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课文

2024-03-04 好文

《像山那样思考》课文1

  新课教学,展示教学目标:

  1.理解文中狼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

  2.提高对大自然的感悟力并树立生态保护意识。

  导入:(师回顾)“谛听天籁”部分包括哪几篇文章?(生回答)“天籁”可以是什么?(生有回答“大自然的声音”的)对,“大自然的声音”,会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幻灯片展示,一幅美丽的大自然图景,下有文字说明:“大自然是美的源泉。它崇高而又优雅,雄浑而又柔和;它时而狂放不羁,时而静谧深远——”)大自然是美丽的;可是,课文《像山那样思考》却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了怎样来谛听天籁——大自然?请大家仔细阅读文章,可以读出声来。

  生:自由朗读文章。

  师:(简介作者)本文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沙乡年鉴》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师:学习中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幻灯片):

  师:看完了吗?(生答)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多幻灯片展示问题):

  1、听到远山里的这一声狼嗥,不同事物有哪些不同的反应呢?

  2、人类对狼群做了些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3、对山来说,狼嗥意味着什么?

  4、作者自己又是怎样看待这一声狼嗥的呢?

  生(分组讨论)

  师(提示):我们就在课文中找,课文中都有答案。

  生:积极的讨论。

  (大约三分钟后)

  师:遇到困难了吗?请大家和我一起总结:有哪些事物对狼嗥产生了反应?

  生回答(师板书)

  师:没有讨论好的同学请继续讨论,我请一位同学标出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

  一生到黑板前标注

  师生讨论这幅图(板书)中各事物的关系。

  师:明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转到我们转到第二个问题上来。人类的干涉,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生:自然环境被破坏掉。

  师:书上是怎么说的?

  生:“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变成无用的东西,然后则死去。”

  生:还有,第九小节“我们才有了沙尘暴……”

  师:总归来说,自然还有没有生命的活力?

  生(齐):没有。

  师:好,下面我们接着来看第三个问题。对山来说,狼嗥意味着什么?

  生(三三两两):希望。

  生:山将会更有活力。

  师:可不可以具体一些?

  生:山将会变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师:山听到了狼的嗥叫之后,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欣慰。

  生(纷纷):高兴、喜悦、激动、和原来一样……

  师:有了狼会怎样?

  生:有了生机。

  师:作者对待这声狼嗥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大家说说看。

  生读课文第六段“当我们到达那只老狼的所在时,正好看见在它眼中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的绿光。”句。

  师:你能感受一下吗?

  生:仇恨、绝望。

  师:有没有悲伤?作者有没有像山那样思考呢?请大家看问题(幻灯片):

  师:请各位同学自动分成两组,从“该”和“不该”两个方面进行辩论。请先选出你们的一辩、二辩、三辩、四辩。

  生(争论,问题完全脱离文本,课堂一时失控。)

  约五六分钟后。

  师:辩论到此暂停!我们都希望人类的和谐发展;可是,科学家目前也没有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些图片,都是一些已经灭绝的动物。

  师(展示幻灯片):西非狮,1865年灭绝。恐鸟,1800年彻底灭绝。南极狼,1875年灭绝。中国白臀叶猴,1882年灭绝。亚洲狮,1908年灭绝。东袋狸,1940年灭绝。

  师:大家看完之后有什么感想?

  生:太可怜了,太可悲了……

  师:大家感慨很多,请你们来说一说感想吧!说说你的环境观,尤其要结合现在我们人类面临的SARS、禽流感、环境污染等问题说。

  生(争先恐后)

  师:假如你作为一名环保者,你会怎么做呢?

  生:种树……

  师:大家做到了吗?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首诗歌《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日本]谷川俊太郎),请大家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大家读的很好(其实有的学生还没有看清楚)。小鸟会消失,人类呢?会不会消失?

  师(展示幻灯片):人类在付出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代价后,换取了所谓的物质文明的进步,却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听狼的嗥叫,来感受一下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师(点击幻灯片,传来一声悠长凄厉的狼嗥……)

  师:我们希不希望再听到这种声音?

  生答。

  师布置作业:写学习本文的感受或写诗抒发感情。(下课!)

《像山那样思考》课文2

  授课人 孙荪

  授课时间 周三上午第三节

  授课地点 高一(6)班

  学习目标

  1. 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 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 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教师做好课前预习指导工作,教会学生评点的方法,学生在感知文本、研习文本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评点,课上师生、生生间进行交流。

  把握文眼,在那一声狼嗥上做文章。让生沿着作者设定的切入点去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解文题)像山那样思考,是指谁要像山那样思考?

  “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二.自读感知、剖析思路:

  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小组合作),全文可分几个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

  三.研读探究:

  出示相关思考题,要求学生带着疑问看课文,并小组讨论、交流,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生读1-2节)

  1. 作者以一声狼嗥开篇,那么对于这声狼嗥不同的生物都有怎样的反应?它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2.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

  排比句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 对这声狼嗥,一般所能理解的浅层含义和只有大山才能听懂的深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学生边读边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听懂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谈谈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多媒体显示问题)

  1. 为什么我们必须像山那样思考?

