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天气系统》1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变化的影响,在解决这些重点难点的过程中我主要运用的教学方法是画图、探究等,多数结论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观察讨论、对比总结、教师引导、补充得出。通过学习,学生除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了常见天气系统,在探究的过程中团队协作的意识得到加强,还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明确地理知识的实用性。
高中地理中有很多知识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如《常见的天气系统》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内容。这节课很多的知识学生在生活或者在电视上都能够经常接触到。天气的阴晴、冷暖学生司空见惯了,也切身感受到,但未必能掌握其变化规律。怎么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天气变化规律呢?在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第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学生活动的环节多,用视频、诗句、模拟天气预报等形式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和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放一段学生台风“海燕”视频,学生看到其常看的节目时,感觉很亲切,学习的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而且视频中也包含着这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有先入为主的思想,首先对所学知识有个大概的了解,凭借学生们的已有知识,将视频中的内容储存在大脑中,再经过加工、分析、比较,形成新事物的形象,来获取新知识。这样做对接下去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利用多媒体动画来演示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示意图。多媒体的信息含量比较大,可以在课堂当中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图片和动画。本节课的一些知识比较宏观、抽象,且学生们在初中时地理知识比较薄弱,单单通过文字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锋面的结构和变化过程。通过读图可使学生们加深对文字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他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
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天气在地球的各个地方都有其特殊性,而且新课改也提出了让学生多学习家乡的地理,所以讲这个内容时,我加入了本地的天气变化来解释常见的`天气系统。在上这节课时,刚好有一股冷空气南下,结合此次的冷空气南下,形象地解释了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以及给我市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一例子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冷锋的知识。
第四,图表结合讲解法。教材中的图像和文字都是我们要掌握的内容。而且常见的天气系统中存在着低压和高压这两种天气系统,这两种天气系统既有相似的地方也不同的地方,对于这点学生非常容易混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让学生上黑板画出示意图,并列出表格对比,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并予以点评。这样做学生就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形象直观的感受到气旋和反气旋的不同点,比较轻松的掌握知识点。
《常见的天气系统》2
1 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
2 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
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
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
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
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3 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
4 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
(1) 气旋:中心气流上升,易形成阴雨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
(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
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辐散,大姆指向下表示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逆时针辐散(左手)
5 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就象我们用的塑料圆脸盆现被挤扁了),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注意:在南北半球的低压系统中,学会根据气旋中空气辐合运动的方向,判断相对来说冷气团主动的是冷锋,暖气团主动的是暖锋。
《常见的天气系统》3
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要达到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气旋和冷锋的案例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重点,克服“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呢?那就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对教与学进行如下处理:
本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活动,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1)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
将高、低气压系统调到前面先学,一是有利于与本单元第三节“近地面风的受力”等旧知识相衔接,二是有利于为锋面系统的学习作铺垫。其理论依据是:
①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
②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在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学习中,我选取“北半球气旋”作为教学重点,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
随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北半球反气旋及南半球气旋;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选择冷锋作为教学案例重点分析,让学生自己归纳暖锋的特点及天气状况,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列表比较学习法。
所列出的表格我并没有事先列好对比指标,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列出对比指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顺利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列表比较,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对比和迁移。
(5)教学手段。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环节证明,由于教学方法得当,符合课改精神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较好,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策略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常见的天气系统》4
一、 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五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②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③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 能力目标:
①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②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 教学重点:
①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②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 教学难点:
①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②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 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
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 说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三、 说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2、 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3、 、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四、 说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课:
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 锋面系统
(一) 锋面结构与特点(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二) 锋面类型与天气(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内容)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形气压场)(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完成表2内容。
天气晴朗天气实例: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
三、 面气旋
1 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教师讲解:因为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两股性质不同的气流可能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形成锋面)
2 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如何,由于时间的关系,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四)巩固练习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五)布置作业
1 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是否相同,气旋前方、后方、中部的天气各如何?
