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针对于事物进行主观或客观的自我印象阐述。评论易让人听到不利于自己的一面,因此评论的话语容易产生对方的逆反心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选]文学评论,欢迎阅读。
文学评论 1
我手头有两本书,一本是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另一本是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作为对文学本身的叙事,作为个体的文学史抒写,这两本书给予我们的关于文学本身的知识是如此之少,以至于我们随便从手头拿起一本拙劣的文学史教材或文学理论教材都可以获取更多。那么,这两位大师写这两本书究竟想要说什么呢?我们的知识视野、阅读期待与思维方式早已被那种意识形态化与技术主义至上的文学教材钳制。我们很少思考文学的伦理目的是什么,而这两本书所做的就是对文学本体论任务的阐释与清理——一种对文学本质精神的热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有一句话很古老了,作为一种常识,它游离于我们的生活之外,使文学成为了一种与生活无关的疏离之物。充其量也就是对器官伦理或社会价值的事件演绎。这句话是:文学是人学,文学必当是为人生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昆德拉和卡尔维诺就是通过这两本书在阐明文学作为一种人学的本体论任务,文学是如何为人生的。
关于文学的本体论任务与文学为人生的路径之廓清基于两位大师对人本身的判断。昆德拉认为,人总是热衷于道德判断。对任何事情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不加任何思索的进行信口雌黄的道德判断。糟糕的是,这种判断不是无意义的,而是极其有影响的,这使人类社会为一种审判精神所控制,审判的精神全面社会化,导致人们产生自我认同的危机,生活变成了一种对自我的有罪推定。换一句话说,就是人在这种道德审判的热情中,将自己的生活变成了一场寻找罪行迎合道德判断权威的残酷过程。人的无罪的正常的生活彻底消失了!很显然,人类的判断热情使人的现在迅速消失了。生活变成了一场寻找有罪记忆的自我审判。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文学承担起了寻找失落生活的重任。在昆德拉看来,文学对这种重任的承担不是勉为其难,为某一个精神病天才或伟大导师强加的,而是文学本身的功能。当然,只有真正的文学,伟大的文学才能如此。因为真正的文学,伟大的文学中始终贯通着一种幽默的精神,这种精神使道德判断延期,使一切事情都变得模棱两可,无法轻易下结论,于是,人类的道德热情在幽默面前遇到了无可置疑的溃败。那么,是不是文学不需要道德呢?昆德拉从未这样说过,这也是昆德拉最为遭人诟病的地方。有许多人就认为昆德拉所说的幽默精神实际上就是相对主义,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一切价值的失落,最终世界会为虚无所笼罩。这其实是一种误解,昆德拉的意思是,文学对道德判断的搁置是最大最好的道德,是一种道德的不讲道德。人类的道德热情从古至今都秉持着一种普遍的神性的形而上的道德观,有时以上帝的名义,有时又冠以理性或非理性等等诸如此类的价值范畴。这种占据道德制高点的判断在将生活与道德规条的逐一对应中形成了一种对人性对生活的不容任何置疑的审判。而昆德拉则提倡一种不讲道德的道德,实际上是推崇道德价值的多元化。当然,那些多元化的道德价值始终都要遵守一个基本底线:守卫人格与生活本身的尊严!的确,只有在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人类才不至于自以为真理在握,对他人横加指责,生活才能在一种不被意识到的无罪的安全感中自在的流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昆德拉认为,文学的本体论任务是寻找生活的散文,所谓生活的散文显然不是与诗歌戏剧并列的文体,而是一种与神圣性、普遍性、确定性相对的面孔,意味着一般性,特殊性,偶然性,微观性等等。散文成为文学的最高美学追求,其目的是寻找并守卫在道德判断的热情笼罩下一度失去了的隐匿的生活。是的,所谓生活的散文,正是生活的隐匿性。生命总是在向死亡流动,没有一个固定的现在使生命永存,那些转瞬即逝的思想、情绪、行为不能不是隐匿的,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也正是含蕴在这些隐匿的东西里面,而我们的'道德热情却从不关心这些隐匿的生命存在,恰恰相反,总是有意无意的忽视甚至压制她们。
所以,应当说,昆德拉所说的被背叛的遗嘱实际上就是指人类道德热情所背叛了的文学的精神:完成文学的本体论使命,寻找生活的散文。当然,与其说昆德拉阐明的是一种文学的美学伦理,不如说他阐明的是一种合理的生活伦理,因为真实生活或者说生活的散文在文学中的失落首先是因其在现实人生中已先行失落。所谓真实生活或生活的散文已在现实人生中失落,是指那种幽默的精神为专制独断的精神所取代,并以此去进行文学艺术的创作。当然,这里有一个疑问,那就是究竟是先有幽默的现实生活精神才有了伟大的文学艺术历史,还是伟大的文学艺术滋养了这种精神并进而改造了生活。我的看法是,这二者不可能存在一个先后关系,而应当是相互促进互为生存的。然而,昆德拉显然不作此想,在他看来,幽默首先是一种文学的精神,而后才施惠于现实生活。为什么他如此理解呢?因为昆德拉认为自笛卡尔以来,由于科学理性主义独大导致了欧洲全面的精神危机与文化危机,人类的生活已全面失落,唯有在真正的文学艺术中还保留着那种不为一种道德理性所支配的多元丰富的生活。话说到这里,昆氏写作《被背叛的遗嘱》的苦心就很明显了:他企图通过对欧洲伟大文学艺术中的美学伦理的提纯,为人类危机四伏的生活提供一种正常合理的生存伦理。也正是基于此,昆德拉才说,欧洲是小说的产儿,但这个小说的产儿现在正在背叛小说的精神。这个结论是殊为惊人的,他的意思是说欧洲作为小说的产儿,一度产生了人类最辉煌最伟大的文明成果:民主自由社会的产生;人类在欧洲,享受着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甘甜,人类的生活一度是其所是的任情蝶舞。可见,民主与自由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对隐匿性的生命存在,转瞬即逝的思想、情绪、行为的民主与自由。只有在她们民主自由的根基上,一种制度化的民主自由和生活方式化的民主与自由才是可能的。
但,昆德拉说,现在,欧洲正在背离小说的精神,欧洲人的生活百年来一直遭受着无止境的审判与删刈。昆德拉不厌其烦的描述了自卡夫卡以来,一系列伟大的艺术十字路口和其他伟大人物,如斯特拉文斯基、雅纳切克、高尔基、萧伯纳、布菜希特……等所遭受的审判。而且,这些人遭受的还总是双重审判。在因价值观念不同而被区分开来的每一个时代,他们都被无情的批判。很明显,这些人被时代所批判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难以为时代所接受的美学实践,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这些美学实践中所内含的生活伦理。不能不说,昆德拉的确说得有道理。我想指出的是,我们不是伟大小说的产儿,但我们为人类的道德所苦更甚于欧洲。我们甚至于热衷于将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一切大而无当的狂热言语作为判断一切的最高。
文学评论 2
曹雪芹的《红楼梦》中人物众多,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多达四百八十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毋庸置疑占据文章的重要位置。但是书中也塑造了很多其他出色的人物,其中刘姥姥和贾母这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的家庭环境造就了她们气质上的差异,但是相似的年纪,丰富的人生阅历又使她们具有某些相似点。总之这两位老太太的形象是鲜活、生动的,没有单纯的好也没有单纯的坏,她们是不同环境下人性最真的写照。
刘姥姥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妪,一个上了年纪的寡妇,不仅贫寒,而且卑微,膝下无儿,孤苦伶仃,在小农社会里,香火不继,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因为女儿女婿的孩子无人照看,才被接来一起生活,可叹的是女儿女婿家也是一贫如洗,吃饭都是大问题,看书写字对刘姥姥而言更是不可能的事。当刘姥姥第二次来到大观园时,她的几句行酒令让大家都笑开了花“大火少了毛毛虫”,“一个萝卜一头蒜”,“花儿落了结了个大倭瓜”。乡村的风情养育了她,泥土赐予了她农民最淳朴的气息。相比而言贾母在气质修养上都与刘姥姥呈现出很大的差别,贾母出生在名门——生在“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的“世勋史候”家里,一出娘胎就是锦衣玉食,等到了长大又嫁给“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荣国公之子贾代善为妻,钟鸣鼎食,且又儿孙满堂,可谓人人生大赢家,高贵的出身,富有的家庭造就了贾母与众不同的气质修养。贾母是一个很有审美品位的老太太,在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时,经过黛玉的潇湘馆,看到窗上纱的颜色久了,便和王夫人说:“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会就不翠了,这个园子里他又没有桃杏树,着竹子已是绿的,再拿绿纱糊上,反倒不配了。我记得咱们现有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呐。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上。”凤姐说库里有好几匹银红蝉翼纱,贾母笑凤姐不识货,说“那不是蝉翼纱,叫“软烟罗”,看贾母如何描述这软烟罗的颜色“那软烟罗只有四种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要是做了帐子迷糊了窗屉,远远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软烟罗。”从贾母的这段讲解描述中,我们就能看出贾母的眼光不俗,就连一个小小的纱窗都有这么大的学问,对于色彩的搭配,贾母也精通此道,正所谓“桃红配柳绿”才是绝搭。
