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2024-04-13 好文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1

  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翻译

  我走在归家的路上,我的老朋友白鸟前来迎接我。我们见了面,互相爱怜又互相欢笑。白鸟说:你满面灰尘,头发白了,面孔也苍老了。你走的时候,我就曾劝你早些回来。

  我对白鸟说:我回来,不是由于我的情操高尚,自动请求退隐的;你以为我像张季鹰在千里以外,老是想着家乡的蒪羹美味而弃官回家的吗?完全不是,从今天起,我天天把《北山移文》读它一千遍,永远不和你分开了。

  注释

  白鸟:即白鸥。

  闻早:趁早。

  莼羹:用张翰弃官南归事。

  移文:指孔稚的《北山移文》。

  赏析

  本词作于他由带湖出仕闽中而被再度罢职重回带湖之时。此词写出了他的这一交织着惭愧与后悔、无奈与愤慨的复杂感受,是一篇极为真实的写心文字。上片主要是通过白鸟迎人嘲笑而追思过去。起韵把自己回家时的潦倒形迹,从白鸟的眼中见出。一个满面尘埃、一事无成的老翁,受到了象征纯洁忘机的“山中老友”白鸟的相迎、相怜与相笑。“满面尘埃”的自我形容,可见词人心里充满了失败的感觉。而白鸟对于词人既友好地相迎、又复相怜相笑的行为,反映了白鸟面对自己需要抚慰的山中老友的复杂态度:可怜他的失败,又忍不住要他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白鸟的这种复杂态度,其实是词人心中对于自己出山失败的复杂感受的外移。接韵由“相怜相笑”引出,明写白鸟责问、奚落他的言辞:你这白发更多、苍老更明显的.老头子,当你出山时我曾经劝告你不要出山,即便要出山,也要早些归来,当时我听见了你答应我早些归来的话语。白鸟的这番说辞,意下很为他这么晚才归来而不满。过片以“而今”一词,保持在语气上与上片的承接。白鸟奚落他道:如今你倒是终于归来了,但哪里是因为怀抱高雅、为了“莼菜鲈鱼鱼”而回来呢!意下是说你不过是因为官做不下去了,被别人罢职而不得不回来的。这样的自揭伤口,既表达了词人无端被罢职的愤慨,也表达了他对于自己选择的自嘲与惭愧。在结韵中,白鸟更是对他冷嘲热讽,要他从今以后,每天都把前人讽刺假隐士的《北山移文》诵读一遍,读到一千遍,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词人对于自己在山“有始无终”的辛辣嘲笑和嘲笑里隐含着的愤慨,至此达到了高潮。全词借白鸟的奚落与谴责,来表达这种交织着后悔与愤慨的心情。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2

  原文:

  泛菊杯深(1),吹梅角远(2),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3)。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赏析:

  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人们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显得他是真豪杰,体现出他的真性情来。鲁迅先生有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这首《柳梢青送卢梅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时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这首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读者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语句间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舵尾”(《惜双双》)句意,说明在离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简介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属江西)人。平生以功业自许,力主抗战,曾多次上书陈述恢复方略,不被朝廷采用。参加科举考试也不中,后流落江湖。晚年投靠友人,客居江苏昆山。能诗词,受到陆游、辛弃疾、陈亮的推重。他的词作中,词作尤为著名,豪迈奔放,境界阔大,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后人将他归为辛派作家。有《龙洲集》、《龙洲词》。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客死于昆山,今其墓尚在。《宋史》无传,生平事迹亦仅见于宋人笔记。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3

  柳梢青·吴中

  岸草平沙。吴王故苑,柳袅烟斜。雨后寒轻,风前香软,春在梨花。

  行人一棹天涯。酒醒处,残阳乱鸦。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

  翻译

  江岸草青沙平,吴王故都的池苑内,柳丝袅娜,斜烟飘逝。雨后寒气已轻,风中花香清幽,春分时节,梨花如雪。

  行人乘船漂泊天涯,酒醉醒来,只见残阳西沉,乌鸦乱飞。一户人家的门外立着秋千,墙头闪过红粉佳人的身影,这是谁家的深院?

  注释

  吴王故苑:春秋时吴王夫差游玩打猎的园林。

  柳袅烟斜:指柳条细长柔弱,轻烟随风斜飘。

  风前香软:谓春暖花开,香气飘溢。

  一棹天涯:一叶轻舟芷江水上飘摇。棹,划船工具。此处代指船。

  鉴赏

  宋人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说:“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这位本叫张挥的杭州吴山宝月寺和尚,小词写得玲珑剔透,清新俊雅,脍炙人口。

  他一落笔,就写“岸草平沙”。这里既无动词,又只列出“岸草”、“平沙”两种场景,可它给我们展现了秀美迷人的画面:江岸两旁绿草如茵,绿草后面是平坦如镜的细沙。在这个画面是中,一个“岸”字提示我们,只有在江中船上了。这一点,直到下片方才点明,然而在起笔中已有所暗示,其间草蛇灰线,一脉贯通,可见词人炼字遣意之精炼、含蓄,构思布局之严谨、巧妙。