2 地理填充图册p45 第5题,p46 第7题
(六)板书设计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 锋面系统
(一)锋面结构与特点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三) 锋面类型与天气
分类 概念 暖气团上升情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实例 冷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被迫抬升 温暖晴朗 刮风、下雨、阴天、降温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主动徐徐爬升 低温晴朗 连续性降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二、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 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2 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天气系统 气压分布状况 水平气流状况北半球 南半球 垂直中心气流状况 天气状况 天气实例 低压(气旋)系统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逆时针方向辐合 顺时针方向辐合 辐合上升 云量增多,阴雨天气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高压(反气旋)系统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顺时针方向辐散 逆时针方向辐散 辐散下沉 天气晴朗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三、 锋面气旋
1 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
2 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常见的天气系统》5
在《常见的天气系统》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要达到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对气旋和冷锋的案例学习指导,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掌握“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重点,克服“理解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这个教学难点。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实现本课的学习目标呢?那就需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对教与学进行如下处理:
本课以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来指导教学,教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全员参与活动,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的。
(1)本课的设计中,我将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将高、低气压系统调到前面先学,一是有利于与本单元第三节“近地面风的受力”等旧知识相衔接,二是有利于为锋面系统的`学习作铺垫。其理论依据是:①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要联系学生已有经验”②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理论。
(2)根据“建构主义学习论”,在气旋和反气旋系统的学习中,我选取“北半球气旋”作为教学重点,以案例教学的形式,师生共同探究其基本原理,随后,让学生自己探究北半球反气旋及南半球气旋;在锋面系统的教学中,选择冷锋作为教学案例重点分析,让学生自己归纳暖锋的特点及天气状况,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列表比较学习法,所列出的表格我并没有事先列好对比指标,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列出对比指标,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顺利进行知识迁移。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列表比较,归纳共同性,区别差异性,使学生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
(4)通过小组讨论来促进学生知识的对比和迁移。
(5)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通过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等环节证明,由于教学方法得当,符合课改精神和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较好,今后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学策略进一步研究,从而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常见的天气系统》6
本节课内容抽象而且难懂,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锋面系统的特点与其天气特征,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flash动画演示法,读图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动起来,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导入使用的是前一天的天气预报的视频,并且联系近期的大雪,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地理随处可见,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flash动画演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尤其是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状况,让同学们非常直观的掌握这一知识点;借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将语文和地理完美结合,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锋过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是哪类锋的天气?这些诗句本来就很美,学生又都特别熟悉,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最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来播报天气,既巩固了他们应识应会的知识点,又培养了他们敢于展示自己的勇气。
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加深印象。如:学习了冷锋和暖锋以后,我立即在媒体中展示两幅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判断锋面类型,指出判断的依据及冷、暖气团的位置,分别比较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经过反思我发觉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第一:上课时间被压缩,课件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本节课中需要使用很多的flash动画演示,但是学校的电脑设备中无法打开,必须重新安装软件,安装新软件后有一些flash动画位置发生改变,必须重新挪动;而且在讲课前录课室的电脑突然无声了,天气预报视频无法播放,所以临时决定重新安排教室,所以占用了一些讲课时间。讲课之初,有点慌乱。
第二: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需要改进。本节课中,学生单独演示、回答讲解虽然比较多,但是学生集体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被掩盖。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更多地使用: " 你说呢? "" 你认为呢? "" 你的'观点呢? "" 你的看法呢? ""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再想想看? " 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改进自己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三:准备还不够充分。这节课的准备时间比较仓促,只有两天的时间,教学中有些问题的呈现仍让学生感到茫然。如:锋面成云致雨的原因,好在及时在口头改成了水汽是哪个气团
携带的,并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关于对流层气温变化规律,得出结论。
第四:板书过于简单,缺少板画。板书的设计知识一个简单的知识轮廓,没有透彻的分析冷锋、暖锋的区别,应该画出冷锋,暖锋的板画,分析冷锋和暖锋的区别,加深学生印象。 反思是为了今后更好的教学,以后我会更努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7
一、 教材分析与处理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大气运动的原理已掌握,接触过各类天气现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欲望,但认识不够深刻需加以引导。
(三)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 三维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四.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五.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段天气预报的画面)
介绍最近几日里齐市的天气变化,阐述要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 锋面系统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通过这样设计,使学生从感官上接受概念并能运用以前的知识更好的理解念,为下面的知识做好铺垫】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适时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再度扩展,引出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回忆,为接受新知识提供依据】