贾母与刘姥姥都有七八十岁的高龄,可以说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她们已经有有了深刻的体会,当人以上了年纪她们对生命的体会比年轻人要深刻得多,她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入。在她们身上表现出了宽容,善良,乐观豁达,她们对自己都能与较为深刻的认识,都充满了人生智慧。她们都是心底善良的老太太,刘姥姥为了全家人的'生机,能鼓起勇气来到贾府谋出路,打秋风。有人会说刘姥姥脸皮厚、没自尊,但是我们试想一下封建社会下的贫民百姓在吃饱穿暖都是问题的情况下谈自尊是不是有点不符合实际哪!生存对于她而言才是最重要的是,刘姥姥能鼓起勇气来到贾府谋出路,她的勇气就值得我们敬佩,她是自信的老太太。,她第二次进贾府,完全抱着感恩的心而来,她从大老远带着新鲜的瓜果蔬菜感激贾家的救命之恩,在贾府败亡的时候,人们唯恐避之不及,连累到自己,可是只有刘姥姥在危难时刻再次来到贾府,就出了巧姐,可以说刘姥姥是个非常善良、知恩图报的人;”贾母虽说长在大富大贵之中,却如平儿说的“我们老太太最是怜老惜贫的。”例如在刘姥姥二进贾府时,她闻知变请倒身边说话,领着刘姥姥游玩大观园,不让凤姐捉弄刘姥姥,还几次把自己的饭菜送与姥姥吃,对刘姥姥非常挂心。
尽管两位老太太的身份地位不同,一个为贵族大家长,一个是农村老妇人,二者无论是身份地位,气质性格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从人性的观点出发她扪都是平凡的老人家,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疼爱自己的儿孙,都有属于自己不同的人生智慧,贾母贵为一家之主,懂世故而不弄世故,能经得住富贵,也能在危机的时候力缆狂澜;刘姥姥生在泥土乡野之中,大自然养育了她,她有着庄稼人的勤劳勇敢,有着底层百姓的忍辱负重,知足常乐,但她身上也不免有着小老百姓在社会生活中历练出的狡黠。总之,这两位老太太的形象是立体的、多面的,我们很难分析出谁优谁略,谁是单纯的好人谁是单纯的坏人。曹雪芹把真实作为他创作的准绳,他笔下的贾母和刘姥姥是忠于生活,忠于实际的,她们身上有着人性的复杂和真实,都有可喜处和不可喜处,应当说两位老太太各有各的美。
文学评论 3
《苏中文学评论选》的出版,在安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部选集不仅充分展示了作者从事文学评论工作60余年来个人的思想探索、理论进取和审美追求,让读者尽情领尝八旬老人的学养才情、文学智慧与人格魅力,使其成为一部个人文学评论集的范本。这部选集同时也集中折射了作者对安徽当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作家、重点作品的梳理、甄别与评判。时空内涵的真实而丰富,理 性辨析的自觉而深刻,又使其具有回首过去,正视现实与瞻望未来的文学史的价值。我相信安徽文学界同仁从中读到苏中先生的时候,也同时读到自己,读到自己所熟悉的。
倡导时代精神、坚守审美尺度,是苏中文学评论的核心价值。新时期伊始,他相继发表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对十六年提法的异议》《从“真实的辩证法”走到真实的禁区》以及《百家》杂志创刊词等文章,在国内文学界均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评论文章,或驳斥某种荒谬理念,或质疑某种错误倾向,或提出自我新的见解,评论格调也严峻、幽默,平常风采各殊,但都本着求知、求解的出发点。正如他本人所说的:“这些评论是否深刻或是准确得当,我不敢说,但所说全是真话实话,没有刻意为谁造势捧场之意,更无对谁挑刺之心,有些批评性或否定性意见,也是当时的认知,只是个人的读后观感引发的质疑,并无存心伤人之念。”无论是提出真言批评,还是辨证认同时文价值,或是倡导“兼容的文学评论观”,苏中先生都终得其归之为“美学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可见苏中先生的文艺评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基本价值体系,并且与时俱进,在具体的'评论实践中,注重拓展经典原理的学理框架与价值内涵,注重结合中国民族文学的气派与风格,使自己的评论文本既不失科学的理论基础,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先锋。
理论联系实际,面对文本说话,是苏中文学评论的基本特色。他将评论之道概括为“求真、求实、求异”,并且具体解释为:“求真就是说实话,求实就是尊重文本和评论对象的实际,求异就是说出自己的真知独见。”可见苏中先生是深谙文艺评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规律和特征的。在苏中的评论文章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评论家尊重文本对象的实际。他的《第一个十年——鲁彦周创作论之一》与《陈登科的小说世界》,无疑是鲁彦周、陈登科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因而苏中先生熟悉他们,其人其文尽收眼底。评贾梦雷的诗歌,他写道:“他常常把诗的意境融入到散文的叙述里,在诗境中倾泻真情。”评白榕的散文则是:“于散文则如恋人般的沉醉其中,把他在人生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所悟、所思、所忧、所喜、所兴、所悲,统统都化作了散文……”对韩瀚的作品,苏中先生的评价很高,称之为“正直文人的正直声音”,特别是杂文,“既有直面人生深沉思索与评议,又有情真意切的感慨浩叹”。文学评论只有面对文本说话,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理直气壮,才能折服读者。苏中先生为后学树立了榜样。
苏中文学评论的价值,还在于他以文学评论作为引领,自觉分析整理本省文学实践的历史及文学发展的态势与走向,他的《安徽当代文学的走势与进程》《新的希望与新的契机》《多一些关注》《与当代同步的安徽当代诗词》等等,既有理论建树,又有文献的价值,成为安徽当代文学研究的不可多得的参照依据,安徽文学界老中青三代评论家队伍的建设,也与苏中先生的辛劳与魅力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苏中先生在诸多文学研讨会上的即席脱稿演讲比书面文字表述更精彩,那种激情与雄辩让人叹服不已。
文学评论 4
“人和人,和宇宙,和万物的聚合,都不过如同戏剧一般:上了台是父子母女,亲密的了不得;下了台,摘下面具,便各自散了。······与其相互牵连,不如相互遗弃;······”这是冰心笔下主人公,何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这个冷心肠的青年对待身边的一切事情总是抱着一种漠然的态度,然而一个叫禄儿的小孩儿却触动了他的心弦,唤醒了他心中的爱。冰心通过她细腻的笔描绘了这个冷心肠的人儿的内心的纠结和感触,让我们体会到了爱的神奇。
作品中的细节描写尤为细致。这是一天晚上,何彬被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声吵醒了,“这痛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其后的好几个夜晚,何彬都都在呻吟的夜中无法入眠,他无法控制地想起他那慈爱的母亲,“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摒绝这些思想,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直到天明,才微微的合一合眼。”那呻吟声是厨房跑街的孩子禄儿,他摔断了腿却无钱医治。“为了拒绝他的呻吟,拒绝我的母亲,拒绝宇宙的和人生,拒绝爱和怜悯”,他给钱让房东程姥姥给禄儿看病。“呻吟的声音,渐渐的轻了,月儿也渐渐缺了。何彬还是朦朦胧胧的——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呻吟声没了,但他止似水的感情早已被重新荡漾起来了,无法摒绝。他的感情终于被激荡起来了,在梦中,“十几年来隐藏起来的爱的神情,又呈现在何彬的脸上;十几年来不见点滴的泪儿,也珍珠般散落下来。”
在何彬即将离开前,禄儿不知如何报道恩人,他采了一篮花送给先生,并留下一封信,孩子在信里天真的几句话让何彬泪流满面,这冷漠的人儿,心中沉睡的爱终于被唤醒了。在他离开留给禄儿的信中,他忏悔自己是“冒罪丛过”的,“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
是爱,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文学评论 5
我们不能不看到,报纸文学副刊几乎没有文艺评论或者没有让文艺评论发挥真正的评论作用。或者说,偶尔出现一两篇的文学评论作品,也不是真正地文学艺术评论,而是弥漫着铜臭的味道。无底线的吹捧,无原则的叫好,为金钱弯腰,依旧是文学艺术评论一道深深的裂痕。一些文学评论作者不懂规矩,迷失立场、放弃原则、随波逐流,失去起码的辨识能力和批评意识。放弃揭示问题和把真诚批评为天职,把个人毁誉荣辱和一己私利放在首位,离弃职业良知和底线。可以说,做人不实,作文也不实。
党报的文艺副刊缺失了文学艺术评论,就如同大海上失去了航标灯,看不见那点点光亮。即使有一些评论文章,我们的评论作者也很大一部分缺失了一个评论作者的尊严,缺失了对文字的敬畏。没有鲜明的批评观点,更没有好坏的原则。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低俗,只能叫嗜好,可是如果是众多的评论作者的低俗,就叫堕落。
我们说任何一个社会,每个社会分子都有自己的职责,农民把地种好,工人把工做好,而文学艺术评论作者作为一个文学艺术创作理性的守望者,天性的注定要以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守护创作的方向,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文学艺术评论作者应该是文学艺术创作队伍中的特种部队,他们的理性审视与坚守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风景和堤坝。无论价值观如何变化,评论作者应该永远是一个文学艺术良知的守护者,在漫漫长夜,在别人的梦中,敲响灵魂,提醒人们,小心火烛。
可是我们翻看报纸文艺副刊上的评论作者和作品,很多缺失真诚和厚重,缺失一种高度和深度。我们的评论作品,散、空、甜,空话、套话、好话太多。在现实生活中,太多的作品,沉浸在如烟的往事、山川、溪流之间,沉浸在童年的小路上,一些作品,只是写作者个人的一段情感和生活的记录,一如夜空里的点点流萤,光亮却不温暖,是一个小夜曲,一个小风景。有的作品依旧在诗化苦难,诗化落后,诗化历史,用浪漫的文字去粉饰苍白的内容,作品的质量不高,格调不高。但是,这一切没有得到评论的正面阻击。我们纸媒副刊的文学艺术评论依旧习惯于小圈子里惺惺相惜,在互相吹捧。
这些年,可以说我们看不到真诚的、有思想的、有深度的评论文章。甚至连专题的研讨会的报道也成为一个庆功宴,一杯小酒,几句好话。一些文学艺术评论家把评论作品作为了一个交际的手段,一个交换的手段。
