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立体图形教后反思1
本节课是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数与空间的教学开始,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学习几何概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刚刚入学不久的时间进行,这时候的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我把本课大部分教学时间都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认识物体》一课时,课前,我准备了三袋学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和用到的,比如火柴盒、铅笔、玻璃球、接力棒、橡皮擦、骰子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形状相同的分为一类,孩子们分的非常好,大部分都分出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这样四类。这样组织教学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上课时,我通过让学生看一看,并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同学们通过分类后的各类实物,能够感知每种物体的特征。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这些物体,并能准确的判断。紧接着我用彩色图卡让学生们上黑板分类贴图,为了关注到每一位同学这个环节我准备了大量的图卡,也用去了不少时间。之后我利用课件设计出智慧岛闯关的几道练
习题,还设计了我说你摸的游戏,把一些能用的学具以奖励的方式送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操作、练习的机会,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还使学生在玩中进一步巩固各种物体的特点,效果不错。本节课也有一些难点,认识物体这节课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确实是比较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因为圆柱体有粗细长短之分,学生往往会把它分成不同类型,长方体与正方体又有许多类似,学生又会把它们归为一类。所以仍需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巩固认识。
本节课从整体上讲是比较成功的,针对小班额的教学,切实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关注每一位同学的发展,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练习量较大,通过不断的练习巩固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用日常生活用品为教具,拉近生活与数学的距离,让学生更易理解。但是在第一个环节也就是让学生分类的时候,我没能静下心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没有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摸一摸,滚一滚,充分感受物体形状特征,导致在练习中又一再强调和重复,如果把练习中强调特征的时间拿出来在第一个环节的时候让学生充分感知,那么这堂课的效果会更好,这也暴露了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一味按流程进行教学环节却忽略了学习本身的节奏。今后,应以学生接受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为考虑重点,彻底以学生为主体,做好学习的引导者。
认识立体图形教后反思2
认识图形这节课堂教学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但不要求学生准确的表述这些图形的特征。“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对这些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些认识,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动手摸。
通过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动手分类、小组合作、概括总结出四种立体图形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教学比较好的方面是:
1.在上课时我在课前的谈话中,设计了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部分,我通过让学生认识、观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动手操作等经常见到的物体根据不同的形状进行了分类。
2.学具的管理还可以,让学生这节课能有序的进行。另外我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所分物体的不概括出了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名称,从现实的`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通过教师提供的大量实物有了最直观的感受,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小组合作、动手给物体分类、观察分类后每种物体的特点,抽象概括出了每种立体的名称。在直观的基础上建立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的表象。通过,列举生活中见到的物体,有利于学生把课本上的使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1.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时,应让学生分别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然后再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评价语指导性欠佳,需在平时的课堂中练习。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不太合理,前松后紧,导致有些环节没有讲。
- 相关推荐
【认识立体图形教后反思】相关文章:
《万以上数的认识》数学教后反思07-11
散步教后反思12-16
《北京》教后反思09-29
《海底世界》教后反思08-15
《金色的脚印》教后反思10-07
《桂林山水》教后反思08-15
《大自然的文字》教后反思10-06
《爱如茉莉》教后反思08-01
《在家里》教后反思(精选11篇)11-16
《乘法分配律》教后反思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