  可以想象,舟中之人沿着吴江一路看去,其间该见到多少美景,他却一概略去,只突出了“吴王故苑,柳袅烟斜”。吴王夫差纳美女西施,在吴县西南灵岩山上筑馆娃宫让她住。“故苑”,今吴县灵岩山的灵岩寺即其旧址。词人面对吴王故苑,只见柳条细长柔弱,轻烟随风斜飘。景色仍是这么美好,而吴王却已成历史的陈迹,字里行间隐含着风景不殊而人事全非的感慨。

  词人就在沉醉于山光水色之间,感慨于历史兴亡之时,发现一阵轻雨之后寒意淡淡,微风过处芳香柔和,原来大好春色正在那千万朵明丽似雪的梨花上,“雨后寒轻”等三句,写江南吴中的春景如诗似画,韵味十足。第一句,写出江南早春的特色和给人的感受;第二句,则抓住了吴中地区春暖花开、香气飘溢的典型场景;第三句紧承前两句而来,描画出雨过风软之际梨花怒放的迷人景象。春在哪里,春在梨花,这是一个奇特而又入理的发现。辛弃疾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鹧鸪天》),那也是一个创造性的发现,不过还是受到了仲殊和尚的启发。

  “一棹”犹言一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一棹天涯”,划一下桨就到了极远的地方,不仅写出了风顺舟轻,水流极快,而且词人陶醉于大好春色的轻快心境也正寓含其中。他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放浪天涯,任舟飘流,活画出这位四海为家的浪漫和尚的神态来。

  “酒醒处,残阳乱鸦”既说“酒醒”,那么在舟行之时,词人一面陶醉于山光水色、一面开怀畅饮不觉醉倒的狂放情景,也就不言而喻。待到酒醒时一看,一轮夕阳冉冉欲下,成群暮鸦聒噪乱飞。这儿把酒醉初醒时所见的江南春暮的.景色渲染一笔,用语洗炼,形象鲜明;其中的“残”、“乱”字,又把春色撩人、忽感迟暮的恍惚心境,不着痕迹地流露出来,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门外秋千,墙头红粉,深院谁家?”词人正为春残日暮而心神迷离之际,突然发现了人间还有比自然景色更加动人的春景,使得词人更加神往而深深陶醉了。“红粉”,本为妇女所需,用来称妇女,秋千荡到墙门之外,墙的上部露出了荡秋千姑娘的倩影,所以引得词人发出痴问:这是谁家深院的姑娘,看来似乎岔出了描写吴中春景的本题,实则这才是大自然中最美好最动人的春色。因此词人这一问,可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刻画了词人精神一振的神态,揭示了词人向往着青春生活的秘密。而以问作结,无须作答,更使全词留有一种悠然不尽的神韵。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4

  柳梢青

  黄简

  病酒心情。 唤愁无限, 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 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1) 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句的妙处。(3分)

  (2) 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1)两句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1分)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2分)(修辞手法答到一点可给1分,答拟人手法不给分。未按所提供的角度分层作答的不给分。)

  (2)这首词抒发了抒情主人公在清明时节怀人思归的情怀。(2分)上片主人公带愁醉酒,心烦意乱,触景生情,感慨时序惊心,特殊时节自己身在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1分)下片写主人公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以至希望能在梦中与亲人团聚。(1分)

  赏析

  这首词中,主人公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

  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伤春?倒有些相似。“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荏苒,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

  当他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那根本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现实的现象不可能,绝望之下,只得象希望于梦中与家人相会。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是这首词中最关键的句子,所谓词心也。这一句揭示了全词的抒情实质:乡关之思。

  “伤春”一词,不知被古人用过多少次,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总结一下古人的生活经验,春天的本身虽无可“伤”,但它却往往是人们感慨伤怀的诱发物。春天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古人从这里选取题材,抒发感情,不知写下了多少诗词!

  黄简的这首词,也是这样。

  黄简的词流传至今的,只有三首,皆精于修辞,如《眼儿媚》:“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玉楼春》:“妆成挼镜问春风,比似庭花谁解语?”炼字炼句的功夫十分到家,竟似“妙手偶得之”。

  这首词中,则有“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这两句的妙处,首先是如况蕙风所说:“属对绝工”。这两句都是同样的“主谓宾”句式结构,花对柳,是植物性名词相对,“惊”和“认”两个动词相对,“寒食”和“清明”两个表节气的名词相对,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不觉时光飞逝,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精当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不经几番锤炼,是无论如何得不到的,确实是这首词的“词眼”。乍见而“惊”,由“惊”而“认”,细细辨认之后,于是乎确认寒食清明已到,从而想到祖茔在焉的故乡,乡关之思油然而生,“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情态就出现了。作者选定寒食清明这种时节,也是不无考虑的。如上所说,这是一个祭扫祖茔的时节,最容易勾起异乡人的乡关之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断魂”的时刻,往往是雾雨其蒙,雨痕,泪痕,冷冷清清。这种大家约定的、公认的气氛,对全词所要表达的那种比较低沉的乡关之思,自然起到一种烘托、浸染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意所在。当然,这首词的艺术精华,并不止于这两句,但这两句乃“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5

