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原文赏析

2024-02-27 好文

南乡子原文赏析1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古诗简介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词篇起首打破词先写景后言情的常例,破空一句“泪咽却无声”,直接写出了词人的悲痛。下片紧承上片,和妻子以前分离时说的话还历历在心,孰料竟然永别。该词真实地抒写由悼亡伤逝与离世超尘相交杂而产生的痛切之感。

  翻译/译文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xǐng)识:记忆起、忆起。

  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忒(tè):方言,太、特。

  鹣鹣(jiān):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创作背景

  康熙十六年(1677)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卢氏死后,痴情的纳兰就陷入无尽的哀伤之中。不分白昼夜晚,他的脑海中全是亡妻的身影。有一天,他突然有所解悟,自己该给亡黔麓了品瑟萋柔堂拳雪翥只 眼盈盈,心中又生出无数感慨。于是,这首恰如杜鹃啼血、令人不忍卒读的悼亡词就产生了。

  赏析/鉴赏

  文字赏析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描绘了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现又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悲伤欲绝。“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悼亡,伤逝之作所以感人,就是因为所倾吐的是最真挚的爱的感情。纳兰这首是“题照”之作,因而在艺术表现上的特点是以向亡妻画像诉说的形式表现这种感情的,他后悔从前“薄情”,凭着丹青重识,他记得剐语分明,恨好梦早醒,他叹息“卿早醒”而“侬自梦”,泣尽更深夜尽,等等。他将画像视为人身,把死者当作生者,故这种诉说所表达的感情比之一般的抒情,尤为感人,具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情境。

南乡子原文赏析2

  归梦寄吴樯。

  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

  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

  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

  却恐它乡胜故乡。

  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他是南宋的大诗人,词也很有成就。有《剑南诗稿》、《放翁词》传世。

  注释:

  ①吴:泛指南方。 樯:桅杆。泛指舟船。

  ②驿:古时传送文书者休息、换马的处所。这里泛指行程。

  ③霜:这里指白发。

  赏析:

  这首词是陆游奉调入京、即将离开成都时的'作品。既写出对故乡的怀念,又流露了对成都的无限留恋。上片是想见归途中的情景。水驿江程,芳洲系缆。斜阳夕照,烟树参差。下片推想重返故乡的境况。愁鬓点霜,故交零落,凄凉况味,反觉不如他乡矣。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全词意境幽美,景色如画。委婉清丽,含凄无限。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入手处仅写舟行,已含有客中愁思。“料阳”二句秀逸入画。继言满拟以还乡之乐,偿恋阙之怀,而门巷依然,故交零落,转不若寂寞他乡,尚无睹物怀人之感,乃透进一层写法。

南乡子原文赏析3

  原文: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诗词赏析:

  陈维崧少小生长江南,罗绮金粉,本多顽艳格调。至身经家国巨变之后,情怀激荡,于悲壮慷慨的史事最多感触,屡形于言,且铸就了《湖海楼词》的显著特色。

  在“一派酸风卷怒涛”的萧瑟秋日,词人与三河豪侠并辔而行,途经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目睹少年们“皂栎林中醉射雕”的“粗豪”气概,不禁回忆起当年荆轲、高渐离、豫让等悲剧英雄。词人心底的慷慨苍凉随着酸风疾漩而出,与如雪霜锋交相辉映,奏响激扬劲健的旋律,令人数百年以下读之,犹觉其生气虎虎,闪现于字里行间。“忆昨车声寒易水”句是一篇词眼,昔陶潜《咏荆轲》云:“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词人也正是怀着这种“余情”踏过豫让桥的。

  此词与《点绛唇·夜宿临洺驿》同时作,亦伤今吊古之意。但《点绛唇·夜宿临洺驿》以感喟历史风云为纲,多凄楚苍茫;这首词则杂入身世之悲,多豪迈遒壮。二者对读,意味尤厚。

  清人评价这首词的下阕时曾说:“不著议论,自令读者怦怦心动”。作者通过上阕对秋景的描写和少年骑马射雕的.英姿描写,引出对三河一带历史人物的追忆。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几位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作者于漂泊中途径邢州,不由的想起这些慷慨悲歌之士,虽然没有直接议论,但叙述中寄寓了感其遭遇,慕其义烈的感情,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南乡子原文赏析4

