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

2020-09-12 边城

  《边城》极力讴歌的传统文化中保留至今的美德,是相对于现代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而这种人性美是不是完美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

  《边城》作为一部小说更作为一件艺术作品,是作者沈从文从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对社会生活的一种缩写,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人性美的一种追求,更反映出了作者本身对生活的一种态度[1]。在普普通通的湘西小镇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形态,同一件事情的发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边城》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以翠翠追求爱情为中心,将湘西小镇人们的生活形态浓缩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世人面前,其整部作品都弥漫着湘西小镇浓浓的乡土气息,当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仿佛本身就置身于湘西小镇中看着每个人物和每一件事的发展,作品中对于各个人物性格的刻画,让读者对每一个主人公的行为都能够进行深刻的理解。《边城》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既不偏执也贴近实际,因此整篇文章中人物的立体性很强,人物塑造的活灵活现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代入感加强,同时作品在无形中对读者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边城》这部作品自从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并且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一直居高不下[2]。《边城》中对于人性美的描写是其获得众多赞誉的重要原因,作者在整部作品中对所有人物性格的塑造都全方位地贯穿着善良秉性,使整部作品都散发着人性的善良美,但是善良只是人性美的一方面,《边城》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偏向理想化,对人物整体性格的塑造并不全面,对于人性美在作品中的全面体现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将对这些局限性进行具体地分析。

  一、《边城》中人性美的肯定和概述

  (一)人情美

  《边城》中所描述出来的社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会形态虽然有点理想化但也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和实际生活脱节。《边城》整部作品中都充满着和善美,湘西小镇的环境和善,生活在小镇里的人们和善,小镇中人们之间的处事方法无一不体现着人情美,先从翠翠的祖父老船夫来说,一辈子就一直守着那个渡口,并且他并不靠他一辈子干的事业谋生,只是单纯的为小镇上的人们服务着,他不但自己坚持服务,还将这种精神传给了翠翠,教育翠翠即使在渡船的过程中有人给钱也不能要,所以后来翠翠帮母女俩渡河时,人家给了她一点铜钱,翠翠看那俩人出了神,等回过神的时候那母女俩已经走远了,翠翠还是追上把钱还给了人家[3]。船总顺顺的为人处世也无不体现着人情美,船总顺顺由于事业顺手,为人慷慨又喜欢结交朋友,因为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为生活吃过不少苦头,所以他很能理解贫苦人民的生活,别人有困难他总是伸出援手给人提供帮助,因此船总虽然经济条件比较好,但其一点也没有普通有小财的人骄横,反而显得像这个小镇上的大善人,其一直对老船夫比较照顾,即使后来因为于船夫结亲的事,间接地使其大儿子天保大老丢了性命,虽然自此和船夫心心里有了隔阂,但是表明上也用该有的礼数和船夫对付着,实际船总顺顺就是心里有点别扭,可他对老船夫还是没什么坏心眼,当老船夫去世的时候,顺顺也表现出一贯的急公好义,在安慰翠翠的同时,尽力帮助翠翠帮老船夫办理后事,事后还积极邀请翠翠去他家住 [4]。另外,杨马兵是整部作品中重要的辅助人物,他在船总顺顺家做事,心性好像也传染了顺顺一样,为人厚道又善良,杨马兵这个人物在作品后面的描述中渐渐显示出重要性,当翠翠祖父去世后,他积极帮助翠翠料理一切事物,他怕翠翠心性比较弱,受不了祖父去世的打击而寻了短见,在休息的时候还不停地关注着翠翠的动态,杨马兵在年轻的时候曾给翠翠的母亲唱过歌,翠翠的母亲对他却并不理会,到最后他积极地照顾翠翠,虽然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受了过去的影响,但最重要还是体现出他本身的善良。