  原文:

  柳梢青·七夕

  [宋代]刘镇

  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译文及注释:

  赏析:

  词的开篇“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秋香”描绘了“七夕”夜景:那为睽隔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搭桥的喜鹊已经悄无声息,萤火虫在秋夜中飞来飞去,庭院中秋花香气阵阵飘来。喜鹊性喜燥恶湿,故曰“干鹊”。据《荆梦岁时纪》载云:“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结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此后每逢七夕,便有喜鹊为他们的相会而于天河搭桥。词中“收声”二字表明桥已搭成,此刻双星正沉浸在久别重逢的甜蜜之中。萤火虫素喜湿,故曰“湿萤。”流萤飞舞,点示时分已在夜晚,秋香四溢,为后文喜庆气氛作一渲染。紧接着以下四句写乞巧动妇。“步月移阴”是说月行而花影移,此句由“月移花影动”翻套而来。表明时光的流逝。“梳云约翠”是“人在回廊”中动妇的严妆。这位高梳云髻、横插翠簪的动妇正在曲曲折折的长廊之上举目凝望天河双星。

  动妇伫立回廊,此刻动郎如何呢?上片在结束对动妇的描述之后,落笔则写动郎的情态举动。

  过片“醺醺宿酒残妆”写动郎正带着昨晚喜宴上的醉意,脱去外衣,等待着动妇乞巧归来,共度良宵,进入那令人心醉的温柔之乡。“待付与”三字表现了动郎等待心情的焦急。大约这对动人花烛大喜之日正在七夕,动妇过门经过繁礼缛节之后,还得去乞巧,完毕后方始归入洞房。因此惹得动郎不禁情切切,意绵绵。待得动妇刚入洞房,即便为她除去古婚礼中用以遮面的扇子,然后则扯衣调笑,一时闺阁之中有甚画眉者也。却扇,古时婚礼中行礼时,动妇以扇遮面,交拜后去扇,谓之“却扇”。藏娇,用汉武帝“金屋藏娇”故事表示动郎对动妇的真挚之爱。牵衣索笑,把洞房中这对动人相互宽衣解带、嬉戏打闹的和谐气氛渲染到极点。煞尾句“今夜差凉”以景作结,是说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凉爽之夜!是的,天上有离别一年终得相聚的.双星赴会;人间有相思数载终成眷属的美满姻缘,这个夜晚实在是妙不可言的。

  全词格调疏朗隽逸,情韵自然流丽。同时,词人巧撷神话悲剧故事中喜剧式的理想结局为发端,对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作了衬托,使全词显得气氛热烈欢快,情趣无限。手法不可不谓动颖别致。词人刘镇为南宋宁宗时代人,文名远播,世称随如先生,着《随如百咏》,其词甚工,谭正璧《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评其词以“动丽见称”。观这首“七夕”词,谭先生之评实不虚誉。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6

  原文:

  柳梢青·锦样江山

  明代:张煌言

  锦样江山,何人坏了,雨瘴烟峦。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珊。

  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

  译文:

  锦样江山,何人坏了,雨瘴烟峦。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珊。

  锦绣般的大好江山,究竟被谁毁坏、断送了?故国山河破碎,一派乌烟瘴气。不管是皇家还是贵族,都毫无例外地衰颓败落了。

  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

  我这个人天生糊涂,愚昧无知,决不会顺时应势王朝已灭亡,更不要说秦关还是汉关了。我含着眼泪,窥看着镜中苍苍白发,抚看剑匣中锋利的青萍宝剑,无限悲怆凄凉。

  注释:

  锦样江山,何人坏了,雨瘴(zhàng)烟峦。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lán)珊。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玉水明沙”“早春怨”云淡秋空”“雨洗元宵”等。双调,四十九字。前段六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锦样:锦绣般的。雨嶂烟峦:形容故国山河破碎,一派乌烟瘴气之状。一例阑珊:全呈现衰落之象。阑珊:衰落。

  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白发镜中,青萍匣(xiá)里,和泪相看。

  天顽:天生糊涂,愚昧无知。青萍匣里:剑鞘里的宝剑。青萍:古代宝剑名。

  赏析:

  这是追怀故国之词。上片借莺花、燕子、雨嶂烟峦等绘出国破后的衰残之象,包含着对腐败朝政的愤怒斥责。下片转叹自身,虽谦言天性愚顽,依然透出有志难伸的悲凄凉。全词风格悲壮沉郁,慷慨激昂,表现了一个抗清英雄的忠愤情怀。

  词的上片,对腐败的朝政进行了愤怒的斥责。

  表现了词人难以抑制的激愤感情。“锦样江山,何人坏了?雨瘴烟峦。”起句是对华夏山河的赞美。次句中的“坏”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指异域的侵略践踏者,另一层是指只知苟安享乐。毫无奋发图强的明王朝。但就词意来看,词人所指斥的还是腐败的朝政。“雨瘴烟峦”句,更形象地道出奸佞当道,把个大好江山搞得破碎沦亡,乌烟瘴气、混乱不堪的惨象。