我们忘记了一个评论作者注定是要沉重的,评论作者要成长,就要放下一些小的目标、利益。我们常常说宁静致远,就是说一个评论作者要离文坛远一些,离文学近一些,离艺坛远一些,离艺术近一些,做一个评论家而不是评论活动家。说到底,目前评论作品的无力是我们的能力问题,也是我们的态度问题。评论写作只是一种职业,我们用作品擦亮的应该是作品的灵魂而不是作者的名字。一个评论的'写作者也要淡泊和甘于寂寞,其实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们与街头修鞋的老人,工地上砌墙的民工一样,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如果不能冷静的审视自己,而把会摆弄一点文字作为一种谋取利益的手段,就会使我们的评论没有力量,使我们的评论作者迷失在成功之外,使我们的作品成为人生和生活的水面上的浮萍。这是评论这种文体的悲哀,也是评论作者的悲哀。为此,我们报纸要在加强新闻评论的同时,别忘了副刊的文学艺术评论,也不能忽视副刊文学艺术评论的力量。
文学评论 6
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展以后,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统一考试,淡化了评价考试的甄别与选拔功能。但是,课程改革的效果如何,学生的学习质量是否有所提高,需要通过有效的学业质量评价来反映;课程改革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课堂教学,也需要有效的学业质量评价来发现。因此,各地应运而生了很多针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项目。
但是,新课程的语文课程标准既说明了“课程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又规定了课程的核心目标(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还提出了最重要的实施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可以说它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上位文件。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各个年段学生应达到的语文学习水平都没有十分明确的、行为化的描述。这给语文学业质量的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虽然很多评价项目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截至2003年,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于2003年组织成立了“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语文项目组。项目组通过编制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工具,对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业能力进行测试,测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并为改进学校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提供参照;为进一步改进语文课程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
一、语文学业质量测试框架的建立
怎么建立有效的测试框架?我们的研究思路是充分挖掘我国多年来语文教育和评价的经验,基于语文教育的理论成果,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细化和行为化等具体分析,形成语文学业质量的测试框架。
在这个研究思路下,我们首先分析了近20年语文教学和测试的研究经验和问题;然后对国际大型测试项目,如NAEP、PISA、PIRLs等,以及香港、新加坡的同类测试取得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在此基础上,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行为化形成语文学业测试的基本框架。对于初步形成的测试框架,我们又结合现行的中小学教材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了适当地调整,形成最终的测试框架。
由标准参照测试的性质决定,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细化和行为化是测试框架建立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下面本文将以小学三年级识字写字测试框架的建立说明这一过程。
(一)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总目标中的相关规定:
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字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阶段目标中的相关规定:
第一学段: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认识常用汉字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第二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从这些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能够转变为外显的行为,也并不是所有可以转变为外显行为的目标都可以在纸笔测试中进行考查。比如,“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这一目标是不容易转化为外显的形为的;“会使用字典、词典”也是不容易在纸笔测验,特别是大规模的纸笔测验中实现的。有一些目标是可以合并的,还有一些目标是可以进一步细化的。比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的前提就是“学会汉语拼音”,因此在两者是可以合并考查的;而“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这条目标中,“认识”的标准是什么?读准字音、理解字义?这是需要进一步细化为可检测的行为化目标的。
通过对这些目标进行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识字写字部分可以分为识字的要求和写字的要求。识字方面,主要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汉字(词)的基本意义和语境意义,其中汉语拼音的考查融入读准字音的考察中。写字方面,主要的要求是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由于写字可以放在作文中一并考查,所以识字写字部分主要考查学生识字的能力。
文学评论 7
从我国文学史的发展上来看,屈原上承《风》《雅》诗人,下启两汉赋家,自是一个承先启后而最有创造性和最有影响的伟大的天才诗人。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说: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奇文郁起,其《离骚》哉!固已轩翥诗人之后,奋飞赋家之前,岂去圣之未远,而楚人之多才乎?这话评价屈原及其作品颇为简括、惬当。《辨骚篇》末又说:不有屈原,岂见《离骚》?就是这样首次论定了屈原及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当然,提起最初对于屈原及其作品有深刻的认识,而给以很高的评价的,我们不会忘记首先为屈原作传记的司马迁。章炳麟《检论》说:《楚辞》传本非一,然淮南王安为《离骚传》,则知定本出于淮南。又说:班孟坚引淮南《离骚传》,文与《屈原列传》正同,知斯传非太史自纂也。尽管司马迁所据《楚辞》祖本及其评价或有出于淮南,他总得加工一番才能作出屈原传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据此可见,刘勰评价屈原主要是从文学史上从文体源流上观察来的;司马迁评价屈原是从其人格和风格上观察得来的;
这里不但论定了《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而且指出了它的特点,是以古见今、以小见大、以近见远、以物见志的`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主要地发见了作者同基于一般人的精神状态上,而从自己的特殊的遭遇里,锻炼了发展了而自成其崇高的伟大的心灵;发见了作者的生平人格和作品风格的完整、有机、诉合无间,赋予了作品以不朽的生命。
文学评论 8
我们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工作两年多了。两年来,我们边学习,边实践,边实施,边总结,一次又一次地认识到,语文学习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制约着语文活动,具有导向、激励、反馈、总结等多重功能,是当前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着急所在。因此,我们以语文学习评价的改革和完善为突破口,采用调查、研究等方法,在小学语文学习评价的内容全面、标准科学、方法灵活,评价的过程客观、真实,并以此推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一、评价内容全面
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评定,以往的一张试卷决定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绩的做法显然是不科学、不全面的,我们应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学习习惯、思想认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内容作出全面评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化目标意识,尤其是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严格按照《语文教学指导纲要》的指示,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必学内容为范围,建立了较全面、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即教学总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目标的分类,参照了布鲁姆等人的目标分类理论,并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分为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三大领域。