  【原词】:

  归梦寄吴樯①,水驿②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③初系缆④,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⑤。

  愁鬓点新霜⑥,曾是朝衣染御香⑦。重到故乡交旧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释】:

  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①吴樯:归吴的船只。

  ②驿:古时传送文书者休息、换马的处所。这里泛指行程。

  ③芳洲:指鹦鹉洲,在武昌东北长江中。

  ④缆:靠岸后固定船只所用的铁索或粗绳。

  ⑤武昌:即今湖北武昌。

  ⑥新霜:新添的白发。霜:指白发。

  ⑦朝衣染御香:谓在朝中为官。朝衣:上朝拜见皇帝的官服。

  ⑧交旧:旧交,老朋友。

  【翻译】:

  归梦寄托在开往吴地的船上,一站又一站的水路前面的途程还很长。想见初到鹦鹉洲旁系缆停留的时候,斜阳里望见烟树错落的江城武昌。

  愁多鬓边新添了白发,想过去也曾身穿朝衣上殿见君王。如今重回故乡旧友稀少不胜凄凉,却怕他乡要胜过故乡了。

  【简析】:

  这首词是陆游奉调入京、即将离开成都时的作品。既写出对故乡的怀念,又流露了对成都的无限留恋。上片是想见归途中的情景。水驿江程,芳洲系缆。斜阳夕照,烟树参差。下片推想重返故乡的境况。愁鬓点霜,故交零落,凄凉况味,反觉不如他乡矣。心理刻画,细致入微。全词意境幽美,景色如画。委婉清丽,含凄无限。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入手处仅写舟行,已含有客中愁思。“料阳”二句秀逸入画。继言满拟以还乡之乐,偿恋阙之怀,而门巷依然,故交零落,转不若寂寞他乡,尚无睹物怀人之感,乃透进一层写法。

  词人的漂泊之舟终于踏上了归乡的行程,而这行程在词人的心中显得如此的漫长,短短的两句“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弥漫着浓浓的故园之恋。归乡的路途应该是满怀喜悦吧,词人却不由得产生了对未来之事的顾虑。

  【赏析】:

  淳熙五年(1178年)春二月,陆游自蜀东归,秋初抵武昌。这首词是作者在将要到武昌的船中所写的。

  上片写行程及景色。“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写作者只身乘归吴的船只,虽经过了许多水陆途程,但前路还很遥远。陆游在蜀的《秋思》诗,已有 “吴樯楚柁动归思,陇月巴云空复情”之句;动身离蜀的《叙州》诗,又有“楚柁吴樯又远游,浣花行乐梦西州”之句。屡言“吴樯”,无非指归吴的船只。担忧前程的遥远,寄归梦于吴樯,也无非是表达归吴急切的心情,希望船行顺利、迅速而已。妙在“寄梦”一事,措语新奇,富有想象力,有如李白诗之写“我寄愁心与明月”。“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想见”,是临近武昌时的设想。

  武昌有江山草树之胜,崔颢《黄鹤楼》诗,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作者设想在傍晚夕阳中船抵武昌,系缆于洲边上,必然能看见山上山下,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单单一个“认”字,便见是归途重游,已有前游印象,可以对照辨认。这三句,写景既美,又切武昌情况;用笔贴实凝炼,而又灵活有情韵。

  下片抒情。“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上句自叹年老,是年五十四岁;下句

  下面三句,与上片结尾相同,也是运用了设想的手法。

  作客思乡,本是诗人描写晋王赞诗:“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唐李商隐诗:“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陆游在蜀,也有思乡之句,如“久客天涯忆故园”、“故山空有梦魂归”等。这时作者在还乡途中,忽然想起:“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意境新奇。这个意境,似源于杜甫《得舍弟消息》诗:“乱后谁归得?他乡胜故乡。”但杜甫说的是故乡遭乱,欲归不得,不如在他乡暂且安身,是对过去之事的比较;陆游说的是久别回乡,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怕比客居他乡所引起的寂寞与伤感更大,是对未来之事的顾虑。语句相同,旨趣不同,着了“却恐”二字,更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沿袭。

