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华人一般在端午节饮用。雄黄酒需在太阳下晒,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古人不但把雄黄粉末撒在蚊虫孳生的地方,还饮用雄黄酒来祈望能够避邪,让自己不生病。雄黄酒的毒性,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发现了。传说屈原投江之后,为了不让蛟龙或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人们把很多粽子投入水中。有个老郎中灵机一动,往江里倒了一坛子雄黄酒,果然有一只蛟龙被药晕后浮上来。后来,人们把这条蛟龙(剥皮抽筋,做了很多龙筋环戴在孩子手脚上(后来演变成戴五色丝线环)。其实,雄黄的主要作用是外用,内服主要是有文化涵义。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人们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用雄黄酿成雄黄酒,《清嘉录》 记载: "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饮之,谓之雄黄酒。”即在酒里加上雄黄。雄黄,橘红色,可入药解病毒。雄黄酒是端午节的美酒。旧时建宁几乎家家酿雄黄酒,但多为男人饮,有些会喝酒的女人也饮些,小孩不能喝,大人就用手薛酒在小孩面庞耳鼻手心足心涂沫一番。 后来人们就在雄黄里加入艾叶、重草等原料制成香包供妇女和儿童佩戴。
这些风俗里满含着人们平安过日子的原望,不过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喝雄黄酒对人体是极有害的,即便不喝,只是把雄黄酒涂在孩子的头上、身上,也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