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和翻译

2022-02-07 白居易

  《长恨歌》是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其代表作之一,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翅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扇,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译文: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承恩就在这一时。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于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楼中宴会,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于的大驾,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站站。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头看,眼泪和血一起流。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怎不感触啊,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不扫它满阶落叶红。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亮,还不亮!霜这么重,房上鸳鸯瓦这么冷,翠被冰凉,有谁同拥?你死去了,我还活着,此别悠悠已经隔了年,从不见你的灵魂进入我的梦。

  京城有位修炼过的临邛道士,能以精诚把亡魂招致。可感动的是上皇辗转怀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寻觅。他御气排云像一道电光飞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黄泉,可是都没见到她的踪影。忽然听说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虚无缥缈中间。仙山楼阁玲珑似朵朵彩云,有许多美妙的仙子。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样肌肤花样容貌,听来好像是要找的人。方士到了仙宫,叩西厢的门,报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双成。她听说汉家天于派来了使臣,不由惊断了仙家九华帐里的梦。推开枕穿上衣下得床来,银屏与珠帘都依次打开。只见她头上云髻半偏,刚刚睡醒,花冠还没整好便走下堂来。风吹着她的仙衣飘飘旋举,还像当年她的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一双眼泪落下来,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带着雨。她含情凝自感谢君王:自从生离死别难见面,音信两茫茫。昭阳殿里的恩爱从此断绝,蓬莱宫里的日月这么漫长!往下看人间,只看见云雾看不见长安,只能将旧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钗钿盒两样东西带还。金钗留一股,钿盒留一扇,我们一家分一半。只要我们的心像金和钿一样坚牢,虽然远隔天上与人间,总还能相见!临走叮咛还有一句话儿紧要,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里没人我们两个话悄悄:在天上我们但愿永做比翼鸟,在地上我们但愿水做连理枝条。天长地久也有一天会终结,这恨啊,长久不断,永不会有消除的那一朝。

  拓展阅读:浅谈白居易《长恨歌》的价值。

  《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在一气舒卷之中,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情节描写和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塑造,而在语言音节上发挥了乐府歌行的特点,显得特别流畅匀称,优美和谐。由此被后人奉为古代长篇歌行中的绝唱,关于它的价值后人一直在研究探讨,随之也不断地有一些新认识,这篇论文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对历史的重构体现作者的历史观和现实观”方面来阐述我对《长恨歌》价值的新认识。

  白居易《长恨歌》四分之三的篇幅是描写男悲女怨的怅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然而读完全篇,却又并不让人哀哀欲绝,横生一种诅咒人生的悲感。恰恰相反,透过李杨的悲剧,我们还能分明感受到唐明皇那份思念里的伤感充满了才子式的儒雅风流,那见月伤心、闻铃肠断的多情善感,那耿耿星河悠悠生死的魂牵梦萦,都是文人的本色,这既是唐明皇才子本性的体现,也是作者文人特质赋予的结果。所以唐明皇的伤感并不单纯,多了一种文人式的风流,特别是他那种既痴心又痴情地等待杨玉环的魂魄能够入梦的痴迷情态,格外令人感动,也更鲜明地印证着他那感伤中的美丽和美丽中的感伤,这使唐明皇这一形象极富于多层次的美感。而杨玉环在经历了那既残酷又让他心寒的马嵬事变后,并不怨恨当时“掩面救不得他”的唐明皇,反而是不弃旧物,不忘旧盟,不断旧情。李杨的爱情悲剧衍化到此时,已有了一个质的升华和飞跃,他们之间的恋情飞升到一个真情相砺、痴情相得的理想的爱情境界,成为一种忠贞的爱情。然而这忠贞的爱情只是一种被白居易充分理想化了的爱情,李杨间际遇纠葛,准确地说原本只是一个故事而绝非爱情,白居易不过是借助这个故事的躯壳,吹嘘进了浪漫的情思、诗意的幻想和美好的愿望,所以,李杨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已经被白居易充分地诗化美化了。