  这未必就等于黄庭坚所说的“脱胎换骨”,而更可能是对各自生活感受的不谋而合。这种想归怕归的心情,内心是矛盾的,所以陆游到家之后,有时有“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又岂料如今余此身”(《沁园春》)之叹;有时又有“营营端为谁”、“不归真个痴”之喜。

  这首词,精炼贴实之中,情景交至,设想新奇,虽词较短,但富有很深的意味。

  【阅读训练】:

  (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交代自己在归途中(1分),表达急切归乡心情(1分),引出下文(1分)。

  (2)初到武昌情景(1分),仕途经历(1分),想象重回故乡情形(1分)。

  (3)表达了想回故乡又怕回乡的矛盾心情(2分)。诗人久别故乡,迫切希望回乡(1分),但又担心故乡交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寂寞与伤感(1分)。

南乡子原文赏析5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赏析

  胸中有雄峰万仞,雄风万里,何处不可望神州?似有倚天长剑在手,气冲斗牛。句句如大江奔流,有豪情涌动亦有世事沉浮之叹,全数卷入浪涛,滔滔东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望:眺望。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坐断:占据,割据。休:停止。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曹刘:指曹操、刘备。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南乡子原文赏析6

  原文:

  南乡子·自述

  [宋代]苏轼

  凉簟碧纱厨。一枕清风昼睡馀。睡听晚衙无一事,徐徐。读尽床头几卷书。

  搔首赋归欤。自觉功名懒更疏。若问使君才与术,何如。占得人间一味愚。

  译文

  簟席生凉,碧纱橱帐,白日里闲眠醒来,枕边轻风拂过。躺在床上听闻向晚的衙门里没什么公事,慢慢地,把床头的几卷书给看完了。

  抓着脑袋吟诵起归隐的诗句来,自己感到对功名利欲已经没多少兴趣。假如有人问起我的能耐如何,只不过是一个愚字罢了。

  注释

  南乡子:词牌名。

  自述:题目一作《和杨元素》。

  簟(diàn):竹席。

  碧:绿色。

  纱厨:古人挂在床的`木架子上,夏天用来避蚊蝇的纱帐。

  一枕清风:是苏轼非常喜欢用的意象。如“一枕清风值万钱,无人肯买北窗眠。”

  晚衙:古时官署治事.一日两次坐衙。早晨坐衙称“早衙”,晚间坐衙称“晚衙”。

  归欤:即归去。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在陈;的时候,曾发“归欤”的感叹。

  懒更疏:即懒散,不耐拘束。

  使君:太守,此系作者自指。作者当时任徐州太守。

  占得:拥有。

  一味:所有,全部。

  赏析:

  上片写初秋的黄昏,苏轼在碧纱帐里一觉醒来,枕边微凉的秋风也吹不尽浓浓的睡意,于是继续躺在凉席之上,听外面公堂一片寂静,他知道这意味着今晚不用上堂处理公事了。这是一个清闲的黄昏。“一枕清风”是苏轼比较喜欢用的一个词组和意象,诗里多次用到。它把晚风吹拂下那种清爽而又舒畅的困意表达得淋漓尽致。“卧听”二字表现出苏轼起床的慵懒和悠闲,也说明他早就料到今天“无一事”的状况了。这里实是反用古人之意,古人常用“晚衙”来叹息公务繁忙,而苏轼却道“卧听”“无一事”,一种超脱的感觉就上来了,于是他徐徐起身,半躺半靠着看起了床头的书卷。这里一个“尽”字,再次把这种悠闲无止境放大,拉长。

  下片开始议论,“归欤”二字直接点明了议论的主题,也就是他心中追求功名与早日归隐二者之间的矛盾。“自觉”句表面上是一种自嘲,说自己对功名日渐疏懒,但实际上却是一种窃喜,窃喜自己终于能够看破功名,心无挂碍了。正式由于这种无挂碍的心态,当别人问及“使君”的才学时,苏轼才能通达、释然而略带自嘲地说自己是“占得人间一味愚”。言外之意,在他看来,是否有才学并不重要,但自己到现在才看破功名,这才是真的“一味愚”。整个下片议论,表面上看都是自嘲,在贬低自己,实际却是在表达一种摆脱尘世功名束缚的愿望,同时也是在庆幸自己已经慢慢摆脱了这些束缚。