  在“故苑莺花,旧家燕子,一例阑珊”句中,词人故作一拗,更加重了愤切的感情,颇有须眉怒张之态。“旧家燕子”化用唐朝诗人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感叹人世变化。王、谢两家是东晋时期豪门贵族的代表,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岁月的消失,王、谢等封建官僚、豪门世族也成了历史的陈迹。以上三句是说,上至皇家,下至贵族,毫无例外地都衰败了。这里词人在感叹人事演变的同时,讥刺了腐败的明王朝也如过眼烟云且流露出词人对统治集团政治腐朽、奢靡逸乐,不思抗击外患的激愤之情。

  与上片愤怒斥责朝政相比,下片词人把笔转向写情感的起伏。表现出年华流逝,壮志未成的心境。“此身付与天顽,休更问秦关汉关”。“此身多指词人自己。“天顽”是谦词,是说自己天赋愚昧无知,不能顺从时势的意思。“休更问”句,言明王朝已灭亡,更不要说秦关还是汉关了,字面有国事不堪问的意思。这一句词人是从反面说出的,不应作消极语看。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词人是痛心疾首的.,但自己又无力拯救,因而那种欲罢不能的心情,也只好曲曲传出。

  “白发镜中,青萍匣里,和泪相看”三句,言明词人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之情。“白发镜中”,叹此身已老;“青萍匣里”,说国仇未报,“宝剑已封”“和泪相看",叹壮志未成泪空流。这三个四字短句,说尽了词人暮年的悲凉心境,具有一种回肠荡气的力量。词人在下片中,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寻思和低徊的沉吟。语气是极为沉痛的,它渗透着对代的创痛和苦难,表现出词人苍凉悲愤的心情。

  这首词上片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沧桑之感。其中,“锦样江山,何人坏了,雨瘴烟峦。”满腔悲愤如江河决堤,奔腾翻卷。“何人坏了”四字,浸透血泪,饱含斥责。词的下片转写自己的怀抱。故国多难,词人意欲力挽狂澜,自谓天生愚顽,决不顺从时势,屈事新朝。最后三句,感慨尤深,对着镜中的白发。他想到自己壮志未酬,再看青萍宝剑,只能空鸣匣中,气难平,意难消,自己年岁已老,回天乏术,只有愤慨和痛苦。词从开头便是一句愤恨的发问,情感激荡全篇,几乎纯粹抒情,并以含泪默看的方式,收回似江水般的情绪。全篇纯周白描化浯言,不雕琢,不矫饰,一任真性情自然地流露,意境慷慨悲凉,而又深曲含蓄。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7

  原文:

  断梦游轮。孤山路杳,越树阴新。流水凝酥,征衫沾泪,都是离痕。

  玉屏风冷愁人。醉烂漫、梅花翠云。傍夜船回,惜春门掩,一镜香尘。

  赏析:

  《柳梢青》,又名《陇头月》。双调,四十九字,上片六句下片五句,各三平韵。下片第十二字宜用去声。别有一体改用入声韵,上片三仄韵,下片两仄韵,平仄略异。

  “龟翁”,即翁逢龙。“研意”,山名。“癸卯”,南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是年词人四十四岁,尚在苏州瓜泾。此有《喜迁莺·甲辰冬至寓越儿辈尚留瓜泾萧寺》一词可证之。“岁腊”,一年中的十二月份。“朝”,早上。“怀”,忆及也。所以“癸卯岁腊朝断桥并马之游”,是梦窗由瓜泾回杭腊朝之时。

  “断梦”三句,扣题中一“怀”字。“游轮”,虚幻的光轮。此言词人与龟翁共登研意观雪,谈起自己(词人)经常作着一个断断续续的梦,又象似驾着虚幻的光轮回归旧时。幻梦中自己与兄长你(指龟翁)并马扬鞭,畅游断桥边孤山路,这一情景虽然醒后杳然,但对西湖的柳荫却记忆犹新。“流水”三句,承上怀念西湖。言词人惦念着西湖中的'流水,象似母亲的乳汁那样亲切香凝,所以今天登上研意,不觉顿生游子思亲的哀伤,流下了离情别绪之泪。上片写西湖。

  “玉屏”两句,述“观雪”。言己与兄长龟翁登上研意山,远眺群山白雪皑皑、高低起伏,恰似白玉制成的大屏风一样,猎猎的寒风激发我抛开了怀旧的愁思。于是,两人共同游览在山中的苍松,梅枝之间,不觉醉矣。此真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境界。“傍夜”三句,记归家。此言我们在研意观雪之后,傍晚乘舟回到家中,游兴盎然。掩门照镜,镜中人影虽蒙着游尘,但梅松清香也同时荡漾在室中,从而也传递出春天已经来临的信息。下片述观雪有感。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8

  柳梢青·病酒心情

  宋代:黄简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译文及注释

  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yīng)。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醉酒后的心情。那黄莺的叫声唤起心中无限愁思,听得烦闷,却又无可奈何。转眼又是一年,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连花柳之物都因时序惊心。

