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区域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区域反思1
12月16日,上海专家汪博士来园观摩区域活动以及进行园本教研。我园全体教师对大班的区域进行了互相观摩活动。在观摩当中,我比较注重这些区域角的创设和孩子们玩的全过程。我发现老师们都能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来创设,投放的材料比较丰富,展示出来的作品很精致很漂亮,幼儿也在参与的过程当中也相当愉快,能够玩的进去。在这些区域的创设上有好多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就大一班的区域活动而言,我也感悟到了很多。从最初的设计,到整改再整改,到最后的活动开展,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看着孩子们在活动中认真专注的神情,活泼可爱的表演,那探究的欲望,还有那在区域制作完了作品不舍离去的孩子,摆弄着自己的制作成果。当然在观摩当中,我也感觉到了一些不足:
1、教师角色的定位要准确把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该做什么?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也就是从活动的前到后,从一个引领者变成一个尊重幼儿意愿的支持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幼儿探索学习的整个过程,这样才能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利于正确指导和帮助不同层次的孩子。
2、教师介入指导要适宜。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
3、“多给孩子一点空间”是我们大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在具体指导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变成一种灌输。记得汪博士说过:教师自制的教玩具要有创新,还要层层递增。4、活动区材料层次性不足,不能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需要。有的孩子可能已经操作好了这些材料,可是还有几个孩子并不会操作。这里就要把材料有层次的投放,否则对前一个孩子来说就没有吸引力,对后一个没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相信我们的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完善,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
中班区域反思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和讨论,使幼儿进一步学习和同伴友好地共同玩。
2. 幼儿共同分享成功后的喜悦,使幼儿感受愉快的活动情绪。
3.鼓励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大胆的向别人讲述自己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
4.通过观看图片,引导幼儿分析、讨论,懂得朋友间交往的方法。
5.幼儿能与同伴协商:“我能和你一起游戏吗?”或者“我们交换着玩好吗?”等,掌握简单的分享策略。
二.分区目标:
1.操作区 (晾衣服) :能力强的幼儿能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正确的摆放圆点,给衣服排队;能力一般的幼儿能完整的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能力弱的幼儿能根据数字准确的摆放圆点。
2.数学区(找朋友):能力弱的幼儿能准确的点数并将卡片放到相应的位置;能力一般的幼儿能完整的讲述:“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能力强的幼儿能将自己如何玩的说给其他小朋友听。
3.语言区(小信封):能力弱的幼儿能用手指逐字点读所掌握的儿歌;能力一般的幼儿能有表情的朗读儿歌;能力强的幼儿能将自己会读的儿歌表演给别的小朋友看。
4.双语角(卡片游戏):根据图片提示摆放相应的英语卡片和汉字卡片,幼儿间能相互介绍自己认识的英语和汉字。
5.转盘游戏(夏天里的运动):幼儿能相互讲述自己所认识的各种不同的运动。
6.认知区(夏天的果实):幼儿能说出各种不同的果实的名称,并能相互提问,分享自己所掌握的内容。
7.3.3.3:幼儿能初步掌握1-8的步骤,能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共同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活动区角创设
(1)做做玩玩:棒冰棒、棉花、泡沫、剪刀、胶水等。
(2)剪刀、胶水。
(3)3.3.3:3.3.3学具。
三.活动组织与指导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
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信,我们来看看信里的内容?
(二)观察图片,引导讨论:
1. 看看照片上的小朋友发生了什么事?
2. 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帮助他们?
