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边城说课稿

2024-09-10 边城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说边城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说边城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边城》是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的一篇小说。是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通过小说,我们将感受沈从文所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走进诗意的湘西世界,理解作者在这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中所寄寓的人生理想。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了通过小说三要素来鉴赏小说,在这篇小说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加强对三要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的指导,这对学生今后鉴赏和把握小说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为高二普通文科生,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表达不到位。因此需要通过朗读来强化语感;但思维较为活跃,所以需要深度挖掘的时候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学生在此前刚刚学过两篇小说,已初步掌握品味小说语言和分析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因此我选择以人物对话的鉴赏作为切入点来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把握作品中翠翠、爷爷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俗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把握翠翠形象教学难点:理解细腻入微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人性美。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因而,我根据情况采用了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讲解时让学生在预习后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圈点勾画,筛选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并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概括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仔细揣摩这些词语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学生反复品读祖孙的对话,让学生讨论这段对话是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的,体现了爷爷对翠翠哪方面的疼爱与呵护,包含着翠翠怎样的心理活动,并结合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线让学生总结爷爷对翠翠的爱体现在哪几方面。

  五、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主要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创设意境)

  1、配乐《水乡》播放湘西风情的图片

  2、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风格,介绍写作背景,给出“边城”的解题。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多媒体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迅速进入情境。

  (二)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

  设计意图本文是小说节选而成,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因为这篇小说属于节奏比较缓慢,情节淡化的抒情小说,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是理解其内蕴关键。

  (四)分析人物形象——翠翠形象以翠翠为例,体会文中人性之自然、纯美。

  1.问题导入: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小说的一大特点,翠翠是《边城》之魂,但在节选的文字中我们找不到关于翠翠的外貌描写。假如你是导演,你认为翠翠的扮演者应该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

  2.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推举代表展示。

  3.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语句,反复朗读和揣摩这些语句及其内在的关联,梳理出翠翠感情变化的线索。教师点拨,设问帮助学生揣摩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翠翠心理变化的这条线。

  (五)体会湘西之美——人性美、人情美

  请学生试从祖孙情、爱情、睦邻情三个方面来探究《边城》所体现出的人情美、人性美。具体要求:①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情?找出来并加以适当的评析。②各组选择一种情加以讨论,然后推荐一人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

  设计意图:在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带出对人性人情的深层次挖掘,使学生在加强对人物形象把握的同时,体会到亲情的伟大与爱情的美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六)艺术手法鉴赏

  鉴赏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艺术手法。重点阅读祖父与翠翠的对话,揣摩二人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强化写作能力。

  (七)主旨解读

  全文通过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来展现了纯真女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到清晰的过程,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红线一头是爷爷对翠翠爱情心灵上的呵护,另一头是线索所关联的情节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经意中,谱写了一曲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诗篇。这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所追求的吗?这恐怕也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之所在。

  设计意图:以主旨解读作为本课的小结,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总体把握。

  (八)讨论探究: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却会以悲剧结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课堂感悟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沟通,协作,并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

  (九)课堂小结

  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你心中的小说《边城》。示例:《边城》是一曲中国式的田园牧歌。《边城》是一支真挚热烈的爱情颂歌。《边城》是一首用小说写成的无韵的诗,绘就的无彩的画。

  小说边城说课稿篇2

  各位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边城》,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边城》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是高中小说学习的起始点,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2.教材分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特色。在《边城》里,通过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兄弟之亲、睦邻之意生动的表现了他心中的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小说是以人物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祝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了通过小说三要素来鉴赏小说,特别是三要素中人物里的肖像描写和对话描写,在这篇小说的学习中,教师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这对学生今后鉴赏和把握小说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边城》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边城人们的人情美、品性美、风俗美、风景美。文字清亮明净、潇洒随意,在优美的文字中让人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3.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⑴品读本文诗化的语言,体味小说所表现出的人情美、人性美。