  病酒:醉酒。流莺:流莺亦作“ 流鸎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天涯翠巘(yǎn)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yǐ)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

  望尽天涯,青翠的山峰重重叠叠,要经历多少长亭短亭。疲倦了就倚着东风,任凭它将我带入梦中,飞回到我的家中。

  翠巘:青翠的山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醉酒后的心情。那黄莺的叫声唤起心中无限愁思,听得烦闷,却又无可奈何。转眼又是一年,光阴荏苒,时不我待,连花柳之物都因时序惊心。

  望尽天涯,青翠的山峰重重叠叠,要经历多少长亭短亭。疲倦了就倚着东风,任凭它将我带入梦中,飞回到我的家中。

  注释

  病酒:醉酒。

  流莺:流莺亦作“ 流鸎 ”。即莺。流,谓其鸣声婉转。

  翠巘:青翠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他喝了闷酒,醉得有些近乎病态(“病酒”即醉酒,俗谓“醉酒如病”);黄莺鸟的叫声,本来是悦耳动听的,所以博得了“流莺”的雅号,杜甫也有“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诗句。可是对这首词中的主人公来说,却只能“唤愁无限”,听得心烦,却又无法封住那流莺的嘴巴,真是无可奈何(“可奈”即“怎奈”、“无可奈”)!主人公的愁从何而来?细细想来,既不是源于病酒,也不是因为流莺。伤春?倒有些相似。你看,“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光阴荏苒,逝者如斯,转眼“又是一年”!春光如许,年复一年,时不我待,触景生情,感到时序惊心,慨叹流年暗换,从而“愁”上心头,“春愁过却病”,美其名曰“伤春”,有何不可?“伤春”一词,不知被古人用过多少次,其实,春本无可伤,可伤者往往是与春一样美好的事物。

  总结一下古人的生活经验,春天的本身虽无可“伤”,但它却往往是人们感慨伤怀的诱发物。王昌龄《闺怨》诗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少妇本无愁,所以欢欢喜喜地打扮好。但她一旦登上了层楼,看到了那一派迎风飘舞的柳丝,于是愁从中来,——她想到了远在他乡“觅封侯”的“夫婿”。最好的'春光,应该与自己的爱人共赏,一旦“共赏”不可得,便触景生情,对景怀人,这就是所谓“伤春”了。唐人还有这样的诗句:“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对于一个没有心事的人而言,黄莺的叫声是动听的,但是对思妇而言,它阻碍自己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所以不惜“打起黄莺儿”。看来,春天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古人从这里选取题材,抒发感情,不知写下了多少诗词!黄简的这首词,也是这样。当他望尽天涯的层层翠巘,心中暗数着那根本数不清的“长亭短亭”,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但天涯各一方,现实的现象不可能,绝望之下,只得象希望于梦中与家人相会。“天涯翠巘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是这首词中最关键的句子,也是读者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钥匙,况蕙风评说:“此等语非深于词不能道,所谓词心也。”(《蕙风词话》)“天涯”一句,是触景生情的诱发点。

  上片的流莺、花柳,皆眼前身边之景,对于词境皆止于描述而没有开拓意义,“天涯”一句却既融入了上片诸景,又高瞻远瞩,意象博大,更重要的是它开拓出了“长亭短亭”一境,遂使全词豁然开朗,转出了一片新天地,这是一个成功的过片。“长亭短亭”句接踵“天涯”句而来,是词中主人公望尽天涯的直接所得,是揭示全词情感实质的关键处。“长亭”、“短亭”皆系行人休止之所,后来它就成了天涯羁旅、游子思归的象征。显然,这一句揭示了全词的抒情实质:乡关之思。读到这里,读者才能省悟到,上片所写的“病酒心情”以及流莺唤愁等等,都是主人公内心的乡关之思的外部流露,决不仅仅是因为春天即将逝去而感伤。结拍的“倦倚东风”三句,都是在思归而不能归的情况下的思想活动。实际上的“归”既不可能,只得寄希望于梦,在梦中“飞到”故乡的“银屏”,与亲人团聚,这自然是“好梦”了。虽是梦,也给人以希望和安慰。这三句把思归的心情作了更深一层的抒发。至此,全词所曲曲折折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凸现出来了。

  作者黄简本是建安(今属福建)人,长期隐居于吴郡光福山,乡关之思,自然深切,至于能把这种感情抒写得如此婉曲缠绵,确实是“非深于词不能道”的。

  黄简的词流传至今的,只有三首,皆精于修辞,如《眼儿媚》:“打窗风雨,逼帘烟月,种种关心。”《玉楼春》:“妆成挼镜问春风,比似庭花谁解语?”炼字炼句的功夫十分到家,竟似“妙手偶得之”。这首词中,则有“花惊寒食,柳认清明”。这两句的妙处,首先是如况蕙风所说:“属对绝工”。这两句都是同样的“主谓宾”句式结构,花对柳,是植物性名词相对,“惊”和“认”两个动词相对,“寒食”和“清明”两个表节气的名词相对,分明而严整。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认”字,把一春郁闷,不觉时光飞逝,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这两个极精当极富表现力的动词,不经几番锤炼,是无论如何得不到的,确实是这首词的“词眼”。乍见而“惊”,由“惊”而“认”,细细辨认之后,于是乎确认寒食清明已到,从而想到祖茔在焉的故乡,乡关之思油然而生,“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情态就出现了。作者选定寒食清明这种时节,也是不无考虑的。

