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赏析朱自清的《背影》

2020-09-21 背影

  一、写作背景

  《背影》是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写的,它描写了在祖母亡故回家奔丧之后与父亲在车站上别离时的情景,反映了北洋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作者凭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时代和社会的沉,将哀伤和愤凝聚于笔端,淋漓尽致地勾勒出父亲的背影,描绘出自家光景惨淡的图画。在这幅图画中展示了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中外反动派的残酷压榨下朝不保夕的苦况,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处在社会下层的小私有者日趋破产的真实生活。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父爱子、子爱父的真挚感情。作品通过这种描写父子之情的艺术闪光,照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照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酷。

  二、整篇文章的框架结构

  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全文还应该包括四个大段:

  1.父亲的卸职和奔丧,地点在徐州。(第2自然段)

  2.父亲办丧事和要到南京谋职,地点在扬州。(第3自然段)

  3.父亲送我北去,地点在浦口。(第4、5、6自然段)

  4.父亲给我来信,地点在北京。(第7自然段) “ 送我北去”一段是本层结构的主体。为了突现这个主体,作者先用了两个自然段的篇幅,远处落笔,一路写来,为送别的体文字,制造了气氛。作者先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回家奔丧。这就是说,父亲是在老境颓唐、东奔西走的情况下,送我北的。维其如此,父亲在送我之时愈是对我关怀备至、细心热切,他为我所做的内心牺牲就愈大,因而他的爱子之心就愈见其深沉。

  由此看来,1、2自然段为突现主体作了必不可少的铺垫。主体文字后的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在泪光中仿佛重睹父亲的背影,这是变换地址再现主体部分的旋律,形成了余韵,同样对主体结构起到突现作用。

  (一)“送我北上”一段文章的结构包括四段:

  1.父亲决定送我。(第4自然段)

  2.父亲送我过江进站上车。(第5自然段)

  3.父亲给我买橘子。(第6自然段大部)

  4.父亲与我告别。(第7自然尾)

  “买橘子”一段是本层结构的主体,一、二两段是前导,第四段是尾声。为了突现第三段的`主体文字,作者也花了两个大段的篇幅,紧承上文,顺次写来,备细述说,自然引出了父亲给我买橘子的一段主体文字。买橘子一段主体文字之后,作者也写到了父亲告别后的背影,这同样是在主体文字之后,形成余韵,对结构主体起了突现作用。,“透视”出了父亲爱惜儿子的真情,从而使文章放射出夺人的艺术魅力。

  (二)注意父亲攀上月台的特写镜头──这就是父亲攀上月台的一幅独立的画面:

  1.父亲两手攀着上面;

  2.两脚再向上缩;

  3.身子向左微倾;

  4.显出努力的样子。

  显然,为了突现这幅画面,作者进行了细致的描。先是父亲的手、脚、身子等几个点,之后是全身的努力。从而把父亲举手投足的形象永远地印在读者心中。同时,作者还赋予了人物以灰暗的背影、悲凉的色调,从而加强了对主题的表现力。

  (三)、文章四次写背影,四次落泪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的泪四次背影的刻画描写更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三、文章主旨

  无私的父爱,高尚的父子深情,这就是《背影》中“父与子”关系所表达的主题。但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透这人间的感人剧照,就会发现“父与子”关系的表达意义并不这样简单,在它背后,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和时代内容。 在《背影》里,一个为官多年的父亲的儿子离家外出之际开始父亲因自己不能送而叫茶房陪去,“踌躇”再三又决定亲自去。显然,他对“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的儿子还有着不必要的“不放心”,表现出超出等级之上的真情,深挚的真情。而竟不惜在月台上爬上爬下,且心满意足,可见在他的心中,对孩子的一片深情早已取代了封建伦理所谓的长幼尊卑。正是在这一点上,《背影》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的冰水退潮时,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而能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背影》中父子关系所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其思想意义。与此同时,《背影》也隐含了款款情深的儿女之爱。

  四、写作特色:

  (一)语言朴实而简洁

  作品全用白描记述事实,不做任何修饰、渲染。如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形象时用了这样的语言:“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这些语言平白如话,但就是这么几句平白如话的语言,把父亲的穿着、体态、步履,买橘子的过程和动作,描写得传神,使我们不仅好像看到了父亲憨厚朴实的形象,感受到了父亲对儿子的至爱,而且好像也看到了关注着父亲的儿子的形象,感受到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对他语言和行动的描写,也是很朴实的,没有精雕细琢的痕迹。如父亲送“我”上车前后的几句话: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他)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二)抒情深沉而自然

  1.渗透在叙述父亲形象的字里行间。文章有三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形象,第一次是通过作者的眼睛“看”写的,写得具体细腻,表明作者对父亲是多么关注,“关注”是深情的形象表现;第二次是通过作者眼睛“望”、“找”写的,尽管一笔带过,但作者对父亲的依恋之情仍跃然纸上;第三次是通过作者读信时看到的幻象写的,更见作者对父亲是何等的思念。

  2.直接写作者自己的情感表现。三次写父亲的背影之后都有直接写作者情感表现的语句。第—次写父亲的背影之后,有“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第二次写父亲的背影之后,有“我的眼泪又来了”;第三次写父亲的背影之后,有“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3.以自责、悔恨来反衬对父亲的思念。文中几处叙说自己悔恨的情绪,后悔自己当初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大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谴责自己“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悔深由于情切,这种后悔和自责,正是多年后由于省悟到父亲对自己的体贴而勾起的。在这里,作者巧妙地以自责、悔恨来反衬了思念之情,使思念之情更显得深沉。

【解读赏析朱自清的《背影》】相关文章: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解读07-07

解读朱自清的《背影》09-06

赏析朱自清《背影》12-01

《背影》朱自清赏析10-28

朱自清的《背影》赏析09-17

朱自清《背影》的赏析11-01

朱自清《背影》文学赏析06-26

背影 朱自清 赏析全文06-03

朱自清《背影》原文赏析10-02

朱自清散文《背影》赏析09-03

朱自清《背影》读后感500-900字 初中语文《背影》微课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