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结合动画的展示,设计5个问题,是依据学生的思维模式,由简入难,一步步的引导,启发学生,是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参与,以及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获的.知识、得出结论】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设计表格,学生填写)
【运用表格,一是为了增强课堂的直观性,二是由学生个体主动参与,完成知识的传授;三是把一些繁杂的文字进行简单的编辑,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加以我们家乡的实例:“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由同学讨论分析原因,这样设计重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 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在设计这个课题的时候,充分展示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结合高一学生自身的特点,引导他们对生活中的天气变化现象加以分析――引用的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增加地理课堂的文学性】
1. 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五种基本的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鞍形气压场)
2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
(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
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 完成表格2)
【在这里采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启发学生从低压、高压的气流特征入手,讨论分析二者所影响的天气特点,运用比较方法,更能使学生掌握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情况,提高知识的掌握程度】
(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
(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
介绍锋面气旋的特点、对天气的影响
3. 锋面气旋
【在处理锋面气旋时,借助动画,引导学生提出观点,力求达到预期的目的】
(总结新课巩固练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这样设计既能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锻炼学生的个体,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布置作业)
利用身边的媒体,收集未来几天齐齐哈尔的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
【设计的目的是:把课本的理论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
(课堂结束语)
几日来的鹤城阴云密布,阳光难得一见,我们期待着明天有一个好天气,因为我们相信――我们的明天更美好。
板书设计
2.5 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锋面结构与特点
1 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 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类型与天气
二、 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基本的气压类型
2 气旋与反气旋的天气特征
《常见的天气系统》知识点
1.气团: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湿度和大气静力稳定度)在水平分布上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空气团。
其水平范围从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可达几千米到十几千米。同一气团内的温度水平梯度一般小于1—2℃/100km,垂直稳定度及天气现象也都变化不大。
2.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亦称锋区,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锋线与锋面统称为锋
特点:(1)水平范围可由几百米到几千千米。(2)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由于冷空气密度大,暖空气密度小)。(3)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锋面类型:可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常见的天气系统》8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常见天气系统》,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自我评价等六个方面来说。首先,我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常见天气系统》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又为后面气象灾害的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面临学考的具体形式,我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②通过阅读锋面类型图,提高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②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欲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高一《常见天气系统》新课程标准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及其天气特征。
确定的依据: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
(二)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确定的依据:原因有四:
1、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
2、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
3、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
4、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地理基础、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都较差,对实际生活体验较少,相关学科知识掌握欠缺,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形成相关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我们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资料、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活动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讨论法:针对学生难理解的疑难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或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学习方法主要有:课前收集资料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将本节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活动一:引导学生从天气预报的收听、收看及搜集天气谚语等方面来谈谈常见的天气系统。然后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播放近一、两周的中央天气预报的视频资料。
2、收集的几条天气谚语。
3、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经历不同的天气变化,那么你可知道这些变化着的天气是如何形成的?是谁导演了它的发生、发展和演化呢?天气预报员又是根据什么来预测和预报未来天气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和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探寻问题答案——天气系统的成因,以导入新课。从而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活动二:先由各小组派代表说说通过观察图片对冷锋天气的认识,然后我再进行点评和总结。接着利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所搜集来的天气谚语及课后活动。
图片一:展示锋面图片,自主学习锋面定义。
图片二:动画展示冷锋及其天气
1、学生活动:观察画面变化分析冷锋天气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锋面两侧气团的移动方向、代表符号,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气温、湿度、气压和天气变化。
图片三:展示暖锋及其天气
1、学生活动:观察画面变化对比分析锋面两侧气团的'移动方向、代表符号,锋面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气温、湿度、气压和天气变化。
2、教师活动:引导、点评。
图片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完成“冷锋、暖锋天气”表格内容。
图片五:学以致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1、解释“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
2、P42活动。师生合作,阅读分析,得出结论。
3、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什么类型的锋?各形成什么特殊天气?