  如上所说,这是一个祭扫祖茔的时节,最容易勾起异乡人的乡关之思;同时,这也是一个“断魂”的时刻,往往是雾雨其蒙,雨痕,泪痕,冷冷清清。这种大家约定的、公认的气氛,对全词所要表达的那种比较低沉的乡关之思,自然起到一种烘托、浸染的作用,这不能不说是作者的匠意所在。当然,这首词的艺术精华,并不止于这两句(其整体结构上的匠心独妙之处,已略如上述),但这两句乃“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词眼”所在,确实为此词生色不少,因此也就获得了后人的格外垂青。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9

  原文:

  柳梢青·茅舍疏篱

  [宋代]杨无咎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赏析:

  梅花冰肌玉骨,半霜傲雪,经冬凛冰霜之操,早春魁百花之首,以韵胜,以格高,故为历代人们所喜爱。文人学者更是植梅、赏梅看作是陶情励操之举。扬无咎妙首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随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扬无咎,南宋时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高宗时,因不愿依附奸臣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尤善画梅。

  词作上片通过对梅花生长的环境、外在形象的描绘,着力刻画出梅花超凡脱俗的韵致。“茅舍疏篱”,妙是梅花生长之处。历来文人雅士总喜欢把他们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幽、远离尘世的地方,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的滴梅花草棘间”(苏轼《梅花二首》之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等等。杨无咎在妙里同样也开宗明义,把他所喜爱的梅花置放在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无非是借此表明自己的心迹,超凡脱俗,高洁自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两句,是以比拟手法来正面刻画梅花形象。上句写梅花之洁白晶莹,下句刻绘梅树姿态之飘逸,妙句是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末三句笔锋一转,紧承首句,再度刻画梅花周围的环境,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富清幽、高雅的意境:白云缭绕、修竹萧萧、皓月高悬、溪流潺潺。妙个画面比林逋诗句的内涵更大,境界更清幽,更有特色。妙些景致和意象是隐士生活不可或缺的,它们都具有隐士的生活和品格高洁的象征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虽写梅,然而根本之点却不在于梅,妙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词人笔锋转向刻写自己,一位在梅树前伫足凝思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宁宁伫立移时”,“宁宁”,神情专注貌;“移时”,谓时间经过之久,与历时、经时意同。妙句是刻画词人自己在梅花树前驻足观赏、凝思。“判瘦损,无妨为伊”,意谓为了观赏梅花、从梅花那里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性情,以致“瘦损”了自己的.身体也“无妨”。妙里看出词人对梅花的迷恋倾心程度之深。妙句的写法,以退为进,与柳永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三句:“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词人觉得光整日价伫立在梅花前流连观赏还远远不够,最好还能让梅花的飘逸神韵、高洁品性时刻与己相伴,于是他便祈想:谁能赋于我才情,能够把梅树的倩影与神韵描画下来、用词章把她刻画下来,成为永恒的留念?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10

  柳梢青·灯花原文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半颗安榴,一枝秾杏,五色蔷薇。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

  注释

  金粟:指桂花,这里形容灯芯结蘂。

  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国榴种得名。

  羯鼓:出于胡中,状如漆桶,两头蒙革,以双鼓捶击之亦称两杖鼓。

  注释

  灯芯草,白色。

  蓓蕾:花含苞。

  金粟:指桂花,这里形容灯芯结蘂。

  安榴:石榴原名安石榴,以西域安石国榴种得名。

  羯鼓:出于胡中,状如漆桶,两头蒙革,以双鼓捶击之亦称两杖鼓。

  鉴赏

  词中吟咏的油灯结花为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古来题咏灯花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但张林的这首词却能不落俗套,新颖别致,读来饶有情味。

  上片刻画灯花,连用五个比喻,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灯花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的千种姿态、万种风情。

  “白玉枝头,忽看蓓蕾,金粟珠垂。”白玉枝,指白色的灯芯草。前两句说,灯蕊在不经意间结花,它最初如花蕾般含苞待放。“金粟”,桂花的别名,这里形容灯花。韩愈《咏灯花同侯十一》云:“黄里排金粟,钗头缀玉虫。”此种比喻在灯花描写上用得是最为普遍,本词是以它来描摹灯花初结成时的形状。下面三句,句句比喻,形容灯花的三种不同景象。“半颗安榴,一枝杏,五色蔷薇”。安榴,即石榴。石榴来自西域的安国,由张骞出使时带回,故又名安石榴。灯花越结越老,形状不断变化,它先是碎小如桂花,继而大如绣球般的石榴,再变成鲜艳浓的杏花,最后变得如蔷薇花般色彩绚烂斑驳。“半颗”、“一枝”、“五色”,这三个数量词,从小到大,依次递增,既写出了灯花的变化过程,将其各种姿态刻画地生动形象。

