、牵肠挂肚叙述安史之乱爆发,杨贵妃因禁军兵变而殒命。

  三、归来池苑皆依旧……魂魄不曾来如梦——写李回返长安后对杨的无穷思念。

  四、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人鬼情未了

  写已身登仙界的贵妃仍心系尘寰,对李思念不已。

  三、学习第一部分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1、开头为什么提及汉武帝?这和唐玄宗有什么关系?

  ——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

  ——白居易《李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好处?

  ——对比、夸张;突出杨贵妃的美貌。

  《清平乐令》:“六宫罗绮三千,一笑皆生百媚”

  ——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之女,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小名玉环。但她并非从“深闺”中选到“君王侧”的。她原是寿王李瑁(玄宗之子)的妃子,开元二十八年(740)玄宗使她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太真,天宝四年(745)册封为贵妃。白居易这么写大概是“为尊者讳”。

  3、杨贵妃受到宠爱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哪几句是宠爱的顶峰?

  ——以下几方面

  1、杨的媚态2、杨的打扮3、对比描写4、两人的游乐5、杨的亲人的待遇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1、媚态:“凝脂”、“娇无力”

  2、打扮:

  “云鬓花颜金步摇”——步摇:钗的一种。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卷上说玄宗和杨玉环定情时曾亲手给她插上一枝“丽水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3、对比

  “三千宠爱在一身”杜甫《剑器行》:“先帝侍女八千人。”《新唐史》:天宝中,宫嫔大率至四万。

  4、游乐

  “不早朝”、“侍宴无闲暇”、“春游夜专夜”、“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5、亲戚待遇

  “姊妹弟兄皆列土”后果:不重生男重生女。

  ——杨玉环三个姐姐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帝呼为姨”,叔伯兄弟杨铦、杨锜、杨钊(国忠)也当了鸿胪卿、侍御史、右丞相,“恩宠声焰震天下”(《新唐书·杨贵妃传》)。

  ——陈鸿《长恨歌传》:“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为门。’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骊(lí)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cháng)羽衣曲》。

  ——王翰《饮马长城窟行》:“遥闻鼙鼓动地来。”《霓裳羽衣曲》后来被认为是亡国致乱的曲子,杜牧就说是“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反叛朝廷,在范阳起兵,渔阳郡是范阳节度使所管辖的八郡之一,在今天的河北蓟县、北京平谷一带。——鼙鼓是军队用的小鼓。

  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

  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

  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

  逐段进行整合。小组内归纳整理,组间交流完善补充。

  进一步研读文本,捕捉有效信息,组内探究,言之有理有据。

  进一步研读文本,捕捉有效信息。

  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导学

  要点

  第二课时

  导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情景

  导入

  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常言道几曾见帝王天子有真情,至高无上的权利与纯真无暇的爱情往往不能两全,可又谁知真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奇迹呢?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可以说是爱情经典长廊里的一个奇迹。上一节课主要从整体赏析了《长恨歌》,学习了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恨歌》,感受这篇千古绝唱的艺术魅力。

  根据教师引导进入作品内容

  二、阅读文本合作探究。

  1、【学习第二部分】

  九重城阙(què)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diàn)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禄山攻破潼关,唐玄宗与杨贵妃出延秋门向西南出逃。《旧唐书·后妃传》:“帝不获已,与妃诀,遂缢死于佛室。”

  4、哪些词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感情很深?

  ——“掩面”、“回看”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jīng)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5、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散漫”、“萧索”、“萦纡”、“少”、“无光”、“薄”。衬托玄宗孤苦、思

  念、悲痛的心境。

  ——朝朝暮暮情、伤心色

  ——“雨铃霖”词牌出典见注释(4),元代白朴作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题目取这一句意。第四折中写到:“那窗儿外梧桐上雨潇潇,一声声洒残叶,一点点滴寒梢。”

  天旋地转回龙驭(yù),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6、重回故地,玄宗心情如何?

  ——“踌躇”、“空”、“沾衣”、“信马”,悲恸、失落、精神恍惚、极度的思念。

  2、【学习第三部分】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吴文英《风入松》:“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7、时光辗转,哪些词可看出玄宗依旧沉浸在过去?

  ——“多秋草”、“红不扫”,沉迷于悲痛和回忆中。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漏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qīn)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8、哪些词语说明玄宗的思念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加强烈?

  ——“未成眠”、“迟迟”、“欲曙天”、“谁与共”

  9、诗人是如何表现玄宗的孤独凄凉的?