  ⑵较深层次领会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现当代小说的鉴赏能力,

  以上两个目标用一课时完成。

  以翠翠为主线,体味人物情感中所展现的人性美,人情美,这是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理解文中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品味语言之美,这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从现实角度看,目前中学生受影视文化影响较大,感受理解文字的能力日趋退化。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促使学生通过语言把握思想,有必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从学习的心理规律来看,阅读主要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内心的激荡与外表的沉静是和谐的。争辩、交流是支脉,沉思、吸收是主流。因此,我主张素面朝天的阅读风格,回到文本,读懂文章。在教学中,还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量力性原则和最近发展区原则,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别教学,考虑差生现有的学习可能性和优秀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各自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我采用自读、探究、审美同步教学法:

  1.“自读”。自读课文,并查找相关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写一篇读后感,培养“感悟”和“品味”课文的情感基础。

  2.“探究”。围绕学生独特的体验,讨论,交流,使之由感至悟,对作品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同时运用网络,扩大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向更深层次探究。老师需注意“巧”点。

  3.“审美”。适当拓展,提高境界,升华情感,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三、说学法

  当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的流通更为迅捷,同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利用网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的课堂,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首席”。

  1自主阅读:提前一周预习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在周记中写一篇以《我眼中的翠翠》为题的读后感。

  2反复揣摩,合作研究,感悟提升。

  我们知道,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在小说的评价、鉴赏中,理解关键词语对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篇小说中让学生通过美读体会情感,反复揣摩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再加上适当的有效的讨论。不仅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篇小说的抒情特色,又能够通过翠翠情感变化所勾勒的故事情节中体现的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来把握小说对人情美人性美的歌颂。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这篇小说之门的金钥匙。

  3美读课文(包括分角色朗读主要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鲜明地体现着人物的性格特征。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事实,思想的实际表达为语言。”所以抓对话理解对把握人物感情和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头让女生美读,有助于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四、说教学程序

  (一)预习安排

  有三项内容,分三次完成。阅读全文提前20天开始,提前一周完成读后感,交给老师批阅;提前2-3天利用早读认真研读课文及课后思考题;提前一天分发预习材料,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督促学生能充分阅读文本,同时对文本有完整的认识。培养“感悟”和“品味”课文的情感基础,可以有效实现“长文短教”。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创设意境)

  ①播放一些湘西风情的图片,使学生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

  ②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风格,介绍《边城》的写作背景,给出“边城”的解题(从时间、文化上考虑)。

  理论依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境的创设,是激趣的第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

  (三)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找一学生复述故事)

  这篇课文是节选的,知道整个故事情节有助于把握情节之间的联系和理解文意。

  (四)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课文,概括各节的具体内容.因为这篇小说属于节奏比较缓慢的抒情小说,让学生熟悉情节是理解课文内蕴关键。

  设置疑问:(在充分激活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因势提问,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1、指出小说“写了什么”?

  明确:以“爱”为中心,围绕一个“爱”字展开一件件故事。

  2、提问:课文中体现了哪些“爱”?(附板书)

  明确: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

  (五)美文美读

  此为这堂课的重要环节,大约需要10-15分钟,重难点的突破亦在此。

  新的课程观要求“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故在设计上以学生合作探究、多向交流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诵读有助于我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我们得到读者与作者角色的愉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应根究语段的特点有所侧重,但应抓住“景”“情”二字)

  因为翠翠与另外几个主要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讨论以翠翠为主线,通过品析语段,品味语言,进而感悟湘西民间独具的人情美,人性美。

  (六)分析人物形象

  1翠翠形象

  讨论一:你觉得翠翠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词语及其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其实构成了一条翠翠感情变化的线索,让学生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理解这些情感背后的因素是什么。赏析品味,互动探讨:(在学生满怀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时,让他们自学讨论,运用“自读讨论法”,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教师多角度层层挖掘,适时点拨,开启心智。)

  “凄凉”—“胡思乱想”—“哭起来”—“神往倾心”—

  “顶美顶甜”—“吃了一惊”—“沉默”—“吹不好”—“柔软”

  设问让学生揣摩情感:

  (1)翠翠为什么心中有些“凄凉”?(抓凄凉的含义:寂寞冷落)

  (2)翠翠为什么“胡思乱想”想离开祖父,想让祖父着急呢?

  (3)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哭起来”的原因吗?

  (4)翠翠为什么会听母亲的爱情故事听的“神往倾心”,会觉得是“顶美顶甜”的梦呢?(“虎耳草”的寓意?)

  (5)翠翠“吃了一惊”,“吹不好”芦管说明了什么?