南乡子原文赏析7

  原文:

  南乡子·画鸭懒熏香

  宋代:晏几道

  画鸭懒熏香。绣茵犹展旧鸳鸯。不似同衾愁易晓,空床。细剔银灯怨漏长。

  几夜月波凉。梦魂随月到兰房。残睡觉来人又远,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

  赏析:

  这一首,离别相思之词。采取华丽字眼,描写居室、器物,用以衬托主人公的'身份与生活。上片用比喻和对照的手法展现女主人别后独处的孤寂与惆怅。画炉懒得冒烟,只透着一股冷清之气;绣被上还是那一对鸳鸯,但人已是孤孤单单的了。当初欢乐时,觉得夜短,只怨天光易晓;如今独卧空床,细挑银灯,却难以熬到天亮。下片开拓出一个梦中境界,笔法可谓奇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思念的人果然在梦中出现了。可惜梦中欢会仍然短暂,“残睡觉来人又远”,只是迷糊了一小会儿,就做了个美梦,觉儿小,梦也短,一睁眼,那人又走远额。然而,尽管只是梦中仓促一晤,也足以令人难以忘怀,此情此景,无情之人也得断肠。何况我辈多情之人乎?

南乡子原文赏析8

  原文:

  拨棹蓦山溪。月上瓜州杨柳枝。金盏玉人歌解佩。一片子。绿盖舞风轻簇水。

  诗词赏析:

  此词集合《拨掉》,《蓦山溪》、《月上瓜州》、《杨柳枝》、《金盏》、《玉人歌》、《解佩》、《一片子》、《绿盖舞风轻》、《簇水》十个词牌名而成。妙在作者不另加辞语,而文理顺遂,且亦颇具月夜拨棹、听歌临风的'意趣。此体在词作中别具一格,与回文、药名、嵌字、离合等体一样,也是颇见巧思的文字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南乡子原文赏析9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宋朝 苏轼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译文

  深秋霜降时节,水位下降,远处江心的沙洲都露出来了。酒力减退了,才觉察到微风吹过,让人觉得凉飕飕的。破帽却多情留恋,不肯被风吹落。

  重阳节如何度过,只借酒消忧,打发时光而已,世间万事都是转眼成空的梦境,因而不要再提往事。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均会大减,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感叹发愁了。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又名《好离乡》、《蕉叶怨》等。

  此词于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在黄州作。

  涵辉楼:在黄冈县西南。宋韩琦《涵辉楼》诗:“临江三四楼,次第压城首。山光遍轩楹,波影撼窗牖。”为当地名胜。苏轼《醉蓬莱》序云:“余谪居黄州,三见重九,每岁与太守徐君猷会于西霞楼。”

  徐君猷:名大受,当时黄州知州。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水痕收:指水位降低。

  浅碧:水浅而绿。

  鳞鳞:形容水波如鱼鳞一般。

  若为酬:怎样应付过去。

  尊:同“樽”,酒杯。

  休休:不要,此处意思是不要再提往事。

  破帽句:《晋书·孟嘉传》载孟嘉于九月九日登龙山时帽子为风吹落而不觉,后成重阳登高典故。此词翻用其事。

  明日句:唐郑谷《十日菊词》:“节去蜂蝶不知,晓庭还绕折空枝。”此词更进一层,谓重阳节后菊花凋萎, 蜂蝶均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故其《与王定国》中提到此句。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赏析

  词的'上片写楼中远眺情景。首句“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描绘大江两岸晴秋景象。江上水浅,是深秋霜降季节现象,以“水痕收”表之。“浅碧”承上句江水,“鳞鳞”是水泛微波,似鱼鳞状:“露远洲”,水位下降,露出江心沙洲,“远”字体现的是登楼遥望所见。两句是此时此地即目之景,勾勒出天高气清、明丽雄阔的秋景。

