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08-29 白居易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吊白居易》

  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译文

  你应该继续做大唐的诗人,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

  人如浮云,也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也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

  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

  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也起你来。

  注释

  吊:哀悼。

  缀(zhuì)玉联珠:指写作诗文。

  六十年:指白居易一生创作的时间。

  浮云不系:指白居易生活漂泊不定。

  长恨曲:即白居易所作《长恨歌》。

  琵琶篇:即白居易的《琵琶行》。

  创作背景

  唐宣宗李忱即位后,精于听断,国家得到治理,“十余年间,颂声载路”,史称“虽汉文、景不足过也”。宣宗不仅具有政治才能,也颇为爱好诗歌,他对白居易尤为敬重。但在唐宣宗即位后五个月,即会昌六年八月,七十五岁高龄的白居易不幸溘然长逝,唐宣宗不胜悲悼,以一往深情,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

  赏析:

  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为一位诗人作悼亡诗,这在古代是非常罕见的。由此可见唐宣宗李忱对白居易其人的器重、对其诗的喜爱,也从侧面表现出了白居易卓越的才能。

  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缀玉联珠”是形容他诗文的艳丽光彩,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诗仙”,是溢美之辞,是对白居易的高度评价。

  “谁教冥路作诗仙”一句其悲可见,其哀可闻。唐宣宗是说,对于这位世间不可多得的诗仙,我敬重不够、仰慕不够呀!你怎么就突然间走到冥路上去了呢?读到这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一位多情的皇帝,正眼含热泪,仰望长天,低声呼唤,令人感动。

  诗的颔联则表达了诗人无比惋惜之情。唉!浮云,造化也没有办法挽留住白乐天了,他永远地去了,我又有什么回天之力呢?只有扼腕长叹罢了。这里运用对仗和互文的修辞,将作者对白居易的浓浓思念之情凝聚在精练的语句中,情愫深,意韵长。

  接下来的颈联,借白居易的两篇代表作《长恨歌》与《琵琶行》来赞美他的艺术成就与巨大的影响力。“童子解吟”“胡儿能唱”蕴涵深意:其诗所知人多,所晓域广,通俗易懂,音韵和谐,圆润悦耳。作者没有直接说他的诗多么美、多么富有魅力,而只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尾联则进一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器重、难以割舍和对白居易去世的无比悲怆之情。这是在颈联基础上的更进一步,“文章已满行人耳”,白居易的诗如风一般流行,与行人形影不离:你只要出行在外,就能听到吟诵白诗的声音。而作者听到吟诵之声,就会牵动起思念白居易的感情,内心充满无比悲伤与哀痛。

  全诗语言通俗凝练,感情真挚,既表现了对白居易仙逝的哀痛,又表现了对他诗歌的赞赏,同时突出了白诗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作者简介

  唐宣宗李忱(810年7月27日/28日[1]-859年9月7日/10日[2]),初名李怡,唐朝第十七位皇帝(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7日/10日在位),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

  李忱于长庆元年(821年)获封光王。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死,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拥立,登基为帝。李忱在位时一反武宗所为,恢复佛寺,杀道士赵归真等,贬逐李德裕,起用牛党令狐绹等。同时勤于政事,整顿吏治,并限制宗室和宦官,为死于甘露之变中的大部分官员平反[3]。在对外方面,击败吐蕃、安定塞北、平定安南,并接纳归唐的张议潮,设置归义军。他为人明察沉断,从谏如流,且能恭谨节俭,使局势稍安。大中八年(854年),与令狐绹谋除宦官,事泄,导致南衙北司之争更趋紧张。自大中十二年(858年)后,因所用将帅管理不当,各藩镇也相继发生叛乱。大中十三年(859年),李忱因服长生药中毒,于大明宫驾崩,享年五十岁,在位十三年。谥号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葬于贞陵。后加谥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因李忱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所以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他为“小太宗”。史家把这一时期称为“大中之治”。但亦有观点指出李忱“知为君之小节,而不知其大节”“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最终招致“内臣争立嗣君,几至于乱”的后果。李忱工诗善书,《全唐诗》录有其诗六首。

  轶事典故

  1、老儒生

  李忱热爱读书,曾经建造一坐宫殿,每次在退朝后,他一定独坐在殿中读书,有时直至夜中烛将尽才结束,被宫中称为“老儒生”。

  2、喜爱科举

  李忱以不能参加科举为憾,他曾在皇宫中的柱子上题写“乡贡进士李道龙”,又在殿柱上自题:“乡贡进士李某”。他对那些科举中第者非常羡慕,《唐语林》卷四云:“宣宗爱羡进士,每对朝臣,问‘登第否’?有以科名对者,必有喜,便问所赋诗赋题,并主司姓名。或有人物优而不中第者,必叹息久之。”

  李忱经常会问询官员是否考中进士。如果是肯定回答,就替人家高兴;相反,就连连叹息,以示惋惜和同情。李忱还经常出宫微服私访,与举子交际,遇到文采出众的考生,就将其姓名告诉给考官,交代主考官让其进士及第。唐代孙棨的《北里志序》就说,李忱“往往微服长安中,逢举子则狎而与之语。时以所闻,质于内庭”。五代时期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卷八记载:李忱有一天遇到时任陕州廉使、颇有诗名的卢沆,向他索取诗卷,“袖之乘驴而去”,第二天,对大臣说起卢沆,“令主司擢第”。

  有时候,其微服私访的目的是想了解民间舆论对科举结果的评价。《旧唐书·宣宗纪·大中元年春正月》就说:“帝雅好儒士,留心贡举。有时微行人间,采听舆论,以观选士之得失。”又据《云溪友议》卷下记载:李忱临死前下诏裁放大批宫女,准许放出的宫女嫁给文武百官,但就是不许嫁给没有考中进士的举子。

【《吊白居易》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吊白居易》原文及翻译赏析10-18

吊白居易原文及赏析03-15

《吊白居易》原文及赏析10-16

吊白居易原文及赏析02-03

(精华)吊白居易原文及赏析07-04

吊白居易原文及赏析[必备]07-05

吊白居易原文及赏析(推荐)07-05

吊白居易原文及赏析4篇09-29

吊白居易原文及赏析(4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