  ——“冷”、“寒”、“白发新”、“青娥老”对应“别经年”,度日如年,孤苦眷恋

  3、【学习第四部分】

  临邛(qióng)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道士名为杨通幽。——招致魂魄是先秦就有的一种巫术,《楚辞》中就有《招魂》。汉武帝就曾让方士招李夫人。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jiōng),转教小玉报双成。

  ——陈鸿《长恨歌传》:见最高仙山,上多楼阙,西厢下有洞户东向,窥其门,署曰“玉妃大真院”。方士抽簪叩扉,有双鬟童女,出应门。方士造次未及言,而双鬟复入,俄有碧衣侍女至,诘其所从来。方士因称唐天子使者,且致其命。碧衣云:“玉妃方寝,请少待之。”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yǐ)逦(lǐ)开。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mèi)飘飖(yáo)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10、杨玉环得知是玄宗来寻找,心情怎样?诗中如何体现?

  “梦魂惊”——震惊;“徘徊”——犹豫、不安;“花冠不整”——激动;“寂寞泪阑干”——思念

  ——阑干:眼泪纵横。白居易《琵琶行》:“梦啼妆泪红阑干”。——苏轼:“要看梨花枝上雨”。

  含情凝睇(dì)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bò)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11、杨玉环对他们的爱情是什么态度?

  ——“含情凝睇”、“日月长”、“旧物表深情”、“心似金钿坚”杨依旧念念不忘,忠贞坚守。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曹植:“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孔雀东南飞》:“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2、结尾发誓的时候为什么说是“此恨绵绵无绝期”,而不说“此情绵绵无绝期”?

  ——悲剧,乐极生悲,乐极生恨,天人隔绝。

  13、怎么看待这个“恨”与本诗主题的关系?参考课后解说,你同意哪种说法?

  ——陈鸿《长恨歌传》:“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

  者也。”——本诗在白的诗集中被归入“感伤类”,而没有归入“讽喻类”

  3、【交流讨论】

  我国历史上一直有“女色祸国”一说,试举例。你认为这样说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夏:妹喜;商:妲己;周:褒姒;吴:西施;汉:貂禅;陈:张丽华;唐:杨玉环;明:陈圆圆

  ——罗隐《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徐夤《开元即事》:

  曲江真宰国中讹,寻奏渔阳忽荷戈。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无策印空多。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未必蛾眉能破国,千秋休恨马嵬坡。

  ——狄归昌《题马嵬驿》:

  马嵬烟柳正依依,重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

  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

  逐段进行整合。小组内归纳整理,组间交流完善补充。

  进一步研读文本,捕捉有效信息,组内探究,言之有理有据。

  以“我的收获”形式加以小结

  进一步研读文本,捕捉有效信息,组内探究,言之有理有据。

  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导学要点

  第三课时

  导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情景导入

  一、 导入新课,走近文本。

  上一节课主要学习了本文的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长恨歌》,探究主题和手法。

  二、交流讨论、合作探究。

  (一)主题探究

  1、通过分析长恨,讨论诗歌的主题。

  问: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教师解说: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女之死。——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皇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汉皇之长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道士帮助皇找到杨女。——过渡,浪漫主义手法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杨女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杨女之长恨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

  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1)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得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2)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

  (3)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像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爱情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

  3、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透过这两个人物形象,你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

  汉皇:荒淫误国的昏君?深爱杨女的痴心男?

  杨女:祸国殃民的红颜?忠贞爱情的痴心女?

  4、《长恨歌》的主题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认为,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另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同学讨论,小组发言或自由发言)

  四、艺术特色

  1.艺术构思巧妙曲折。

  2.刻画人物形象细腻传神。

  3.融叙事、抒情、描写于一体。

  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

  圈画有关诗句,小组合作研讨。

  逐段进行整合。小组内归纳整理,组间交流完善补充。

  进一步研读文本,捕捉有效信息,组内探究,言之有理有据。

  以“我的收获”形式加以小结

  布置作业

  1、课后练习

  2、完成练习册相关内容。

【《长恨歌》导学案】相关文章:

长恨歌导学案04-19

《长恨歌》导学案04-20

长恨歌优质导学案04-20

离骚的导学案04-19

《离骚》的导学案04-12

《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教学案06-14

《化石吟》导学案 03-30

《化石吟》导学案03-23

《木兰诗》 导学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