  “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此三句写酒后感受。“酒力渐消”,皮肤敏感,故觉有“风力”。而风本甚微,故觉其“力软”。风力虽“软”,仍觉有“飕飕”凉意。但风力再软,仍不至于落帽。此三句以“风力”为轴心,围绕它来发挥。晋时孟嘉落帽于龙山,是唐宋诗词常用的典故。苏轼对这一典故加以反用,说破帽对他的头很有感情,不管风怎样吹,抵死不肯离开。“破帽”这里具有象征隐喻意义,指的是世事的纷纷扰扰、官场的勾心斗角。作者说破帽“多情恋头”,不仅不厌恶,反而深表喜悦,这其实是用戏谑的手法,表达自己渴望超脱而又无法真正超脱的无可奈何。

  下片就涵辉楼上宴席,抒发感慨。“佳节若为酬,但把清樽断送秋”两句,化用杜牧《重九齐山登高》诗“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怨落晖”句意。“断送”,此即打发走之意。政治上所受重大打击,使他对待世事的态度有所变化,由忧惧转为达观,这乃是他黄州时期所领悟到的安心之法。

  歇拍三句申说为何要以美酒断送秋。“万事到头都是梦”是化用宋初潘阆“万事到头都是梦,休嗟百计不如人”句意。“明日黄花蝶也愁”反用唐郑谷咏《十日菊》中“节去蜂愁蝶不知,晓庭还绕折残枝”句意,意谓明日之菊,色香均会大减,已非今日之菊,连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会为之叹惋伤悲。此句以蝶愁喻良辰易逝,好花难久,正因为如此,此时对此盛开之菊,更应开怀畅饮,尽情赏玩。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这与苏轼别的词中所发出的“人间如梦”、“世事一场大梦”、“未转头时皆梦”、“古今如梦,何曾梦觉”,“君臣一梦,古今虚名”等慨叹异曲同工,表现了苏轼后半生的生活态度。他看来,世间万事,皆是梦境,转眼成空;荣辱得失、富贵贫贱,都是过眼云烟;世事的纷纷扰扰,不必耿耿于怀。如果命运不允许自己有为,就饮酒作乐,终老余生;如有机会一展抱负,就努力为之。这种进取与退隐、积极与消极的矛盾双重心理,在词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于元丰五年(1082年)重阳日郡中涵辉楼宴席上为黄州知州徐君猷而作。

南乡子原文赏析10

  原文:

  妙手写徽真,水翦双眸点绛唇,疑是昔年窥宋玉。

  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

  往事已酸辛,谁记当年翠黛颦,尽道有些堪恨处。

  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

  赏析:

  首句为“妙手写徽真”,点出所题者即是高明肖像画师手画的崔徽像。“徽真”即崔徽的写真像。崔徽真的来历,据元稹《崔徽歌》题云:“崔徽,河中府娼也。裴敬中以兴元幕使蒲州,与徽相从累月。敬中使还,崔以不得从为恨,因而成疾。有丘夏善写人形,徽托写真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画中人,且为郎死。’发狂卒。”《歌》中云:“有客有客重丘夏,善写仪容得恣把。”此即“妙手写徽真”所指。

  苏东坡曾有题为《章质夫寄崔徽真》的诗,诗中写画中崔徽形象是“玉钗半脱云(发)垂耳,亭亭芙蓉在秋水”,十四个字只作大略形容。对此,少游仅在这首词的第二句用“水剪双眸点绛唇”七个字概括,写她的眼睛和嘴唇,给人的印象便自不同,如工笔画之于剪影,精细得多了。由此可见,诗词在表达上的不同。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江淹《咏美人春游》诗“明珠点绛唇”,是其用语所本。眼睛和嘴唇是最能显示美人神采和情韵的部位。

  “疑是昔年窥宋玉,东邻;只露墙头一半身”,继续实现这幅写真的画面,透露出所画的是半身像,借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一段文字来增加情趣。《赋》中说,宋玉东邻的女子私慕他,登墙偷望他有三年之久。这个情节自然与崔徽本事无关,不过是由于画像是半身的而想到邻女窥宋,墙头半遮玉体的形象。“疑是”者,非是而似是也。“似是”言二美姿色之近。

  《赋》中如“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云云,宋玉所借以盛称邻女之美色者,也不妨加之于崔徽,以补充上句的不足。

