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乐在白居易诗中的艺术表现

2022-08-15 白居易

  在唐代,琵琶是重要乐器,描写琵琶乐的诗歌也很多,而将琵琶描写得最出神入化的首推白居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琵琶乐在白居易诗中的艺术表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关于琵琶

  琵琶属于拨弦乐器,其形状因时而异,我们今天所见的琵琶,乃自唐宋以来,在圆形直颈琵和半梨形曲项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而来。隋唐年间,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琵琶,又称“批把”,武帝时,为了让远嫁之女能解思乡之情,便命人制作一种能在马背上弹奏的乐器,此乐器即为琵琶,东汉刘熙《释名》说:“批把,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可见琵琶的名称是基于演奏的手法而定。琵琶其音域十分宽敞,可以表现轻细和顺的抒情曲调,也可诠释雄浑激昂的热烈曲调。琵琶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形制、姿势、指法都有明显的变化。唐代时候,琵琶是件重要乐器,宫廷里、市井里,求风祈雨,争艳斗丽都有琵琶相伴。琵琶或加入合奏、或用于独奏,而且在演奏大曲时作为主奏乐器,位于领衔。唐代的琵琶名手如云,如曹妙达、段善本、曹钢等等。白居易有诗云“拨拨弦弦意不同,胡啼番语两玲珑”(《听曹钢琵琶兼示重莲》)“四弦谱出是新声,珠颗泪沾金杆拨。”(《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这几句诗都是与曹钢有关联的。当时流行的琵琶有三种:一种是直项琵琶,又称秦琵琶、软咸、秦汉子;一种叫做曲项琵琶;另一种叫做五弦琵琶。《乐府杂录》上说直项琵琶传入较早,而曲项琵琶则是南北朝时期才传入。曲项琵琶外形曲项、半梨形音箱,长约三尺五寸、四弦四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琵琶即是曲项琵琶。

  二、“此时无声胜有声”

  对于琵琶乐的文学描绘,在汉代已有零星的作品。不过当时的琵琶只是在“相和歌”中担任伴奏的角色,地位并不显著。《晋书.乐志》说:“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琵琶是逐渐发展的乐器,到了唐代,已经取得了乐队中的霸主地位。唐代诗歌中琵琶乐诗约有一百三十首。如刘长卿“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顾况的“乐府只传横吹好,琵琶写出关山道。”王昌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而将琵琶描写得最出神入化的首推白居易,白居易五六岁开始学作诗,八九岁便懂得声韵。其《代琵琶弟子谢女师曹供奉寄新调弄谱云:“一纸展看非旧谱,四弦翻出是新声。蕤宾掩抑娇多怨,散水玲珑峭更清。” 蕤宾、散水都是新调名,说明他对当时的音乐非常熟悉。白居易善于描写琵琶乐曲,如《听李士良琵琶》:“声似胡儿弹舌语,愁如塞月恨边云。”第一句说琵琶的颤音如胡人卷舌音。又如《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珍珠细憾铃。”写出了琵琶的弦和弹奏的手指、听觉的美好联想。在众多的白居易的琵琶乐诗中,《琵琶行》被认为是“千古第一音乐诗”。孙绍振教授认为:《琵琶行》超越前人的地方在于:1、以图画的变幻表现了乐曲的持续和突发的变幻之美。2、正面表现乐曲的无声、停顿、情绪的延续深化,使无声之美胜于有声。这是《琵琶行》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孙绍振《月迷津渡》。

