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可以理解为考试时会涉及到的知识,也就是大纲的分支。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涉世家》 知识点梳理(精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词语解释:
1.少时年轻的时候
2.尝与人佣耕曾经
3.辍耕之垄上停止;去、往
4.怅恨失望
5.苟富贵如果
6.若为佣耕你
7.太息长叹
8.安知怎么
9.適戍强迫去守边。適通谪
10.屯大泽乡停驻
11.皆次当行编次
12.会天大雨适逢
13.度已失期估计;误期
14.乃谋曰于是、就
15.亡亦死逃走
16.等死同样
17.吾闻二世少子也听说
18.数谏故屡次;缘故
19.上使外将兵皇上;带领
20.今或闻无罪有人
21.楚人怜之爱戴
22.今诚以吾众如果
23.为天下唱通“倡”,带头倡导
24.以为然对的
25.乃行卜去、往
26.卜者知其指意意图
27.念鬼考虑卜鬼的事
28.威众威服众人
29.丹书帛曰用朱砂;写
30.陈胜王称王
31.所罾鱼腹用网捕
32.得鱼腹中书字条
33.固以怪之矣通“已”:本来认为奇怪
34.间令暗使。间,私自,偷着
35.之次所旁丛祠中往,到
36.旦日第二天
37.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
38.素爱人向来
39.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屡次
40.令辱之使
二、翻译句子:
1.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翻译:陈涉年轻年轻时,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翻译: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翻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时期。误了期限,按法令都得杀头。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现在逃走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5.天下苦秦久矣。
翻译:天下老百姓苦于秦(的统治)很久了。
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翻译: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7.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翻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托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部下,向天下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8.此教我先威众耳。
翻译: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
9.固以怪之矣。
翻译:自然就诧怪这事了。
10.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
翻译:又暗使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夜间用篝火装作“鬼火”,又装狐狸叫,喊道
1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翻译:第二天,戍卒中到处谈论,都在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
12.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
翻译:吴广故意屡次扬言要逃走,使尉恼怒,让他责辱吴广
13.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翻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可是守卫边境而死的人一定也占十分之六七。
14.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翻译:况且大丈夫不死便罢,死就要干出大名声啊,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5.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翻译:(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16.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翻译:几天后,(陈胜)下令召集三老、豪杰一起来集会商议大事。
17.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翻译:将军亲自披着坚固的盔甲,手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无道的昏君,消灭暴虐的秦王
18.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
翻译:各个郡县里痛恨秦朝的官吏的,都惩罚当地郡县长官。
三、问答总结:
1.本文选自哪部名著?作者是谁?
答:《史记》;司马迁
2.陈涉起义的直接原因及根本原因分别是?
答: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
3.陈涉为起所作的两方面舆论准备是?
答:丹书鱼腹;篝火狐鸣
4.陈涉是怎样一个人?
答: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卓越的组织和领导才能,有超人的才略和胆识。
5.文中能体现陈涉少时就有远大志向的一句是?
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6.既表明陈涉对统治阶级无比愤恨又表明其伟大抱负的动员群众的名言是?
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7.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
答:陈胜佣耕出身,记叙陈胜与别人对话的手法表现陈胜不安现状。胸怀大志,有政治抱负的性格特点。
8.陈胜、吴广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举行起义的?他们的行为说明了什么?
答:是在陈胜,吴广等九百贫苦人被征戍边,途中遇雨,道不通而无法按期到达目的地,而按秦朝法律都要被杀的情况下,不得不举行起义的。这既说明了秦徭役繁重,法律苛酷的暴政,说明了起义是被逼出来的,又表现了陈胜等人敢于反抗的精神。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在逃亡和起义同样都是死的情况下,毅然选择为了救国救民而举行起义的决定,充分显示出陈胜的“鸿鹄之志”。
9.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为了哪些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答:决定起义后,陈胜、吴广首先分析天下形势,拟定斗争策略;陈胜又分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制定了借深得人心的扶苏、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发动起义的斗争策略;然后为起义作舆论准备,他们运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方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使人们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士卒中很快得到反应。
10.“陈涉少时,尝与人拥耕”,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陈步是个无田无地靠帮别人打工为生的贫苦农民。
11.“怅恨久之”,表明了什么?