  2. 如果像山那样思考,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大自然,怎样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四.拓展练习

  阅读一段材料,为20xx年“世界环境日”拟一个主题,并简述理由。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世界环境日”的确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态度,表达了我们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如下:

  1994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xx 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xx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xx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xx 水——二十亿人民之所系

  20xx 海洋存亡 匹夫有责任

《像山那样思考》课文3

  一声深沉的、来自肺腑的嗥叫,在四野的山崖间回响着、然后滚落山下,渐渐地隐匿于漆黑的夜色里。那是一声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对世界上一切苦难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一切活着的生物(也许包括很多死者),都留心倾听那声呼唤。对鹿来说,它是近在咫尺的死亡警告;对松林来说,它是预测半夜里格斗后留在雪地上的流血预言;对野狼来说,就是要来临的一种有残肉可食的允诺;对牧牛人来说,那是银行帐户里透支的威胁;对猎人来说,那是獠牙抵御子弹的挑战。然而,在这些明显的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隐藏着更加深奥的含义;只有山知道这个含义,只有这座山长久地活着,可以客观地去聆听狼的嗥叫。

  不过,无法理解那声音所隐藏的含义者,仍知道这声嗥叫的存在,因为在整个狼群出没的地区都可以感觉到它,而且,正是它把有狼的地方与其他地方区别开来的。它使那些在夜里听到狼叫,白天去察看狼的足迹的人毛骨悚然。即使看不到狼的踪迹,也听不到它的声音,它也是暗含在许多小小的事件中的:一匹驮货之马深夜里的嘶鸣,岩石滚动的刺耳声,鹿群逃命的跳跃声,以及云杉下道路的阴影。只有不堪造就的初学者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或无法察觉山对狼怀有秘密的看法。

  我自己对这一点的坚信不移,要追溯到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当时,我们正在一个高耸的峭壁上吃午饭。一条湍急的河流在崖壁下蜿蜒流过。我们看见一只雌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的——它正在涉水渡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淹没在白色的'水中。当它爬上岸朝我们走来,并甩动着尾巴时,我们才发觉我们错了:那是一只狼。另外还有六只显然是正在发育的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它们确确实实是一群狼,就在我们的峭壁之下的空地上蠕动着,玩耍着。

  在那些日子里,没有人会放弃一个杀狼的机会。瞬间,子弹已经射入狼群里,但我们太兴奋了,无法瞄准:我们总是搞不清楚如何以这么陡的角度往下射击。当我们用完了来福枪的子弹时,老狼倒了下来,另外有一只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山崩造成的一堆人类无法通行的岩石中去了。

  我们来到老狼那里时,还可以看见它眼中那令人难受而垂死时的绿光渐渐熄灭。自那时起,我明白了,那双眼睛里有某种我前所未见的东西——某种只有狼和山知道的东西。我当时年轻气盛,动不动就手痒,想扣扳机;我以为狼减少意味着鹿会增多,因此,狼的消失便意味着猎人的天堂。但是,在看了那绿光熄灭时的情景,我明白:无论是狼,还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出现许多鹿刚踏出来的纷乱小径。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然后便衰竭枯萎,不久渐渐死去。我也看见每一棵可吃的树,在马鞍头高度以下的叶子全被鹿吃得精光。看到这样的一座山,你会以为有人送给上帝一把新的大剪刀,叫他成天只修剪树木,不做其他事情。到了最后,人们期望的鹿群因为数量过于庞大而饿死了,它们的骨头和死去的鼠尾草一起变白,或者在成排只有高处长有叶子的刺柏下出腐朽。

  现在我猜想,就像鹿群活在对狼的极度恐惧之中,山也活在对鹿群的极度恐惧之中。而或许山的惧怕有更充分的理由,因为一只公鹿被狼杀死了,两三年后便可以得到替补;然而,一座被过多的鹿摧毁的山脉,可能几十年也无法恢复原貌。

  牛群也是如此。牧牛人清除了牧场上的狼,却未意识到他正在接收了狼的一项工作:以削减牛群的数目来适应牧场的大小。他没有学会像山那样来思考,因此,干旱尘暴区出现了,而河流将我们的未来冲入大海里。

  我们都在努力追求安全、繁荣、舒适、长寿和平静的生活,鹿用它轻快的四肢,牧牛人用陷阱和毒药,政治家用笔;而大多数人则用机器、选票和美金。但是,这一切都只为了一件事:这个时代的和平。在这方面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是很好的,而且或许是客观思考的必要条件。然而,就长远来看,太多的安全似乎只会带来危险。当梭罗说“野地里蕴含着这个世界的救赎”时,或许他正暗示着这一点。或许这就是狼的嗥叫所隐藏的内涵,山早就领悟了这个含义,只是大多数人依然没有感悟。

  教材简析: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收录的一则随笔。文章第一段是对一声狼嗥的特写。文笔简洁传神,携裹着作者深深的忧虑意识——他把诗意的叙写和深刻的生态忧虑杂糅在这声狼嗥中,给人以灵魂的震撼。接下来的一段记写了鹿、郊狼、牧羊人、猎人对这声狼嗥的反应。作者进而指出,在浅层的希望和恐惧之后,还有更深刻的、只有这座山能听懂的含义。作者将一种深刻的生态伦理问题以极其形象而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述出来,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 相关推荐

【《像山那样思考》课文】相关文章:

像海燕那样飞翔作文08-01

像花朵那样绽放作文08-14

绽放,像梅那样作文09-06

像“跪射俑”那样放低自己05-06

那样的年华作文04-28

那样的你作文12-13

那样的年华作文07-28

我不该那样说作文02-21

少年残像组诗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