(三) 创设情景,幼儿体验:幼儿自由结伴,分别到已创设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玩,
1.操作区 (晾衣服) :幼儿正确的摆放圆点,给衣服排队。
2.数学区(找朋友):幼儿能准确的点数并将卡片放到相应的位置,能完整的讲述:“几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重点区角:语言区(小信封):幼儿能将自己会读的儿歌完整的念给别的小朋友听,并能与同伴协商交换区角内容。
4、双语角(卡片游戏):幼儿能共同分享自己认识的英语和汉字。
5.转盘游戏(夏天里的运动):幼儿能根据字卡和图片,讲述自己所认识的各种不同的运动,并能与同伴合作讲述。
6.认知区(夏天的果实):幼儿能根据字卡和实物说出各种不同的果实的'名称。
7.3.3.3:幼儿能准确的做出1-8的步骤。
8.重点区角:手工区:
(1)幼儿能将自己的作品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2)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幼儿能将自己所掌握的内容与同伴分享。
(3)鼓励幼儿遇到问题能相互协商,不与同伴争抢。
(4)启发幼儿尝试参与各种不同的活动区域,能与同伴友好协商:“我也想玩这个游戏,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我参加这个游戏可以吗?”“我们交换着玩好吗”等。
(四)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活动情况。
幼儿说说自己刚才和谁一起玩的?玩了什么?怎么玩的。
(五)重点指导:引导幼儿与同伴一起友好的游戏,分享自己游戏的喜悦,能和同伴协商共同或轮流进行游戏。
(六)个别指导
引导小朋友在自己完整的讲述后,能帮助其它小朋友,和他们一同游戏。
鼓励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的玩,不与同伴争抢玩具。
反思: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学会了分享、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以游戏的形式,情景化的表演,让孩子不知不觉得学会了知识,掌握了技能。
中班区域反思3
区域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己决定活动内容、选择材料与伙伴,认真去做该做的事。如:为区域游戏的开展,他们积极参与环境的创设,活动中自己解决问题,在充分的活动实践中,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丰富,激发了探索外界各种事物的兴趣欲望,从而积极用于外界环境的同时,认识了自身的力量,培养了自信,增长了才干,同是创造的潜力也不断得到激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区域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由活动、自由游戏:活动类型是幼儿感兴趣的,具有多样化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在区域游戏中,幼儿的交往能力、兴趣爱好等都会集中反映出来,这些方面也只有通过幼儿自身活动才能得以提高,老师不能代替。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时,我们应正确处理好关系,让幼儿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我们不仅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而且还要注重将适度的自由与控制约束有机地统一起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我们呢班的阳阳最喜欢玩益智区的下棋游戏,平时也经常玩飞行棋,这天阳阳小朋友又想玩下棋的游戏,而这个区域的幼儿已满,这时,他便来求助于我们,我们没有给他安排,只是鼓励她说:“益智区已经够人了,你自己能不能想个办法和益智区的小朋友一起玩?”其余的话也没说,只是注意观察她。过了一会儿,只见他又到益智区,对正在玩下棋的幼儿说:你们下棋我来做裁判好吗?其他孩子商量了一下欣然答应了。于是阳阳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很快进入了角色。
在区域游戏中,只有多为幼儿提供实践机会,并正确地引导,才能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中班区域反思4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中班区域反思5
今天是我们玩区域的日子了。早早地上完了课,请孩子们安静地坐在我旁的边,分配起了区域。区域是轮流的,所以每个孩子都可以玩到不同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玩建筑区,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特别调皮,再玩的时候总会发生一些争执。于是在玩之前,我们做了勾勾手指头的保证的,谁一犯错,就会被取消资格,黄牌罚下场。他们的再三要求和保证,我心软了。话音刚落,他们几个高兴地朝着建筑区走去,玩了起来。我坐在美工区的一角,观察着他们这几个孩子。他们是我们班里很活跃的孩子,有时活跃的只要一看见人就容易兴奋起来。 果然,不出所料没过一会儿,他们就为了一块积木争吵起来了终于,嘟嘟他开口了:“阮老师说过《孔融让梨》记得吗?告诉我们要谦让,并且刚开始在玩之前,我们都答应老师的要好好玩,可是。 说着说着,他们不再为一块积木争吵了又恢复到了平静。