  琵琶可用于独奏和协奏,《琵琶行》是以精巧的诗歌语言来表现琵琶女子高超绝妙的琵琶独奏技艺。其诗:“……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诗中的“掩抑”是一种演奏的手法,以微弱的弹奏力度,表现一种沉重的风格,这是弹奏琵琶的独特技巧。“嘈嘈”是急雨骤下的宏大急促之声;“切切”指耳语般轻微细柔的声音。从琵琶女子手指间流出的月声,忽而如疾风骤雨,忽而似切切私语的密谈。“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冰泉冷涩弦凝绝”形容音乐在行进过程中一种渐慢渐弱的表现,“凝绝不通”是声音渐渐停息的境界。从音乐来说是停顿,是音符的空白。诗人从旋律的空白中发现了音乐的美,外部声音的细微、停歇转化为内部自我体验和感悟――“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接着“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无声中突然出现强烈的破裂性的响声,随即又停止,这是第二次的休止停顿,这种强烈的声音对比反差给人强烈的感染力,也因此“此时无声胜有声”成了千古佳句。有人说:“如果说,德国的贝多芬是世界上第一位懂得音乐强弱对比的美学价值的音乐家,那么白居易就是世界上第一位懂得音乐休止美学价值的音乐家兼诗人。”《琵琶行》还留下许多千古传诵的佳句,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在诗歌史和音乐史上的地位正如张戒《岁寒堂诗话》中所说:“《琵琶行》……后来作者,未易超越也。”

  三、“人情重今多贱古”

  五弦琵琶在唐代极为流行,据《唐书乐志》记载:“其状稍小,北国所出。”公元五、六世纪盛行于北魏,唐代的“九部乐”和“十部乐”中几乎都离不开琵琶,且以五弦琵琶用得最多。五弦琵琶也称五弦琴,其形与四弦曲项相近,项直而音箱较小,筒体有精美的螺钿花纹。五弦琵琶的流行,与乐曲的优美、演奏水平的精湛密切相关。韦应物的《五弦行》:“美人为我弹五弦,尘埃忽静心悄然。古刀幽磐初相触,千珠贯断落寒玉。”白居易的《五弦》:“赵叟抱五弦,婉转当胸抚,大声粗若散,飒飒风和雨。小声细欲绝,切切鬼神语。”以生动的比喻写了著名五弦演奏家赵壁的高超技艺。白居易《新乐府》中的《五弦弹》对乐曲的哀怨愁绝之声有更生动的描绘:“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廖廖。……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冷冷,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远方士,尔听五弦信为美;吾闻正始之音不如是。……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更从赵壁艺成来,二十五弦不如五。”这是一首讽喻诗,诗的前部分,诗人以一连串生动的比喻,铿锵的语言,描绘了赵壁弹奏五弦的绝技。但接着笔锋一转,指出五弦弹并非“正始之音”,因为“正始之音”是疏越清淡,听之使人心气平和,不像赵壁五弦弹那样凄切悲惨。诗以慨叹结束,从而完成了“恶郑之夺雅”的讽喻性主题。白居易受儒家传统音乐思想影响,在理论上推崇古乐,这在他的许多诗里都有体现,如“嗟嗟俗人耳,好今不好古”等,他认为古乐才是“正音”。

  四、结语

  白居易认为“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琵琶行》和《五弦弹》的艺术魅力也许不仅仅在于对琵琶声的生动描写,恐怕还在于“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和“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吧!

  扩展资料:白居易的琵琶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生于河南新郑县一个小官僚的家庭里。当时宦官擅权,政局混乱,他不愿卷入这个漩涡,便要求外出,因此又到杭州、苏州等地任刺史。晚年辞官,在洛阳闲居。《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做。《琵琶行》显示出唐代叙事诗的新发展,全诗层次变化分明,情节组接曲折,思绪起伏回旋,情感发展线索十分清楚。诗人高超的音乐描写技巧和妙笔生花的创作匠心,在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和谐韵致中得到了传神表现。自然的琴上之音,有似主人公如泣如诉,欲断还流的情感长河,成功地塑造了形象生动的音乐意象,读之有味,辨之无迹。在现实之情与幻化之趣中渗透着诗人心情的无穷变化,闻其声而洞彻其情,形成难以言传的感受。诗人内心郁积的难以言传的幽恨全溶解在细致入微的音乐描写之中,如盐之化于水,味之有觉,视之无痕,成功地实现了音乐艺术向语言艺术的转化。

