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卖炭翁》教学设计

2024-10-26 白居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生于河南新郑。[1]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第10课《卖炭翁》白居易教学设计

  授课者: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一、导入新课

  以前大家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吗?讲的是什么故事?

  一个弓箭手能十次有八九次能打到十环,于是就和一个卖油的老大爷吹牛,卖油的没吱声,而是拿一个大钱放在葫芦嘴上,然后用水瓢盛满一瓢油通过大钱的四方孔往葫芦里倒,结果大钱居然一点油也没沾到,此时卖油翁对那个射箭的说:“无他,但手熟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熟能生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不再卖油了,改卖炭。

  大家见过炭吗?炭有什么特点?——黑色、可取暖、可卖钱

  大家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的吧?谁家里烧过炭?谁来讲讲烧炭的过程?

  选木头,粗的劈成小段;挖很深的窑洞,洞上有通风口,下面有烧火口;把木头放入洞中,封口,烧火;每天晚上去看燃烧情况,控制火候,以免烧过了变灰;要烧好几天。

  大家觉得这个过程艰辛吗?——艰辛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一起去看看在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板书:卖炭翁 白居易)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这首叙事诗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板书:讽喻诗、叙事诗)

  讽喻诗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三、介绍“宫市”

  宫市为什么会给人民带来苦难呢?咱们必须了解什么是宫市。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

  我们先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看看这个交易有多不公平?

  四、分鉴赏诗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在朗读过程中,相信大家对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咱们试着分鉴赏本诗。

  1、这是一首叙事诗,我们说叙事诗包括哪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地点在哪?——宫市南门外

  文中写了哪两种人?——卖炭翁,黄衣使者白衫儿。

  这首叙事诗围绕着“炭”写了哪几件事?

  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送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板书:烧炭——运炭——抢炭)

  2、那什么地方写烧炭,什么地方写卖炭送炭,什么地方写被掠夺,请同学们找出来。

  3、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地点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4、 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头呢?谁来说一说卖炭翁长什么样?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苍苍十指黑。

  5、在描写人物中,这些描写叫什么描写?(板书:外貌描写)

  6、这句话中,两苍苍说明卖炭翁的年龄怎么样?——大

  年龄大的人有什么特征?——动作慢、力气小、劳动艰辛、劳动力弱。

  7、为什么这样写?

  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8、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周围,这些“两苍苍”的人大都干什么呀?

  休息,看电视,打太极,看孩子,做饭等,享受晚年。

  9、但文中的卖炭翁却在年龄很大的时候自己砍柴烧炭,以卖炭为生。

  你觉得卖炭翁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板书:艰苦)

  10、你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呢?你找的真准确,可怜。(板书:可怜)

  11、同学们再找一找,还有哪一句说明卖炭翁可怜?——可怜身上衣正单

  找的太准确了,就是这一句,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烧炭的季节都在什么时候呀?

  ——秋、冬季

  那个时候天气怎样呀?——冷

  在这么冷的天卖炭翁却穿一件单薄的衣裳,说明卖炭翁很?——可怜

  12、看到卖炭翁的这样生活,你心里同情他吗?——同情

  那么,谁能带着这种同情来读一读这三句话。

  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般来说,在冷天我们穿衣服很少的时候,是盼望天气怎样?——变暖和

  但这时老人是什么想法?——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

  为什么呢?

  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不好卖了:天寒,炭的价格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那这时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心理是怎样的?——纠结、矛盾、反常、艰难、酸苦、无奈。

  透过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我们能够感受到老者的处境怎样?——十分艰辛。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14、卖炭翁盼望天气寒冷一些,好让自己的炭卖一个好的价钱,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劳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那这一路上老人运炭艰苦吗?

  “一尺雪”说明什么?——天气很冷、雪很大,路必难行。

  “碾冰辙”说明了什么?——说明炭很重,冰冻路很滑,很难走,车速必然很慢。

  “晓驾炭车”、“日已高”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个运炭过程?——艰辛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这一句哪几个字写出了运炭的艰辛?大家用笔圈出来。

  ——“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烧炭难,运炭也难,这一车炭来得容易吗?