如第六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为:
1.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扁”、“乐”;读写并理解88个新词;学会根据词语给多义字选择正确义项。
2.会用“兴致勃勃”写一句话,会仿照例句,用“把”字改写句子;能按照课文内容填空,把句子写具体;能辨析句子是否完整,能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
3.能按课后作业的要求,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回答有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能独立阅读一段意思比较明了的话,说出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4.能认真听老师讲故事,记住故事的要点,能按事情发展顺序复述故事,能认真观察多幅意思相连的图,能根据已提供的开头,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读写一段通顺的话。
5.航道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知道我国航天科学技术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知道改革开放的政策给我国城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感受做一个当代中国人的自豪。
上述五项目标中,第1项为知识目标,第2~4项为能力目标,
第5项为思想情感目标。
我倦对学生的第一单元学习成绩进行评定时,就以此为依据,编制相应单元测试题。
所有评定内容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考查内容和考试内容。考查内容包括听说、朗读、写字、写作、作业、听课、活动等七个项目。(这里要指出一点:我们在不增加语文教学课时的前提下,每两周开设一节活动课,按活动课授课计划,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进行语文活动课成绩的考核。活动课开设两年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故把语文活动课成绩也作考查项目之一。)考试内容包括拼音、字词、句子等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包括思想认识水平)。考试有平时、期中、期末、综合评定,综合评定由前三项按比例计算。
二、评价标准科学
学生学习评定的标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同时影响学习过程中的其它相关因素,如学习积极性等。我闪以“纲要”为依据,每个项目制定了一套测评方案,包括测算要求、内容、方法等,具体地进行实施。无论是考查项目还是考试项目,均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的等级评定,意在淡化分数对学生的负影响。如“听话能力”测评的要求,各年级分别如下:
一年级:初步做到听话时集中注意。能听懂教师提出的问题和同学回答的内容,听懂内容简单的一段话。
二年级:初步学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一边听一边记忆。能听懂内容浅显的一段话,听另人讲述一件简单的事,能概括主要内容。初步学会听懂对儿童的广播节目。
三年级:初步学会集中注意听对方,边听记住讲话的要点,能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听出别人讲话内容上明显的错误。初步学会听懂别人讲述的事和对儿童的广播并能概括主要内容。
四年级:初步学会听别人说话并能抓住要点,能概括主要内容,归纳要点。能从听话中吸收知识,丰富词汇。能辨别别人说话的正误。
五年级:学会听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主要内容,归纳要点。能从听话中吸收知识,丰富词汇,能辩别别人说话中的内容和语句上正误。
六年级:学会听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广播,能抓住要点,俯对方说话的意图。
测评方法:根据各年级的不同要求,选择相应的内容,编制测试问题。根据学生对测试问题的回答情况分等级。
三、评价方式多样
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的成绩,更能体现学习评价的优势,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我们现有条件,采用了多种评价方式。
⑴从学生答题的方式看,采用了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听说、朗读、听课等采用笔试方式,写作、写字、语文基础知识等采用笔试方式,语文活动、阅读能力等项目的考核则采用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办法。
⑵从测试的操作主体看,学生的成绩评定不再由教师“垄断”,而采用较为民主的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即由学生自我评定、小组集体评定、教师综合评定三项组成。如作业、听课、活动等项目,就采用了自评、组评、师评的方式。这样,一方面保证了评定的准确、全面、客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作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定过程中,了解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促进和改善自己的学习。
⑶从学习评价的外部条件看,采用了考试和考查相结合的方式。考查重在“查”字,对不同的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控制相对较宽松,学生感觉不是“考”,更能发挥自己的水平。考试重在“试”,控制更为严格,在同一时间进行,有较紧张、严肃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考查与考试相结合的成绩评定方式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强化平时考查,淡化期末考试,即在认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的同时,对单元测评,对平时作业、课堂表现、语文活动课等的考查加大力度,并在总评时,将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由原百分之三十改为四十,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或考查成绩)分别占百分之三十。
四、评价过程客观
在对学生成绩评定的过程中,往往会或多或少地带进主观色彩,学生在教师头脑中的印象好坏直接影响到某些成绩,尤其是平时听课、朗读等考查项目,如一味地模糊评定就不科学、不真实、不客观,会产生不良的效果。为有交地避免主观印象的干扰,我们制定了一套较完善、严密的具体方案,并且可以操作。这里以学生的作业评定为例来说明。
学生的每次作业均如实评定。学生的作业分四个等级:优良、一般、差。低年级每次作业奖励五角星,相应的颗数为3.2.1.0。
优(三星)的标准为:准确、独创性、正确、清楚、及时;良(二星)的标准为:正确、清楚、;一般(一星)的标准为正确、及时;差(0星)的标准为:不正确或不及时。每得十颗五角星者,可在“学习”
栏里奖励一朵小红花,期末评定成绩时即以此为依据。在争创五角星、小红花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效果较好。
每一个考查项目均有较严格的操作过程,不随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和标准,严格按教学目标评定。这是一个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及时反馈、改善矫正的循环往复的经过,在这一个过程中,力求每一环节客观,如实地反映真实情况。
综上所述,学生的语文学习评价是依据一定标准,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进行评定的系统过程,它除了具有一般学习评定的特点以外,还必须考试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习惯的养成、方法的掌握、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品德的形成,所以更要注意评价过程中贯彻鼓励性原则。
由于我们研究水平和现有条件的限制,本课题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如评估面广量大,教师工作负担较重等等,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文学评论 9
弟子规则的总序一开始就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则,圣人训练,第一孝道,第二信仰。泛爱众,亲仁。如果你有余力,你就会学习文学。它从人的根源出发,教育我们从这些方面塑造自己的美德。第一孝道,也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孝顺父母。
如果一个人甚至不能尊重他的父母,那么他就失去了生活的基础,更不用说对长辈、领导、同事、兄弟和朋友的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很难得到认可。第二个信用,告诉我们要小心,要信用,也就是说,要诚实。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你不能诚实地对待别人,那么他依靠什么来立足于社会呢?