通过这样的设计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了解影响我国的锋面系统,并能做到学以致用会解释身边的天气现象。
活动三:
这节课的知识点较为抽象,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不多,关键是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讲完新课后,我将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新课内容,从而理清知识脉络,全面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
布置作业:
由于高一学生素质有差异,布置作业时,我将进行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A类学生(中上层的):做《赢在课堂》的能力提升题。
B类学生(中下层的):做《赢在课堂》的自主学案及图表导读。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既能直接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采用比较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如下):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锋面系统
(一)锋面结构与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二)锋面类型与天气
分类概念暖气团上升情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实例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被迫抬升温暖晴朗刮风、下雨、阴天、降温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主动徐徐爬升低温晴朗连续性降水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春暖多晴
六、自我评价
这节课主要采用了直观体验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力求让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思想素质,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常见的天气系统》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学习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及策略:
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版图
教学实施: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小组观察交流: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
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
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
④阅读课本,把上图中的台风卫星图绘制成简易的示意图。(让2位学生上台绘制)
教师精讲:
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
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
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
③气旋与天气关系
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
突破难点步骤:
1.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文字
2.指导学生看地理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了解有关地理名词位置,如北回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
3.指导学生看课本p41页,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
4.指导学生看课本p42七月海平面气压图,找出夏威夷高压位置,让学生用笔描绘出它的闭合的等压线,教师提示学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国东部。教师在图中左侧沿者凸起的点绘出一条虚线及分析特点后,命名为高压脊,指出高压脊也在南北移动,并绘出高压脊附近的风向。然后把此图叠放在中国地图上,指图讲解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雨带在高压脊以北的特点。
5.回归课本p46,讲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师投影另外3种图: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南半球反气旋
小组活动:每小组成员先自己绘制再交流
学习小结:对本天气系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当堂检测:
一.下面是xx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共3页,当前第1页123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_ ____自然灾
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2)偏北风西北风(3)下沉晴朗(4)沙尘暴(5)加强植树造林
二.读下面示意图,回答
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教学评价:
在教的方面,教师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脉络清晰;在学的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动手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从检测看是非常不错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常见天气系统之一-气旋与反气旋系统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概念辨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简易天气图的阅读,分析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绘制简易气旋与反气旋,高压与低压天气系统图,并分析其特点。
学习者特征:
高一新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开展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及策略:
自学辅导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媒体:
版图
教学实施:
情景创设:投影图片
小组观察交流:
①台风发生的季节和区域
②台风四周的`气流如何运动的?为什么?台风眼处的天气特征如何?为什么?
③联系已有知识,思考台风会带来什么影响?
④阅读课本,把上图中的台风卫星图绘制成简易的示意图。(让2位学生上台绘制)
教师精讲:
评析学生绘制在黑板上的示意图(展示分析思路和角度,起到示范作用),主要讲清楚:
①等压线的的闭合与中心气压是低压特征,故命名低压
②回顾旧知识,标注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四周的气流向中心旋转,中心的气流向上旋转,故命名气旋。
③气旋与天气关系
④此天气系统与我国的天气关系。
典型例子,夏秋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和梅雨伏旱天气,特别要讲清副高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联系,这是疑难点。
突破难点步骤:
1.学生阅读课本p46的文字
2.指导学生看地理地图册p5中国地形图,了解有关地理名词位置,如北回归线,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华北与东北等。
3.指导学生看课本p41页,复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规律。共3页,当前第2页123
4.指导学生看课本p42七月海平面气压图,找出夏威夷高压位置,让学生用笔描绘出它的闭合的等压线,教师提示学生它的西端延伸到了我国东部。教师在图中左侧沿者凸起的点绘出一条虚线及分析特点后,命名为高压脊,指出高压脊也在南北移动,并绘出高压脊附近的风向。然后把此图叠放在中国地图上,指图讲解冷暖气团形成的锋面雨带在高压脊以北的特点。
5.回归课本p46,讲解梅雨和伏旱的形成原因。
教师投影另外3种图:北半球反气旋,南半球气旋,南半球反气旋
小组活动:每小组成员先自己绘制再交流
学习小结:对本天气系统进行知识的系统化: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影响天气
实例
气旋
低气压
四周向中心(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气压
中心向外(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当堂检测:
一.下面是xx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 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_ ____自然灾
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
答案:(1)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2)偏北风西北风(3)下沉晴朗(4)沙尘暴(5)加强植树造林
二.读下面示意图,回答
1.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推知,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教学评价:
在教的方面,教师起到了引导解惑的作用,教授的思路脉络清晰;在学的方面,学生通过观察合作动手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效果从检测看是非常不错的,绝大部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常见的天气系统》10
《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地理》上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五课,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学习。整个说课共分为五个部分。
一、说教材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教材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其中前四课主要介绍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课是在前四课的基础上,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第四单元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等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锋面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
理解锋面系统的分类,掌握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系统和高压系统的区别,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提高学生阅读识图能力。
通过阅读天气形势图,使学生学会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各类图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说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对我国天气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
2、教学难点: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
3、教学重、难点确定的依据:
确定锋面天气为本课重点之一是因为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另外,掌握了冷、暖锋的形成以及与天气的关系可以“学以致用”,解释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天气现象。例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高压、低压系统的天气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因为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表现,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季“秋高气爽”的好天气都是在高压系统的控制下形成的'。
把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确定为难点之一,原因有四。一是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二是要抓住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三是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等有明显差异,四是要懂得什么是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它们分别被什么天气系统控制。本课难点之二是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状况与差异,造成这一难点的原因主要是难于长久性的记忆,容易将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的水平气流旋转方向记错。
二、说教学方法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取读图分析法和对比法。本课的许多知识点容易混淆,例如,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和形成的天气,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运动方向等。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比较深刻地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与同,区别与联系,可以深刻地把握各种事物的本质特征。本课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而课本有许多的插图,所以可通过教师一系列的设问,来指导学生分析图表中的地理信息,变抽象为直观,更好地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事物的空间分布,运动状态,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象、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给学生以全新的视听感觉。
三、说学法指导
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天气系统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并巩固理性知识。
2、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南、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的判别,是本课的难点之一,可指导学生借助手势,帮助强化记忆。
四、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讲授新课:
锋面系统
(一)锋面结构与特点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
(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
(问题: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表1
分类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暖气团上升情况
被迫抬升
主动徐徐爬升
锋图
略
略
锋面符号
略
略
天气特征
过境前
温暖晴朗
低温晴朗
过境时
刮风、下雨、阴天、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天气实例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
二、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在学习该天气系统之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几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1四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利用“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介绍四种基本的气压类型: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
2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的对比
(强调: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利用多媒体播放“北半球低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动画,在学习了“大气的运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该天气系统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气流特征,以及天气特点。然后让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北半球高压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完成表2内容。
天气系统
低压(气旋)系统
高压(反气旋)系统
气压分布状况
中心气压低于四周
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水平气流状况
北半球
逆时针方向辐合
顺时针方向辐散
南半球
顺时针方向辐合
逆时针方向辐散
垂直中心气流状况
辐合上升
辐散下沉
天气状况
云量增多,阴雨天气
天气晴朗
天气实例
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
(过渡:我们学习了锋面系统,气旋,反气旋系统,那么,锋面与气旋能否同时出现?为什么?)
(播放“锋面气旋”图,让学生从图中了解锋面与气旋能同时出现,这种组合叫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
1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
(教师讲解:因为气旋是气流辐合上升系统,两股性质不同的气流可能相遇形成锋面,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冷、暖气流不能相遇形成锋面)
2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如何,由于时间的关系,布置学生课后思考)
总结新课
巩固练习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是要让学生能够听懂和看懂一些简易的天气形势图,因此最后通过活动课“试做天气预报员”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
布置作业
1锋面气旋不同部位天气状况是否相同,气旋前方、后方、中部的天气各如何?