  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了翠翠心理变化的这条线,这其实是纯情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变清晰的过程。

  通观全文总结翠翠的形象: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于爱情羞涩又真挚,后来傩送出走她又矢志不渝的在等心上人回来。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

  2爷爷形象

  小说以翠翠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翠翠的情感变化离不开爷爷,表面上看,祖孙两在生活上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其实更重要的是爷爷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护翠翠。文章中有多处体现,让学生找出来:

  (1)讲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诉翠翠应该怎样去爱

  (2)去城里打听却不告诉翠翠——给她余地,不影响翠翠的选择

  (3)第三节对话——爷爷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亲的事当笑话讲。(这部分找学生分角色读去体会,老师点拨)

  (4)翠翠心乱了,吹不好芦管,爷爷给她吹,吹的她心都软了。——理解翠翠的心

  (5)当傩送出走,翠翠确不知情,翠翠让爷爷唱歌,爷爷唱的是傩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心疼翠翠,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感情。

  我们通过翠翠的这条感情线索,看到了爷爷对翠翠在爱情上那么无微不至的呵护,生怕有一点点对孙女的影响,这种来自心灵的爱护是那么的让人感动。

  爷爷形象总结:

  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勤劳,善良,对孙女爱怜备至,特别是为翠翠爱情,默默的操心担忧,对其心灵呵护备至。

  3天保傩送兄弟

  两个人都深爱着翠翠,他们的爱情“决斗”方式确是最淳朴的唱歌,当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过,翠翠喜欢的是傩送时,自己选择了孤独的离开,成全两对有情人,但他最后却死于意外,而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内疚,也选择了离开。

  讨论后教师作小结,体现教师“导”的作用。

  讨论二: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结合文章题目“边城”及课后思考练习一,探讨主题,此问题依学生的情况而定,教师根据实际把握难易度)

  五、课堂小结

  全文通过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来展现了纯真女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到清晰的过程,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红线一头是爷爷对翠翠爱情心灵上的呵护,另一头是线索所关联的情节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经意中,谱写了一曲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诗篇。这美好的柔情也许只能存在于古老的湘西,那偏远的边地;这美好的柔情深埋在每个人的心底,那心中的一个角落。

  六、布置作业

  发展研究性阅读:请深入阅读,就如何开发湘西特色游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列好提纲,以备交流。鼓励学生拓宽学习视野,实现学生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实现为终身学习而教的目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说边城说课稿篇3

  一、说大纲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现代文阅读和鉴赏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二、说教材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开阔视野,体会不同作家风格,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边城》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长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文学作品。本课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情景加以引导,力争拉近距离。

  三、说学生特点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但对于课文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意义还缺乏进一步的挖掘能力。《边城》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一个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比较深沉,这是很难让高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过多要求。

  四、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了解沈从文及其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3.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

  4.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5.感悟文中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树立学生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把握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在本课教学中,从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入手,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环环相扣。从而让学生感受沈从文先生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感受小说中蕴涵的“人性美”。

  五、说教学方法

  对文笔细腻、情感细腻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挖掘,并且本课是自渎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渎。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教”的职能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情景创设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同时,为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课堂效率,适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六、说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意以下两点:

  1.自主讨论法。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讨论法”,掌握“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方法,通过自渎认真思考,划出重点语句,讨论交流,议出问题的关键,总结特点。从而把握重点。

  2.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拟为一课时。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边城》,分发有关作品和作家资料。

  (一)导入

  设计思想是以情景动感情,以情感激情趣,以情趣诱发求知欲。借助多媒体,以丰富的风光图片、生动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古老的湘西地区。

  有人说“《边城》是一首圆润悲婉的乡土抒情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一支情歌,是一曲灵秀惆怅的田园牧歌。他描绘了一种充满化外之风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为被现代文明撕裂灵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恍若隔世亦真亦幻的人性理想。是一块行将失落的古朴的生命的绿洲。”

  你读了《边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此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感悟美、发现美、品味美。)

  (二)设置疑问

  在充分激活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因势提问,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1.小说写了什么?

  2.课文中体现了哪些“爱”,重点突出的是什么?

