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三首诗课堂熟读课下能诵;
2、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3、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的前提下,在初二下学期进行主题式学习的尝试。
帮助学生在学习时培养根据主题思想归类学习的习惯,期待提高学习效率。
重点难点
重点:赏析诗中精彩句子,至少三处;
难点:理解每首诗中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1.猜一猜我们要学习哪三首诗呢?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八年级下册诗歌目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山坡羊·潼关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饮酒》 《行路难》(其一) 《己亥杂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赠从弟》(其二)
《登幽州台歌》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终南别业》《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登飞来峰》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
2.诗中哪些语句可以照应题目,验证你的猜测,用“__”画出来。
思路提示:
1.理解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她”的意思。
2.注意诗中加点的词语,也许“她”能帮助你。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篇2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2、体会本诗送友时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诗抓“奇”写“雪”,以“雪”衬“别”的写法。
难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具:
录音、课件
五、板书设计:
(第1—8句) 送别前(八月飞雪苦寒图)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9—14句) 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 气势雄伟 想象奇特
(风雪送友图) (第15—16句) 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 寓情于景 浪漫色彩
(第17—18句) 送别后(雪地伫立思乡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二、解题,作者及作品介绍
“白雪歌”即“白雪之歌”, “送武判官归京”点明本诗是(雪中)送别诗。判官,官名,节度使一类官员的僚属。这首诗是岑参第二次到西北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时写的。武某可能是其前任。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七言古体诗。诗题中的“歌”表明这首诗的体裁是古诗中的“歌行”体(如杜甫《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岑参中年两度出塞,因为这一特殊的生活经历,使他很擅长写边塞诗。他的诗以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为基本特征。他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形式丰富多样,尤其擅长于写七言歌行。
其诗与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人不识君。”)齐名,并称“高岑”。
三、师生共同研读课文
(一)一读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结合注释理解词义,尝试口头翻译。
1、 指名学生朗读
2、 正字音:裘 衾 薄 着 瀚 阑 饮 羌 掣
3、 明节奏:节奏可分音调的节奏和意义的节奏两种。
音调的节奏,常以两个字音为一拍,注意声音上的整齐。
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意义的节奏是按诗句的语义来划分,它比音调的节奏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划分节奏时,一般以意义的节奏为依据。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4、 教师范读
5、 学生齐读
(二)二读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诗中抒情发展的线索,沟通学生、读物和作者之间的思想感情。
1、 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使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2、 学生默读,理思路
讨论〖明确〗:全诗共18句,根据文题可分为咏雪和送别两个层次。前10句为一层:从不同侧面咏雪。后8句为第二层:写送别。
第一大层又可分为三小层:
前四句写西北边境奇丽的雪景,先写雪前肃杀可怕的景象,后写雪后美景;
第5—8句从帐外写到帐内,写军营之中将士的苦寒生活;
第9、10两句从帐内写到帐外,描写广阔沙漠和万里愁云,为饯行场面作铺垫。
这一层,作者开篇从大处落笔,总写塞外狂风飞雪;又从小处着眼,细写寒冷难熬程度;最后又回到广阔的大自然中去自然地引出送行离别的苦楚之情。
第二大层又可分为两小层:
第11—14句写宴请归客,并描写宴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
第15—18句写送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3、 学生默读,找线索。
我们过去读过的许多文章,往往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请同学们举例
说明:《七根火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我的老师》以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的感情为线索;《白杨礼赞》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作为抒情的线索。
本诗也有一条线索。
讨论〖明确〗:本诗以“雪”这一景物为抒情发展的线索。
“雪”共出现四次,组成四个画面:
第一次——送别前的“飞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八月飞雪苦寒图”;
第二次——中军置酒饯别时的“纷纷暮雪”,在读者面前呈现“军营饯别奇寒图”;
第三次——临别时“雪满天山路”,在读者面前呈现“东门惜别惆怅图”;
第四次——送别后,“雪上空留马行处”,在读者面前呈现“雪地伫立思乡图”。
4、 小结:
全诗以雪为抒情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
诗的开头从“飞雪”入手,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戍边将士苦寒的情景,接着,诗人以形象的笔触,描绘了西北边塞一幅愁云惨淡的风雪送客图。诗人寓情于景,含蓄地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了来别样的诗歌内容,边塞诗是盛唐时期写边塞、从军、守边、战斗的诗歌,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表现着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建功立业的豪情,描叙了边塞雄奇瑰丽的奇异景色,气势雄伟,意境开阔,情调激越,音韵铿锵,表现出动人心魄的阳刚之美。
你知道哪些边塞诗啊?
二、预习展示
1、作者介绍
投影:岁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他与高适齐名,是盛唐时期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其边塞诗歌雄健豪迈,读之令人兴奋。岑参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
2、 读准字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áo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3、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
师: 请同学们说说哪些诗句是写咏雪的,哪些诗句是写送别的?