玩区域其实是给孩子创设一个特定的.环境,让他们身入其中去。进入这个环境中,需要接触伙伴,这就是合作游戏 。可是如何让他们学会玩,快乐地玩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一个小小的建筑区中,难免会出现争抢积木的现象,并且它很普遍。即使在开始分配之前,你千叮咛万嘱咐不可以争吵什么的,孩子毕竟是孩子,玩起来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孩子的天性―爱玩。作为老师的我们总是帮着孩子去解决问题,可是不曾想过这样的方式对吗?也许孩子也会有自己处理的办法,虽然不怎么周到,但在合作游戏中,让同伴折服的就是好办法。
中班区域反思6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体会建构的乐趣。
2. 学习初步的统计方法。
3. 在活动中学习分工合作,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的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围合、构建小屋的建构方法
难点:学习初步的统计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建构积木,感体统材料,废旧纸盒小组计划表,幼儿观察记录表,背景音乐,材料照片,彩笔,幼儿区域卡片,胶带座
活动过程
1.任务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认识小屋的组成。
(1)观看各种小屋的照片,了解小屋的基本构造。
(2)讨论搭建一座小屋有哪几部分组成(地基、墙体、房顶)
2.幼儿游戏计划---从设计、选材、分工来进行游戏活动的计划。
幼儿自由分组(1,2,3三组),每组商量各组搭建小屋的样子以及搭建所需的材料,进行分工(画设计图,材料记录,拿取材料)。
3.幼儿自主活动---幼儿根据计划进行搭建,同时要对搭建进行统计。
(1)每组幼儿开始合作搭建小屋,教师做观察记录,记录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
(2)每组幼儿在计划书中画出本组幼儿搭建小屋的样子,并且对选择的材料进行统计。
4.回顾与分享、交流---幼儿用图画的方式对搭建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分享交流。
每队幼儿画下搭建的样子,同时集体欣赏每个组不同小屋的样子,并互相分享搭建小屋的经验,。
4. 收拾与整理,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欲望,培养探究能力,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班户外建构区域活动——我的小屋,是在班级幼儿科学区域教学活动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活动,我班幼儿在班级科学区域活动时,就喜欢用各种材料进行“小屋”的创作,因此让我创设了此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从参观、讲解、分组、选材料、自由建构、记录表格、作品呈现、分享交流、最后收拾整理,整个活动环节都很流畅,活动过程中幼儿投入都很积极踊跃,状态较好,但是并不是每个活动都是完美的,因此我对自己的本次区域活动也做了如下反思。
一、自我“教”的反思
在本次区域活动中,我把大多数时间交给了幼儿自己,在活动开始、结束我占用了大概5分钟左右的时间,其余的时间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个别指导来完成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自己反思了几点问题:1、幼儿自由分组虽然我未干预,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就发现三组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导致了在后面活动中团队合作上的分歧,造成了我后来想参与但是已经来不及的结果;2、在准备材料上的介绍欠考虑,介绍不充分,造成了后面活动中幼儿选择材料上的.不均衡和记录表上的不清晰;3、前期幼儿经验准备工作不充分,在活动观察过程中,发现幼儿“小屋”的搭建出现了一些问题,虽然我及时进行了参与指导,还是发现幼儿的知识技能的构建不好,造成了活动中有一组幼儿的“小屋”并未能完成;4、重过程轻分享,活动分享交流部分完成不好,幼儿的观察记录表完成不到位。
二、幼儿“学”的反思
本次活动非常受幼儿的喜欢,15名幼儿在活动中“玩”的都很开心,但需要反思的有三点:1、幼儿在分组环节非常的开心,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活动,但是这样的结果也导致有个别幼儿受到了冷落;2、因本次建构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小屋,但是在活动中发现幼儿在选用建构材料上都很单一,如:一组幼儿就只用了木质建构材料,二组幼儿就只用了纸箱,后来在老师的指导和参与下才选择了其它材料的加入,三组幼儿虽然选择了多种材料建构,但是最终的作品呈现上并不成功;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能力差异性较突出,个别幼儿的建构能力较好,在整个团队中就起到了领头、出主意、建构的作用,导致了部分幼儿就听从、顺意,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三、如何改进
