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
学生浏览熟悉网页。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之前让大家通过网页中的“课前预习”部分进行预习,大家都完成了吗?
生:完成了──
师:很好,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学习,我们就可以对这首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更深刻的理解。首先我们来看看课题,有没有同学能从中发现这首诗有哪些特点?
生1:是在描写雪天场景的。
师:哦,也就是“咏雪”,对吧?
生2:我从“送”“归”两个字看出这是一首送别诗。
师:好,你真敏锐。从题目中我们不难发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融合了“咏雪”、“送别”两个主题的边塞诗。
从初一至今,大家学过不少“咏雪”或“送别”的诗,能否举例说说你所学过的“咏雪”、“送别”诗中都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1:高适的《别董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祝福。
生2:柳宗元的《江雪》,他把自己比喻为渔翁,表现出一种独立寒江的傲慢。
师:傲慢这个词用得不够好,我想把它换成清高自诩是不是更贴切些呢?
生3:李白的《赠汪伦》,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看出李白与汪伦之间深挚的友情。
师:两人的感情真比桃花潭水更加宽广、深厚啊!
还有同学举例的吗?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读过《沁园春雪》?其中“江山如此多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些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
师:……
很好!
从刚才同学们的举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歌传达出的诗人不同的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学习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希望大家能用心走进诗歌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是如何歌咏白雪,如何抒写朋友间的送别的。
二、内容理解
学生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读书声渐渐小了,看来大家都已经读完了课文,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饱满的热情走进课文吧。
岑参作为唐代最突出的边塞诗人,他的突出特点就是“好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打出幻灯),他用好奇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他用好奇的心灵来感悟这个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在笔端,这样,我们透过他绮丽的文字就可以读到边塞那奇异的风光和异域的情调了。请大家打开书再读课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把文中有关奇情奇景的描写找出来,并用短语“________奇________”加以概括。我想提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奇”既有奇特又有特别的意思。例如某某人奇高,前面是名词,表明对象,后面用形容词补充说明。现在就请大家抓紧时间开始,看看哪位同学找得多,找得快,概括得准确、恰当。
学生思考讨论,圈点勾画,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讨论。
师:刚才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现在我们就进行交流,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展现自己的才华。
生1:从“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中,我看出了雪的威力奇大。
师:怎么卡出来的,请解释一下。
生1:雪把红旗冻得动不了了,所以说雪的威力奇大。
师:的确如此,按常理,红旗是随风飘扬的,可这里红旗却凝结不动,可见雪的威力之大。她很细心,概括得好,发现得妙。
生2:从“胡天八月即飞雪”看出胡天奇冷。
师:八月是什么季节?
生:夏季。
师:在许多地方,八月还是烈日炎炎,可胡天已是雪花纷飞了,可见其天气的寒冷,八月飞雪,的确很奇特。
生3:从“瀚海阑千百丈冰”看出瀚海奇阔。
师:是啊,不单是阔,还是一派冰封千里的浩瀚景象呢。
生4:从“千树万树梨花开”看出梨花其繁。
师:梨花?
生:是雪花!
师:写雪花的什么?作者把雪花比喻成梨花是一番怎样的风貌?
生:有百草丰茂的感觉。
师:百草丰茂往往在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用花团锦簇的梨花来比喻压枝欲低的梨花,写出了雪花的什么特点?想想该怎么概括?
生4:雪花奇美。
师:笑,你很聪明,反映得很快嘛。
生5:作者想象奇丰富。
师:何以见得?
生6:把雪花想象成梨花。
师:是啊!作者把雪花想象成梨花,就使阴冷的天空突然增加了亮色,寒冷的天气突然变得温暖,盎然的春天瞬间绽放枝头。想象何其丰富、神气。
生7:胡天奇冷。
师:解释一下。
生7:从“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可以看出。
师:这一句是互文见义。大家知道什么是“互文”吗?就是一个句子拆分为两个,翻译时把它还原成一个句子。这里的将军、都户应放在一起来翻译。即“将军都户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这一句的确写出了边塞天气的严冷。过去是“一生能掰五雕弧”的将士,现在是“角弓不得控”,过去是“金甲夜不脱”,现在是“铁衣冷难着”,可见天气冷到了如此地步。
生8:“愁云惨淡万里凝”看出愁云奇多。
师:“凝”怎么理解?
