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许多农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而且在播种前,人们往往还要疏松土壤、适当浇水。请你根据这些现象,推测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外界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有哪些?
生1: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生2:种子的萌发还需要土壤。
生3:我觉得种子的萌发需要温度和阳光。
生4: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还需要肥料。
师:这么多的条件,哪些师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生:水、空气和土壤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生1:我觉得温度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师:刚才同学们说种子萌发需要肥料,为什么它又不是必要条件了呢?
生2:因为种子本身就贮存着养料,所以种子的萌发就不要肥料。
师:同学们分析得不错,那么我们的这些假设是否成立呢?这还需要我们用实验来检验了。
因为农村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补齐,我将学生分成了十个小组,并作出明确分工:组长负责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做好分工;记录员负责记录讨论结果,准备组间交流;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负责人;实验操作人负责操作实验。
课件出示讨论的问题: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2、实验探究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用具?
3、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
4、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的条件?对每一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的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一样?
5、每一组应当又多少种子?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
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我看小组之间讨论的差不多了,请同学们准备好材料,来交流这些问题的讨论结果,可以吗?
生:可以。
教师拿出几种种子,其中包括正常的、死亡的、残缺的、干瘪的、休眠的等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讨论
师:同学们,这么多种子,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来做实验呢?’
生:我们组认为实验时应该选择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
师:用什么植物的种子合适呢?
生:黄豆、绿豆或者花生种子都可以。
师:我们需要用到什么实验用具?
生:根据课本资料,我们觉得实验时可以准备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生:我们组认为也可以用4个有盖子的水杯。
师:不错,大家很有想法。其实只要我们选的材料能够完成实验就都可以
生:我们组发现,在实验时要注意用一样多的种子。
师:每个瓶子里放一粒种子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能呢?
生:因为一个种子有可能是不好的,本身就不能发芽,这就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为了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我们最好在每个瓶子里多放几个种子。
师:同学们说得有道理。下面请各小组根据我们的讨论结果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试验计划。
根据教材内容,学生互相探讨分析并制定出本组的探究计划。
设计好自己的实验计划之后,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好实验对照组。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实践,所以将实验设计好后,真正的实验、观察和记录活动需要同学们在课下完成。
教师及时指导和督促学生,保证实验完成的有效性。
出示探究实验对比表:
探究实验对比表
示例1.
条件
实验组
对照组
温度
4
20
30
25(室温)
空气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充足
水分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适量
学生在课下完成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实验期间教师随时提醒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随时抽查并给予评价。要求每组负责的学生要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以备下节课组间的就留汇报。学生记录操作成中的规范性和出现的问题。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几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几号瓶子中的种子没有能发?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
你得出的结论是: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 相关推荐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雨季的萌发作文03-21
九年级上册《不求甚解》课堂实录人教版03-08
神奇的种子11-30
散步课堂实录12-18
蒲公英课堂实录05-05
《背影》课堂实录03-08
《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12-17
《杨氏之子》课堂实录12-17
《秋天的雨》课堂实录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