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024-10-17 好文

  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对知识点应该都不陌生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

  相传,南海观世音菩萨从西天佛祖处回普陀山时,途径长江中游的江夏,觉得一马平川,赏心悦目,稍作停留。突然,观音身边的玉女一不小心把手中捧着的玉镜摔下人间。观音急忙与金童玉女下凡间察看,破碎的镜片是否伤及生灵。谁知由于长江中下游淤泥聚集,因此,镜子摔破了却没有碎,而化成了一池碧水,这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东湖;镜框摔成了数截,化成了座座山峰,也就是现在环绕着东湖34座山峰。

  观音还不放心,停留在湖南岸的一座山峰上,准备仔细察看掉下的`玉镜是否会给人间带来什么疾苦。发现玉镜掉下没造成什么灾难后,才安心继续赶路。而从此后,人们就把观音落驾的山峰称为“落驾山”,后因落驾与罗家的音相近,而武汉人又喜用姓氏给地方命名,因此,一段时间,这座山峰又叫罗家山。

  东湖不仅是游览的佳处,也是小有名气的消暑胜地,仅就6—8月份的平均气温而言,东湖均比武汉市区低3°c左右。

  因此,近年来,东湖每年开始举办夏日风情节,推出如东湖沙雕节、沙滩异域风情表演等一系列的消暑娱乐活动,游客可以在东湖畅游,观看表演,享受休闲,在清凉的湖水中愉快地度过炎炎夏日。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

  清朝咸丰年间,有个叫陈路的人是戏班的武生。这天晚上,陈路回家拿换洗的衣裳,路上忽然听见街坊麦粒和他姐姐秋香的哭声,陈路便过去询问情况。麦粒边哭边说:“蒋贵和都快把我们逼死了……”蒋贵和是当地的财主,也是麦粒的表亲,见钱眼开,六亲不认。麦粒爹跟蒋贵和借过三十两银子,说好今年秋后还,可还没到日子蒋贵和就要账来了。麦粒东拼西凑把钱还了,可蒋贵和不干,非让他再还六十两,不然就拉牛扒房让秋香顶债。陈路听完就火了:“这不是欺负人嘛!

  钱庄票号也没这么大利呀!告他去,我给你写状子。”麦粒伤心地说:“告什么,到县衙就得栽!蒋贵和在借据上做了手脚,我爹借三十两他写的.是六十两。爹又不识字,就在上面按了手印……”陈路一听泄了气,私凭文书官凭印,借据在人家手里,到哪打官司都赢不了!麦粒愁眉苦脸地说:“这么多拿什么还呀?”

  陈路说:“不还他就利滚利,到时候更不好受!”麦粒也不哭了,拿刀就想去拼命。陈路赶紧把他拦住:“刀把子在人家手里,你找人家拼命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嘛!蒋贵和狡猾多诈,衙门有人,你根本斗不过他。”麦粒听了,眼泪又流了下来。陈路让他哭得心里酸溜溜的,很不好受。那年,票匪到陈家绑票,麦粒父子以死相拼,他媳妇翠平才幸免于难,眼下人家遇到困难怎么也不能袖手旁观呀!

  想到这儿,他劝麦粒说:“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甭着急,我帮你凑钱还他!”麦粒连忙道谢,陈路说:“谢什么,应该的,你们快烧火做饭吧,我去想辙。”待第二天从外地演出回来,陈路将此事对媳妇一说,翠平就发愁了,这么多银子怎么凑呀?陈家人多地少,日子紧紧巴巴,陈路唱戏又不怎么挣钱。陈路说:“先看看能凑多少,不够再想主意!”翠平听了,翻箱倒柜赶紧找银子,可是凑了半天也没凑多少。陈路愁得唉声叹气,大话说出去了,拿不出银子这不是麻子不叫麻子——坑人嘛!翠平说:“活人还叫尿憋死呀?没钱卖东西!”陈路心里一亮,马上想到了媳妇的金簪。金簪是翠平姥姥的姥姥传下来的,翠平爱不释手,压根儿没让它离过身。陈路笑嘻嘻地说:“卖东西倒是好主意,就怕你不愿意!”翠平一听就明白了,拔下金簪说:“都快出人命了,我还有什么不愿意的,把它卖了帮麦粒吧!”

  陈路十分高兴,转天起了个大早到通州卖金簪去了。通州有家金店,陈路有熟人,到那卖不但挨不了骗,还能卖个好价钱。天蒙蒙亮时,陈路经过一片树林,树林很大,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清。突然,林子深处传出呼救声。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经常有人遭劫。陈路估计那人遇到了劫匪,赶紧捡起一根棍子跑了过去。走近一看,树上捆着一个男人,三十多岁,尖下颏小胡子,黑色裤褂戴着瓜皮帽。地上有个捎马子,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有账本算盘,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四周空荡荡的连人影都没有,劫道的把钱和东西抢走了,只剩一个人了。瓜皮帽一看陈路拿着棍跑过来,慌忙央求说:“行行好,赶紧救救我吧!”陈路安慰说:“别急,我这就救你!”陈路急忙跑到跟前放下棍子,给他解绳子。绳子拴得都是死扣,不好解,陈路把指甲都扣坏了才给他解开。

  瓜皮帽甩掉绳子,抖抖身子,只见金光一闪,陈路不由得一惊,一眨眼的工夫人咋没了?突然,陈路身后响起瓜皮帽的笑声。陈路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问他为何发笑。瓜皮帽说:“好不容易把你糊弄到手了,能不高兴吗?”陈路听了,这才知道自己中了圈套。陈路十分气愤:“我和你无冤无仇,你为什么要骗我?”瓜皮帽说:“你还说和我无冤无仇?都是因为你,我的元气损伤大半,现在我要吃了你补充元气!”陈路气得眼都红了:“蛮横无理的东西,我非好好教训教训你不可!”瓜皮帽哈哈大笑:“简直是螳臂当车,就凭你还想教训我?”一晃身子变得又高又大,恶狠狠地说,“老老实实让吃了,否则把你撕碎!”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3

  明朝嘉靖年间,宾州镇出了个神童,名叫蒙大赉,他自小读书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尤其是诗联,他自是来者不拒,对答如流。当地名人墨客,没有一个人的才情能比得上他,后来大家送他一个“才子”的称号。

  蒙大赉长大之后,凭借自己的文采入朝为官。他虽为文官,却文武兼备,谋事有绩,戍边有功,屡次加官晋爵,颇受皇上重用。

  话说恰逢皇后十月怀胎,谁知腹痛三日,就是不见小孩儿降生。这可把皇上急坏了,御医也是束手无策,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不得已,皇帝只得下旨召国师入宫为皇后占卜。国师掐指一算,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皇帝急忙问缘由。国师一躬到地,回答说:“陛下,恕臣直言,皇后迟迟不产太子,是因为没有文曲星从门前走过。”皇上忙问:“那文曲星何在?”国师答:“近在眼前,文曲星已下凡,如今就在朝为官。”皇上一听,乐了,既已是臣下,那干脆下旨召齐文武百官,让他们一一走过皇后门前就是了。话说当时蒙大赉前一晚吃坏了东西,正闹肚子,文武百官都站成排等着,唯独他跑去茅房拉肚子了。所有的官员都从皇后门前走过,仍不见小孩儿降生。正奇怪,蒙大赉突然慌慌张张跑过来,当他一走到皇后门口,就听皇后房里有小孩儿呱呱坠地的哭声。顿时,龙颜大悦,皇帝一高兴,当即就拜蒙大赉为“国舅”,自此更是加以重用。

  蒙大赉被封为国舅以后,自然与皇后以兄妹相称。皇后感激蒙大赉的恩情,因为有他自己才能母子平安,所以就把蒙大赉当成了自己的亲哥哥一样看待,平日里兄妹两个人亲密无间,举止也像家人那样随便,谈笑风生。这样一来,就有人嫉妒蒙大赉,说他与皇后举止轻浮,尽是流言飞语。这话传到皇帝的耳朵里,皇帝也非常怀疑,但苦无证据,也只好作罢。

  太子稍稍长大一点,会走路说话了,蒙大赉常常抱太子到自己的住所玩耍。有一次,他在蒙大赉的房里看见床上有一把美丽的纸扇,非常喜欢,就偷偷把扇子藏在衣服里带回了皇宫。小孩子心性,一会儿不新鲜了就不喜欢了,玩够了随手就把扇子扔在了皇后的床上。碰巧这时,皇帝来皇后宫中,一眼就看见皇后床上有一把蒙大赉常用的纸扇,顿时怒火中烧,立即派人暗中调查蒙大赉与皇后的事。那些妒忌蒙大赉的人,便幸灾乐祸、添油加醋地编造是非。皇上半信半疑,便下令文武百官聚于殿堂,装作公议大事,顺便提及官员功过。最后,皇上故意给每个官员发一个柑子,以示慰藉,唯独蒙大赉得到的是一个被剥了皮的柑子。那些大放谗言的'人趁机说蒙大赉犯了剥皮之罪。蒙大赉犹如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索性打好行李,弃官而去,临走前他在自家墙上写了一联:

  水清石自现

  鹤飞鸟知音

  蒙大赉弃官而去后,皇上知道了,便亲自来到蒙大赉家查看。突然,皇帝看见墙上有一副对联,看完之后恍然大悟,潸然泪下,后悔自己做了委屈良臣的蠢事……自此,皇帝下旨让人永不再提有关蒙大赉的事。

  蒙大赉离开京城之后,改名换姓,隐居在江南一个缙绅家当了一名私塾老师。这个东家在当地很有名望,开设有大馆小馆,匿名隐姓的蒙大赉自愿当一名小馆老师。落难所迫,他衣着粗俗,平日里沉默寡言,所以大馆小馆的老师们都瞧不起他,经常欺负他,甚至想找法子把他赶走。

  这一天,一名大馆的老师找到了借口,说蒙大赉不自量力,狂妄自大,胆敢修改大馆学生的文章,说蒙大赉有意拆他们的台,于是硬要蒙大赉同他们比试对联,若是比不过,就马上滚蛋。蒙大赉本不想招惹是非,但是那些人实在是欺人太甚,他一时气不过便答应奉陪到底。在众目睽睽之下,大馆老师看着蒙大赉,琢磨出一道上联:

  竹笋尖尖,乌鸦偏来尖峰企

  蒙大赉随口答道:

  荒茅利利,黄峰专照利边行

  大馆老师不甘示弱,接着又出一联;

  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谁是摘星子

  蒙大赉想也没多想,答道:

  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我为探花郎

  双方如此斗了几个回合,把大馆老师累得是气喘吁吁,而蒙大赉则对答如流,毫不费力。最后,大馆老师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好上联了,只得灰溜溜地走了,再不敢来欺负蒙大赉了。

  过了几个月,东家举办寿宴,地方上大小官员、文武举人都请了来。蒙大赉心里想:东家瞧不起我,这里的老师也盛气凌人,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我趁此机会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

  寿宴那天,正当宾客驾临时,蒙大赉悄悄将皇帝赐给他的那双太师靴搁放在东家大院的门口。那些官员学士、文武举人见了此靴,肃然起敬,立即在那双靴前跪下。其余众人莫名其妙,有的惊讶,有的议论,场面顿时混乱起来。这时,只见一个穿着朝服、头戴乌纱的人从小馆里走出来,走到那双靴子前,坐在地上,拿起那双靴就穿上了。等他穿好靴子,那些下跪的人们才起身。其中有一个客人一眼就认出那个穿靴的人,正是当朝国舅蒙大赉,连忙上前拜见,惊喜交加地说:“原来国舅隐居在此,如今皇上派钦差四处探听,召国舅你回朝呢。”

  蒙大赉说:“皇上不能再见到我喽!让他到阎罗殿去找我吧。”说罢,独自回到小馆学堂去了。东家缙绅得知国舅隐居本府,惊恐万状,马上跑到蒙大赉面前跪拜,叩求恕罪,说:“卑职有目不识泰山,罪该万死!万望国舅海涵!”蒙大赉出口成联说:

  龙游浅水遭虾虐

  虎下平原被犬欺

  缙绅立即派人专程报京。皇帝得知国舅隐居江南,当即御驾亲临,火速来到蒙大赉隐居的地方。可惜迟到了一步——蒙大赉在皇帝到达之前的凌晨吞金自尽了。皇帝只见到了蒙大赉的尸体,自然是追悔莫及。为了给蒙大赉恢复名誉,皇帝下令厚葬蒙大赉。

  祭奠蒙大赉完毕,皇上金口下圣旨:要把蒙大赉的灵柩抬回宾州安葬。一路逢山过山,逢水过水,抬杠在哪里断,就在哪里安葬。说来蒙大赉还有点福气,万里送灵柩,跨越万水千山,回到迢迢万里外的故乡,那台杠早不断晚不断,正好在宾州芦圩西北角的小坡上应声折断了,于是就在哪里挖冢垒坟,安葬了蒙大赉。

  现在,蒙大赉的陵墓仍在,每年清明节的时候,蒙姓的后代子孙还为其挂纸扫墓,以示纪念。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4

  永康民间故事人物:胡公的传说

  红面胡公的由来胡公名则,字子正,虽然祖居永康胡库,却不出生在胡库。他的母亲因家贫难以度日,大肚彭天(方言)流浪街头,靠乞讨为生。有一天,她来到缙云静鹤,忽觉肚子疼痛起来。那时刚好是风和日丽、秋高气爽的时节。她就拖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地来到静鹤村边的凉亭上。刚刚坐定,胡公就呱呱坠地了。无奈胡公母亲,人在异乡,举目无亲。她只好自己做洗娘,剪去脐带,就把他抱到村边的那口池塘上洗起浴来。说也奇怪,三洗两洗,塘水变成温汤,红水染红了半口塘。不知不觉连胡公的面孔也染红了。据那里的老人讲,村边的那口塘,为了纪念胡公,塘里的水到现在还是半口红、半口清。胡公出生那天,是农历八月十三。因此,永康村村落落都要在这一天迎罗汉、上方岩,表示纪念。

  胡公得妻

  到过方岩的人都知道,胡公身边还塑着个女人,她就是胡公的老婆田氏。据说胡公当日成佛,还是田氏帮的'忙。

  有一天,胡公来到城里办事,走过一片水田时,忽听到有个女人在喊:“胡公救我命,胡公救我命。”胡公忙停下脚步朝四下里看,却没有半点人影。心里疑惑了一阵,就要迈步时,那声音又从水田里传来。胡公觉得奇怪,就脱下鞋袜走进水田去找。找来找去,只瞧见一只浑身雪白的田鸡(青蛙)。胡公越看越爱,就把它捉了,带着进城。等到他城里办好事情回家时,天色已晚了。胡公把带在身上的田鸡拿出来,放在手上反复地玩。正玩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田鸡“扑”的一下子从胡公的手上跳下地,呱呱地叫了一阵,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两眼直直地盯着胡公笑。

  胡公心里好高兴,当夜就和她成了亲。由于她是田鸡变的,所以就称她为田氏。其实,这田氏是天上的仙女,她爱慕胡公人好,特地下凡来助他成佛。在田氏的帮助下,胡公后来果然成了佛,在永康方岩受香火。

  胡公选名山

  胡公死后,升了天,被玉皇大帝封作神,让他在金华八县选名山,塑金身,享受人间烟火。

  胡公下凡回故乡,在金华八县选名山。选来选去,最后选了两处:一处是东阳的三都,山好、水好、洞也好,只是缺座天门;一处是永康方岩,天门、百步峻生得奇,可惜洞太小。到底选哪一处呢?胡公只好回天讨主意。

  玉皇大帝也为难,还是太白金星主意多,他叫三都的山神造天门,方岩的山神挖石洞,鸡叫为号,哪里先完工就选哪里。

  谁知方岩山神鬼主意多,他想:挖石洞费力又费时,定比不过,不如先把胡公金身塑一尊,到时不怕他不来住。三都山神性老实,马上动手运石块叠天门,边运边叠,干得很起劲。

  鸡叫了,方岩山神已将胡公金身塑好了。三都的天门呢?还欠两块石头。胡公无法,只好到方岩长住了。所以,直到如今,永康方岩还是有岩无洞。东阳三都则有洞无门。当初三都的天门只叠了三层岩石,所以人们又称三都为三层岩。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5

  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都是民间文学研究的内容,二者是有些共性的地方,但区别还是很大的。

  从概念上看,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因为从广义上讲,民间故事是口头创作中所有叙事散文作品的称。

  从分类上说,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和风物传说。狭义的民间故事分为: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

  从特点上来说,内容上,民间传说的人物传说是以人物为中心,记叙他们的事迹或经历,表明人民对他们的评价。如帝王传说,从秦始皇到光绪,他们或流芳百世或遗臭万年。还有著名作家、艺术家、工匠,及一些传统的、虚构的人物传说。这些人物传说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人物不管存在还是虚构都是有名有姓的、有具体的历史时间、背景。即使主人公并不一定是历史上确有的人物,某些古代文献上,还若有其事地记载过。虚构的故事多来自古老的、传统的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不停流传,无论有多少异文,其故事的中心情节和中心主人公的命运始终不变。如:干将莫邪传说、韩凭夫妇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白蛇传说等。民间故事里是通称的人物、广泛的背景和虚拟的内容,它们的主人公大多没有确定的名姓,冠以老大、老二、老三;大姐、二姐、三姐;张三、李四、王五;老头子、老婆子。如生活故事里“长工、地主故事”、“巧女、巧媳妇的故事”、“呆女婿、傻儿子的故事”、“媒人的故事”等。