学生答教师明确: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请一位读书好的学生来读,其余学生感受。
三、赏析雪景
思考:你选择一句写景的诗句,细细品味,来体会用词的精妙。
教师示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第二句写雪,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风格?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以梨花比雪,雄奇明丽,新颖独特,落笔传神。不只写出了雪来得突然,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而且以春天比喻冬天,把冬天写出春意,情调乐观而昂扬。这句话是咏雪的千古名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紧接下来,又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情境。这句体现了作者的豪放风格。
教师:穿插有关资料引导讲解。
引导深解名句
教师:岑参最喜欢梨花,在他的作品里,曾多次写到梨花,请看屏幕,一起朗读一遍。
屏幕展示诗句:“长安柳枝春欲来,洛阳梨花在前开。”“梁园二月梨花飞,却似梁王雪下时。”“梨花千树雪,柳叶万条烟。”
学生:读以上诗句。
教师:由此可见,梨花于诗人的印象何等深刻,诗人写梨花常常是在远离故乡之时,他笔下的花常常总是和思春念归、士逢知遇等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现在你对这两句诗有了怎样的新的理解?
学生:说自己的见解。在天寒地冻的飞雪胡天想到春日千树万树的梨花——豪放。
(2)“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上,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其中的“掣”字用得十分精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此句运用反衬手法,既突出了天气的寒冷,也写出了瀚海冰雪中的一个“亮点”色彩感强,富有表现力,构画了一副奇异而美丽的画面。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引导: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一句在诗中有何作用?“百丈”、 “万里”是实写吗?运用了什么修辞?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百丈冰”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万里”形容面积之大,这句是夸张的说法。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里,把边塞将士的军营置于一个广漠、辽阔的背景上,给人一种奇异而又壮伟的深刻印象。
四、感悟情感
教师:在奇冷的天气里送别友人,这本是伤心之事,然作者描绘的边塞雪景是如此的奇异、壮美,甚至是唯美,为什么诗人能够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呢?
请看材料,请一位同学读一下。
屏幕展示材料: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岑参是就是其中之一。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队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教师:现在明白其中原因了吧。谁来说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作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生活;诗人所处时代,正值大唐盛世,国家的强盛自然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力量。所以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乐观向上的情怀。
五、赏析送别部分
1、齐读送别部分——诗人写送别写出了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依依不舍
2、哪些诗句表现了这种情感?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学生回答,理由自由阐述,句子归纳如下:
①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②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③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重点引导赏析
意思:写友人离去以后的情景:山回路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此时诗人仍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路,只见雪地上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
师:引导联想想象
教师:这首诗最后两句描绘的画面历来被人称道,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下面请大家一起将目光聚焦于这两句诗,试着展开你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化身为诗人,说说:当你站在冰天雪地里望着友人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说自己的设想。
教师:大家的设想都有可能,然而作者不明写,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留白”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魅力。
诗人送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都通过“雪上空留马行处”这句诗表达出来了。这句体现了作者送别时的惆怅心情。
明确赏析诗歌的方法:
1抓关键词
2看修辞方法
3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想象
(五)理解诗意,明确主旨
师: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怎样的联系?(再次诵读,加以体会)
答:全诗以雪景衬托别情,情景交融,诗人描绘边塞八月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苦寒难耐的景象,更能衬托出诗人送朋友的无限怅然之情。
学生说说有关雪和送别的诗句、谚语或俗语。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六、深情诵读,尝试背诵
男女生分读全诗:女生读咏雪部分,男生读送别部分;
全班齐读
七、总结
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八、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
2、 积累并品评咏雪的名句。
板书设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咏雪:忽如 梨花——豪放
送别:不见 空留——惆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并理解诗歌。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诗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设想
教学中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雪,洁白美丽,或轻舞或纷扬,给我们的生活增姿添彩,所以,它历来都是人们吟咏、描绘的对象。
在古诗中,更是有不少歌咏白雪的名句,同学们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例如: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 》
有谁能说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出处?——对了,它出自于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唐代的大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境之下吟咏出这样的千古名句的,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 作者介绍
投影:
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三、 诗文赏析
(一)聆听感受
1、 播放录音,聆听感受。请同学们注意字的读音。
2、 读准字音
岑参 cén shēn 散入sàn
狐裘qiú 锦衾薄 qīn bó
瀚海 hàn 阑干 lán
羌笛 qiāng 风掣红旗 chè
(二)整体把握
1、 齐读全诗——读准字音,初步感知。
2、 解题——从诗题中能看出这首诗写了哪些内容?
咏雪、送别。(板书)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3、 诗歌是从哪里开始着重写送别的?
