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诗文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习诗歌叙事、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达技巧。
3、欣赏本诗寓褒贬于鲜明形象中的委婉风格。
4、体味诗歌中作者通过叙事表现出来的讽喻之意和同情、伤感之情。
二、诗人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发起新乐府诗歌运动。
贞元十八年(802),与元稹同时考中“书判拔萃科”,后在诗坛上齐名,并称“元白”。
他的一生,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期,而以四十四岁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前期:主要是“兼济天下”。在创作上,创作了大量针砭时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如《秦中吟》、《新乐府》大都作于此时。后期:主要是“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闲适诗。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4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他本人最重视的是讽喻诗。他的讽喻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1类诗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这里既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悲惨命运作品,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另1类诗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三、写作背景
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唐玄宗曾经是开创开元盛世的一代明君,但是,他与杨贵妃沉迷爱河不仅葬送了自己甜蜜的生活,而且也给大唐帝国带来空前的政治危机。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叔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14个儿子寿王李瑁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己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
四、创作缘起: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取入第四等,被任为位于长安西南的周至县县尉。这年冬天,他与友人陈鸿、王质夫一起到马嵬驿附近的游仙寺暇游,谈及李、杨之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离奇特出之事,如没有大手笔为它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消没失传。于是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陈鸿也在《长恨歌传》中言及此诗的缘起:“‘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五、重要字词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回眸()粉黛( )凝脂()骊宫( )云鬓()霓裳( )()临邛()鼙鼓( )城阙()仙袂()花钿( )云栈( )萦纡()旌旗 ( )椒房( )悄然( )衾寒( )魂魄( )殷勤( )驭气( )缥缈( )绰约( )玉扃( )徘徊()珠箔()迤逦 ( )花冠( )仙袂( )凝睇( )人寰()钿合 ()千乘()钗擘()马嵬()阑干()绰约( )
2、解释加横线词语。
御宇多年求不得:
云栈萦纡登剑阁:
可怜光彩生门户:
椒房阿监青娥老:
耿耿星河欲曙天:
其中绰约多仙子:
雪肤花貌参差是:
玉容寂寞泪阑干:
含情凝睇谢君王:
3、名句填空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后宫佳丽三千人,。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六、课文内容
1、复述诗歌故事情节。
2、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3、长恨歌,恨是什么意思?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
4、诗人用了什么手法,如何具体表现诗中主人公的长恨?
①汉皇之长恨
②杨女之长恨
3、《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
【长恨歌白居易学案】相关文章:
《长恨歌》(白居易)05-10
长恨歌--(白居易)11-27
白居易 --《长恨歌》11-26
《长恨歌》--白居易11-26
白居易《长恨歌》说课稿11-04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12-28
白居易《长恨歌》唐诗12-20
白居易《长恨歌》评析12-06
白居易《长恨歌》译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