答:表明陈胜对自己所处的佣耕地位怨恨不满。
12.而对话中的“苗富贵,无相忘”,表达了什么?
答:表达了陈胜极想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愿望,也反映了他其有朴素的阶级友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则通过形象的比喻,道出陈胜怀有远大的志向。这样课文开篇就让读者了解陈胜虽然出身低践,但却有反抗精神,胸怀大志,不同常人。
四、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什么?
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3、“燕雀”、“鸿鹄”各比喻什么?文中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强烈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愿望呢?
燕雀: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鸿鹄: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
苟富贵,无相忘。
4、陈涉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怎样的分析和估计?
“天下苦秦久矣”是起义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义旗一举,“宜多应者”。
5、陈胜、吴广指出的众士面临的绝境是?
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6、陈胜在发动起义前所做的“威众”准备是什么?这样做的效果是什么?
鱼腹藏书,篝火狐鸣
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7、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陈涉、吴广起义经过了几个步骤?每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
首先用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然后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的障碍;接着陈、吴二人号召徒属,进行宣传,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关系,又指明了斗争的方向;紧接着明确了起义军的名义、标志、称号及组织领导,使起义工作从思想到组织上落实,最后起义军在陈胜、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并迅速壮大,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已成燎原之势。
9、“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攻陈,陈守令皆不在”:守令闻起义军将至,皆弃城逃跑。由此可以想见起义军所向披靡的声势。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照应上文,“天下苦秦久矣”和“宜多应者”,说明陈涉的分析完全正确,局势的发展恰如他起义前所料。
10、文中哪些词语表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结尾一句有什么作用?
“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涉、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号召力之大,农民起义风暴席卷各地,猛烈地动摇了秦王朝统治。同时也告诉人们,这场农民运动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
五、内容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六、段落结构:
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七、课文分析:
本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课所选内容,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本文按事件发展过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开始,先交代陈胜、吴广的姓名、籍贯,然后重点介绍陈胜。“尝与人佣耕”,点明他雇农的身分。“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一个行动,一个神态及两句对话,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这段叙述,暗示了陈涉起义是有思想基础的。
第二部分(第2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先交代征发贫民戍边的时间、人数和陈胜、吴广在队伍中的职务,然后叙述起义原因。“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既点出了起义的直接原因,也说明了秦王朝刑法的残酷,逼得农民走投无路。在“亡”(逃跑)与“举大计”同样是死的情况下,在束手待毙与奋起反抗斗争之间,他们做出了“举大计”的抉择。这里的叙述,表现了他们斗争的决心和政治远见。
往下,作者运用对话,详写陈、吴二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制定策略。“天下苦秦久矣”一句,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这是起义根本原因,也是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陈涉提出利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即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树立起义队伍的威信。他确信,只要义旗一举,“宜多应者”。显示了他有勇有谋。
最后,叙述了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使用了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戍卒中很快得到反应。再次显示了陈、吴二人的斗争才智。
第三部分(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头一句话先写吴广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再写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障碍,为下面动员、组织起义作了准备。文章对并杀两尉的描写极为简练、生动,用“挺”、“起”、“夺”、“杀”“佐”几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一场激烈的格杀场面,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和反抗斗争精神。
接着,写动员群众。陈、吴二人抓紧群众“激怒”之后的时机,“召令徒属”,进行宣传动员,号召起义。他们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分析,又指明了斗争方向(“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也就是要为国而死),结果徒属皆“敬受命”,点燃了反抗斗争的怒火。
往下,用简练的语句,交代了起义军的名义--树扶苏、项燕的旗号;标志--“袒右”;号称--“大楚”;誓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组织领导--陈涉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最后,写起义军在陈涉、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及迅速壮大的形势。起义军势如破竹,地方守令闻风而逃。终于,“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响应和支持,证实了陈涉“宜多应者”的预见,显示了农民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
八、写作手法:
1.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赵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画,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的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
2.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
全文共写了三次话:
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第二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3.根据人物不同身分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
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 相关推荐
【《陈涉世家》 知识点梳理精编】相关文章: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02-27
陈涉世家反思小结02-29
部编二下语文七单元知识点梳理02-28
《陈涉世家》一词多义归纳12-13
陈涉世家的一词多义归纳01-04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梳理03-03
语文必修二知识点梳理12-19
高二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03-05
高一化学知识点梳理整合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