  通过提问,明确小说以“爱”为中心,围绕一个“爱”字展开一件件故事。课文写了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重点写的是翠翠与天保兄弟的爱情。

  (三)赏析品味,互动探讨

  在学生满怀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时,让他们自学讨论,运用“自读讨论法”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教师多角度层层挖掘,适时点拨,开启心智。

  1.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划分情节脉络。

  往事如梦——梦中人——未了情缘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品读文章。

  a.翠翠为什么看到天上的红云,听着乡生。

  小说边城说课稿篇4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要求

  我说的篇目是《边城(节选)》,是高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编排在必修五第一单元。本单元学习的是小说,三篇小说题材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也不尽相同,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文章分析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全篇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作者描写湘西秀丽风光、纯朴民风旨在表现“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好其分的说明”。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

  第三节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

  第四节第四节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

  第五节第五节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竟渡时巧遇大老天宝的情景。祖父拿天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著。这种情感上的执著,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

  第六节第六节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四节小说,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让学生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认识翠翠、认识爷爷,并通过他们来体会作品中的风俗美与人情美。

  二、教法学法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边城》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爱与美的世界,写了湘西江城的一个恋爱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边城》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但文章较长,所以首先要让学生预习,了解翠翠的心理发展过程;然后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翠翠的形象、小说的主题来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再美读课文,细细咀嚼品味作品蕴含着的诗一般的意蕴。需要用到预习指导法、问题引领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学法。

  三、三维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

  教学难点

  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

  导入:人类的真爱有什么?(亲情爱情友情.亲情又包括父子母子情祖孙情手足情等)

  一,总体感知:

  1。本文表现的是什么感情?(爱情和亲情中的祖孙情手足情.)

  2.具体怎样表现的?

  (1)祖孙情:

  爷爷:

  疼爱孙女:劝其莫坐热石头,怕她生板疮;

  关心孙女:述说故事,解其孤独教育其做人”不许哭,要扎实一点,结实一点”关心其婚事,亲到城里去探为她唱歌,帮其传情

  翠翠:

  依恋爷爷::“到门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来”“祖父不理会”她“很觉得悲伤”“我要你”爷爷来慢了就哭“爷爷,我一定不走”

  孝敬爷爷:为爷爷“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不敢生爷爷的气

  (2)爱情:

  傩送爱翠翠:拒绝团总女儿的碾坊,站在高崖上为她唱了半夜的歌

  翠翠爱傩送:在他又软又缠绵的歌声中做有趣的梦,“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独守渡船痴心地等待离去的情人归来

  (3)手足情:

  大老(兄):喜欢翠翠却离开家乡成全弟弟的爱情

  傩送(弟):为手足情而暂时舍弃爱情

  二.重点研讨:

  1.“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一语中“哀”作何解,“乐”作何解?

  “乐”在各人都是自觉自愿真心实意地为对方付出

  “哀”在爷爷爱孙却不能陪她到老;翠翠爱爷爷却不能长与其厮守;大老爱翠翠却只能孤独地离开,闯滩而死;傩送爱翠翠却痛失仁兄,爱情与手足情不能两全,翠翠爱傩送却只能在希望渺茫中孤独地苦等。

  2.他们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什么?(人类心灵的明净,人性的纯美)

  3.“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说明了什么?

  “爱”是纯洁的无私的,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甘心付出,甘愿牺牲。它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4.如此美好的感情,如此纯美的人性发生于什么环境下?

  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湘西。

  5.文中具体是怎样表现的?

  黄昏时:白塔桃花色的薄云杜鹃叫个不停温柔美丽平静

  深夜时: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麽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歌声又软又缠绵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

  三、课文总结

  在这样一篇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作者推重湘西人的这种人生方式,意在借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这对现实社会中自私、虚伪、卑鄙之人生有很深刻的借鉴意义。

  四、布置作业

  ①阅读《边城》全文

  ②以“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 相关推荐

【小说边城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说《边城》赏析07-03

小说《边城》人物的凄美爱情评析10-18

张爱玲短篇小说《重访边城》09-20

《边城》说课稿7篇10-23

小说《边城》的读书笔记(精选21篇)06-05

中篇小说节选《边城》教案(精选10篇)11-29

高二语文必修5边城说课稿08-26

《边城》的美--解读《边城》08-02

《边城》小说的读后感09-14

小说边城的读后感范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