  这诗化美化的具体内容是丰富而复杂的,或来自于民间的传说,或来自于白居易自己惨痛的婚恋悲剧,如白居易在青年时曾与一位叫湘灵的姑娘有过刻骨铭心的热恋,后来由于社会和家庭的阻力而被迫分手,这样他就在经意和不经意之间,把自己这一段惨痛的人生经历及其感受,融入《长恨歌》的创作里,这就又有了夺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的特点,就遭遇了婚恋的不幸且痛彻肺腑这一点说,白居易是把唐明皇看成了“同为天涯沦落人”,自然会产生一种惺惺相惜的深切同情,当然也就在《长恨歌》的描写里,倾注了他的全部热情和真情。那“恨”是乐极生悲的恨,是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恨,是至死不休的恨;恨正深,恨太痛,恨永久。这便是诗题里恨的丰富内涵及其特点。

  在《长恨歌》里,白居易先以旖旎华丽的情思和辞采,写出了杨贵妃那娇艳惊人的美和娇媚可人的美。你看她春风得意时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只那浅浅一笑,就流溢出让人无法抗拒、令人神魂颠倒的妩媚,这是贵妃自身“一笑”与“百媚”的对比,同时也是极为传神的夸张;而这“一笑”的顷刻之间眨眼之时,又立刻让六宫三千佳丽黯然失色自惭形秽,这也是贵妃与环境的极化对比,这又一重对比也包含着给人印象深刻的夸张。在贵妃这美艳绝伦的描写里,寄寓了白居易为代表的一批中唐文人普遍都有的以风流才子自命的心理,他们不仅需要真情慰心,也需要美色娱目。

  以才子自命,当然更关注自己个人在现实的感受和享受,更注重自己个性情绪上的抚慰和满足。特别是一个红尘里的红颜知己。这位红颜知己已是中国文人处于感伤心态时的最佳抚慰者,衍化到后来,竟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唯有在这红颜知己的真情抚慰下感伤才能获得消释和平复,也正是在这红颜知己的真情抚慰下,感伤也变得风流而美丽。

  中唐的文人们品尝着人生的各种失意,面对这种种失意,中唐又人已无力也无心做出盛唐文人才有的耀眼抗争,他们既源于这失意而无奈伤感,也在这失意的体味饮恨中获得一种诗意的悲慨悲感,既以此自娱,亦以此娱人,中唐的文人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对穷苦之音易好、富贵之音难工的文化心态的认同。在婚恋的层面上感伤、感慨着人生的悲欢。

  综上所述,从“对历史的重构体现作者的历史观和现实观”方面探索了《长恨歌》的价值,它被后人奉为长篇歌行中的绝唱,还有一些价值值得我们去探讨,如叙事艺术方面的创新,语言的优美明丽和运用对偶、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的娴熟圆美。

  《长恨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3、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4、品味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5、熟读成诵《长恨歌》

  教学重点

  1、了解长恨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创作风格

  2、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3、品味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把握长恨歌的思想内容及主题

  2、品味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因与安史之乱紧相联系,有着相当严肃的政治色彩,而其情事本身之离奇,曲折,又极富传奇色彩,因而倍受历代文士的关注。自唐至清,出现了不少以此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著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李商隐《马嵬》,苏轼《荔枝叹》,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洪升《长生殿》等。自居易的《长恨歌》则是其中翘楚。

  二、背景介绍

  杨玉环是蜀州司户杨玄瑛的女儿,随叔父杨玄琰入长安,及笄,嫁与玄宗第十四个儿子寿王李瑶为妃。后为李隆基看中。李欲将杨占为已有,又碍于名分,于是,让她出宫做女道士,而后再迎归宫中,掩耳盗铃。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杨玉环则不仅自己得宠专房,身封贵妃,声焰震天下,而且满门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杨銛官鸿胪卿,杨镕官侍御史,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如《长恨歌》所说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天宝后期,朝廷内部本已矛盾重重,李隆基对杨家的偏幸,更促进了矛盾的激化。天宝十四载(755),手握重兵的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打着讨伐杨氏,以清君侧的幌子,发动了叛乱,兵临长安。李隆基偕杨玉环等仓皇出奔,西行四川。至陕西马嵬驿,扈从禁军发难,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李隆基只得如请,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李肇《国史补》)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在王的提议下,白居易写下了此诗,而陈鸿则写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三、介绍