  (二)亲情美

  翠翠与祖父相依为命,爷孙俩在贫困的生活状态下却生活的有滋有味,翠翠受祖父的照顾长大,心性受祖父的影响比较善良,人长得也机灵,等翠翠长大后她也积极地帮助祖父渡船,翠翠对祖父比较依赖,表现最明显的是每次端午节看热闹的时候,翠翠都表示有祖父陪伴两个人去才有意思[5]。翠翠在平时的生活中与祖父的交流也比较多,时不时还让祖父给她唱歌,在无人渡河的情况下,翠翠就和老黄狗一起听祖父讲战争故事,爷孙俩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体现真亲情之间的和善美[6]。天保和傩送之间的兄弟手足之情,在天保溺水的事件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兄弟俩同时都喜欢上了翠翠,但他们并没有为这件事反目成仇,而是在彼此知道对方喜欢翠翠以后,两个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最终两人决定用唱歌的方式让翠翠自己选择,天保因为不善唱歌,所以让弟弟傩送先唱,弟弟一开口,他便知道自己无法胜过弟弟,所以为了成全弟弟,他选择主动退出,抑郁的他为了逃离这个伤心之地,最终不幸落水而死,而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对这件事的热情程度大大降低,出于自责,他直到最后也没对这件事有个明显的表态。天保傩送兄弟俩之间纯朴真挚的手足之情,是《边城》整部作品中亲情美最好的体现。

  二、过于理想化的人性

  《边城》中所描述的湘西小镇,更像一个现实版的室外桃园,但在实际生活中,世外桃源是不存在的,因此《边城》中所描述出来的人性显得过于理想化。实际上不管在什么地方人性都是多元化的,即使像湘西小镇这样民风淳朴的小镇,人们的心性肯定也会因为各自的亲身经历不同而显现出不同,不会所有人都表现出美好的人性。社会环境是复杂的,即使《边城》中的事发生在真实的生活中,每个人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7]。翠翠的祖父老船夫守了渡船一辈子,其也不靠渡船谋生,即使因为迫不得已收下的钱财,老船夫也会将其换成茶叶和烟草供渡客享用,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实际的,虽然老船夫和翠翠的生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但是总有一些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是自己创造不了的,老船夫又没有其他谋生的财路,他将渡客送的钱全换成茶叶烟草,当需要买一些生活必需品时,他要从什么渠道获得钱财,因此,作品关于这一方面的描写,过于理想化,没有真正把柴米油盐的实际生活贯彻进去[8]。天保和傩送同时喜欢上翠翠,作为兄弟他们选择公平竞争,但是因为天保在唱歌上不如傩送,在听完傩送唱完歌以后自动选择退出,天保事后因为想离开这个伤心之地,结果却为此献上了性命,文章在前面提到过,天保和傩送是两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天保比弟弟傩送显得更加精明能干,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天保在听完弟弟唱歌以后,无论自己唱歌水平如何,都应该和弟弟比一比,这才符合天保积极向上的心性,但是文章中的天保却因为手足之情,放弃了这段感情的争夺,这种情节发展方式和人物性格表现形式和实际生活是有差距的[9]。另外,从整体上来说,《边城》中的人物从老船夫、翠翠到船总顺顺、天保、傩送以及杨马兵,体现出来的心性都是善良,即使是有碾坊作为嫁妆的富家小姐,也没有一点架子,在船总家看龙舟时热情地把翠翠招呼到自己所在的窗口旁边,尽管翠翠只是帮她渡过一次河,整部作品中就没有一个心理复杂的人,所有人物都显得前所谓的和善,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是不太可能存在的现象,因此,《边城》整部作品对人性的描写都显得太过理想化。

  三、不健全、不独立的人性

  《边城》中关于人性描写有一个最大局限性就是人物性格不健全、不独立。天保和傩送同时喜欢上翠翠,天保最终选择退出,伤心至极的他决定离开家乡,却不想因此献上了性命,这件事虽然充分地表现出了天保的心性善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天保的心性不健全,天保是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处在十八十九这个年龄段的他应该积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详细地规划并积极努力奋斗,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天保却没有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天保一方面出于善良承让了弟弟,另一方面却因为自己的选择伤心不已,伤心之下他的选择不是积极面对这件事情,挺过这一关继续向着新生活迈进,却选择离开家乡,逃离原有的'生活,逃避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导致其丢了性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天保虽然在身体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成长,但其在心性上还是没有发展成熟,因此,《边城》对天保人物性格的塑造显得很不健全[10]。从傩送这个人物来说,傩送因为哥哥天保的死出于愧疚对与翠翠结亲的事的热情程度降低,后来当乡绅为女儿过来提亲时,父亲也就是传宗顺顺问他的意见时,他没有明确表态,只是告诉父亲说,若父亲出于自己考虑,就答应下来,若是出于他考虑,就让他在想一想,这在一方面表现出傩送的懂事,在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傩送的性格并不独立,傩送在哥哥丧生以后,整体人的精神持续不振,处于自责的他对哥哥的去世一直没能忘怀,后来因为乡绅提亲的事自己也憋着一口气选择出走,如果傩送能够有独立健全的人格,他应该将整件事情考虑清楚,淡忘哥哥的离去,当乡绅为女儿提亲父亲问他的意见时,他应该直接拒绝,并明确向父亲表示让他缓一缓,再考虑与翠翠的亲事,而文中的傩送只是间接的高速父亲或许自己命里只许撑个渡船,然后离家出走,这一方面反映了傩送比较尊重父亲的想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傩送对父亲的妥协,即使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其也不敢勇敢的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只是委婉的向父亲表明,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傩送人格的不独立和不健全,他无法勇敢的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在骨子里还对父亲存在一定的依赖。

