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除杂知识点

2024-02-29 好文

  上学期间,大家都背过各种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除杂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除杂原则

  1、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提纯或分离的物质不能转变成其他物质,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杂质易分离。

  4、复原:被保留的物质应能恢复原状。

  二、除杂方法

  1、物理方法

  (1)过滤:适用于固体与液体混合物的分离,可溶性固体与不溶性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如:粗盐提纯。

  (2)结晶:

  ①蒸发:适用分离溶质与溶剂,除去可挥发的杂质,从含有HCl的NaCl溶液中分离出固体NaCl。

  ②降温:可溶性固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不同,从含NaCl杂质的KNO3中提纯KNO3。

  2、化学方法

  (1)转化法:将固、液、气体中的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质。

  (2)沉淀法:将杂质转变为沉淀而除去。

  (3)气化法:将固、液体中的杂质转变为气体而除去。

  (4)加热法:杂质受热易分解,通过加热将杂质除去。

  (5)溶解法:将固体中的杂质转变为可溶物而除去。

  (6)置换法:类似于转化法,选用合适的试剂将杂质置换出来而除去。

  3、除杂示例

  (1)除去CuO中的C:在氧气流中灼烧。

  (2)除去CO中的CO2:使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2NaOH+CO2=Na2CO3+H2O

  (3)除去CO2中的CO: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4)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注意】不能加稀盐酸,因为CaO能与稀盐酸中的水反应生成Ca(OH)2。

  (5)除去Cu中少量的Fe:物理方法——用磁铁反复吸引。化学方法——滴加稀盐酸或稀硫酸,然后过滤。【注意】不能加硫酸铜溶液,否则容易导致除杂不彻底。

  (6)除去FeSO4溶液中的CuSO4:①加入铁粉(铁丝);②过滤。

  总结:

  (1)除去可溶物中的不溶物:①溶解;②过滤;③蒸发结晶。

  (2)除去不溶物中的可溶物:①溶解;②过滤。

  (3)将两种可溶物分离:见“溶液”单元的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和蒸发溶剂结晶法。

  (4)在溶液中,杂质有盐的时候,可以考虑把盐变成水、气体、沉淀。

  三、除杂清单

  1、气体的除杂

  2、固体的除杂

  3、液体的除杂

  四、鉴定的常见方法

  1、氧气的鉴定方法:

  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氢气:

  点燃,气体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较纯,气体将会安静地燃烧,并发出“噗”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爆鸣声。

  3、二氧化碳:

  把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收集的气体是CO2。

  4、三大可燃性气体的鉴定:

  点燃,通过无水硫酸铜CuSO4,再通过澄清的石灰水(顺序不能颠倒!)

  H2:生成物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生成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但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H4:生成物既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不可以根据气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来鉴别气体。

  5、水的鉴定:如果液体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液体中含有水。

  6、碳酸根的鉴定: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碳酸根离子。

  7、鉴定CaO是否含CaCO3加盐酸。

  8、鉴定Cl-:先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Cl-。

  9、鉴定SO42-:先加入Ba(NO3)2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如果有沉淀生成,说明含有SO42-。

  10、鉴定CO32-: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CO32-。

  11、鉴定HCO3-:同上。

  12、鉴定Cu2+:加入NaOH溶液,如果有蓝色沉淀,说明含有Cu2+。

  13、鉴定Fe3+:加入NaOH溶液,如果有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Fe3+。

  14、鉴定H+:

  ①借助石蕊或pH试纸。如果石蕊变红或用pH试纸测出的pH值小于7,说明含有H+。

  ②加入碳酸盐(如CaCO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含有H+。

  ③加入活泼金属,如果金属表面产生气泡,并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后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如果气体不纯,会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含有H+。

  ④加入Fe2O3(铁锈),如果铁锈逐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说明含有H+。

  ⑤加入难溶碱,如果逐渐溶解消失(如果加入Fe(OH)2、Fe(OH)3、Cu(OH)2,溶液的颜色还会发生变化),说明含有H+。

  15、鉴定OH-:

  ①借助石蕊、酚酞或pH试纸。如果石蕊变蓝、酚酞变红或用pH试纸测出的pH值大于7,说明含有OH-。

  ②加入CuSO4,如果出现蓝色沉淀,说明含有OH-。

  ③加入Fe2(SO4)3,如果出现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OH-。

  ④可以参考“碱的通性”中的第四条,使溶液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

  16、鉴定水:通过白色的硫酸铜,如果硫酸铜变蓝,说明有水(CuSO4+5H2O=CuSO4·5H2O)如果要鉴定多种物质,必须把鉴定水放在第一步。如果除水,必须放在最后一步。

  17、鉴定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如果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并且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是CO。

  18、鉴定NH4+:以氯化铵(NH4Cl)为例,把NH4Cl和Ca(OH)2混在一起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的氨味,或者能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是铵态氮肥。

  19、蛋白质的鉴定:点燃,如果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就说明有蛋白质。

  20、鉴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烯塑料(聚氯烯塑料袋有毒,不能装食品):点燃后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为聚氯烯塑料。

  21、鉴别羊毛线和合成纤维线:物理方法:用力拉,易断的为羊毛线,不易断的为合成纤维线;化学方法:点燃,产生焦羽毛气味,不易结球的为羊毛线;无气味,易结球的为合成纤维线。

  化学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应用例题

  例1、汽水中含二氧化碳(CO2)、水(H2O)。关于这两种物质的类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金属单质

  B、都是非金属单质

  C、都是氧化物

  D、都是碱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氧化物的概念题,只要明确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答案:C

  例2、气凝胶的应用被英国《泰晤士报》评为20xx年度最受关注的十大新闻,气凝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属于()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解析:这道题仍然是考查氧化物的概念,只要能写出二氧化硅的化学式,结合氧化物的概念就不难判断二氧化硅应该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答案:D

  重要的化学物质

  1、空气: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空气是混合物。

  2、氧气: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固体和液体均为淡蓝色、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后两个性质决定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3、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在-78、5℃以上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 相关推荐

【高中化学除杂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中化学氯知识点02-28

杂想的作文09-27

烤杂病作文09-30

“烤杂病”作文08-19

阴天杂想作文07-04

水浒论杂作文12-12

水浒论杂作文(优)07-27

台山杂咏原文注释02-27

《四时田园杂兴》作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