  白居易,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9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给予他很大的刺激和督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别刻苦。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白居易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可以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据说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老诗人顾况。顾况闻他名居易,便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恐不易。及读到这首诗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大为赞赏,说有这样的

  文笔,居长安不难。31岁时,试书判拔萃科,与元稹等同时及第,与元稹相识,从此成为莫逆之交。在32岁那年春,白居易被授校书郎,算是步入了仕途。35岁时,罢校书郎,随后又授周至县尉。次年,他由周至县尉调充进士考官,补集贤院校理。这年冬季,授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年)拜左拾遗。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吉甫及其子李德裕。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或权臣不满。58岁那年,即大和三年(829年)春,白居易称病,免归,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从此不复出,后除河南尹,寻以病免。64岁那年,除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因心境消极和健康原因,他不愿再为官了。60岁时,儿子阿崔夭折,这对诗人又是一打击,73岁时,曾施家财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楫。卒年75岁。

  四、诗歌分析

  1、长恨歌,就是歌长恨。恨是什么意思?恨什么?为什么恨?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至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杨女之死——恨之直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至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人抓住了人物——皇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皇之长恨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至金阙西厢叩玉扃,教小玉报双成。

  道士帮助皇找到杨女。——过渡,浪漫主义手法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至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杨女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杨女之长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题旨,回应开头

  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皇之长恨: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行宫见月,想那曾一同望月的人,如今何在呢月圆了,月缺了,似乎都不再是往昔的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啊。夜雨闻铃,定然有风,有风而铃声闻,可见夜之空寂,人之心情更加悲凉。风声,雨声,铃声,清晰入耳,声声扰人心绪,撩人愁思。——借景抒情

  天旋地回龙驭,至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白居易《长恨歌》评价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一、诗歌内容简析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到“尽日君王看不足”,主要描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相识、享乐及玉环的貌美、得宠。

  (一)两人相识

  作品中两人是这样相识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即杨玉环到了该出嫁的年龄,然后通过选秀,被李隆基看中。实则两人是这样认识的吗?杨贵妃本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小名玉环,自幼由叔叔养大。开元二十三年,被封为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妃子,被唐玄宗看上后,先出家为道,号太真,至天宝四年纳宫中,册封为贵妃,受到玄宗的极度宠爱。李商隐的《龙池》诗:“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最后两句写夜半后,宴罢归来,宫中的铜壶滴漏声绵绵不绝,心中无事的薛王痛饮后早已睡去,而寿王却彻夜难眠,一个“醒”字非常警策,可见其当时的痛苦情状。所以作者所写与史实是不符的,完全是出于政治的避讳。

  (二)贵妃貌美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采用夸张、对比的写作手法,集中描写了贵妃之貌美。无论是白居易的描述,还是其他文人的描述,贵妃的貌美都是比较抽象的。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但整体看,贵妃貌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丰艳”之美,宋代人在《杨太真外传》书中介绍,玉环与玄宗翻书,翻到《赵飞燕外传》,说汉成帝给赵飞燕造了避风台,玄宗说:“尔则任吹多少”;二是贵妃的皮肤特别白皙,作品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即是描写语句。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贵妃每有汗出,细腻而多香,或试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三)贵妃受宠

  首先是自己受宠,“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其实,贵妃与皇帝也是常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磕磕绊绊的时候。史书记载贵妃与玄宗有两次比较大的感情矛盾。第一次是天宝五载,贵妃因“妒悍不逊”,被玄宗赶回了娘家,后因高力士建议,玄宗接回,贵妃“伏地谢罪”,二人合好,从此“后宫莫得进矣”;第二次是天宝九年,因贵妃“复忤旨”,后来贵妃送给玄宗“一缕青丝”,从此玄宗对贵妃“宠待欲深”。其次是兄弟姐妹沾光。“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杨玉环兄弟姊妹全都因她得以分封,家庭显赫,让人羡慕。杨玉环册封为贵妃后,玄宗又追封其父为太尉、齐国公,其叔为光禄卿,堂兄弟杨17官鸿胪卿,杨17为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封魏国公,丞相;大姐封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