  “谁记当年翠颦”,颦眉承上“酸辛”,绝非写美人的套语,而是反映了画面上的.真实。崔徽画像上的神态可不是如宋玉东邻女那样的巧笑迷人,而是眉黛含颦。这是由于崔徽请画师丘夏写真时正怀着悲苦的心事,画师又作了精确的反映。“往事已酸辛”一句,与东坡《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中的“当时薄命一酸辛”,辞意皆合。这两句词把崔徽的身世遭逢作一提挈。她的一段辛酸史既成往事,谁复省记,唯有这一幅写真留下,言下之意,感慨无穷尽。

  最后词人笔锋一转,写赏鉴了画像后的感受:“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 。面对如此美艳绝伦的人物,如此高妙传神的画笔,观赏之后还有什么“堪恨处”呢?“无情”云者,盖即是如东坡前题诗中所谓“丹青不解语”,谓画上美人,虽是极妍尽态,可惜不是真人,不通情愫吧。紧接着,词人以拗折之笔挽转一句,说“任是无情也动人”!全用晚唐罗隐《牡丹花》诗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不解语”的牡丹花,“少口气儿”的美人图,都是“无情也动人”。

  全词以“妙手写徽真”破题,以下都是从画上真容著笔。词中借用前人诗句,抒自己的感受,点化之妙,是见词人功力。

南乡子原文赏析11

  南乡子·山果熟

  山果熟,水花香,家家风景有池塘。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翻译

  秋天里,山上的水果成熟了,菱荷也散发着清清的芳香,家家户户都有种藕养鱼的池塘。华丽的木兰舟上珠帘卷起,美妙歌声从舟内传出,小舟渐行渐远,我仍手持鹦鹉杯,饮着江南特有的用椰子酿制的酒浆沉醉其中。

  注释

  木兰:木兰花,木兰树质坚硬,是做舟楫的好原料。

  鹦鹉盏:用鹦鹉螺制成的一种酒杯名。

  鉴赏

  这首小令,以清新的语言,明快的色调,热情描摹歌颂了江南的风光。

  荷花之最秀异者叫“水花”,这里实指菱荷之类。头三句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山上的各种水果成熟了,菱荷也散发着清清的芳香,家家户户都有种藕养鱼的池塘。从“家家风景有池塘”的描写里,使人不仅看到了江南山光水色的秀美,也想到了这里人民的勤劳和富庶。在写法上,这几句是从大处着笔,范围逐渐缩小。后面几句,则又由一个船头的侧影着笔,将意境开拓开去,使人想象到一个更广阔的境界。“木兰舟上珠帘卷”,木兰,木兰花,木兰树质坚硬,是做舟楫的好原料。《述异记》说:“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这里说,在华丽的木兰舟上卷起了珠帘——未写人而想见其人。“歌声远”三字,使人仿佛看到了词人那聆听妙音的兴致,船近时既观且听,船行远了仍在倾耳;“椰子酒倾鹦鹉盏”(鹦鹉盏,盏就是杯,是用鹦鹉螺制成的一种酒杯名。鹦鹉螺,壳乳白色,有青绿斑,里面有光如真珠,螺层尖处屈曲如鹦鹉嘴状,制为酒器,古雅奇趣可玩。大者可容酒二升,小者似今之酒杯稍大。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共酌琼酥酒,同倾鹦鹉杯。”可知这是一种较为名贵的酒杯)则是且听远音且忆方才船头所见的情景:男的`手持鹦鹉杯,美美的饮着江南特有的用椰子酿制的酒浆,女的在放开她那清脆婉转的歌喉,船行远了,他还在“歌声远”中仔细地听着,品味着所见情景,这不仅使人想见到了歌声的优美,而且看到了一幅天长水远的画面,看到了一幅词人陶醉江南风光的图画。

  一首仅仅三十个字的小令,却描绘出了江南山光水色之秀美,肥田沃土之喜人,农民之勤劳富庶,富者之悠闲自得,词人之喜悦欢畅,清川之舟楫往还。这样大的容涵量,写得却不拥不挤,雍容自如,疏淡雅致,这是很难得的。张炎《词源》说:“大词之料,可以敛为小词,小词之料,不可展为大词。”作者的本领,就在于能将“大词之料”写成一篇小词,读来使人感到精美而有韵致。张炎又说:“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这首小令的收尾,就富有余音缭绕之佳趣。