泛爱众,而亲仁。如果你有余力,你就会学文。这意味着在与公众交流时,我们应该平等仁慈,经常接近仁慈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是学习的基础,我们必须这样做。如果还有余遐想,还要学习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来充实自己。这就是教育我们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学习,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学习《弟子规则》,就是把圣人的`教导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言行中。学习《弟子规则》,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也是一个升华思想的过程。爱你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
文学评论 10
梅教授说:“我们都是点灯人!”,其实他就是一位最好的点灯人,点亮的不仅仅是孩子的心灵之火,还有我们教师、所有关心孩子的人。我想这就是梅教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我们所有教师的最亲切的希望。这样的希望是送给老师最真诚的祝福,也是送给孩子最精美的'礼物。
对于一些内容,我总是一知半解,主人公灵魂深处的那些最微妙、精彩的地方,总是不大理解。每次读书就像在进行没有目标的机械运动,读就是读,从第一页一直翻到最后一页,读完了那就读完了。尽管有时自己不断的追问自己:“这书到底告诉给了我们什么?告诉孩子什么?”但是总是寻找不到答案。渐渐的也对童书失去了信心。
当看到梅教授的《阅读儿童文学》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童书中竟有着如此丰富、精彩的生活,这些生活无处不影响着、改变着孩子,激起他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生活美的兴趣,从而让他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
当我读完《一百条裙子》的时候,我想认真地对孩子说:“人是要开心的。富人,有许多漂亮的裙子的人需要开心;穷人,只有一条裙子的人也需要开心。”……“一个以这样方式和水准画出自己的愿望的人,自己的愿望还可能不会实现吗?”……“原来一个不被别人‘看见’的人,竟是可能最优秀的,灵感和热情都让人望尘莫及。”……
这些话深深的刻在了孩子的心理,他们知道了许多:“不要伤害别人!他们也是需要开心的!即使最弱的人!”“原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有很多种方式!”“优秀的人是看不出来的!或许她就在你的身边!”……这些都是孩子告诉我的,而我所说得确是梅教授在这本书中所告诉给我们的。品味着这些话,我无不被梅教授的独特见解所折服。
这是一本凝结智慧的书,希望这本书带给我们的,我们也将带给孩子,愿他们会幸福,愿所有的人都喜欢这本书。
文学评论 11
今年寒假,爸爸向伯伯借了一册《儿童文学》。乍一看我对此书是不屑一顾,书籍的外观很是不起眼,可以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来形容,与我在书店买的那些华丽封面的书简直无法相提并论,当我真正的阅读起来时我的感觉全变了,它竟把我迷住了。
《儿童文学》上册为经典版,主要刊登一些知名作家的文学佳作、中篇连载、全国大学生儿童文学创作大奖赛作品等;下册为时尚版,以“智慧写作、阳光阅读”为主题,我比较喜欢其中的“拇指阅读”和“九○笔团子”这两部分。
本期的文学佳作刊登了黑鹤写的《獾》,对我映像很深,小说的故事很简单,主要写了草原上骑手捕杀獾的故事,通过对骑手的凶残、獾的无辜的描写,写出了人类与草原、动物赖以生存的关系,人类要与草原、动物和谐共处,不能无情地扼杀践踏它。
给我触动很大的是作者对骑手凶残狠毒的.描写,不是对人物本身进行描写,而是对他骑马时草原上动物所产生的反应进行描写,“鼠兔吓呆了,竟然傻傻地站在原地,马并没有注意蹄下突然闪现的这个小东西,眨眼间就已经跑过去了,但马又返回来了,骑手猛扯着缰绳,本来已经疲惫不堪的马不安地蹈动着蹄子。没有想到,马竟然一蹄踩中那只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鼠兔,这支吓傻的小东西只来得及发出吱的一声细鸣就头碎腹破成了一摊肉泥。”这段话明明是对骑手的残忍进行描写,却不直接去谴责,只是对鼠兔和马进行描写,太绝了!
诸如这样的作品很多比如《雪人》、《三个强盗》、《金老爷买钟》……《儿童文学》太吸引人了!
文学评论 12
《儿童文学》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真理。如《消失的幼崽》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知道爷爷的故事》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再见,小澈!》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友情的力量”······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这篇文章——《大还有多远》。
读了这的'题目,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大海。没错,这篇文章讲的就是大海,不过不是普通的大海,而是属于你的大海,知识的海洋。让我来为大家细细道来。
在一所不错的小学上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每天吃好吃的饭菜,这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特别的,可是对于连解决温饱都有些问题的家庭来说,让自己的孩子在一所好的学校上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每一顿饭都吃得饱饱的,是连想都不敢想一想的。可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依然努力着。就像这篇文章里的小海一家一样。虽然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小海一直非常努力地学习,成绩在班里也是名列前茅。但是应为爸爸妈妈没有钱在为小海报其它的艺术培训班,所以小海的艺术方面跟同学相差一大截。可想想我自己,在一所不错的小学上学,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每周都可以去专业的老师家学弹琵琶,而我却没有像小海那么努力地学习。我认为人的大脑一开始就是一个“小水坑”,渐渐地我们学习更多的内容,这个“小水坑”才变成一条“小河”,再学习更深奥的内容,“小河”也逐渐变成了一片“小湖”,甚至有可能变成“大海”,当然如果你不去学习、思考,它也会慢慢枯竭。
现在让我们看自己离大海还有多远,努力让你的“小水坑”变成“大海”吧!
文学评论 13
这个寒假里,我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儿童文学》了。这本书很有趣,有十一个写作部分。
我最喜欢第十个部分:快牛慢马,文章的题目是“囧话东西”。看这个题目就想笑,是不是?这篇文章有11个故事,既有哲理又能让读者开怀大笑,难道你不想试试吗?在书里面,我认识了一个天真的小男孩,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张假币走进玩具店,准备买一架玩具飞机。售货员阿姨说:“小朋友,你的钱不是真的.。”小男孩反问道:“阿姨,难道你的飞机是真的?”好一个机灵的小鬼,这个反问问的太绝了!我猜,那个阿姨肯定要哑口无言了。不过,这个小男孩也真是太天真了,有假币买架飞机的购物理念,真是太牛了!虽然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这个小故事给我带来了无限的欢笑。
这本书目录上的十一部分也十分有趣:达雅丈苑、典藏书屋、虚影幻景、诗请驿路、经典小坊、黑客过招、青春花房、写作开悟、西窗听雨、快牛慢马和青鸟传书。读到这一部分题目,就可以知道这一整个部分是围绕什么主题来写作的了。而且,里面的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都是语句通畅,语境优美,让读者身临其境。
比如说“达雅丈苑”,里面的故事优雅而动人,忧愁而美丽。像我这种喜欢写景色的人,更像是在艺术的殿堂之中漫游。像《落叶》、《惦念》、《宿敌》等就是描写了美丽的忧愁。像《妈妈是不会升级的奥特曼》、《为一个正直的未来》就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非常动人。像《海边的蝴蝶》、《大人们什么都看不见》就是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呵护儿童......
这本书里面每一个故事的详细内容,我就不介绍了,各位同学们,你们也一起来阅读这本书吧!