  (四)奢靡享乐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等句,反复渲染玄宗得贵妃以后,如何纵欲行乐,如何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即玄宗的迷色误国。事实上,玄宗与贵妃在华清池沐浴之场景确实是比较奢华的,温泉沐浴是有等级差别的,第一级别是御汤―九龙汤、莲花汤,皇帝专用,第二级别是贵妃汤―海棠汤,杨贵妃专用,第三级别是太子汤,第四级别是公共温泉。虽然,玄宗与贵妃过着歌舞升平的奢华生活,但二人在艺术创作方面却是志同道合之人。据唐人著录的《开天传信记》记载,天宝年间,玄宗上朝听政捂肚子,高力士问其原因,皇帝说昨晚梦见一曲子,没来得及记下,笛子放在肚子处,刚才是一边听政,一边按笛眼,把这首曲子记下来。玄宗还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贵妃则在舞蹈方面造诣极高,她将《霓裳羽衣曲》变为了舞曲,进行领舞。根据唐99李浚《松窗录》的记载,当李白将《清平调词三首》献给皇帝的时候,贵妃则“持玻璃七宝盏,酌西凉州蒲桃酒,笑领歌,意甚厚”;而玄宗则“调玉笛以倚曲,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

  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夜雨闻铃肠断声”,叙述安史之乱爆发后,玄宗出逃,马嵬缢妃事件,玄宗与贵妃在马嵬驿生离死别的场面。“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到马嵬驿时,禁军将士不满情绪高涨,将领陈玄礼代表将士请诛杨贵妃,玄宗无法,只好赐杨贵妃死。“黄埃散漫风萧索”,“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通过环境的描写,写出了玄宗在西南行军的路上及在蜀地时痛苦的心情。

  自“天旋地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书写李隆基对杨贵妃的思念。

  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群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芙蓉如面柳如眉”的睹物思人及“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少”的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另外,从“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语句中,一方面说明玄宗对贵妃的思念至极、度日如年,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玄宗晚年孤独的生活。

  自“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以行动写人,写出了贵妃内心的焦急与迫切;“云鬓半偏新睡觉”,“风吹仙袂飘飘举”,“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描写见情,描写杨贵妃的外在形态,展示其内心情感;最后当道士即将离开的时候,贵妃“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最后感觉还不能表达自己对玄宗的思念,又将“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重重誓词:“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一同寄去,叙事见情,把杨贵妃不念旧情,感恩报德,忠于爱情,矢志不渝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二、对李隆基、杨贵妃的历史评价

  (一)李隆基

  纵观历史,由于李隆基晚年的荒淫、迷色,导致唐朝由盛转衰,但对一个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首先,李隆基是一个有为的皇帝。他开创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还克己复礼,重用贤相,虚心纳谏,崇尚节俭,“焚后庭珠翠之玩,戒其奢也;禁女乐而出宫嫔,明其教也”。其次,李隆基的时代是一个富裕时代。杜甫《忆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最后,李隆基时代还是一个向上的时代。《旧唐书17q玄宗本纪》记载,“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但到了天宝时期,尤其是晚年,除任相失误,拒绝纳谏外,自己也变得骄奢淫逸起来。元稹《上阳白发人》:“天宝年间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满怀墨敕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加之唐代节度使制度,军事重心外重内轻,使得唐朝由盛转衰。

  (二)杨贵妃

  杨贵妃不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她对政事不关心,也不干政,否定“红颜祸水”说。她是一个悲剧人物。她自己没有选择幸福的权利,只不过是皇家王权的礼物和玩弄品,天生丽质不是自己的错,然而却是酿成悲剧的开端。本来与寿王李瑁是郎才女貌的一对,但却被玄宗看上,再到后来的马嵬缢死,都是自己无法改变的,真所谓“红颜薄命”。正如晚唐诗人罗隐《帝幸蜀》诗评价:“马嵬烟柳正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总之,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叙事有致,张弛自如;抒情深挚,缠绵细腻;语言优美明丽,自然流畅。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和翻译10-20

长恨歌原文白居易翻译10-20

长恨歌白居易原文翻译10-19

白居易的长恨歌原文翻译11-02

《长恨歌》白居易原文和赏析10-20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翻译及赏析12-06

白居易《长恨歌》原文01-18

白居易《长恨歌》 翻译08-24

长恨歌原文和翻译对照11-15

《池上》白居易古诗原文翻译和赏析12-22

白居易的诗 岁暮唐代诗人白居易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