  民间传说内容广泛,塑造人物上是多种多样的,而民间故事中则存在着人物类型化。在民间故事中储存着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形象:阿凡提、巴拉根仓、阿古登巴、杜老幺等。这是各民族、各地区机智人物的`代表,几乎成了当地所有机智人物的通称。

  传说的讲述没有固定的模式,一切皆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民间故事的开头一般会用一些相对固定的语句,如:“很久很久以前·······”、“从前······”这是因为民间故事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而且幻想性很大。

  民间传说是有着事实基础的;民间故事是幻想,幻想是民间故事的生命。

  民间传说与历史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传说是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抒发,传说中寄寓着人民群众对各类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评价,鲜明地体现着民众的历史感情。传说所及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传说有时讲的生动会让人有种错觉,误认为是历史,所以传说一般都具有某种确定的历史性因素,是“民众口传的历史”,带有极强的个体感情色彩。如《杨家将》的传说,不清楚历史的就会把这个传说当成历史真实了。传说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宗保,杨宗保的儿子是杨文广,而《宋史》记载中,杨延昭的儿子是杨文广,没有杨宗保这个人。而生活中我们拿后者来讲,会被大家笑话搞错了。杨家将被塑造成一门忠烈,表达的是民众的感情,但不能同历史等同。

  幻想,在民间故事中站着很重要的地位。神话、传说、童话中有很浓厚的幻想自不必说,就是在寓言、笑话以及生活故事中,也同样存在着幻想的成分。如阿凡提与国王的故事。在社会意义上,民间传说的创作动因是百姓的一种情感的表达。钟山川之灵秀,赋造物以神韵,依物取形,随类赋彩,这是传说创作的一般规律。它的产生和流传靠着共同的民俗信仰,这些传说在共同的民族心理的基础上形成,又在传承中强化着民族凝聚力。

  民间故有着一股道德的力量,民间故事是人民最初道德的教科书。民间故事是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它有许多宣扬人的美德故事,诸如互助友爱、勤劳勇敢、诚实正直,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这些都给孩子以正面积极的引导,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是非常有益的。而其中的那些上天入地、千变万化的故事又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之欲,催发他们的想象才能。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6

  黄昏正浓,残阳似血,天地笼罩在浓暮晚霞之中。

  村庄。

  茅屋。

  小玉依偎在母亲怀中,稚嫩的小脸在夕阳下更显可爱,好奇而愉悦地欣赏这傍晚的美景,不时笑出声来,说道“好美。”

  母亲的双眼注视着自己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看着孩子在自己呵护下茁壮成长是她最大的心愿。

  忽然,高树上传来几声“呱、呱、呱……”

  “唔,母亲,好难听的'声音,讨厌的鸟儿。”

  “呵呵,孩子那是乌鸦。人们相传,乌鸦是不吉利的,每有鸦叫,必有人亡,它们是死亡的预告者。”

  “死亡?”

  ”死亡就是睡觉,只是这一睡不再醒来而已,没有什么可怕的。”

  当夜村中有老妪逝。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7

  阳春三月,草青风暖,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京城里被寒冬拘禁了三个多月的人们像开锁猴一样,纷纷拥出城墙外,到广阔的郊区游玩散心去了。

  在游人中有三个年轻人,带着仆人,骑着高头大马,专奔着人少的地方走。他们三人似乎对景色并不那么在意,只是享受着骑马踏春的乐趣而已。三人中看起来最年少的那个伸了个懒腰:“前面就进通州了,咱们这趟出来得可不近啊。”最年长的那个说:“我说去登香山,二弟偏要来这地方,老三也不拦着。通州有什么好玩的`,难得清闲一天,就光看草和树啊。”中间那个笑了笑:“在京城里看人还没看够啊,我就是想着去人越少的地方越好。何况春光普照,哪里不是春,哪里没有青,非去人堆里凑什么热闹。”

  正说着,老三眼前一亮:“快看,前面有片桃花林子,没想到这地方还能看见桃花,真是不容易。”老二一笑说道:“大哥,怎么样,谁说人少的地方就没有好景色,走,看看去。”

  三人策马向前,快到桃花林时忽然都站住了,因为他们听见了一阵清亮曼妙的歌声,犹如黄莺出谷,乳燕啼林,唱的是温庭筠的《浣溪沙》,三兄弟不禁都听呆了,纵马再向里看时,桃花林中有一处庭院,虽然是草庵柴扉,但是整洁宽敞,透过木栅栏,能看见一个少女正在庭院中翩翩起舞,这一看不要紧,三人都看呆了,那少女不但歌好舞好,人也长得俊俏美丽,眼看歌舞将尽,老三第一个忍不住大喊一声:“好!”

  这一声喝彩惊得那歌舞的少女一抬头,见是三个年轻公子,顿时羞得满脸通红,一扭头就跑进了屋子里。

  紧接着,屋里走出一个老人,须发斑白,精神健旺,见门前是三个骑马携奴的贵公子,赶紧鞠躬行礼:“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不料竟会有贵客前来,怠慢了。”三人一起下马还礼,问起刚才在院中起舞的少女,老人微微一笑:“山野村夫,本来也没那么多规矩,既然有缘相见,见见面怕什么。莺儿,倒几杯茶来。”屋里答应一声,刚才那个歌舞的少女托着一个茶盘,倒了几杯茶出来了。三人接茶道谢,那少女只是微笑不语。

  老三心直口快:“老丈,实话说,你这里地处京郊,小姐如此人才品貌,你就不怕无赖恶少上门搅扰?”老人微微一笑:“实不相瞒,我年轻时行走江湖,也有些武艺在身。我一生未娶,这孩子原是捡来的,从小行走江湖时也教她些防身之术。何况这里虽是京郊,毕竟是天子脚下,太平盛世,附近又没有山贼土匪,几个无赖有什么可怕的。”

  老二眼睛一亮:“想不到还是位会功夫的姑娘,难怪看刚才的舞姿轻盈中带着刚健。”老大摇着纸扇笑道:“我这二弟生性好武,不知令爱可曾许配人家?”

  老二顿时脸色发红:“大哥,当着人家姑娘的面,你胡说什么。”老人还未开口,老三已经着急了:“小姐,别听他们瞎说,能否赏脸再歌舞一曲?”

  女孩便看那老人,老人笑着说:“既然他们爱看,就再舞一个吧。咱们行走江湖时,那么多人都不怕看,还在乎这几个人了?”

  姑娘于是又跳了起来,果然舞姿轻盈曼妙,又充满力量感,十分独特美妙。三人看得如痴如醉,老大轻声对老二说:“二弟,觉得如何,用不用大哥帮你做媒?”老二脸一红,不说话,老三歪头看看他们俩,笑着没说话。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8

  话说古徽州有个偏远的村子,叫芽窝子庄。这芽窝子庄坐落在一个山坳里,交通极为不便。出山的路被一条小河拦住,小河虽是不大,但河水湍急,河上只有一条摇摇欲坠的独木桥,每年山洪暴发时,独木桥便会被洪水摧毁。这条河给芽窝子庄村民的出行带来很多麻烦。

  芽窝子庄所依着的齐云山海拔很高,终年烟云缭绕。传说齐云山是一座仙山,山中藏着不少黄金,这些黄金被仙气点染,都活了过来,经常会幻化成为各种动物在山中漫步,如果能捉到这些动物,它们便会变回金子,那就发大财了。当然这只是传说,芽窝子庄的村民祖祖辈辈谁也没见过幻化成金的动物。

  芽窝子庄里住着一个叫陶铁的年轻人,与体弱多病的老母亲相依为命。陶铁已年近三旬,可还是找不到媳妇,不仅因为家境贫寒,也因为他有些懒惰,村里的姑娘没有愿意嫁给他的。这天,陶铁上齐云山打柴,打着打着便觉得累了,靠着柴堆就睡了一觉,醒来时天色已晚。看着自己身后那一小捆柴火,陶铁叹了口气,背上柴准备回去,忽然,他看见前方的灌木丛里有一只通体金黄的母鸡带着一群黄灿灿的小鸡在觅食,陶铁心中纳闷:这里离村子很远,怎么会有家鸡跑到这儿来?而且这样金黄的鸡群村子中也是从没见过啊!