文学评论 14
“守望麦田的稻草人”读后感五一班杨一帆今天我 读了《儿童文学》中的一篇文章:“守望麦田的稻草人”稻草人阿满不满意看守田野,他一点都不快乐,于是他想变成真正的人,可是没有人能帮助他,所以他非常沮丧,女儿的读后感。可是,当乌鸦黑羽告诉阿满一个能让他快乐的秘密后,阿满爱上了这片麦田。阿满帮助狐狸姑娘找到了她心中那位英俊潇洒,玉树临风的心上狐----“银狐”,有时还帮助萝卜兔“对付”他那几个古灵精怪,顽皮可爱的小白兔,因为小白兔时常会出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也帮助了狗獾老捕捉回了许多回忆,那些美好,欢乐的回忆。我想不用我说你也知道了黑羽告诉阿满的那个秘密了吧,那就是-----用爱来守护这篇麦田。他对朋友们的爱帮助了朋友们,同样也换来了朋友们对他的爱。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了爱就会快乐充实,父母的爱,老师的爱,同学的爱,朋友的爱,正是这些爱让我们更快乐满足,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附记:此篇读后感是小女杨一帆独立完成的,我也没有指导她如何写,完全是老师在学校里教的怎么写读后感,回来就让她在众多书籍中挑一篇她映像深刻的文章再看一遍,然后写下了这篇读后感。我觉得对于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娃娃来说还能做到言简意赅的把整个故事的内容说清楚,把整个故事的主题找出来,并联想到生活实际,这已经很不错了,呵呵,我家有女初长成,现在觉得她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杂书还派上了点用场了。
从小到大她看的书籍很杂,给她订过《漫画》,《米老鼠》,《小公主》,《小哥白尼》,《儿童文学》,《NGKIDS》,也买过很多漫画书和比较畅销的儿童书籍《马小跳的故事》,《杨红樱儿童文学》等等,因为一二年级她太迷恋漫画书籍,后来慢慢给她增订了文字书,偶然订了《儿童文学》,结果她很喜欢看,觉得里面的故事很吸引她,当然还有里面的插画也很美,她每期必定要求我给她买,有时落下一期心里还很失落,埋怨我呢,有时会和我分享她看到的书中的故事,联系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时还专门叮嘱我要去看哪篇文章,很精彩的,很贴近我的现实生活,呵呵,为了不让她失望,我就去阅读了她指定的那几篇文章,觉得还真的不错,也很感谢女儿的良苦用心。慢慢的我也喜欢上了看儿童文学,每次她先看,然后我再看,然后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自然的就联系到现实生活中来了,也许这就是最初的读后感吧。最近她背着我偷买了《偷星九月天》,因为同学们都在看,这样的书籍我是不允许她看的,只要发现都是当场没收,因为这样的书籍里全是暴力的.图片,会让孩子潜移默化中也变得暴力。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要监督和引导孩子看书,因为他们就是一张白纸,怎么画,是要我们家长去努力培养的。以前老师没要求写作文的时候,每次出去游玩了后,在路上,我都会让她给我讲述一遍今天她玩的整个过程和印象最深的景色或者游戏,这样也旨在锻炼她口头表达和打腹稿的能力,久而久之,写作文对于她来说就不是一件难事了。阅读对于小孩子来说如果成了一件很愉悦的事情那样他们就不会觉得负担了,每次在图书馆看到很多孩子席地而坐在那里看书,我都觉得那真是一道很美的风景,无论他们贪婪的看的是漫画书籍还是儿童文学书籍,抑或是世界名著的简写本,这些都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帮助。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他们读过的所有书籍都会成为他们性格中的一部分,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影响。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觉的阅读习惯,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是很重要的,我愿意和小女一起阅读一起成长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
一帆妈妈二0XX年十一月
文学评论 15
这篇《童心说》的作者是李贽,我对他不太了解,倒看似他是一位道家人物或者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为什么说他是愤世嫉俗的人,因为他好像对当时的儒学很不满意,对做学问、从政的人也很不满意。在他看来人性本应该是天真的,就是因为人们后来受环境、自身领悟力等的影响而变质了,这些倒是和庄子有点相像。但是道家讲究出世,很低调的,除非是实在看不下去才会出来说几句,这个人还真不好定位。不管这些了,还是按照他要讨论的核心思想“童心为什么会丧失”来说说。
童心的丧失,因为人启蒙时期耳闻目睹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后这些感性知识和后天得到的理性道理一经入住人心后,就慢慢丧失了。知道了什么是好事,就千方百计的去做、去说;知道了什么是坏事,就挖空心思遮盖掩饰。那是不是人人都这样呢?不是,李贽说古代的圣贤们就能在这方面做到得真理而不失其童心。这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和想当然,你怎么知道他们就守住了童心,你又不是他,就好像船没动、帆没动、人心自己在动一样,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就是先圣两个字而已,并不是具体到哪一个人。但这些并不重要,李贽想说的童心丧失,不是指这些,这个指月之指的寓意在前方,在我看来,他更是在讨论人欲望得到满足、有所归属的论题。
一个人的.欲望是从时候开始的,其实生下来就有了,食欲也是欲望之一啊!谁小时候嘴贴到妈妈的乳房上不是自动开始吮吸的,抛却这些衣、食、注行基本生存方面不说,当然也不需要说,这些也要说就没完没了了,而且是基本所需不能算。的确人的欲望是后天来的,上海人有句话说:“不怕天火烧,就怕摔一跤。”因为家里面本就没什么可烧的,全部的家当就在这身衣服上体现着呢!还有的说,别人买个房子并不生气,但是邻居家添置一件家具那就气炸了肺了。我想李贽的要批评的欲望就是这些和这些的延伸,一种苍白的攀比、一种无能的虚伪以及这些所到来时已经造成的伤害和后期预计的伤害。前段时间我看一了部H片,演的是100个美女舞厅狂欢的。在里面,摄像能拍到的人欢呼雀跃不知该如何表现一番,而在背后的那些姑娘,她们的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迷茫与彷徨,其实只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在背后刺痛着她们,而在摄像前的呢?这种刺痛是被欲望环绕着,暂时还不会感受,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她们都害怕导演的一声“咔”。不光是因为害怕出名不了,而更害怕那声“咔”之后的“无限空旷”。那些被欲望吞噬的人,活在别人的世界里面,或者是别人设计好的世界里面,没有自我,这些在李贽那里是叫做假。“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其实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就像每个人都毛病一样,我们要做的是让这些欲望满足而又不“失真”,鉴别自己的欲望,适当的压制或去除,让自己有所释放,在这方面我觉得一个网友说的很好:“欲望只有在最然的满足的时候,才不会腐化人性”。应当警惕着让它最自然,不能让步,一旦开了先例就无穷无荆
作为一个古代的文人,李贽对先圣们也是很推崇的。说《论语》这些书里面不是对官员的溢美之辞,就是阿谀奉承的话,要不就是先圣门徒广收,弟子悟性不好,不是断章取义就是把就事论事的话奉为经典。李贽好像对先圣很是“了解”,不说什么溢美之辞如何如何,直接把账算到他们徒弟那里,猛烈批评这些人误人子弟,还用老师的这些言论为自己的虚伪做挡箭牌。他深恶痛绝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实,李贽是不认同儒学的,因为领悟力是有高下之分,但是对做笔记的人,老师说出的话不会记的一人一个样,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到李贽对作文章的态度是写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反复去引用什么经典里面的言论,用他的话说:“故吾因是而有感于童心者之自文也,更说甚么《六经》,更说甚么《语》《孟》乎?”这和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面的观点相似,曹丕说文章的主导是“气”,李贽说写文章要写内心的感受和自己的领悟,这一点我个人很认同,因为文章是对事情看法,而世界上的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适当的引用是能让文章更有说服力,也能更优美,但是动辄就来,只能让人觉得啰啰嗦嗦博而不专,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能说明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实在是不可取的。