对于幼儿来说,这节活动很受幼儿喜欢,让幼儿在开心的“玩、游戏”中就提高自己的一些能力,对于老师来说,这节活动从教案书写——备课——活动材料的准备——教学实施,整个活动的环节都很流畅,顺利,但是通过本次建构活动也让自己在以后的建构活动中有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改进方面:1、区域建构活动虽然把更多的“权利”交给了幼儿自己,但是老师也要有实际的考虑,比如在幼儿的决定出来以后如果存在问题,老师还是要及时的干预,做出调整;2、老师的课堂观察至关重要,老师的身份就是一个“旁观者”,但是发现幼儿出现偏离预定方向,远离预期目标时,要及时出来指导,参与;3、教学环节的把控老师一定要清楚,不能忽视分享交流环节,因为该环节可以较好的锻炼幼儿口语表达、交往、自我反省的能力。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察觉水平来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师教学行为,促进教师能力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教学反思,也让自己的教学专业、技能不断的提升和发展,我会坚持这样的好习惯,让自己不断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
中班区域反思7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分析: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3
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中班区域反思8
事件:
今天区域游戏,正当孩子们和谐地玩着游戏时,突然我听到了一声刺耳地喊叫声,“好好没给钱就把薯片拿走了。”“快抓小偷!”我还没反应过来呢,超市里的“工作人员”萱萱马上冲到了娃娃家里,揪住了正在做客的好好。这时,娃娃家的“妈妈”蒋郭一连忙问为什么要抓住他们的`客人。萱萱生气地说道:“他偷我们的东西!他没给钱就拿走了!快把东西放回去!”原来,银行里没钱了,可是好好又想到娃娃家做客,于是就在超市外面伸手拿了罐薯片就跑了。本想着孩子们会怎样处理这件事呢,突然,蒋郭一温柔地对着好好说:“好好,你不买东西也可以来做客的,我们娃娃家欢迎你,但是不付钱是不能拿超市里的东西的,你快去还掉吧。”好好听了,高兴地点了点头,马上把薯片还回了超市。萱萱也跟着回了超市。
反思:
为了观察幼儿如何解决纠纷,我没有介入游戏中,作为旁观者,我欣喜地看到幼儿已经具有了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发生此次问题的原因,我也有一定的责任,银行里不应该出现没有钱的情况,所以,我马上又为银行补充了些“钱币”让幼儿可以不再为没钱取而烦恼。其次,导致此次事件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班幼儿的角色意识不强,也没有很强的社会意识,在评析游戏的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讨论了去超市应该注意哪些的问题,幼儿纷纷表示只有付了帐才能把东西带回家。
中班区域反思9
一、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这一活动形式满足了孩子们不同的发展需要,尊重了孩子们的个别差异,它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因此,它越来越被我们老师所重视,成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案例:
一天,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增加了新的材料——夹东西。根据孩子们不同的能力,我们分别提供了纸团、红枣和玻璃球,让孩子们用相同粗细的筷子尝试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相同高度的碗中。孩子们对新的材料很感兴趣,都想来玩一玩。
这一天,小林最先来到了生活区,他一眼就看到玻璃球还没有人玩,于是就端出了夹玻璃球这个最高层次玩了起来。在班上,小林的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弱,他试了好几次,怎么也夹不起来。我在边上看了他约有五六分钟,看他老是夹不起来,于是就走过去,蹲下来轻轻地对小林说:“小林,你试试夹纸团好吗?”小林抬头看看我,摇摇头说:“不,我就是要玩珠子。”我又劝了他好一会,极力转移他的注意力,可是一直没有效果,小林坚持要玩玻璃球。没办法,我只能手把手地教他夹,可是还是不行。小林的动作是对了,但手不灵活,用力的方法不对。就这样,我们夹了好一会儿,小林忽然抬头对我说:“杨老师,你给我一个调羹吧!调羹我会舀的。”我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心想:给不给他呢?如果给他调羹,就没有按要求进行活动,材料提供的目的达不到。而且,给了小林调羹,其他的孩子也会要,这可怎么办呢?回头又一想:现在小林的兴趣在玻璃珠上,因此,他不会去考虑换材料,可也与能老是让小林坐着呀?于是我从柜子里找出了一个很小很小的调羹,交给小林。小林拿到调羹就开始勺起来。一开始是一颗一颗地勺,接着就是两颗两颗地勺,在勺两颗的时候,他得意地抬头看着我说:“杨老师,你看!”
第二天,区域活动开始了,只见小林选择了第一个层次——夹纸团,慢慢地夹者,他的动作比较准确,夹地很专心。
三、分析与反思: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孩子们并不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水平来选择适合他们活动的材料的,他们往往只是按自己对材料感兴趣的程度来选择。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材料,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呢?