从“中军置酒饮归客”一句开始。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
(三)赏析咏雪部分
1、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
2、 赏析诗句
(1)朗读咏雪部分——思考:哪些诗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2)对雪的描绘,哪一句最精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什么精彩?小组研讨,合作探究。
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篇5
【教材分析】
北风席卷大地,冻僵的'白草被风折断,胡地的天空八月就飞舞茫茫大雪。好像一夜里忽然刮起了春风,千万棵树上的积雪如梨花盛开。本来让人心生寒意的严冬,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如此富有生机!那梢头的片片积雪哪里是雪,分明是簇簇相拥的梨花啊!诗人送别朋友归京,本是让人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但作者知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日一别,明年开春定会重逢,既是这样,为什么不能好好地为即将到来的春天高歌呢!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如官等8个生字。注意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诗人的情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就不会远了。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你会背哪些古诗?(指名随意背诵古诗20首)你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谁认识。(板书:岑参(加拼音)。学生随教师多读几遍。(简介作者)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善于描写冬天的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后人对他文章中的两句诗偏爱不舍。想知道是哪两句吗?现在就让我们与岑参一路同行,去体会他诗中的意境吧。(板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齐读课题。[用送组词:送别、送行]
这首诗就是一首送别诗,现在就听老师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你把它圈起来。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边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读得连贯。
2.检查自读情况,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样记住折、梨的?(生汇报识字方法。)
点拨:
(1)梨是形声字;他它能组什么词?
(2)折是翘舌音,也是多音字,还念shé;与拆区别;生书空。[板书: 折:zhé(打折) shé(折本)]
3.说一说:诗中写什么时间的景色?又写了哪些景物?你是从哪句话读懂的?
点拨:(1)冬天的风是什么样的?(幻灯出示:北风声)
(2)播放风声,想象说话:你眼前出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
(3) 白雪皑皑,北风呼啸,看到这样的一幅场景,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雪景图)
(4) 好朋友要远行,但不久的将来你们还会重逢,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5)结合每一句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4.配乐诵读全诗。(个人读、评价读、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男女生比赛读、背)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官、送、归、折、胡、如、树、梨
2.认读、组词,用送行说话。
3.观察送、官、折、树的结构,并说一说它们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重点指导树、如、归。
如在虚宫格呈现的形状为左梯形。女要写得伸展,口要写得小些。
树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要把中间的又写得小一点,捺要变点。
归字结构左窄右宽。左边是一笔竖一笔撇,右边是倒山,最后一笔不出头。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有各自喜爱和赞美的季节。古代诗人除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外,还写了很多赞美冬天的诗句,下面我们一起去回顾一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七、课后作业、扩展活动
积累赞美冬天的诗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的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通过对诗歌意境的艺术再加工,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教学方法:
1、反复吟咏诵读,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歌。
2、采用点拨式疏通大意,不必面面俱到,着重讲一两个可以提挚全诗的词,着重讲诗人的思想感情。
3、教学时数:1课时。
4、教具:多媒体计算机、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早就听说我们 班的同学很了不起,博学强记,能背不少的古诗词,上课前老师组织同学们做个小游戏,一分钟古诗词句子背诵,看谁记得多,背的多。
请每组老师右手边的同学背,左手边的同学数。请准备好,开始!(计时)
统计背诵的数量。请以热烈的掌声鼓励我们班上的背诵小明星。(老师送你一个小礼物,热烈的掌声)
2、我们已经学了不少古代诗歌。这些诗歌语言精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能使人沉浸在诗的节奏和音乐美之中,给人一种陶醉,一种享受。我们今天在一起欣赏《诗词五首》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节课要求同学们理解,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有信心吗?声音大一点,自信心强一些!
(板书)岑参
3、解题。
(1) 请了解岑参的同学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2) 读过边塞诗的同学们介绍一下唐代边塞诗。
(投影作者简介及边塞诗)
二、课文研读
(1) 诗中的“歌”表明此诗体裁为在诗中的“歌”、“行”、“体”
(2) 此诗为诗人在新轮台幕府的送友人所写。
(一)一读:掌握节奏,领略音乐美
要求:读准字音,掌握朗读古诗的节奏使学生领略诗歌的音乐美。
(1) 学生自由朗读。
(2) 正字音,抽学生(投影)。
(3) 明节奏(投影)。
(4) 学生试读(左手边同学读给右手边同学听)。
(5) 教师范读(配乐)。
(6) 处理内容疑难。
(二)二读再现形象,把握感情
要求:再现诗中形象,理清思路,找出抒情发展线索,理解感情。
1、朗读指导
朗读时要身临其境进行想象和联想,使脑海中出现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1) 学生读,抽学生谈画面。
(2) 学生读投影展示画面。
(3) 学生默读,理思路,找线索。
2、提示:全诗写什么景,叙什么时,可分几个场面,各有什么特点?
A、送别前:八月飞雪送寒图,情奇激奋。
B、饯别时:军营饯别奇寒图,哀怨低沉。
C、临别时:东门惜别惆怅图,孤寂凄凉。
D、送别后:别后雪池思乡图,惆怅。
(4)思考全诗表达的感情
诗人以夸张的笔法,气势磅礴地写出边塞的景色,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三)三读:紧扣词语,体味意境,探索特色
(1) 学生谈自己喜欢的句子,说理由。
(2) 教师出示赏析“忽……”投影。
(3) 学生举例赏析。
三、背诵
举送别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
四、教师小结: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多多采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佳词丽名,能够出口成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经典:《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2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2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案设计12-1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设计08-30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译文08-0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介绍11-0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诗11-0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赏析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