2地理填充图册。
板书设计
2.5常见的天气系统
锋面系统
锋面结构与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之上,冷气团在锋面之下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锋面类型与天气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
1五种基本的气压类型
2气旋与反气旋的差异
锋面气旋
1概念: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叫锋面气旋。
2天气:云、雨,甚至是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五、说启示:
1.我感觉通过多媒体与板图绘制相合,教学效果好,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自己有从满堂灌的教学中解脱出来的感觉。
《常见的天气系统》11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大气组成、分布、运动的基础上,从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论述影响我国天气变化的几种常见的天气系统,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识读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常出现的简易天气图,听懂播放的天气形势预报。本节课还为第四单元的气象灾害台风,寒潮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目标确定:
①知识目标:理解气团、锋面、低压、高压的概念和形成。
理解锋面系统并记住它们对天气的影响。
理解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征。
②能力目标:会阅读冷锋、暖锋、低压、高压等各类图。
会阅读天气形势预报图。
③德育目标:通过阅读天气图,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重点之一:对我国有重要影响的锋面天气。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锋面系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以及北方冬春季节的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
②锋面天气掌握之后可以“学以致用”,如“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重点之二:高低气压的天气特征。其为重点的原因是:
①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就是热带气旋(低压)强烈发展的表现。
②我国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以及北方“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就是高压系统控制下形成的。
难点之一: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其为难点的依据有二:
①锋面对天气的影响比较抽象。
②冷暖气团哪个为主动和被动不易确定。
③锋前锋后的位置不易辨认。
④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风的差异不好掌握。
⑤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不好记忆。
难点之二:锋面气旋的理解。其为难点的原因有二:
①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能形成锋面气旋而不形成锋面反气旋。
②水平气流的辐散与辐合难于长久记忆,且易记混淆。
二.说学法:
1.兴趣学习法。本节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学生求知欲强。
2.手势记忆法。水平气流运动的方向可借手势强化记忆。
3.知识迁移法:锋面知识迁移到生活中,指导学生会看会听天气预报。
三.说教法:
1.多媒体视听教学法:由于本节内容抽象,通过电教模拟演示,可以使抽象思维具体化,有全新的视听感觉。
2.比较教学法:冷暖锋、气旋反气旋,用比较法教学学生记得牢。
四.说程序:
1、导入新课:
先播放两段“城市天气预报”和“天气形势预报”的录像。看完后,告诉学生要能够看懂和听懂这些天气预报图,首先要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及其与天气有关的.基础知识、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锋面系统
㈠锋面结构与特点
(利用多媒体播放锋面动画,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学生了解锋面的概念,结构特点,天气特点)
1.概念: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2.结构特点:暖气团在锋面上面,冷气团在锋面下面。(问:①为什么暖气团总在锋面的上面?②一上一下两种不同性质气团会稳定存在吗?)
3.天气特点: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过渡:根据冷暖气团谁主动移动,可将锋面一般分为哪两种类型)
㈡锋面类型与天气
(利用多媒体播放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动画,通过以下问题帮助学生学习冷、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完成表1)
(问题:
①冷、暖气团谁主动向对方移动?暖气团抬升情况如何?
②何为锋面过境时、过境前、过境后?提示学生根据锋面移动的方向来确定。
③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④冷、暖锋过境时天气如何?