生:凝结,凝重。
师:可见云很厚重。那云与雪有什么关系?
生:雪压得云很低。
师:雪凝结得又厚又密,云便更显得凝重了。这里,我们可以用一个短语来形容这个景象──“彤云奇密”。
师:以上诗句不着一个雪字,却处处能见到雪的身影,感受到雪的威力。这就是作者讴歌的飞雪的精神,这就是作者对雪的赞美。同学们对“奇”的分析多集中在前面的内容,有没有人从后面的四句读出什么?
生1:从“去时雪满天山路”可见雪奇多。
师:胡天上下一白,都笼罩在茫茫的白雪中,雪真的又多又密。
从“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又看出了什么?
生1:环境的奇孤独,在茫茫白雪中只有马迹没有人迹。
生2:山路奇迂。
师:“迂”字用得很好,表现了山路的崎岖、长远。
生3:可见两人情义奇深,已经看不见了,还站在那里。
师:对,已见朋友渐行渐远了,还站立在那里,目送其远去,可见两人情义的深厚。
师:刚才我们通过作者绮丽的文字,欣赏了边塞奇异的景色。然而学习这篇课文,仅达到这个层面是不够的,就如我国近代著名评论家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和情有机融合,文章才有鲜活的生命,现在就让我们读进文字,看看作者在其中都传达出了哪些的情感?(出示幻灯“一切景语皆情语”)
生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看出将军对将士的怜悯。
师:怜悯用得太过哀惋,我觉得换成“怜惜”一词是不是更好一些?
生2:后四句有依依不舍之情。
师:对朋友的牵挂与不舍。
生3:对环境的喜欢。
师:何以见得?
生4:作者把如此艰难的环境描写得很美丽。
师:哪一句?你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除了读到景色的美外,还读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齐:乐观!
师:对,乐观。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毫无畏惧伤感,这是一种多么豪迈的英雄气概。
这是本诗非常亮丽的一笔,大家尝试着读一下,希望能读出其乐观、豪迈之情。
生1读。
师:读得怎样,前面开头很好,后面差些
生2、3、4读。
师:好,这样的感情把握得不错,大家根据他们的示范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刚才大家的朗读,传达出了此句的乐观、豪迈之情。我想就一篇文章的朗读,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重点字要重读。
生2:要注意停顿。
生3:诗的.感情基调和感情色彩。
生4:了解背景才能很好地运用感情。
师:同学们谈到了那么多朗读的注意事项。现在就请进入网页上的“朗读指导”平台,请你戴耳机听一听,选择你喜欢的示范朗读仔细聆听,并模仿其中的几句加以朗读。
学生戴耳机,听、模仿。
师:谁来尝试一下,刚才读得挺好,看谁先来示范。
生1朗读一到四句。
师:朗读得不错,但有些遗憾,语速快了些,若慢些感情会表达得更好。
生2朗读后四句。
师:读得很有感情,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很充分。
平台上三个示范朗读文件大家更喜欢哪一个?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朗读者在哪些地方作了处理?
听朗读录音。
师:请问朗读者在读的时候做了哪些处理?
生齐,最后一句重复。
师:这样处理起到什么作用,有什么效果?
生:强调,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师:是啊,这样的朗读,是把自己对诗的理解都暗含进去了。现在我想请同学来朗读,看看你对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解?
一学生朗读,掌声四起。
师:我没有更多的话说,只想说太漂亮了!这个同学对诗的理解、感悟相当到位,读得声请并茂。下面就请大家根据她的示范,把课文齐声吟诵一遍。
生齐诵。
师:我明显感到这一遍比前一遍感情要饱满多了,大家深情的朗诵让我如坐春风。今天,我们通过感悟品味,通过高声吟诵,领略了边塞奇异的风光,感受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是灿烂的古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芬芳可以浸染我们的生命。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我们只是初步地了解了边塞诗,下去后,希望大家阅读网页中的“拓展阅读”部分,与岑诗做简单的比较,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加全面、透彻的体会边塞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