  一、《琵琶行》写作背景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它与姐妹篇《长恨歌》交相辉映,堪称中国古典叙事诗宝库中的一对明珠。这首长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诗人被贬官江州时期。前一年的六月,唐帝国首都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主张打击藩镇势力的宰相武元衡,一天上早朝时被藩镇收买的刺客暗杀。当时在朝中任左赞善大夫(陪侍太子读书的闲官)的白居易,出于一个朝臣的义愤,积极上书要求逮捕凶手,以雪国耻。这一正义行动本属无可非议。由于他在此之前写了许多抨击朝政、切中时弊的'讽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中的许多诗篇,矛头直指以大官僚、宦官集团为代表的腐朽势力,几乎刺痛了所有权贵的心。他们为之“不悦”、“变色”、“扼腕”、“切齿”,刻意寻找口实,以图报复。这次,他们借口白居易身任宫官,却先于谏官上书论政,于法不合。进而对他的人品横加泼污,指责他事母不孝,有伤名教,不宜辅助东宫。在朝中腐朽势力的联合打击下,白居易被贬江州,降职外任。同年秋天,经过千里奔波,诗人来到江州任所。无罪遭贬的打击给了他很大的刺激,对他此后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很大的影响。在僻远荒凉的江州,他愤懑不平而无处宣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在心底。直到第二年秋天,他在浔阳江头送客,偶逢琵琶女,从其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官场上失意坎坷,顿时触动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创作长诗的灵感油然而生。他以饱蘸泪水的笔墨,尽情地倾诉了伤己悯人的感情,写下了千古名篇《琵琶行》。

  二、诗人自我情感的映射

  琵琶女的遭遇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诗人看到了自己处境的不幸和无奈。通观白居易的一生,他的处世原则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也吸取释道精神。“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道儒结合、对立统一的理念是白居易终生遵循的信条。前期,白居易以“兼济天下”思想为主,积极入仕,反对权奸,甚至为民请命。但元和十年,白居易四十一岁,因上书请求追捕刺杀宰相的凶手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从而使白居易陷入了英雄末路的无奈,“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黄芦苦竹绕宅生。”就是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浔阳江上的闻听琵琶声,使诗人的天涯沦落之恨、谪居卧病之愁来得更清晰强烈,那琵琶声里,江州司马青衫湿了,那湿了青衫后应该是诗人翻涌的心事,社会混乱,官场倾轧,一生的抱负将落空。理想成空,生命价值的缺失成了他悲痛的根源。作为一个仕途走得不顺的人,白居易清楚自己沦落失意的原因。从此他进入了生活的另一选择,开始了他“独善其身”的后期生活,应该说明哲保身、乐天知命“独善其身”是他无奈的选择。读《琵琶行》,诗人的形象也会在读者心中丰满,他的敢于直谏,为民请命,他的沦落天涯,泪洒青衫,都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对正直和社会良知的追寻,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诗人的心声和琵琶女的声情始终处于同叠融合状态,所以贯通全诗的听赏、倾诉、理解对于双方来讲都是压抑已久的郁闷、忧愁、怨恨的一种释放,而这样的释放都是放在尊重、关心、爱护的背景下,闻琵琶,听自叙,让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这感慨声里自然有对琵琶女的遭遇的同情,这同情不是生活优越者对不幸者出于道义的关心,而是历经坎坷失意者的感同身受。白居易将自己的仕途坎坷同琵琶女的昔为娼家女,今为商人妇的遭遇作类比,把琵琶女放在平等的位置,没有轻视她的艺妓身份,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命运的关怀。当然,琵琶女作为一个经历过坎坷的人,也最能理解诗人谪居卧病的苦楚,她用她精妙的琴声,释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这种琴情交融的境界实在耐人寻味,这样美好的人情人性也让人觉得温暖。