⑤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教师讲解:我国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联系。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天气都是冷锋造成的天气现象。
《常见的天气系统》12
教后记本节课内容抽象而且难懂,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锋面系统的特点与其天气特征,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实物演示法,读图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动起来,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展示仪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让学生将黑板比作地面,书本比作锋面,通过实物演示介绍锋面的结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锋面的不同移动情况,让学生认识到锋面的类型和分类依据;在锋面演示过程中,通过观察选定地点与锋面的相对位置,来理解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含义,并通过分析得出同一地点不同情况下的天气特征。
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加深印象。如:学习了冷锋和暖锋以后,我立即在媒体中展示两幅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判断锋面类型,指出判断的依据及冷、暖气团的位置,分别比较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经过反思我发觉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第一: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需要改进。
本节课中,学生单独演示、回答讲解虽然比较多,但是学生集体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被掩盖。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更多地使用:"你说呢?""你认为呢?""你的观点呢?""你的看法呢?""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再想想看?"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改进自己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点: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不够。
我应该把今年以来的容易被学生关注的不同天气现象联系进来,让学生分析判断,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感受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锋过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是哪类锋的天气?这些诗句本来就很美,学生又都特别熟悉,现在他们发现原来古诗中也能包含许多地理知识,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点:准备还不够充分。
虽然为这节课准备的时间有近一个星期之久,但是教学中有些问题的呈现仍让学生感到茫然。如:让学生根据冷、暖锋的符号指出冷、暖气团的位置。由于事先我没有向学生讲清冷锋三角形符号和暖锋的半圆型符号在那侧,锋面就移向那侧,所以学生回答时先后两次都出现了问题。下节课在课前复习中要向学生讲明并再次练习,加以强化。
反思不足,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努力,改进自己
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常见的天气系统》13
本节课内容抽象而且难懂,为了能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锋面系统的特点与其天气特征,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问题引导法、多媒体演示法,读图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争使学生能够动起来,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并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展示仪来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如:让学生将黑板比作地面,书本比作锋面,通过实物演示介绍锋面的结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锋面的不同移动情况,让学生认识到锋面的类型和分类依据;在锋面演示过程中,通过观察选定地点与锋面的相对位置,来理解锋面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含义,并通过分析得出同一地点不同情况下的天气特征。
教学过程中让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做练习使学生能够对重要的知识点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并加深印象。如:学习了冷锋和暖锋以后,我立即在媒体中展示两幅冷锋和暖锋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判断锋面类型,指出判断的依据及冷、暖气团的位置,分别比较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点。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讲练结合,提高效率。
经过反思我发觉了自己在本节授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并对今后的教学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第一:自己与学生的互动方式需要改进。本节课中,学生单独演示、回答讲解虽然比较多,但是学生集体回答的比重仍然偏大。让学生集体回答问题,不容易及时发现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使得原本很有代表性的问题被掩盖。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鼓励学生随时举手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课堂提问时更多地使用: “ 你说呢? ”“ 你认为呢? ”“ 你的观点呢? ”“ 你的看法呢? ”“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 再想想看?” 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观点的话语,改进自己教学中在这方面的不足。
第二点:引导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不够。我应该把今年以来的容易被学生关注的不同天气现象联系进来,让学生分析判断,来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可以借助学生熟知的古诗词,感受地理知识对生活的影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什么锋过境?“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又是哪类锋的天气?这些诗句本来就很美,学生又都特别熟悉,现在他们发现原来古诗中也能包含许多地理知识,无疑会增强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第三点:语言表达能力差。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感染学生。但我做的远远不够,语言表达能力低下,不能够完整的表达出一句优美的话,一节课都是短句,无长句。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感受颇多。作为一名新教师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与提高。一节课备了整整一个星期,综合素质不高。为此,我决定要不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具体要做: 第一:精钻课本,每一节课都要仔细备课,把每隔知识带你都要吃透,写详案,做适合的课件。
第二:虚心学习,只要有时间要主动听老教师的课,汲取精华。
第三:平常教学中,注意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四: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组织的每次教学活动,加强锻炼,提高水平。
《常见的天气系统》14
观课议课活动结束了,经过认真的总结及反思,我认为: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案教学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为了提高复习效率,我采用了学案教学,设计好学案让学生提前回家进行复习并带有问题的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到学案教学的确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而且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反思性教学的有效性