  四、“贫困”人性

  《边城》中的“贫困”人性指的是文章里面的人物性格塑造不充分,人是感官动物,其的情感活动一般都比较复杂,但是《边城》中除了对不同人物进行相同的和善秉性的塑造,在其他人物性格的塑造上都缺乏完善。除了一段对船总顺顺的描写打破了船总顺顺一贯的好心肠之外,船总顺顺在大儿子天保溺亡以后,由于老船夫对傩送与翠翠结亲的事表现的过于着急,这让船总对老船夫心存不满,因此当老船夫去船总家去询问乡绅提亲的事时,船总显得很不耐烦,对老船夫说话的语气失去了往日的和气,但是文章即使对船总顺顺的形象进行了一点突破性的颠覆,但是也是建立在和善基础上的颠覆,并且这一点颠覆也始终没有摆脱和善的影子[11]。老船夫虽然为人和善,但是在文章中这个人物的整体性格还是显得比较“贫困”,老船夫为人忠厚老实,一辈子就守在河岸上帮人摆渡,几十年来从来没有和人发生过争吵,但是在健全的人性中,总有一些事情能激发一个人表现出不同的人性,老船夫却在每天和众人打交道的渡船服务中从来没和渡客发生过不愉快,其实作者可以在作品中适当的加入一些矛盾事件,激发老船夫全面人性的表现,《边城》中老船夫虽然面临过很多矛盾,例如第一次听到天保溺亡、证实乡绅向傩送提亲的事实,但其面对这些问题只是表现出很不高兴,文中再没有其他方面的描写将老船夫的人物性格进行填充。在《边城》中,关于翠翠人物性格的塑造也很不完善,翠翠作为主角,其正长到了如花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女孩子应该是骄傲而又古灵精怪的,但是文中对于翠翠行为和语言的描写,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限性,翠翠在喜欢上傩送二老以后,其的表现过于平淡,按照理论来说,翠翠的成长环境简单,因此思想也比较单纯,在喜欢上傩送以后应该心心念念都想的是傩送,但是文中翠翠对这件事的反映过于简单,从翠翠平时的行为和语言中并没有表现出其完整的性格。另外,杨马兵作为《边城》中的一个小角色,因为他的生活经历与老船夫和翠翠的生活都有着隐秘的关系,对其的人物性格描写应该体现出多元化,例如他替天保大老像老船夫向老船夫打听翠翠的事时应该对他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而不是只在文章最后老船夫去世以后在照顾翠翠的过程中感叹世事无常。