  正诧异,陶铁猛地想起齐云山的传说。他抑制住心中的狂喜,蹑手蹑脚地靠近了鸡群,这时母鸡发现了他,带着小鸡朝灌木丛深处逃去,陶铁情急之下,也不顾灌木伤人,纵身扑向落在最后的一只小鸡,尽管被灌木划出了一脸的口子,那只小鸡还是被他牢牢地握在了手中,陶铁感觉到手中的小鸡沉甸甸的,而且立即变成了一块硬实的东西。还没等陶铁细看手中的宝物,那只母鸡忽然扑了过来,冲着陶铁抓小鸡的手狠狠地啄了一口,陶铁顿时感觉手背一阵剧痛,即使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开手中的金块,反而站起来去扑那只母鸡,母鸡连飞带窜很快逃得无影无踪。

  此时,陶铁慢慢地将手掌松开一条小缝,他看见了黄澄澄的金子露了出来。陶铁几乎是跳着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家之后,还来不及跟母亲一起高兴,他发现手背被母鸡啄的地方已经肿了起来,疼痛难耐。第二天一早,陶铁揣着金子跑到十几里外的镇子。的伤口已经开始发黑溃烂,他想赶紧去医馆看看,也想把手中的金子兑换成散碎的银两。到了医馆,陶铁还想以后到齐云山去捉那只母鸡,便没有说出实情,只是说自己被毒虫咬了一口。那些医馆的小徒弟们看了半天不明就里,最后把后院喝茶的老医师请了出来。老医师反复看了看,叫道:“哎呀,你这是中了金疾!”老医师赶忙问陶铁究竟是怎么回事,陶铁见已被看穿,只得和盘托出。

  老医师替陶铁清洗了伤口,又开了药方。陶铁去钱庄兑换了金子,跑回来抓药,伙计对着方子抓完药后,扒拉着算盘,说了一句:“三十二两银子!”陶铁一下子呆了,这正好是他在钱庄兑换的数目。他赶紧去问老医师为什么这么贵,老医师说:“你中的是金疾,用药自然非同一般,光是那犀黄一味药便值二十多两白银,也是你命不该绝,这药材是我当年给一家大户人家治病时偷偷藏下的,否则这天然犀黄你上哪去找啊!”

  陶铁感到分外郁闷,又心有不甘,抓药的时候让伙计把那每味药材的分量稍稍减了一些,这样他给自己剩了五钱银子。来到街上,他想用这五钱银子给自己买点东西,可是担心手背的伤势治不好还要再来买药,只得忍住了。陶铁虽然懒,却是一个孝顺的儿子,最后只买了一份母亲最爱吃的桂花云片糕带了回去。

  陶铁回到家中,煎好药之后服下,疼痛顿消,伤口也开始愈合。没想到过了两天,伤口又恶化了。陶铁赶紧来到镇上找老医师求救,老医师数落了他一通,要伙计按照药方把上次所减少的.分量重新给他抓一副,陶铁对老医师说:“我的五钱银子,只买了一份桂花糕孝敬母亲了,剩下的都在这里了。”老医师见他孝顺,就把药给他了。陶铁吃完这次抓的药,伤口才彻底痊愈。

  这件事通过医馆传遍了整个镇子,又传遍了整个芽窝子庄。于是镇上和芽窝子庄的人纷纷赶往齐云山,去寻找那幻化为鸡的黄金。人是去了一拨又一拨,却连鸡的影子也没看见,陶铁也跑了无数趟,也是毫无收获。这股淘金的热潮一直持续了一年多,终于平息了下来。

  好不容易熬过了这年冬天,陶铁的母亲又生病了。这次病得还非常厉害,家中穷得根本没有看病的钱,可把陶铁急坏了。他几乎跑遍了整个村子,也没凑够就医的钱。陶铁抱着母亲大哭:“妈妈,都怪孩儿懒惰,现在连给你看病的钱也没有挣到啊,孩儿无能啊!”哭着哭着,陶铁猛然想起上次捉鸡的事,也不管天已擦黑,拿上柴刀就出门了。

  不知走了多久,陶铁已经到了齐云山深处。天已经很黑了,好在天空挂着一轮满月,借着月光行走倒不是太困难。陶铁走累了,靠在树下休息,忽然听到树丛沙沙作响,探身去看,顿时吓得他魂飞魄散,朦胧的月光下一条比人腿还粗的金鳞巨蟒正悠闲地游弋着。陶铁腿都软了,趴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巨蟒却慢慢地向他的藏身之处滑了过来,陶铁眼看藏不住了,鼓起勇气拔腿就跑,没想到那巨蟒看到突然出现的陶铁也吓得不轻,赶紧掉头逃窜。电光火石之间,陶铁恍然省悟,拔出柴刀朝那条金鳞巨蟒追去,巨蟒速度极快,眼看追不上了,陶铁急中生智,将手中柴刀掷出,正斩在巨蟒的尾尖上,巨逃蟒跑了,却留下了被砍断的一小段金黄色的尾巴,在月光下熠熠生辉,陶铁过去捡起来一看,果然是一块赤金。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9

  明朝嘉靖年间,仰韶文化遗址仰韶村有个王秀才名叫王浩文,父亲早丧,和母亲靠种几亩薄田相依为命。王母王氏为了让孩子读书,早贪黑,忙种忙收,什么也不让儿子操心,一门心思让儿子专心读书,将来进京赶考,好弄个一官半职光祖耀宗。浩文不负母望,十年寒窗,学得满腹经纶,童试考上了秀才,乡试又中了举人。可王母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是——要孩子当状元,浩文只好应允母亲进京赶考,可连考五年,都是名落孙山,浩文着实心灰意冷,不愿再进京。

  这一年,科举考试又将开始,王母也早已看到孩子浩文心灰意冷的样子,可她还是不死心,总想让儿子再试试。于是,便把浩文叫道跟前说道:“文儿,今年还是再去试一次吧!常言道:功夫不负有心人,苍天还拍铁石心!还是再试试吧!”浩文看着满头白发的慈母,忍不住一阵阵内心酸痛,他不愿违背母意,更不想让母亲生气,只得又收拾行装,拜别母亲,再次进京。

  这天,浩文走到太行山下,抬头看看天空,太阳已经偏西,心想:这么早就歇脚也太耽误时间,还是抓紧翻山的好,于是匆匆抄近路,一头扎进大山,浩文在山里一个人匆匆的走着,茂密的荆棘和蒿草覆盖着弯弯曲曲山间小道,路旁一棵棵满树的红叶灌木树枝交叉着把天空遮盖的严严实实,西下的阳光照射着红叶,路面上反射着血一般的点点红光,每走一步都让人心里发憷,可浩文赶路心切,尽管心里发憷,依然快速赶路。太阳渐渐地落下了山,天色越来越暗,忽然,嗖嗖的'西北风刮了起来,呼啸着摇曳着山坡上的树木、草丛、荆棘、刹那间,红叶噼里啪啦的满山飞舞,浩文慌了,心想:“如果天黑再出不了山,万一碰上野兽,自己的性命搭上不说,家中的老母何人照看?”于是,大踏步的想走出山来,可走了半天,怎么又走回了老路,他感觉不妙,心中暗道:莫非自己迷失了方向?他鼓了鼓勇气,壮了壮胆量,下意识地继续前进,结果又转了回来,这一会,他真的感到了自己是彻底迷失了方向。他抬头看看天色,太阳早已落下了山去,星星已经布满天空,他害怕了,急得一屁股坐在石板上放声大哭起来。

  浩文正哭着,忽听一老者问道:“孩子,哭什么啊?”浩文忙擦干眼泪抬头一看,面前站着位白须老翁,黑红脸膛,满面慈祥,肩上背着一弯打猎用的弓箭。

  浩文忙起身深施一礼说道:“老伯伯!俺乃进京赶考的举子,因在山中迷了路,想起家中老母,不由心中难过,让老伯伯见笑了。”接着急忙拭去泪水。

  老翁还了一礼说:“相公,眼看这天已经黑了,你就是出了山,也还得走二十多里夜路才能找到客栈投宿,我家就在前面不远,相公不如先到我家将就一晚,明早我再送你下山如何?”

  浩文一听,心中暗道:我正愁走投无路,忽然有如此好宿之处,这是上天的有眼啊!于是,忙施礼答谢,便跟老翁而去。

  浩文跟着老翁,穿出密林狭路,才感到视野辽阔,他不知道走了多远,忽然望见山路边有三间茅屋坐落在一个用木桩和荆条扎着的篱笆院内,心中正盘算:这就是老爷爷的家吗?

  “到了!”老翁一边说一边进门喊道:“萍儿!有客人来,快把咱家腌的野味拿出来做几个好菜,我要和这位相公喝上几盅。”

  话音没落,茅屋中迎出位大姑娘叫道:“来了!”