文学评论 16
《女巫》这本书是说“我”、“我”的姥姥,女巫大王、詹姆斯先生和太太、布鲁诺、和斯特林先生这些主人公发生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我”和姥姥来到了有斯特林杰先生的旅馆,然后“我”带着“我”的小老鼠来到了楼底下上头挂着“防止虐打儿童王家协会会议”的会议厅来训练,过了一会儿,有一大批女人进来了,之后,“我”才发现她们都是一些邪恶的女巫们,最终,女巫们还是发现了“我”用“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把药方撒在了女巫们的菜里,把女巫们变成了老鼠,之后“我”和姥姥还准备去消灭更多的.女巫。
我觉得姥姥是个慈爱、勇敢、随机应变的老婆婆,她是多么的神圣啊,她值得所有的人向她学习。
我还觉得“我”喜欢勇敢、一心为民的好人,我们不必须能做到像“我”一样勇敢,虽然“我”已经变成了老鼠,但“我”不会有任何抱怨,如经过是我,我必须会找到家人,吵着闹着要家人把我再次变成人,所以我真的真的很佩服“我”。
文学评论 17
用一些碎片时间读完了。这本收的是作者一些零散的文章,当作作品导读来看就可以。作者对于提到的一些作品的情节概括已经相当清楚,关照原文情节去进行评论的地方也都会将各段情节复述出来,即使没有读过原作,也不妨碍理解。
由于作者是翻译家的`缘故,书中许多内容都是对于作品原文遣词造句方式的咀嚼(最长的一篇文章用了五十余页来讲乔叟诗中所使用的形容词),对于我这种并不熟悉外文的业余读者而言可能稍感枯燥或者难以完全读懂,多少有些可惜。在写《理查二世》的一篇里,作者还另外附上了对于作品中文译本在语言上的一些推敲,读了以后深感翻译工作的艰难。
略去上述部分不谈,作者对于文学作品与时代之间联系的阐述也非常值得一读。我个人很喜欢作者讲《皆大欢喜》的一篇,不惜笔墨地把当时英国人民的生活样态展示出来,也介绍了当时的文学环境,读完基本能明白在这部剧喜剧的外表下有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一思想的来源,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了。
当然,这本书在广度上是稍有不足的。从目录中就可以看出,本书主要内容聚焦为几位作者,以作者本人或者作品为中心去进行介绍。其好处在于免于空谈、内容较为务实,却并不足以使读者一窥西方文学的全貌。当然,想要三百页出头的书做到这一点也不太现实,并且比起一些百度百科式的、虽然齐全但却毫无营养的写作,对于我而言,还是这本小书要有趣得多。
补充:文中对于一些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以及部分早期著作的翻译与现行版本不同,如巴利斯—帕里斯、阿溪里—阿喀琉斯、《共和国》—《理想国》等,可能会影响阅读体验或者理解。
文学评论 18
这个寒假里,爸爸从书店里给我买来了许多本《儿童文学》。翻开这些书,里边有很多吸引人的故事,我便对这些书爱不释手。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回来吧,伙伴》。故事的大体内容是:主人公全子、明子、自成去采榛子了,三个小伙伴来到了茂密的`榛子林里,明子被马峰蜇得看不清东西,迷路了,自成嫌明子走得慢,想丢下明子和全子一起走出山林,但全子坚决不同意,全子要陪伴在明子身边,自成离开了两个小伙伴,独自走出了山林。最后,全子为了保护明子,被狗熊吃掉了。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人要助人为乐、为他人着想的道理。全子的这种精神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是会让人永记心间的。
《儿童文学》这些书,经常会登这样动人心弦的好故事!而且《儿童文学》每篇故事的作者都会将动作、神态和心理等描写的非常细致,把书中的人物写的好像就在我面前,使我学到了许多写作方法,我更爱看《儿童文学》了。
文学评论 19
翻开《儿童文学》一书细细地品味着《10岁孩子撑起风雨飘摇的家》。
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李明光在爸爸、爷爷生前为了用前给他们治病几乎倾家荡产还欠了钱。因为要还债自己收割稻子、拾破罐子卖。
当我们10岁的.时候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穿新鞋子、新衣裳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好好学习至于其它的家务活我们根本不需要操心。李明光却一边学习一边做家务活还要赚钱还债。当我读到因为有那么多繁重的家庭作业等着他去做洗衣、烧饭时就想起我们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又当我读到不慎被两寸长的钉子扎进了脚心时我的鼻子都酸了仅是10岁的孩子能忍受得了这种痛苦吗?如果是我早就在医院里躺着了。
我应该李明光学习学习他那种不屈不饶、不向困境低头的精神。
他的精神使我感动也使我树立起不怕苦、不怕累的信心。
文学评论 20
难道就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瘦小,就,心肠了——你想错了,心灵跟你,心胸充实!——《简爱》夏洛蒂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对爱情、生活、社会宗教都了独立自主的进取和敢于斗争、敢于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
大凡喜爱外国文学作品的女性,都喜欢读夏洛蒂的《简爱》。夏洛蒂只为写缠绵的爱情而写《简爱》。我想,错了。作者女性,生活在波动着的英国19世纪中叶,思想崭新的开始。而在《简爱》里渗透最多的`也思想——女性的独立意识。让试想一下,简爱的独立,被扼杀在寄人篱下的童年生活里;她独立,她和有妻女的罗切斯特生活在一起,开始有金[转自]钱,有地位的活;她纯洁,手中的《简爱》也是令人感动的流泪的经典。,我开始去想,为《简爱》让感动,爱不释手——她独立的性格,令人心动格魅力。
然而,不禁要问,仅步独立吗?我,的。毕竟女性的独立是长期的过程,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彻底的勇气,简爱当年毅然离开罗切斯特,需要“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返”的豪迈和胆量。我想,这应该才是最关键的一步,也应该是走向独立的决定性的一步。而夏洛蒂笔下的简爱却把她倔强的性格,独立的个性留给感动。她是的,幸福的女性。
简爱已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是贫穷,富有;是美貌,相貌平庸,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格和坚强的个性的生活。
文学评论 21
“女巫”这个词对你来说应当不陌生吧,童话里,女巫带着傻里傻气的黑帽子,披着黑斗篷,骑着扫帚飞来飞去;而这本书里的女巫就像一个正常人,她们穿平平常常的衣服,根本不像女巫。
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一个伟大而不幸的男孩,他在八岁前遇到过女巫。
主人公的姥姥是一个挪威人,一年暑假,他们在度假时,主人公无意中跑进女巫开会的舞厅里,偷偷听到了神秘配方,叫做86号慢性変鼠药,这个神秘药水能够在26秒内把人变成老鼠。主人公的朋友,布鲁诺就被女巫大王变成了老鼠。快散会时,一个女巫发现了主人公,把他变成了一只老鼠。但变成老鼠后,她和姥姥想尽办法溜进女巫大王的'房间里,偷了一瓶变鼠药,但女巫大王把主人公逃走的通道———阳台门关上了。但这时老女巫进了来,门打开了,主人公跳了出来;随后,他又跑去老鼠们又爱又怕的厨房,用自我微小的力量把鼠药放入汤锅中,但被厨师发现了,主人公不得不与厨师心惊肉跳地作斗争,它的尾巴断了。女巫喝了汤后,几秒钟之内,女巫大王和英国女巫都变成了小老鼠,英国孩子安全了。
这本书虽然“恐怖”但引人入胜;我心里直打颤,但仍然忍不住要读下去,想要明白主人公之后惊心动魄的经历。
文学评论 22
望着书架上那一本本整齐罗列着的儿童文学,我的脸上挂满了笑容,陷入了无限的遐想中??
暑假中,父母见我整日无所事事,于是,准备为我订购《儿童文学》这本杂志,补充我的课外阅读量。起先,我极力反对,因为我不喜欢被人逼迫做事,可是,“父命难违”啊!当第一本《儿童文学》递到我的手中时,我粗略地浏览了一下,觉得那些内容我一点儿也不感兴趣。随着一本本的到来,渐渐地,我对《儿童文学》这本杂志产生了兴趣,那些富有奇异想象力的.童话;那一篇篇,一件件感人的故事;那一个个有趣的小说,令人回味无穷。从此,我便喜欢上了阅读,书桌前每天都出现了我的身影,我捧着书,快乐地阅读着,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泪润双眼,??深深陶醉于其中??