  五、对女性人物的描写体现出来的男权主义

  《边城》中对于女性人物的描写中无不体现着旧时代的男权主义。《边城》中对湘西小镇上的一群特殊人物进行了描写,这群特殊人物即就是青楼女,尽管作者在书中对这个群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描写,认为在这个小镇中即便是这样的人物群体也呈现出一定的淳朴风格,但是在这一段描写中,无一不体现着旧时代的男权主义 [12]。首先,这个特殊群体的组成都是一些遗孀或者是一些被社会遗弃的群体,大多数人选择入这个行业的原因仅仅是为了生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出茶峒这个小镇中的男权主义是比较严重的,遗孀再嫁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这些人才在生存需求的驱动下进入了这个行业;再者,文章对这个群体日常生活的描述,她们白天就做一些正常妇女会干的针线活,晚上才接客,这证明在当时的年代,女性没有得到解放,小镇的生活一直延续着祖先生活的风格,即男性外出挣钱养家,女性在家做家务零活,整个社会上都是以男性占主导地位,女性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微乎其微。对于主人公翠翠的描写中,也无不贯穿着男权主义,例如,翠翠在整篇文章中的会做的事只有做饭和摆渡,但是这个社会对她没有更高的要求,在当时人的观念里,女性只要会做饭会干基本的家务活就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里,女性地位还是延续着传统,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中都充斥着男权主义。另外,《边城》的主人公虽然是女性,但是在整部作品中出现的女性群体很少,对其的描写也是一笔带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权主义的盛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社会上活动人物的基本都是男性。

  六、具有局限性的原因

  《边城》中对于人性美的描写让整部作品都散发真人性美的光辉,但是其在人性美的全面描写上还存在很大的欠缺,造成作品中对人性美描写局限性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作者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限制着其对全面人性美的描写,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对其的写作效果产生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或者作者重视人性和善美,通过在《边城》中充分贯穿人性和善美表达自己对人性和善美的追求和向往等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边城》人性美描写局限性的原因做以具体地探讨。

  (一)社会环境限制

  《边城》这部作品出现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那个时候的中国虽然已经到了封建帝制主义的末期,但是对湘西一个普通的小镇来说,那个时代小镇的管理者仍然是封建帝制主义的衙门,而不是新社会的管理机构,这点在文章中就可以看出,翠翠的祖父去世以后,翠翠想代替祖父撑渡船,所以劳烦船总顺顺去县城衙门告知一声。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完全的解放,社会在发展缓慢的情况下人的思想就会比较单纯,所以在《边城》这部作品中整个湘西小镇都弥漫着和善美,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另外,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是新中国成立并充分解放以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不只是湘西小镇盛行男权主义,整个中国都盛行男权主义,并且男权主义并不是具体哪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中国几千年封建帝制管理在人们思想中扎根的一条思想传统,因此,《边城》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出来的男权主义并不是作者本身的对作品描写的局限性,而是社会环境对当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产生过类似的影响。

  (二)作者的生活经历

  作品通常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作者的思想价值观念,而作者的成长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深度和发展方向,《边城》中之所以对人性美的描写具有局限性,将人性美的阐述主要放置在和善方面,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作者出生在行伍世家,从小就生活在自然风光比较秀丽的湘西,其真实的生活环境民风就比较淳朴,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边城》这部作品的整体环境氛围进行了奠基;作者在成长中一直沐浴在自然风光中,这使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眼光,因此《边城》这部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最重要的,作者当过兵,经历过五四运动,这使他目睹了黑暗丑陋的一面,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作者对人性的和善美心生向往,因此,作者在进行《边城》的创作时,极力给不同的人物都贯穿人性善良美的秉性,作者的生活经历并没有给其引起其他人性美方面的渴求,因此在《边城》中对于人性美的描写具有局限性。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写作内容能够对读者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包括思想观念、言行举止、生活态度等各个方面,《边城》中对于人性善良美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引读者形成善良的秉性,帮助读者提高思想境界,也可以指导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行为,甚至这在广泛意义上可以净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善良是完美人性形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由于社会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单纯善良的秉性可以帮助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但是其在帮助一个人的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却是有限的,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获得全面发展,必须拥有善良且积极的生活态度,《边城》对于人性美描写的局限性大部分体现在勇敢坚强上面。实际上一个人正确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因此作者在写作时,要充分结合当前的社会情况,对作品中关于人性美方面的描写要细致而全面,以便能够对读者起到全面的指导作用。总而言之,本文结合《边城》的实际写作内容,对《边城》中人性美描写的局限性进行全面地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论《边城》中人性美的局限性】相关文章:

梁实秋人性论的文学观05-23

作家余光中:论夭亡11-03

边城有感04-26

离骚中唯美的句子12-07

《周易》思想中的本体论内涵11-23

论余光中散文的语言特色11-15

边城的读后12-13

边城读后笔记10-13

边城阅读心得07-30

读边城心得05-26

论沈从文的水文化情结 沈从文《边城》纯情浪漫主义的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