  15、这么辛苦的运炭来卖,那么,卖炭翁卖炭得来的钱要干什么用呢?

  “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想吃饱、穿暖,多么简单而又是最微薄的想法呀,这位劳动者已被剥削得身无半点积蓄,但迫于贫苦生活的压力,不得不烧炭,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卖炭得钱”上。

  16、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实现了吗?

  没有。从哪里可以看出?

  卖炭翁总共有多少碳?——“一车炭,千余斤”

  是啊,卖炭翁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不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然而他最后得到的是什么?——“半匹红纱一丈绫”

  这“半匹红纱一丈绫”对于卖炭翁来说,有用吗?

  好亏啊,才一点点,少得可怜。

  对啊,实际是一点用处没有的,你们是学服装的,你们说说“ 半匹”“一丈”是什么感念?少之又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纱、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保暖,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的一车炭就这么没有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黄衣使者。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

  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宫市,可怕的宫市制度!

  (板书: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17、请大家找出作者是怎样写出宫使的横行霸道的?又怎样表现宫使掠夺的残酷的?

  “翩翩两骑来是谁?”先用设问句引出了两个人,这两个是什么样的人呢?

  “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白衫”说明来者的身份怎样?——有钱

  有钱还抢,说明什么?——霸道、野蛮。“卖也得卖,不卖也得卖。”

  “翩翩”一词写出了他们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敏捷而又趾高气扬、凶神恶煞的神态。

  找出描写他们行动的动词,从这些动作中说明了什么?

  动词有把、称、回、叱、、牵、系。从这些描述中,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仗势凌人、以强凌弱、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态和地位?

  写出了卖炭翁无可奈何、甚至绝望的心态。

  他能反抗吗?

  不能,只能忍气吞声,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对比:地位悬殊)

  18、这首诗揭露了“宫市”是一种极不公平的“交易”,是对劳动人民的残酷掠夺。你可以从哪些诗句感受到这一点?

  “手把文书口称,回车叱牛牵向北。”———说明这买卖是强迫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表明一车炭的价值很高,而货与款是极不等价的。

  真是一个可怜的人!就这样,作者通过一步步的铺垫渲染,通过细腻的肖像、动作、心理的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反映了百姓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使掠夺的本质。诗中无一字谴责,但我们在字里行间能深切的体会到同情、痛恨,能触摸到诗人善良的心。

  19、之前我们说道:白居易主张“诗歌合为事而作”,同学们想想看,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白居易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写下《卖炭翁》,通过描写一位卖炭老人的遭遇,无情而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社会的黑暗,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仗势欺压百姓,强行低价购买,甚至是任意勒索、疯狂的公然掠夺。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名为“宫市”,实际上是一种公开的掠夺,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方式。

  这篇文章写出宫市的这种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愤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卖炭翁的命运是悲惨的,因为他所处的社会决定的。而我们大家,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日子,处在新社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长大以后,为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作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布置作业

  1、用自己的话把卖炭翁的故事讲给同伴听。

  一个卖炭的老翁,在终南山里一年到头地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完全是烟熏火燎的颜色;两的头发已经斑白,十个指头却像乌炭一样黑。卖了炭得到一点钱,拿来做什么用呢?只不过是为了身上的衣裳和口中的饭食。可怜他身上的衣服破旧又单薄,但他却担心炭价太低,只盼望天气更加寒冷……

  2、展开想象进行续写。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口头叙述

  六、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讽喻诗、叙事诗

  烧炭——运炭——抢炭

  外貌描写:艰苦、可怜

  半匹红纱一丈绫——一车炭,千余斤 强烈反差

  • 相关推荐

【白居易《卖炭翁》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卖炭翁》白居易08-20

白居易 卖炭翁11-29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10-26

白居易《卖炭翁》赏析07-27

白居易诗歌卖炭翁12-03

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翁》鉴赏及赏析10-08

白居易的诗赏析:卖炭翁10-19

卖炭翁白居易古诗解释09-12

白居易古诗《卖炭翁》赏析07-31

白居易《卖炭翁》原文及翻译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