文学评论 23
暑假里,我读了《儿童文学》这本书,其中有一篇《翟志刚:母亲托起我的之梦》深深吸引了我,我被翟志刚追求理想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也被翟志刚的妈妈无私的母爱而感动。
翟志刚叔叔小时候的`家境很贫困,家里全靠母亲一人工作维持家里的生计。母亲上街卖瓜子赚钱养家,翟志刚很体贴母亲,从小学会了做家务,还帮助母亲上街卖瓜子,他看到母亲很辛苦就决定辍学在家,母亲坚决支持儿子读书,翟志刚刻苦勤奋,学习迎头赶上。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空军学院,成了一名荣耀的飞行员。在学校里,翟志刚训练很艰苦,成绩名列前茅,他从一千多名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一代员。xx年9月25日是一个冲动人心的日子,翟志刚手持鲜艳的,在美丽的宇宙里向人们挥手致意,他把中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
看完故事,我想翟志刚真了不起,他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有不屈不挠的精神,追求自己当宇航员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刻苦学习,坚持不懈,不管是学习文化知识,还是学习本领,都是那么认真,最终取得了成功。他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支持,在困难时,母亲鼓励他,给他精神上的启迪;在母亲生病时,她也不影响儿子的训练,默默支持儿子的之梦,这是多么伟大的母亲啊!翟志刚,你是母亲的骄傲,更是我们中骄傲。
文学评论 2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周作人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几颗星之一。很多学者在研究这段文学史时,都无法将周作人置之于这段文学史之外,再者周作人这个人在中国现代历史上也是比较吸引人的眼球的。其一,源自于他的“汉奸”身份。其二,源自于他的日本妻子羽太信子。其三,源自于他文学天赋的无可比拟性。受特定社会环境的制约,周作人的散文并未被大众所熟知。较之于散文,他的文学评论文更为流行。写于1918年12月7日的《人的文学》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文章开篇就指出了现代文学发展的任务,即提倡,发展新文学,也就是人的文学。相应的,也就指出了当前排斥,反对的对象,即非人的文学。在提倡,发展新文学的同时,必将受到来自非人的文学所代表的旧势力的阻挠。随后,对于新旧两个字,周先生又做了分别的阐述。他指出在太阳底下,没有什么东西是“新”的。如果我们非得说“新”,那也只是“新”发现的“新”。又例举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富兰克林发现电来说明自己对“新”与“旧”的观点。当然,周先生在这里所论述的“新”与“旧”,主要还是通过时间来作为评判依据的。按照这个逻辑,那就是所有的事物曾经也“新”过,没有什么事物永远是“新”的,也没有什么事物永远是“旧”的,“新”与“旧”也仅仅只是相对与时间而言的。或许周先生在这里只是想让人更好地接受“新旧”这个概念,为“人的文学”观念的推广减少阻力。但在哲学上,“新”与“旧”的划分却与周先生的划分有着本质的区别。哲学上对新事物的判断并不是单纯的凭时间为依据的。哲学上的新事物指的是符合事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因此在“新”事物与“旧”事物的阐述上,周先生是有悖于哲学的。随之,周先生再从“新旧”问题连接到“人的.文学”这一中心问题上去,顺着前面对“新旧”问题的阐述,进一步说明了“人的文学”产生的长久性。至于现在我们对“人的文学”一词的陌生性,周先生将原因归结于人类的愚昧性。人道的产生伴随着人的出生,但就是因为人类愚笨,不肯按照人的意志走正路,却迷上了人兽鬼道,彷徨多年,才艰难的从心的围城中走出来,从而也拖长了自己发现真理的时间。就像一个人蒙着眼睛在太阳光下乱闯,事后才发现世界上居然有这样的好阳光。周先生用的这个比喻是很生动形象的,一方面指出了人碰壁的有意性,主观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人在获得真理道路上选择的多样性,盲目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想要提倡“人的文学”,就要改变人的思维方式,破除人的愚昧性,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相比于中国对于“人”真理的发现,周先生指出欧洲则更早。在欧洲历史上,对“人”真理的大讨论总共有三次。具有代表性无疑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文艺复兴初步将人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为人尊严的树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宗教改革则彻底的将人封建神学中解放出来。法国大革命则给了人来自于精神,行动上的多方面的自由。其实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就曾经引导了人对人自身的认识启蒙。“认识你自己”则成为了苏格拉底在表述这类问题上的经典名句。但是这种自由仅仅是对于欧洲成年男性的自由,至于女人与小儿的自由发现确实姗姗来迟的,到了19世纪才始有萌芽。周先生在这里回顾了女人和小儿在历史中的地位。在欧洲,古来女人不过就是男子的器具与奴隶。在中古时代,教会还曾讨论女子的灵魂有无问题,算不算的上一个完整的人。小儿则是父母的附属品,在他成为成人前的那一段日子里,不知被酝酿了多少悲剧。然而可喜的是自从弗洛塔尔与戈塔文夫人之后,才有了光明的出现。反观中国,对于这类问题从来就得不到正面的回答,以至于到现在还是一片空白。其后,周先生进一步阐述了提倡人的文学的原因,大致是希望在文学上提倡“人的文学”,提倡人道主义思想,用思想指导实践,净化心灵。
文学评论 25
我认真并高兴地欣赏完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一书。每次合书时我都要闭眼享受般地做深呼吸,品味着书的墨香,回忆着自己的童年,仿佛自己也经历过一场童话般的童年,温馨而愉悦。同时回味着书里一个个难忘又好笑的镜头??
我想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在实施爱的过程中是否也在同时扼杀着孩子们的童真?《窗边的小豆豆》能够引起无数人共鸣,特别是在儿童教育的方式上,同样也为我这位年轻的教师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童真是世界上最可爱、最善良的品质。童真也是最原始、最宝贵的美好品质。在浑浊社会里唯一隔离尘俗、喧嚣,沉淀着最纯洁、圣洁,透明干净的亦是童真。一个人可以放弃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但决不能轻易放弃曾经拥有过的“童真”。因为,里面包含着无价的善心、尊严、原则以及人们最可贵的情感。但很可惜,人们在追求成功,追求既定目标时,往往就不由自主地首先扔下“童真”,以为这都是阻碍自己成功的“包袱”。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与社会亲密接触,而社会千姿百态,包罗万象,不能给予每个人百分百的“无污染”环境。小林宗作老师经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
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美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可见,小林宗作老师一直在关心、关注孩子“优良品质”的培养,一直在呵护着“童真”的教育,一直在营造一个充满欢乐、童真的校园。通过欣赏《窗边的小豆豆》,我们有如沐浴在童话里。我认为,人长大了,尚且保留童真,是个性化的需要,更是人性化的需要。
其次,小豆豆在一年级因为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 “巴学园”的小学。因为小林校长的爱护与引导,小豆豆可以做一切自己想做的事情,随心所欲地实践着她天真的脑袋里一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所有看完这本书的'孩子,没有不羡慕小豆豆的,很多像我们一样的成年人也一样,长大后回首看似荒唐的童年往事,恰恰是终生难忘的快乐。可惜,这种快乐在我们这群大人的呵斥声中变得太短暂。
书中的小豆豆,小小年纪就感受到了真诚的爱护。她在被别的学校退学后第一次来到巴学园时,在校长面前打开了话匣子,一口气讲了4个小时!最后,小林先生抚摸着她的头,说道:“好,就这样吧!你就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啦。”书上写道:“这个时候,小豆豆感到,生平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因为,从小豆豆出生以后直到现在,还从来
没有一个人这么长时间地听她说话呢。而且,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探出来,专注地听着??”
孩子的世界是那么的空灵,那么的纯净,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够保护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拥有幸福的每一堂课,拥有幸福的每一天。不真正躬身乃至蹲下来和孩子们交流,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又从何做起呢?作为一名教师,读完此书使我体会颇深。我们需要反思并学习的东西还很多。我们应倡导: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对孩子的关爱、对孩子的认可。“你是最棒的”、“你是个好孩子”应是我们经常和孩子们说起的。我想这也正是黑柳彻子的这本《窗边的小豆豆》的精髓所在吧!希望我们身边的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家长及老师细心地呵护,能像小豆豆在“巴学园”里一样快乐地成长着、成功着!
文学评论 26
暑假期间,爸爸又为我选择了一套杂刊——《儿童文学》。
当然一开始,我对她并不感兴趣,仅仅想欣赏里面的好作文,可是当我阅读她的首卷语时,却让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她的题目是《开掘自己的'金矿》,首先,她提到了一个人的长处和短处是否容易被面对和了解,还着重说了了解自己的长处比了解自己的短处更重要,因为了解自己的短处只能让你知道你不应该干什么,而了解自己的长处却可以让你知道你可以做什么。随后,她要开始引导你开掘自己的金矿,让你坚信自己拥有人生金矿,让你用思考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与财富。待你找到了金矿,还要你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开采金矿。最后,她要告诉你:开掘自己的金矿吧,趁着年轻。
看完一文后,我明白如何开掘属于自己的金矿,一个人生道理。当我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我深深地感触到着本书的益处:这本书大部分文章会告诉你一些道理,让你了解人生故事,叫你如何面对困难又如何战胜困难。轻松的接受一些知识,渐渐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我有着一本书做我的良师益友,相信我的作文水平会进一步的提高!
文学评论 27
《儿童文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妈妈给我订了几本,当时我才二年级,对里面的文章没有好感,只看了几个有趣的童话,看了几幅好玩的插图便把书扔到书桌上,独自出去疯玩了。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四年过去了。我已是一个五年级学生了,渐渐地对《儿童文学》有了好感,所以妈妈每次都给我定《儿童文学》。
那是,离校前的一个中午,老师说:“这个月的杂志来了。”我很兴奋,老师叫到了《儿童文学》我便向前去拿我喜欢的书,新一期的书就是好看,故事丰富、内容精彩,例如:亲爱的洋葱、萝卜和番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童话故事,把里面的事物都说活了。还有兰有淡淡香里面的故事非常的.好看,讲了,有一个叫兰香的女人,她原来非常善良友好,可是后来,她却变得疯疯癫癫的,她每去一家店铺的时候,主人们都会笑眯眯的,到了饭店里,她吃饭不用掏钱,到了商店里,她买衣服也不用掏钱,总之,她得来的一切东西都不用掏钱,也许你也会羡慕里面的兰香的。
这就是《儿童文学》我最喜爱的书。
- 文学评论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文学评论】相关文章:
文学评论范例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