  浩文随着一声清澈如玉般的话语,举目而望,那姑娘年不过二十岁,生得粉面桃腮,发乌眉秀,十分秀气。正巧姑娘也两目望来,忽见爹爹领回一位二十多岁的白面书生,不由得脸红两腮,四目巧对,姑娘一抿嘴转身跑进灶间做饭去了。

  不大会儿,饭菜做好摆上了桌,老翁满上了酒说道:“相公,咱们相逢便是有缘,赶巧那会儿我出去查看逮野兽下的夹子便遇上了你,不知相公家住何处,姓啥名谁,家中可有何人,相公可曾婚配?”

  浩文忙起身施礼说:“俺家住渑池仰韶村,姓王名浩文,家中有老母一人,学生今年二十有一,还不曾婚配。”老汉伸手让浩文坐下又道:“相公以往可曾进京赶过考?”

  浩文不好意思地说:“去过几次了,却屡试不中,早已心灰意冷,今科若不是老母所劝,我也就今生不想进京了。”

  “这么说小相公文章考得不好?”老翁道。

  文浩道“不瞒老伯,俺五场文章考得都好,就是殿试回答不合万岁的意。”

  老翁道:“怎么讲?”

  文浩道:“当今万岁每次都出些稀奇古怪的题目,可惜我回答都不合他意。”

  老翁一仰头喝干杯中酒说道:“你可还记得题目?说给我听听。”

  浩文想了想把皇上历年来给他出的题和自己的答案一一说给老翁。老翁听浩文说完,哈哈大笑说:“想不到他还是那个德行,就那几下子,还老爱卖弄。”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0

  民国年间,山西省洪洞县的洛桑镇外,有座破败的小寺院,那一带的人都叫它大佛寺。大佛寺里早没有了僧人,里面的佛像更是残缺不全,尤其是大殿上的如来佛,竟然身首异处,佛头狼狈地滚落在地上。

  那一年,洛桑镇的乡下,有个叫吕通的小生意人,到洛桑镇上去做生意。路过大佛寺时,他顺便进去烧香。那年头兵荒马乱的,生意人只求外出时平安,吕通也不例外,想进大佛寺祈求平安。到了大佛寺的正殿,吕通一看,如来佛没头,不由叹口气说:“这佛都保不了自身完全,怎么能保了世人的平安?”他转身想走,佛也不求了。可走了几步,看到地上的佛头,又觉于心不忍,抱起佛头擦拭干净,把它端端正正放到佛肩上。左右看看,如来佛也算法像庄严了。做完这些,吕通在佛像前拜了拜,也没说祈求平安的话,就走出了大佛寺。

  那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洛桑镇一带突发大水。吕通正在乡下的家里睡觉,忽然听到外面一片惨呼乱叫,原来河坝决堤发大水了。吕通顾不上穿衣服,摸黑开门向外就跑。水已经冲进院子里了,很快就涨到了吕通的腰间,进而淹到了他的脖颈,而且还在向上涨。眼看吕通有没顶之灾,吕通也以为必死无疑时,忽然见一个卷发庄严的.大佛头从水中冒出来,把吕通顶离水面。这个大佛头顶着惊诧极了的吕通,顺水漂浮着,无论大水怎么汹涌疯涨,就是淹没不了佛头。

  第二天天明时,吕通发现自己竟然坐在一个圆圆的麦秸垛上,是乡下随处可见的麦秸垛救了他的命。

  大水退后,吕通独自出资,重修了大佛寺里的如来佛像。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1

  有一对古香炉鲜为人知,而古香炉留下的故事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天价当品

  清光绪年间,保定城有一家古玩儿典当铺。当铺掌柜姓福,四十几岁年纪,一副侠义心肠,一街人都喊他福爷。福爷的铺子不大,伙计也只有一个,姓夏。主仆二人每天一大早开铺,天擦黑儿关铺,不声不响,据说却经常典到大买卖。

  这日一大早,福爷刚在当柜前坐定,就见一手抱黑漆木匣的年轻人急匆匆进了当铺。到了当柜前,年轻人也不多话,抬手将黑漆木匣往福爷面前轻轻一放,打开,便让福爷看。

  福爷一见,也不怠慢,忙起身往黑漆木匣内瞧。只是这一瞧可不要紧,只惊得他“哎呀”一声,差点喊出声来。

  只见黑漆木匣内,一对古香炉均状如龟形,通身红如火炭,尤其那龟背似的紫铜炉盖竟薄如蝉翼,猛禽走兽雕刻其上,更是栩栩如生……福爷看罢,不由又抬头细细打量来人,年轻人文净一张小脸,却也不失憨厚相。福爷点点头,只等年轻人喊价。

  可年轻人却并不急着喊价,而是极小心地将一对古香炉从木匣内取出,轻轻往桌上一放,随后又从褡包内取出两小块木炭,嚓嚓几下点燃。紧接着又见他伸手将一对薄如蝉翼的紫铜炉盖一一打开,把燃旺的炭火往炉内放。随着炉盖轻轻一合,顿时,令人称绝的一幕出现了。

  只见一对古香炉内同时有紫烟冒出,袅袅升腾。福爷跳开几步,远远望去,只见一只古香炉上仿佛有观世音端坐其上;一只则有弥勒佛微笑其间。紫烟升至两尺来高,烟气渐淡,整个当铺却香气扑鼻。夏伙计见了,也直拍手称奇。而更令人称奇的是,随着炭火的旺燃,两个薄如蝉翼的紫铜炉盖上,线刻般的猛禽走兽,竟飘然欲动起来……

  福爷见了不由激动万分,确信这对古香炉当属宝中之宝。不过,福爷毕竟老成持重,不动声色。他清楚,接下来,该是年轻人开口要价的时候了。

  果然,就见年轻人这时才冲福爷一抱拳,坦诚一笑道:“既然专做古玩儿生意,想必福爷定是懂‘古’之人,今日把家中一对祖传宝物拿来当,并在福爷面前演示一番,其实就想喊个高价。”接着,也不等福爷开口,年轻人又是一声长叹,道出实情。

  原来年轻人姓王,名云成,城北王家庄人。城北王家庄王家在江南开有绸庄,不想近日遭遇火灾,庄上数千万两货物损失殆尽。眼下正急需一大笔银子前去恢复生意。家中银两又不凑手,便想用这对祖传古香炉,从福爷当铺当三百万块龙洋,前去救急……

  王云成显然怕福爷一口回绝,说完便急巴巴冲福爷望。可万没想到,福爷听完,再一次仔细验看一遍古香炉,然后一挥手,便让夏伙计开了三百万块龙洋的当票给王云成。

  真假难辨

  转眼,议定的当期说到就到。这日,福爷又是刚在当柜前坐定,就见王云成兴冲冲赎当来了。

  进得当铺,王云成先冲福爷深施一礼,然后才开口道:“这次福爷可是帮了我们王家一个天大的忙啊。”说着,也把三百万块龙洋的当票和一沓银票轻轻推到了福爷面前。福爷见了,也只呵呵一笑,随后一摆手,便让夏伙计取来黑漆木匣,要王云成验看。王云成也不验看,又冲福爷一拱手,笑笑道:“福爷,咱们还是点炭火一验吧。”

  说着,也不等福爷点头,王云成已伸手从褡包中取出木碳,又是“嚓嚓”几下点燃……不用说,接下来,那难得一见的'奇特景观就要再次出现了。

  可不料,等过许久,燃旺的炭火都把那薄如蝉翼的紫铜炉盖烧红了,奇特景观却始终不曾出现。王云成又赶忙重试,可几次试过,一对古香炉就像施了魔法,始终不见那奇特景观出现。王云成就不由看一眼福爷,很生气地摇头道:“这对古香炉恐怕不是我们王家那对吧?”