  三、《琵琶行》中的音乐形象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段描写了琵琶女弹奏乐曲的神态、动作以及声音,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极具动态形象的画面,作者通过这一大段的描写,主要是为了揭示琵琶女的内心世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句写琵琶女在试弦调音时,拨动琴弦三两下,还没有弹奏旋律,但她内心的情绪已经调动起来了。从这句可以看出,琵琶女对音乐的感悟,并不像现在有些人纯粹是为了炫技,而对于她来说,琵琶只是她表达情感的一种工具,音乐本身才是她内心的情绪。“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这两句写出了琵琶女弹琴的神态,表达了她内心的惆怅与苦闷。写出了琵琶弹奏的几种技法:拢、捻、抹、挑,《霓裳》和《六幺》是两个乐曲的名字。从这两句极其专业性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作者白居易是非常精通乐器的,既能听琴也能弹琴,他自言与琴“穷通行止长相伴”,又常言“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由此可见在他的生活中琴、酒、诗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在某一时间段内发生,是稍纵即逝的。音乐是最难用文字表述的艺术形式之一,因为它完全靠个人的感觉和内心体验来表现,而白居易则不然,他很擅长描写音乐,他能让人们从文字中体验到音乐的美妙,以下四句便是白居易绝妙的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作者既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它形象化。“小弦切切如私语”正好是前一句的反衬与对比。“嘈嘈切切错杂弹”已经再现了“如急雨”“如私语”两种旋律的交替出现,这还不够,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就同时显露出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作为现代人,我们虽不能听到这美妙的音乐,但我们可以想象这音乐就如同《十面埋伏》所带给人的震撼是一样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在前面类似于复调音乐的基础上,旋律继续变化,出现了先“滑”后“涩”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调了听觉形象的优美。“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调了听觉形象的冷涩。这两句从优美到冷涩的过渡,作者处理得极其自然,而由“冷涩”到“凝绝”则是一个“声暂歇”的过程。“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既指出无声之美存在于有声之乐中,无声之美有赖声音的存在,又指出无声之美的短暂性。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但也需借助于无声的手段,其实说的就是休止符在音乐中的使用。有声是长久的,无声则是短暂的,白居易所描述的这种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令人拍案叫绝。

  从视觉到听觉,作者引领我们聆听了一场完美的琵琶交响音乐,让我们欣赏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音乐,也让我们懂得了怎样去欣赏音乐,怎样用语言去表现音乐之美。当我们用心灵去体会音乐时,我们的视觉是暂时封闭的,音乐会结束,一句“唯见江心秋月白”,作者又把我们送回了视觉体验之中。以上这一大段的描写,作者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表现琵琶女起伏回荡的心潮,为后面的诉说身世作音乐性的渲染。由此我们也发现,白居易在描写音乐时,不只是一般地利用形象的事物来作比喻,他的独到之处就是以字象声,使得诗卷上仿佛有音符在跳动,而且音的时值、强弱、音色我们都可以感觉到,令人叹为观止。同时也显示了白居易评乐品曲的高雅兴致,以及拟声摹艺的深厚音乐修养。像他这样如此绘声绘色地描写和再现千变万化的音乐形象,在中国的音乐和文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作者的艺术才华。

  结论: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江洲司马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诗句的字里行间,人们不难感受到白居易与琵琶女之间同命相惜、同病相怜的知遇之情。此外,琵琶女形象经历时间洗涤依然闪光迷人。诗中,无论是诗人还是琵琶女都表现了对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的人文关怀,而就是这种关怀让读者明白:人追求幸福、尊严、生命价值的心是永不停歇的。也是这关怀让我们读出了温暖的人情人性。

【琵琶乐在白居易诗中的艺术表现】相关文章: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唐代琵琶艺术11-26

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导入11-27

白居易讽喻诗中“兼济”情怀的诗歌表现08-27

浅谈白居易《琵琶行》的艺术特色11-15

白居易的《琵琶行》章法艺术管见11-28

白居易诗词《琵琶行》的空白艺术11-28

赏析白居易《琵琶行》中以乐传情的写法09-20

白居易与琵琶09-06

白居易诗中的宫廷乐舞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