平时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缺少预习环节和自我反思环节,于是在对本节课设计的时候我就在学案中设计了两个环节,一个是预习体会,另一个是课堂反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完成整个的学习过程。预习体会是在课前完成的,可以帮助学生找出知识的遗漏点,并带着自己的问题听课,听课更具针对性。课堂反馈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是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内容之后,通过简单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反映的比较好。
3、设疑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采用视频导入,并让学生观看冷暖锋过境的动画,来自己分析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通过自己的观察,自己思考,自己回答,来解答课堂的知识点。 有针对文科生有拓展训练。讲练结合能够做到及时巩固。
4、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参与
本节课以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如“知识整合”部分采用了提前预习,课堂学习的方法。对于冷暖锋示意图,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图的方法加深印象。对于冷暖锋的判定,采用了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共同完成,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本节课遵循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可以联系实际的内容,如:讲课时正好经历寒潮天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到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的兴趣。
6、讲练结合,习题设计有层次性
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在课堂上除了对知识点的复习外,就是要能够解决问题。在习题设计上,分别设计了“基础巩固”“应用提升”“直击高考”几个环节,问题由浅入深,既可以满足学业测试水平的难度要求,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最大的遗憾是在时间分配上没有安排好,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以至于“直击高考”和“课堂反馈”内容没有完成,使教学过程不完整。
2、学生在平时太缺乏课堂探究的机会,已经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的习惯,喜欢老师把知识都总结出来,自己只要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不愿也不会动脑,懒得动脑,这种教学方式只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思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会学习,从而达到爱学习的目的。
3、在设计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有部分同学对“预习体会”不知道怎么去写,也看出平时学生在预习环节上的缺失,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上提高重视。
4、提问学生的面还是有限,应使课堂上的学习真正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有兴趣、有动力。
5、导入采用了《海尔兄弟》的视频虽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针对高二的学生,可以采取一些更具高度的导入方式
6、由于知识点多,显得时间紧张,导致个别知识点强调不够到位。
总之,在本节课的备课和授课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我也要把一些好的做法延续到以后的常规教学中去。我也要向组内的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大提升。
《常见的天气系统》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气团与锋的概念,能够判断冷锋和暖锋。
2、会说明锋面特征和锋面移动对天气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锋面系统的分析,学会分析现实生活中与锋面有关的天气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联系我国的天气现象,能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锋的组成与分类。
难点:冷锋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运用设置情境导入法,通过分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学生描述该诗句描绘了怎样的'场景,通过学生的不同描述,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在一夜之间白雪皑皑?这种天气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锋面的定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学生。
【问题】
(1)什么是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哪两种?
(2)什么是“锋面”、“锋线”、“锋”?
(3)回忆冷暖气团的性质,想想冷暖气团相遇时会怎样运动?
【学生活动】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教师总结】
(1)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根据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2)锋面就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面与地面的相交的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3)冷气团密度大而重,在锋面的下面;暖气团密度小而轻,在锋面的上面。
2、锋的分类
【问题】按照气团主导地位的不同,锋有哪些分类?(在锋面移动过程中,根据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的不同,可以将锋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等类型)
【过渡】那冷锋又有什么特点,我们接下来重点探讨。
3、冷锋
通过画示意图,讲解冷锋的锋面天气及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问题】什么是冷锋?
【学生回答】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升,暖气团在被迫抬升过程中不断冷却,水汽易成云致雨。
【教师总结】冷锋在天气图上用直线加三角符号表示。锋面前进的方向是锋前,反之为锋后。
【过渡】冷锋过境对天气有什么影响呢?
【问题】
(1)过境前本地区受什么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是怎样的?形成怎样的天气?
(2)过境时有哪些天气现象?
(3)过境后本地区本地区受什么气团控制?气压、气温是怎样的?形成怎样的天气?
【学生回答】
(1)过境前暖气团控制当地,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温暖晴朗
(2)冷锋过境时,冷暖气团相遇,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暖气团被迫沿锋面抬升,暖气团在被迫抬升过程中不断冷却,出现阴天、降水、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若暖气团水汽含量大,可能会出现雨雪天气
(3)过境后当地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教师总结】冷锋过境会导致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带来雨雪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晴。
环节三:巩固提高
【问题】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大家能说说有哪些影响吗?
【教师总结】北方夏季的暴雨;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气;冬季爆发的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冷锋的学习思路预习暖锋。
四、板书设计
- 常见的天气系统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常见的天气系统》】相关文章:
常见的天气系统反思03-02
关于天气的的03-09
养生的常见误区04-27
多变的天气作文01-01
奇怪的天气作文01-02
出租天气作文12-24
描写天气的词语03-08
处暑的天气特点03-06
炎热的天气作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