  一听这话,福爷还没急,夏伙计却已急得跳起了脚。存放黑漆木匣的钥匙一直由他保管,存入密室之后,自己从未动过,况且这黑漆木匣封存完好,怎么转眼就不是他们王家那对了呢?只急得夏伙计拿过古香炉,又急急验看起来。

  都知道,但凡香炉都是靠燃烧或烤炙香草、香料产生香气。王家这对虽属个别,可万变不离其宗。就算炉内布有机关,也得有地方可布才对。夏伙计显然也是古玩儿中的行家,手拿放大镜,沿炉子内外又仔仔细细验看起来。一切都和当初验看时一样,古香炉内除放置炭火的托盘和一层除不去的细炭灰外,再无其它。一时间,夏伙计不由叫苦连天。

  福爷也觉难堪,经历大小典当无数,还从没有出过任何差错……可事已至此,便也无奈地冲夏伙计摆摆手,接着又惭愧地冲王云成一抱拳道:“既然说香炉不是你们王家那对,按当铺规矩,我们也只有自认倒霉,再赔你一倍银子了。”

  没想到,王云成却不干,他告诉福爷:古香炉是祖传宝物,代代相传视若性命,这次拿来当,已属不孝,若再在自己手中丢失,就属大不孝。一句话,王云成一定要赎回自家那对会冒烟的古香炉……否则,就要按当银三倍的银子赔他。

  意外惊喜

  福爷一听,一时进退两难。一方面他清楚,除了手上这对古香炉,他可再拿不出第二对如此这般的古香炉啊;再一方面,若赔一倍银子给他,福爷就几乎要倾其所有,三倍银子赔他,福爷就只有倾家当产了。无奈之下,福爷一咬牙,他要王云成给他宽限三天,想想办法。三天期限一到,如果到时再拿不出会冒烟的古香炉,他情愿把当铺抵押给他。

  一见福爷如此说,王云成也不好再坚持说什么,只好点头同意。

  可三天期限眨眼即到,这天一大早,就见王云成急匆匆赶到福爷当铺。福爷当铺只有夏伙计在,福爷早在一天前已悄悄离开了保定城。王云成心里就一声好笑,不用问,福爷这是拿不出会冒烟的古香炉,留下他的当铺和夏伙计,跑了呀。

  王云成也没客气,把福爷当铺划到自己名下,又交由夏伙计打点,自已只等月月坐吃红利。

  春去冬来,一晃又是三个年,王云成几乎都把这事给忘了。这天,保定城北王家庄王家却突然来了一人。只见来人脏如乞丐,空着一只袖筒,半张脸上没了皮肉,一只眼睛也枯井似的瞎着,看去格外瘆人。

  王云成见了,也是大吓一跳,再细瞅,不认识。可刚想开口,就见来人已用单手很快打开了拎在手中的一只破包袱。瞬间,一只再熟悉不过的黑漆木匣便立刻呈现在王云成眼前。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2

  山庙村座落在一个偏僻地方,那里土质差又严重缺水靠种地已无法保证生活,年轻男女们都去了城里打工,村里只有老弱病残留守。前不久邻村前坡村挖出了好多的宝贝疙瘩恐龙蛋。

  消息很快传出去了,好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返回乡下挖宝贝。山庙村与前坡最近,山庙村民想前坡村能挖出宝贝蛋,我们村也一定会有的,于是全村也进入暗箱操作,每天起早贪黑好象是在忙着种地,其实大家都在挖蛋,有些年轻人也回来凑热闹。

  柱子虽然不傻但却有些呆,他是留守村民中的年轻人。那天柱子抱回一个足球大的圆蛋蛋,说是找回了一个恐龙蛋,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好多村民都聚到柱子家一看研究。大家左瞧瞧,圆圆的象个蛋。右摸摸石头的.,更能说明是个蛋,是个恐龙蛋。

  有人报告给了栓子叔。栓子叔是这个村的村长,抗日战争时期是游击队爆破组的组长,在村里可算是个见多识广的。栓子叔来了抱起那个“恐龙蛋”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转身“啪”将“恐龙蛋”重重的摔在地上:“你们想恐龙蛋都想疯了,这哪是什么恐龙蛋,是地雷!是当年游击队为打日本鬼子时自制的石头雷,多亏这是一枚还没装炸药的地雷,否则......。”柱子还是不相信地在那呆呆的望着那个石头蛋蛋。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3

  王大爷七十岁了,孤身一人,他想自己都这个年纪了,不知哪天腿一伸人就走了,还是先安排一下自己的后事吧。于是他买来了殡葬用品,又想到要照张遗像,就找来了照相的师傅。

  这天天气闷热,没有一丝风。王大爷平时没照过相,很紧张,照了几下,硬是弄出一身汗,可是照片效果还是不太满意。师傅叫他想想愉快的.事情,好好调整一下情绪再拍。王大爷闭上眼睛,努力平稳自己的情绪,心想要是儿子王勇在,自己就不会这么孤单地照相了。他想起儿子小时候顽皮的样子,心里很甜蜜,这时忽然吹来一阵凉爽的风,王大爷顿觉神清气爽,脸上露出了笑容,师傅赶紧抓起了照相机,给王大爷照了张满意的照片。

  几天后,照片冲洗出来,王大爷幸福地笑着。只是在王大爷的背后,有一个人影若隐若现,手里似乎还拿着一把扇子,像在扇风的样子。王大爷一看,这不是儿子王勇吗?难怪照相时忽然吹过一阵凉爽的风,原来是儿子在旁边给自己打扇呢!

  王大爷顿时眼泪直流,他的儿子王勇,早在十五岁那年就病死了。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4

  有一个传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只要你是个中国人就知道一些关于龙的传说,这是一种民族自豪!

  但现在的元宵灯会都有龙,是因为传说有一年干旱了,老百姓们种不了田,田地都干裂了,求皇上想办法,百姓们天天跪在太阳下请求老天下雨,这个事情感动了东海龙王,老龙王就上天找云神、风神、雷公让他们做好相关工作,最后请求雨神降雨。百姓们为了报答东海龙王就为他雕了龙头,将木凳连成一个金龙,成了活灵活现的龙。从此之后,民间有了一项娱乐活动,就是舞龙。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许多村庄都要舞龙。

  龙的表演有两种,主要是单龙戏珠和双龙戏珠。传说蛇是小龙,它与龙有很多相似,它们的身体可以弯曲,都是细长的,但有两点不同,蛇无角,无足,古人称蛇为蛇龙。

  有一座寺庙以龙闻名。据说是白蛇与青蛇的后代称为笼子,生肖属相有一种蛇的说法为“小龙”这些都说明蛇是龙主要的部分。也有重要的融合。

  龙的'传说无数,而我们也只用知道一两个就足够了。

  龙的子孙,龙的传人,我为自己是龙的传人而骄傲!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5

  事情已经发生两天了,我渐渐接受了老公变成了木头人这个事实,但我想,那肯定只是一种病,我要带他去看医生,让医生来把我的老公治好。于是,我千辛万苦地抱着比我高出近二十厘米的木头老公来到医院。

  在医院的候诊大厅里,很多人拿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他们也许在想,这个女人来看病为什么要带这么大一个雕塑来呢?这时,一个看上去很和气的老先生问我道:“姑娘,来看病?”我轻轻地嗯了一下。“哦,可是你来看病为什么要带这么大一个雕塑呢?”老先生问道。我苦笑了一下:“因为我就是来给他看病的,他是我老公,我老公两天前还是个大活人,突然就变成这样了。”

  “咝……”我听到老先生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你说你带着‘它’来看病?可是‘它’是一个木头人!那么,你打算带他看什么科呢?如果‘它’真是你老公变的.,我觉得你不能带他看医生,而是应该找个高僧给他看一下。”我知道,他肯定是把我当成神经病了。但他也确实提醒了我,是啊,老公是因为我的一句话就变成了木头人,那我确实不应该带他看医生,而是应该找个得道高僧问一下。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后,我立马离开了医院来到了归元寺。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6

  凌府上下都很震惊,不明白又聋又哑的初夏,何来一身勇气,在歹徒刺向大少爷时,以身抵挡,拼命相护?凌府祭祖的车马队,是在一处较偏僻处,被歹徒劫持的,有机灵的家丁纵身飞马出去报官。官兵赶至,劫匪逃窜。

  倒在血泊中的箐儿,欣慰地笑着,只要卓焕无事,什么都好。卓焕也很震动,他俯身下去,想要抱起这个以命相护的哑仆。箐儿抓着他的手,知道自己将要永远失去他了,不甘心,用自己红艳艳的.手指,在卓焕的掌心,吃力地,一笔一画,写着“箐”字,只可惜,只差一笔,她的手就永远地垂下了,再也无力举起。

  卓焕心内一凛,怨不得,往日种种,有了印证。他知道,他第二次失去箐儿了……椎心之痛,无以复加,唯抚尸大恸,仰天长哭。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山清水秀的郊外,两座坟茔并肩而立,墓碑上的字迹竟一模一样:爱妻席箐儿之墓。一个白衫男子,负手而立,踽踽独行,徘徊于墓前,一阵微风吹过,隐约能听到他吟哦有词:唯思难忘,梁祝之情,白衣少年,如影随形;一夕祸至,石破天惊,相思缱绻,欲寄无凭;碧落黄泉,何处倩影,满目所及,竹叶青青……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7