  上片可说是用实笔摹绘灯花由初绽到盛开的过程,下片则是以虚笔来称赞灯花之美,简直可称巧夺天工。

  “何须羯鼓声催。银釭里、春工四时。”羯鼓,用唐南卓《羯鼓录》记载的'唐玄宗敲击羯鼓,催开含苞欲放的柳杏的典故。唐玄宗此举在于夸耀人工能巧夺造化,而本词则反其意而用之。银灯(釭即银灯)。里点燃的灯芯草会结花,它并不需要人工的催唤,好像其中自有造化的四时功能。作者从另一方面赞美灯花的富于变化,似有造化之功。“却笑灯蛾,学他蝴蝶,照影频飞”。灯蛾扑火,与蝴蝶灯花,两者本来并不相干,但灯草既成灯花因而兼具两者的特点。作者有意将它们联系起来,并主要侧重蝴蝶戏花的方面。因此,运笔就将蝴蝶戏花加以此附。灯花既然是花,就应是蝴蝶戏嬉之物。有趣的是,灯蛾竟然学起蝴蝶来,不断地在灯花周围蹁跹飞舞,作者运笔俏皮,貌似揶揄灯蛾,却灵巧传神地赞美了灯花的丽若群芒。

  这首词运用博喻手法,写得奇巧生动,俏皮有趣。虽无深情远意,但较之其他咏物词讲穷比兴寄托、笔致幽深、多愁善感的格调来,可算是别具一格,清新隽秀。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11

  原文

  柳梢青·茅舍疏篱

  茅舍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更相宜,烟笼修竹,月在寒溪。

  宁宁伫立移时。判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

  注释

  宁宁:宁静之意。

  移时:谓少顷。

  注释

  ①宁宁:宁静之意。移时:谓少顷。

  赏析

  梅花冰肌玉骨,半霜傲雪,经冬凛冰霜之操,早春魁百花之首,以韵胜,以格高,故为历代人们所喜爱。文人学者更是植梅、赏梅看作是陶情励操之举。扬无咎这首词,借咏梅以抒发自己的情操,寄托幽思,刻画了一位生性孤傲、不随波逐流的世外高士的形象。扬无咎,南宋时画家、词人,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高宗时,因不愿依附奸臣秦桧,累征不起,隐居而终。尤善画梅。

  词作上片通过对梅花生长的环境、外在形象的描绘,着力刻画出梅花超凡脱俗的韵致。“茅舍疏篱”,这是梅花生长之处。历来文人雅士总喜欢把他们眼中的梅花置放在清幽、远离尘世的地方,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春来幽谷水潺潺,的滴梅花草棘间”(苏轼《梅花二首》之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等等。杨无咎在这里同样也开宗明义,把他所喜爱的梅花置放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中,无非是借此表明自己的心迹,超凡脱俗,高洁自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两句,是以比拟手法来正面刻画梅花形象。上句写梅花之洁白晶莹,下句刻绘梅树姿态之飘逸,这句是化用林逋的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末三句笔锋一转,紧承首句,再度刻画梅花周围的环境,从而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更富清幽、高雅的意境:白云缭绕、修竹萧萧、皓月高悬、溪流潺潺。这个画面比林逋诗句的内涵更大,境界更清幽,更有特色。这些景致和意象是隐士生活不可或缺的,它们都具有隐士的生活和品格高洁的象征作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虽写梅,然而根本之点却不在于梅,这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

  下片词人笔锋转向刻写自己,一位在梅树前伫足凝思的词人形象跃然纸上。“宁宁伫立移时”,“宁宁”,神情专注貌;“移时”,谓时间经过之久,与历时、经时意同。这句是刻画词人自己在梅花树前驻足观赏、凝思。“判瘦损,无妨为伊”,意谓为了观赏梅花、从梅花那里汲取精神力量,陶冶性情,以致“瘦损”了自己的`身体也“无妨”。这里看出词人对梅花的迷恋倾心程度之深。这句的写法,以退为进,与柳永的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三句:“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诗”。词人觉得光整日价伫立在梅花前流连观赏还远远不够,最好还能让梅花的飘逸神韵、高洁品性时刻与己相伴,于是他便祈想:谁能赋于我才情,能够把梅树的倩影与神韵描画下来、用词章把她刻画下来,成为永恒的留念?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12

  原文:

  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译文

  带着短剑到处歌吟,洞庭湖和青草湖,明净的秋水襟又襟。在雄伟的岳阳楼上,眺望万顷粼粼波光,迎着西风敞开衣襟。

  用不着带酒登上高楼,问你有酒又与谁共斟?人世间的事不停变幻,只有湖中那一点君山,依然故我,自古如今。

  注首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云淡秋空》等。此调有平韵、仄韵两种,字句悉同,俱为双调,共四十九字。此词之体为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

  袖剑飞吟:带着宝剑,昂首高吟。袖剑:袖内所藏短剑。

  洞庭青草:皆湖名,二湖相通,连成一片,在今湖南省岳阳县。

  一快披襟(jīn):披开衣襟,十分畅快。披襟:解开衣襟。

  携酒登临:带着酒来登高临远。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人世虽无穷无化,君山则自古至今,依然如故。