在这个案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给他调羹对不对?
一开始,当小林选择最高一个层次时,我们都看的出来,小林并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夹玻璃球,他只是想玩玻璃球。当我极力地想转移他的注意力时,小林还是在盯着他的玻璃球,这时,小林的注意力、兴趣点全被玻璃球吸引了。当小林夹来夹去还是不行时,他尝试了第一次地自我的调整,对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小林经过尝试已经了解到了自己还不会用筷子来夹玻璃球,这个要求自己达不到,但此时他很想玩玻璃球,怎么办呢?于是他
想到了自己会用调羹,就向我提出要用调羹的要求。这时是他自己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当时我的内心是十分矛盾的,因为,我的心中的即时目标是固定的。在经过一阵挣扎后,我最终选择了尊重他,给了小林调羹,满足了他这时的需要。在随后的活动中,小林进行了第二次的.自我调整,他尝试用小调羹一次舀两个玻璃球。并在第二天尝试了第一个层次的活动。到这时,我的问题解决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识到了几点:
一、目标应随孩子的需要灵活调整。
有时,我们往往太执着于自己的活动目标,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需要,顺着孩子一些,也许会出现另一番天地。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在同化和顺应的基础上的知识、行为的重新建构过程。小林要玩玻璃球,但按老师提供的要求他并不能达到,怎么办呢?小林他通过自我的调整,征求老师的帮助,降低了要求,达到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同时,他也在给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己舀的难度,这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在第二天,小林自然而然的选择了适合自己能力的材料进行活动。在这个案例中,正是因为后来我尊重了小林的已有发展水平、能力和经验学习方式,才使小林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兴趣的满足,使他第二天又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第一层次),逐步得到提高。
二、方法应灵活多样。
在《指南》中说“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指南》,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当小林在开始活动时,我首先运用了观察的方法,看看小林是怎样进行尝试的,当发现他有困难时,我进行了指导、帮助。一开始,我从预定目标出发,想转移小林的兴趣,但这个困难实在是很大,于是我用了示范的方法进行帮助,但这个效果也不大,最后我支持了小林的要求,先让他用调羹来舀,从小林原有的能力上逐步进行提高,这样既保护了小林尝试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小林手的灵活控制能力,这样和乐而不为呢?
三、介入之前,要学会积极等待。
积极等待是指对消极等待而言,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小林在我转移他的兴趣时,追随了我,那么可能小林的困难就不
存在了,他的兴趣将因着一次的活动而告终,值得庆幸的是小林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而我也尊重并支持了小林的选择,这样才更好地让小林在自己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自己的困难,产生了矛盾冲突,从而进行了自我调整,自己来想办法尝试解决。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观察、分析的能力,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能力、特点,及时调整目标,进行支持、合作、引导,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满足和成功。
中班区域反思10
区域游戏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所以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区角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班有四个区域:新东小市场、美工吧、益智区和红乐坊。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他们有的画画、有的开心的编辫子、玩沙漏,卖东西……他们常常将画好的画拿给我看,并开心地告诉我他画的是海底世界;问我买不买她的菜,要买的话可以便宜点卖给我……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就会高呼“万岁”,很快就融入其中,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特反思如下;
1: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比如我们红乐坊。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2:我们教师可指导不当急于求成,导致孩子失去自主探索的机会,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我们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
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反思,我们知道所谓区角活动,简单地说就是小组或个别活动,也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有意识地将整体活动范围分割成小区活动活动空间,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长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创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主题与区角有机结合,互相渗透,使主题在区角中生成和发展,使区角在主题背景下丰富和深入,体现课程内容的整体性,促进幼儿整体性发展。
- 相关推荐
【中班区域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反思01-07
中班家长开放日反思03-09
中班蚂蚁搬豆反思03-09
中班春天主题反思03-09
[集合]中班春天主题反思03-09
幼儿园中班课后反思03-10
中班科学反思【经典15篇】01-07
区域店长竞选稿02-28
初中班主任工作反思03-07
初中班主任工作反思(精选)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