  北魏孝文帝时期,边关定州经常发生骚乱,急需一位得力干将去镇守。孝文帝思量再三,认为赵黑是最佳人选。于是,他找来赵黑一起用餐,说了自己的心思。赵黑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因为平定骚乱,绝非易事。于是,他推辞说:“我的才能有限,出身又不好,恐怕难以胜任。”

  说话间,厨子送来一道热菜。不巧的是,刚好一只苍蝇掉进菜里。厨子顿时吓得脸色苍白,大气都不敢出。孝文帝并没责备厨子,只是微微一笑,用筷子将苍蝇挑出去,继续用餐。

  不一会儿,厨子又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也许是对刚才的'事还心有余悸,厨子的手抖了一下,碗里的热汤洒到孝文帝的手上。孝文帝被烫得大叫一声。厨子吓了个半死,赶紧跪地求饶。谁知,孝文帝摸了摸自己的手,反倒和颜悦色地安慰厨子说:“我没事,你起来吧。”

  这一切都被一旁的赵黑看在眼里。之前还犹豫不决的他,当即向孝文帝表下决心:马上赴定州任职,一定会守好边关,平息骚乱。

  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魅力。与其用手中的权力去征服,不如学孝文帝用宽容来赢得他人的信任。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8

  这天,草原上一只花鹿生产了一小花鹿,不到几分钟小花鹿就站立起来,又过了几分钟小花鹿便在花鹿妈妈身边奔奔跳跳着开始撒娇。

  小花鹿觉着自己非常敏捷、机警,自己在这草原上和别的动物比赛奔跑,第一名非自己莫属。花鹿妈妈边看着自己的孩子————小花鹿边注视着草原远处四周的'动静,以防狮、豹、胡狼、豺、犬等动物对小花鹿的伤害。

  这时,一只胡狼发现了这只小花鹿,钻进草丛里匍匐着悄悄地靠近小花鹿。警惕性很强的花鹿妈妈仰起头忽然看到了草丛里的胡狼企图。带着小花鹿转身就走。小花鹿还满不在乎地嬉戏玩耍,以为自己在草原上奔跑得最快,别的动物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把一只胡狼更是不放在眼里。鹿妈妈不断催促着,小花鹿越是不在乎。胡狼靠近了。小花鹿失去逃跑的时机。虎狼从草丛里窜出来扑倒了小花鹿。小花鹿这才觉着自己不是胡狼的对手,十分后悔。

  在这关节时刻,鹿妈妈拼死冒险从虎狼嘴边救出了小花鹿。死里逃生的小花鹿这才知道,幼小不知天地厚,亲历方悔生死险。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19

  几千万年前,猢狲成精变了人。最初,屁股上也像猢狲那样,长着一根又长又的白色尾巴。随着人的年纪大了,白色尾巴就一节一节变成黄色。到了十节尾巴全部变成黄色,这个人就要死了。

  年长日久,长着尾巴的.人慢慢地晓得了这个规律:自己身上的尾巴有九节黄时,自己的寿命不长了。他们想,人一死,眼睛一闭,脚手一直,世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没有了。哪怕你有万贯钱财,也都归别人。于是就整天吃喝玩乐,等到他十节尾巴全部黄时,财产也就花得精光。

  这样,一年一年又一年,世上的财富慢慢的都被败光,人的一天比一天贫穷。这件事惊动了土地公公。他上奏到天廷,玉帝闻听大怒,觉得人间寿命秘密已被泄漏,就立即下旨,派出成千上万天兵天将下凡,去割掉每个人身上的尾巴。天兵天将下凡到人间,整整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时间,将人间男女老少的尾巴,都沿脊梁骨根部,一刀斩断,回天庭交差。

  从此,世上所有人的身上都没有尾巴了,生出来的儿女也没有长尾巴了,人们对自己寿命的长短都不能预估,只是一心想着能在世上多活几年。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0

  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

  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到九月九,全家高处走。

  "庄 户人想,我平日没做啥怪事,又不想升官,上高处走啥呢?但又一想,人常说算命先生会看风水精通天文,说不定我住的地方会出啥麻瘩。到了九月九,就到高处走一走吧,全当让全家人看看风景。

  到了九月九,庄户人就带着妻子儿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骊山高峰去游玩。等他们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冲他家,把他家的草棚子一下子就冲垮了。不大功夫,整个一条山沟都被泡了,庄户人家这才明白算卦先生为什么让他全家九月九登高。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1

  1928年初秋的一天傍晚,热河都统汤玉麟邀请四喜班的演员到他府里唱堂会。在《茶瓶记》中扮演丫鬟春红的演员生得十分俏丽。汤玉麟一眼就看上了她,并在散戏后将她强行留下陪酒,还要收她为九姨太。虽然春红誓死不从,汤玉麟最后还是让三姨太把她要去做了丫鬟。几天后,一位盲人在都统府门旁摆起了卦摊。他时而吹笛,时而敲板,口中念念有词。几天下来,摊子就名声大震。三姨太也想占一卦,于是汤玉麟命人把盲人传进府里。大家坐定后,三姨太首先报了生辰八字,盲人掐算了一会儿,说道:“聪明忠厚,命中长寿。”汤夫人见此情景,也报了生辰八字,盲人一掐算,说道:“命中循环,先苦后甜。”夫人高兴地赏了两块大洋。这时又来了一位衣着华贵的'老妇人,上前报了八字,盲人眨巴着眼睛说:“无乳不当差,贵子不离怀;一副夫人像,并非是太太!”满座啧啧称赞,汤玉麟也频频点头。原来这妇人是三少爷的奶妈。

  这时,春红也忍不住,报了生辰八字,那盲人又掐指算了一阵摇头说:“青春整二八,命中妨东家。”汤玉麟一听,立刻让春红走人。春红一溜烟儿跑出了都统府。原来,这个盲人是戏班子里的一名老生装扮的,他是来救春红脱离苦海的。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2

  传说唐代诗人贺知章、王之涣、李白、杜甫四人一日京城相遇,诗朋酒友得以会聚,欢欣之情,自不必说,于是摆下酒宴,畅谈酣饮,不知不觉已经天黑。

  此时,天空悬挂着一轮玉盘,皎洁的月光,美好的.夜景,激发了诗人们吟诗的兴致。

  贺知章率先发话:“今晚月色奇佳,何不共吟一首以助雅兴,接不上者……”

  王之涣插言:“接不上者,罚酒三杯。”

  贺知章摇摇头,瞅了李白一眼,笑道:“若按此令,今日接不上者,岂不大有人在?不可不可,接不上者,不得饮酒!”这个提议,正中各位诗友下怀,齐声说好。

  贺知章岁数最大,当然由他出首句,只见他轻捋胡须,微舒阔袖,不慌不忙地吟出了第一句:“一轮圆月似金樽。”吟完,就给自己斟满一杯酒。

  王之涣看着杯中晃动的圆月,心头一亮,脱口吟道:“金樽斟满月满轮。”吟完,也给自己斟满了一杯酒。

  下面本来轮到李白,谁知杜甫诗情洋溢已难自抑,加之年少好强,也不管什么顺序不顺序了,便抢着说:“请君听我吟:‘圆月跌落金樽内。’”吟完,同样给自己斟了一杯酒。

  李白不慌不忙,站起身来,把三位诗友的酒,举起一杯干一杯,三杯酒全下了肚,这才吟出一句:“手举金樽带月吞!”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3

  乾隆年间,一次乾隆爷带着大臣和坤、纪晓岚外出私访,走进一个小县城,这个小县城是脏、乱、差,破烂不堪垃圾满地。乾隆皇帝问:“这个县城能治吗?”纪晓岚说:“回皇上,能治,没钱!”在路上走着皇上又问:“这条路能治吗?”纪晓岚回答:“回皇上,能治,没钱!”。

  君臣几人继续往前走,皇上又指着前面的一条河问:“这条河能治吗?”纪晓岚又抢在何坤的前头说:“回皇上,能治……,”皇上风趣地学着纪晓岚说:“能治,没钱,就会说没钱,能治没钱,那还不是治不了吗,”纪晓岚说:“皇上,治河有钱。”皇上一听说:“就道是奇了啊,治别的没钱,就治河有钱,”纪晓岚还在一边煽着风说:“对、对、对,就是治河有钱,”皇上高兴的一场手中扇子说:“好,治河有钱,那就治河!”