  赏析:

  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爱国者形象。“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

  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发起别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中国。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的。南宋词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弃疾的影响,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但他的学习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13

  白鸟相迎,相怜相笑,满面尘埃。华发苍颜,去时曾劝,闻早归来。

  而今岂是高怀。为千里、莼羹计哉。好把移文,从今日日,读取千回。

  作品赏析【注释】

  ①词作于绍熙五年(1194)秋,时稼轩二度罢仕,朝廷委以虚职,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遂由闽返乡,再过赋闲生涯。三山:福州的代称。 词借白鸥之口以自嘲。当日既与白鸥为盟,何无端违盟?今尘埃华发始归,当为白鸥见笑。况此归非出高怀,乃再度被劾罢职,今后应日读《移文》以自儆矣。通篇于诙谐戏谑中见无奈与愤慨。

  ②“白鸟”六句:白鸟:即白鸥。稼轩初罢带湖时,曾与白鸥为盟,一心寄情山水。参阅前《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又,稼轩《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亦云:“朝来白鸟背人飞。”责其违盟出仕。闻早:趁早。

  ③莼羹:用张翰弃官南归事。见前《木兰花慢》(“老来情味减”)注⑤。

  ④移文:指孔稚的《北山移文》,见前《浣溪沙》(“细听春山杜宇啼”)注⑤。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14

  原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译文

  回忆当年,你我同在京城,共饮菊花酒,同听悠远的《梅花落》笛曲。你我聚散匆匆,如云边孤雁,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

  离别之后,让人怎么不伤心动情?梦里也曾几度相会,但是梦醒后,因为见不到友人,又失魂丧魄,六神无主,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后半夜的相思,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友人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友人的舟旁。

  注释

  ①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

  ②泛菊杯深:化用陶渊明诗,写重阳佳节两人共饮菊花酒。泛,漂浮。深,把酒斟满。

  ③吹梅角远:化用李清照诗,写在春天时候他们郊游赏梅。梅:梅花。角:号角,这里指笛声。远:指笛声悠远。

  ④浮萍(fú píng):浮萍科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浮在水面,下面生须根。可入药。 吹梅:吹奏《梅花落》。

  赏析:

  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人们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显得他是真豪杰,体现出他的真性情来。鲁迅先生有句话:“无情未必真豪杰”,这首《柳梢青·送卢梅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时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

  上片写离别之苦。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写聚,作者从两人的交往中选取了两件具有典型意义的活动加以叙写。陶潜在《饮酒》诗中说:“秋菊有佳色,裘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泛菊杯深”化用陶诗,写在重阳佳节,他们共饮菊花酒,其乐陶陶的情景。深,言酌酒之满。一个“深”字,把他们畅怀酣饮的情形描写出来了。

  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中有“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远”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这首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读者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语句间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舵尾”(《惜双双》)句意,说明在离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 篇15

  柳梢青·岳阳楼

  朝代:宋代

  作者:戴复古

  原文: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翻译:

  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青蛇”,指剑。“袖剑”即“袖里青蛇”之意。“飞吟”,即“朗吟飞过”之意。作者即以吕洞宾的行动自比。洞庭青草:青草湖是洞庭湖的一部分,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一快披襟: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君山:在洞庭湖。

  赏析: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石屏樵隐,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黄岩县南塘屏山(明宪宗成化五年分黄岩南三乡设立太平县,即今之温岭市新河塘下)的一个穷书生之家。

  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是一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钥《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诗人,一生写了不少诗,但留下来的很少。曾写过相当有名的《赋小园》诗,又有名句:“人行踯躅江边路”为编《诗人玉眉》的魏庆之所赏识,在当时东南诗坛上颇有声誉。他在临终前还对亲友说:“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将辞世,可惜儿子太小,我的诗将要失去传人。”可见他对诗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复古不但继承乃父的诗迷,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并予发扬光大,俨然成一派首领。更可贵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卖灵魂而求功名利禄,也与乃父一样,终穷而不悔。在南宋那纸醉金迷的时代里,这确乎是难能可贵的。

  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时,由于赵构的.不抵抗主义,失望的失望,覆灭的覆灭,统治集团又腐败无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第二代小王朝之时,碰上这样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复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由于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为东南沿海的既接近京畿又较为安定的后方,这使偏远、闭塞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得以迅速的繁荣。特别在文化上,从唐朝郑虔启蒙以来,到这时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学者如朱熹、唐仲友、赵汝愚、尤袤、岳珂等,来到台州,并任要职,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极为重视教育,到处办书院,四出讲学,因而科举之风日盛,中举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间,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状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台州人士谢铎说:“其时,台之人以科第发身致显荣者,何限!”(《石屏集·序》)

  • 相关推荐

【柳梢青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原文赏析及翻译12-18

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原文及赏析02-27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词作鉴赏05-05

绸缪原文赏析12-17

别离原文赏析12-17

不见原文赏析12-17

微雨原文及赏析12-17

苔原文赏析12-17

雪原文及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