  和坤这时早已是吓的.满头大汗,扑通跪在皇上脚下不住的磕头喊着:“皇上赎罪,奴才罪该万死!奴才愿意出钱……”皇上一开始愣了一下,后来才醒过劲来,皇上哈哈大笑:“治河,治和,好你个铁齿铜牙,是在这要钱呢!”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4

  话说当年南齐太祖萧道成是位能文能武的君主,他对书法也有些造诣,平时也爱挥毫泼墨写上几笔。自己也有孤芳自赏之感,听说朝中有位书法名士,姓王名僧虔,在当朝也是数一数二大家名仕。

  一日闲来无事太祖提议一定要与王僧虔比试,看看到底谁的书法是上乘。于是让人把王请进皇宫里来,二人来到大殿之上,早有人准备好纸张笔墨,二人说好都写楷书一副,只见二人提气运神握笔劲书。不大的功夫二人写好了,大家上前观看。

  有人把两幅字并放到一处,看着都赞口不绝一味叫好!此刻,太祖开口说道:“你们看谁的好啊?”众人说当然是太祖的`好了!太祖又问:“王爱卿,你说我俩的谁的好啊?”此刻,大殿上众人无语,都把目光投向王僧虔。

  只见王僧虔笑道:“为臣的书法,人臣中第一;陛下的书法,皇帝中第一”。众人听罢一起叫起好来,太祖也哈哈大笑,对王的回答无话可说。王的回答达到了即不偏低自己,也没得罪太祖的目的,这就是答话的艺术学问。

  可见,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交际之中,对如何应答问题及如何答话,实在是大有学问!这正是:

  太祖书法比高低,王僧虔巧岔话题。若知真的准答案,留给后人来解谜。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5

  乾隆是个象棋迷,他经常与被清太祖封为“铁帽子王”的老豫王多铎的第四代小豫王下棋。俗话说“棋找对手,将寻良才”。两人棋艺相当,不分上下。有时,小豫主受命去宫中与乾隆嬉戏,有时,乾隆干脆去豫王府找小豫王“博弈”。

  一次,乾隆与小豫王下棋时,小豫王说:“这次要论输赢和高低,我若输了,您可拔掉我府门钉一颗。”乾隆表示同意。小豫王紧接着又提出一个条件:“您要输了,得给我加一份俸禄,行吗?”“好!”乾隆高兴地答应下来。于是两人摆开阵式,拼杀激战起来,最后杀了个五比五平。小豫王对乾隆说:“我输给您五盘,您拔我五颗门钉,我赢您五盘,您给我加五份俸禄。”皇上是金口玉言,哪能反悔,只好勉强答应下来。小豫王走后,乾隆越想越不是滋味,我赢他五盘只拔去五颗门钉,输他五盘,却要给他增添五份俸禄,这不是有欺君之罪吗?这还了得,但又一寻思,豫王是“铁帽子王”之一,不能加罪服刑,但为了教训小豫王的贪婪,乾隆下旨工部将豫王府院墙加高三尺,形同大狱的'院墙一般。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6

  春秋时,吴国境内有座高山,山脚下有一对铸剑的夫妻,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莫干。干将、莫邪日夜辛劳,千锤百炼,用自己的心血铸出了一对削铁如泥的雌雄宝剑,雄剑叫“干将”,雌剑就叫“莫邪”。可是这个消息传到贪婪的`吴王耳中,他派人抢走了“莫邪”剑,还把干将给杀了。

  莫邪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含辛茹苦地把莫干抚养长大,并传给了他一身好武艺。到了莫干16岁那年,莫邪拿出“干将”剑,泪流满面的对莫干讲述了他父亲被害的经过。莫干听的心如刀绞:“娘,我一定要替爹报仇!”他佩上“干将”剑,拜别母亲,上路了。莫干来到姑苏城,正巧吴王在武场上看人比武。莫干大喝一声:“暴君,拿首级来!”挥动“干将”剑刺了过去。吴王吃了一惊,急忙抽出“莫邪”剑向莫干抛去。只见两道白光在空中闪耀,忽然并作了一道白光,从空中笔直飞落下来。青光一闪,吴王的首级滚了下来。

  莫干报仇雪恨后,回到家乡,但是莫邪已经死了。莫干含泪埋葬了母亲,并用这套雌雄宝剑来陪葬。后来,人们就把这座山取名为“莫干山”。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7

  有个县官不大识字。一天坐堂审案,师爷递给他的状子上有三个人的名字:原告郁工来,被告齐卞丢,证人新釜。县官看了"郁工来"的名字,喊道:"都上来!"三个人听了,急忙跑到堂前听候发落。县官生气地说:"我喊原告,干啥一起来?"

  接着,他看了"齐卞丢"的'名字,又喊道:"齐下去!"三人听了,又急忙退到堂下。县官更恼火了,说:"喊被告,为啥一齐下去?!"

  师爷见状不敢直说,便打圆场道:"原告名字另有一种念法叫郁工来,不叫"都上来";被告名字也另有念法,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

  县官问:"那证人的名字,另一种念法叫啥?"答道:"新釜。"

  县官说:"我估计他是有另一种念法了,要不然我要喊他"亲爹"了。"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8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夏天,爸爸带着两个孩子在乡下做客,孩子们在屋里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说着玩什么游戏。

  忽然,小妹妹看见有人在外面干活。“瞧,”小妹妹赶紧报告哥哥,“那人不怕热吗?”

  “是呀!”哥哥说,“你看他们锄草锄得满头大汗,汗水都流到地里去了!”

  爸爸听见了,站起来看着窗外。

  “孩子们,”爸爸慢慢地说,“农民伯伯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很多的心血,要从早到晚不停地劳动,才能保证秋天有个好收成。他们不是不怕热,是根本没时间休息啊!”

  小妹妹轻轻地说:“他们真辛苦!”

  “是啊,很辛苦呢!”爸爸说,“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要格外珍惜盘子里的食物。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啊!”

  哥哥说:“爸爸,你写一首诗吧,把这个道理告诉更多的小朋友!”

  爸爸笑了,他提起笔,在纸上写下了一首诗。没错,就是这首《悯农》。

  直到现在,我们依然熟悉并喜欢这首诗,因为,我们的`心里,也有着同样的尊重和同情!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29

  冬天的早晨,有个母亲带着孩子路过一座大山。孩子站在山头高兴地瞭望着四周,幼稚地说:“妈妈:站在山顶上正好啊!能看到……”

  “快下来!快……”母亲急忙催促说;

  “我看到了山下的村庄、树木。看到了远处的大河、梯田,还看到……”天真的`孩子把看到的向妈妈叙述;

  “你别说了,妈妈知道。”妈妈大声说着,连拖带拉把孩子弄下了山;

  “你为什么着急啊?”孩子不解地仰着幼嫩的小脸问;

  “山越高大,顶端的风就越狂,就越容易着凉感冒,就越不安全。”母亲边走边扭头看着大山的顶峰说;

  “这么说低处安全,高处容易着凉感冒……?”孩子不高兴地呶起小嘴说;

  “对!尤其是冬季,低处凉风吹不到,相对来说也就暖和、保险、安全。高出凉风透骨,有时候大风就能把人刮倒。……”母亲看着孩子耐心地说;

  “可大人有的到山顶峰去啊!”孩子仰起小脸接着问;

  “那只是少数人,你想得病的人多啊!还是健康平安的人多。”母亲低头拉着孩子继续走着问;

  “平安健康的总是人多。”孩子想了想说;

  “这就对了!”母亲笑了笑说;

  “好凉啊!”一阵风吹来,孩子不由打了个寒颤;

  “看感冒了吧!”母亲拉着孩子加快了步伐;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 30

  世界上很多人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感知自己渺小的。

  比如崔老师。

  崔老师的经历比较丰富。大学毕业之后,先是在另外一个城市一所全国重点中学当高中语文老师,评了高级之后调动到省城附近的一所国重继续从事教职。由于教学成绩优异,课余也爱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没几年,就到了教研室担任语文教研员。因为自己的实力和踏实的作风,崔老师从教研员又做到了招办主任的位置。这可是块肥缺,每年的.考试那么多,再加上把关整个小城的中考高考,那里面的利益不待言说。

  无论一部分老师把学校说得多么糟糕,其实学校还算社会上的一块净土,只要教学成绩优异,无论你个性如何,即使你不会讨好巴结,也是可以混下来的。

  机关则不然,当教学成绩无法成为衡量价值的风向标时,圆融的人际关系和适时适量的与领导亲近就成了处世法宝了。崔老师看来不擅长这块。

  没当多久,崔老师就下来了。下来了之后,正值壮年的他又被拉去搞教育科研。教育科研这块吧,现下比较流行。很多学校都提出"科研兴校"的口号,但是在早几年,教育科研还属于装点门面的板块,说白了,喊你搞教育科研,其实也就是把你闲置了。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相关文章:

民间传说故事03-14

民间传说的故事08-09

民间传说故事20个08-05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15篇(通用)03-11

民间传说故事通用(15篇)03-14

(合集)民间传说故事15篇03-15

经典的民间传说故事(通用16篇)03-28

兄弟的民间传说09-12

民间传说作文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