南乡子原文赏析12

  南乡子·岸远沙平

  作者:欧阳炯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南乡子·岸远沙平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岸远处,平平的沙滩,夕阳照着归路,归路上晚霞灿烂。一只孔雀临水自赏,敞开的翠尾七彩斑斓。路上的脚步似把它惊动,谁知它认得行人开屏依然。

  注释

  ⑴南乡子,词牌名,又名《好离乡》、《蕉叶怨》,唐教坊曲,原为单调,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体,平仄换韵。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冯词平韵五十六字,十句,上下片各四句用韵。另有五十八字体。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⑵归路:回家的路。

  ⑶自怜:自爱。金翠尾:毛色艳丽的尾羽。

  ⑷临水:言孔雀临水照影。

  南乡子·岸远沙平赏析

  这首词咏的是难过风光中的原野暮色。朝与暮作为特定内容可以有昂扬向上和颓废没落的寓意,但作为自然景色却都很美,旭日和夕阳,朝霞和晚霞,绚丽而富于变化,都能激起人们的美感。在古典文学中写暮色的名句、名作是不少的,欧阳炯能寓奇于变,写景抒情,与前人不相因袭,具有艺术魅力,他写南国新异景物,是出于妍雅之笔。这一首像一幅旅人暮归图。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词一开头虽无一字写河,而河已突现在画面。从远岸、沙滩,人们不难意识到附近有一条鱼归路曲折并行的河流。岸之“远”,“沙”之平都是人的'感觉,所以词虽未直接写人而旅人也自然突现在画面上了。然后词人着一“归”字,使他的活动内容更为具体,而且能引起人的丰富联想。至于“日斜”、“晚霞明”,既点明了归途的时间,又渲染了景物的色彩。应当说这两句十一个字已把旅人暮归的背景表现得颇有画意了。下面三句则是画面的中心,是近景,是特写,它使暮景带上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这景象只有南国才有。

  孔雀的珍奇美丽,自古为人称道。屈原《九歌》描写少司命华丽的车盖,已提到以孔雀羽为饰。欧阳炯写的不是人工饲养的孔雀,而是野生孔雀。他写旅人忽见河边孔雀开屏,它那徘徊四顾的神气,俨然自怜其尾。孔雀长期未受人们侵扰,与人相狎,所以尽管起初被旅人的脚步声吓了一跳,但看看旅人又马上镇静下来,并没有拖着长尾飞去。

  这首词,从押韵看,它先用平韵,后用仄韵,给人以音律变化之美。整首词重视创造意境,景中有人,所以有以少胜多之妙。

南乡子原文赏析13

  原文:

  南乡子·好个主人家

  好个主人家。

  不问因由便去嗏。

  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

  系上裙儿稳也哪。

  别泪没些些。

  海誓山盟总是赊。

  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

  译文:

  你当初只贪图他家里条件好,不问他这人好坏,你就轻易走进了那人家门,做了妓女。发现“那人”病得不成样子,并且容貌丑陋,而你却系上裙儿,强颜欢笑,暂时把“那人”稳住,等待时机的到来。

  你离开旧主人,没有流下一滴眼泪。当初所谓的“海誓山盟”,不过是一套虚无缥缈的骗人的鬼话。你今日另寻新欢时应当汲取以往轻率上当的教训,否则过上十年八年,新欢也必将和“那人”一样丑陋不堪。

  注释:

  ①嗏(chā):语气助词。

  ②妆晃:谓样子难看。引申为出丑之意。

  ③巴巴:可怜巴巴。

  ④些些:数量,这里指流泪多。

  ⑤赊:此有渺茫难凭之意。

  ⑥孩儿,是上对下的通称。

  赏析:

  这是一首赠妓词。写妓女抛弃旧主,另寻新欢,并就此对其进行批评、规劝。语多嘲讽,诙谐有趣。

  全词共分两大部分。前七句为第一部分,写其抛弃旧主人。起首二句写其轻率。不经了解,便一口咬定那人是“好个主人家”,所以“不问因由便去嗏”,走进了那人家门,做了妓女。轻率难免上当受骗,所幸的是此女有处变不惊的本领。故“病得”三句接写其机智。言其发现“那人”病得不成样子,且容貌丑陋,而她却处变不惊,系上裙儿,强颜欢笑,虚与周旋,暂时把“那人”稳住,等待时机的到来。“别泪”二句写其对旧主人毫无感情,即使离去,也不会流下一滴眼泪。所谓“海誓山盟”,不过是一套虚无缥缈的骗人的`鬼话,天方夜谭而已。从而揭示此妓的无情无义。“今日”三句为第二部分,写作者对妓女的赠言。谓其应当汲取以往轻率上当的教训,对人不可轻信,这是今日另寻新欢时所必须“记取”的,否则还要上当受骗,过上十年八年,新欢也必将和“那人”一样丑陋不堪。

  这首词在艺术风格方面的特点主要是通俗似曲。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宋元时代的方言俗语,如“嗏”、“妆幌”、“巴巴”、“稳”、“赊”、“孩儿”之类,加上其他一些词语也多取自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语,因而形成本词通俗易懂,新鲜活泼的艺术风格。而这类词突破了文人词追求典雅的传统,开后世散曲之先河。

南乡子原文赏析14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赏析

  相传为李白所作《菩萨蛮》写行人归意云:“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本词起首即由此借来。“短长亭”,短亭、长亭,为古时设在大路边供行人休歇的亭舍。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因此作者谓之“无情”。路程本身距离的长与短,实为人的感觉,谓其“无情”更是人的情感的投射,所以这“行路无情”实在是“人有情”的表现,以“无情”衬“有情”更显出其“情”的强烈与深刻。接下来作品又从时间长久的角度来进一步写这“年去年来”的羁旅之苦。作者在另一首《南乡子》中写道:“游子绕天涯,才离蛮烟又塞沙。岁岁年年寒食里,无家。”这几句可谓这年复一年的“鞍马”行旅生活的注脚。令作者不堪的还不仅是这没有休止的漂泊之苦,更有一种老大无成而生命虚耗的憾恨,一语“何成”,已见词人憾恨之深;几许“雪茎”,更衬出其悲愁之重。长路漫漫,归期遥遥,匆匆行旅间,鬓丝已染霜雪而事业却无所成——游子漂泊的愁苦、憾恨与困惑就这样一层层地被推向了极致,弥漫于词中。

  下片着重描写游子漂泊中孤清之怀。首二句述其寒夜读书的情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句似为词人所本,不过词中所写当为作者生活实情的描述。其中“灯”的意象是耐人寻味的。它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在漫漫旅途上,也只有“书”能给他以慰藉,让他得以超脱那难忍的孤独和愁苦。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檠,灯架,烛台,这里用作量词。同时,这灯下夜读的情节也向人们展示了主人公清高雅逸的襟怀,下旬中的.“窗外几竿君子竹”即是这种襟怀的象征。“凄清”一词很准确地道出了竹子那身处孤寒之境却不失清雅风韵的品质。古人称松、竹、梅、兰为君子四友,故而作者在这里直接称竹为“君子竹”,词人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于表达对不为时困而凛然有节的古君子之风的仰慕与追求。煞尾处“时作西风散雨声”又从听觉感受上来写竹:西风飒飒,竹叶簌簌,好似风吹雨散一般。显然,这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风神,传达出的是词人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竹声“时作”,余音不绝,语虽尽而意未穷。

  与唐宋词中某些抒写羁旅情怀之作的明显区别是,词人没有陷于孤独悲戚的情感中而不能自拔,上片言漂泊之苦,作者极尽渲染之能事,但这只是一个铺垫,至下片则一“灯”擎而愁云散,述读书以明志,赋翠竹以寄情,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可谓“哀而不伤”者也,正如王鹏运评刘秉忠词所云:“雄廓而不失之伧楚”(《藏春乐府跋》)。

南乡子原文赏析15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翻译

  热泪双流却饮泣无声,只是痛悔从前没有珍视你的一往深情。想凭藉丹青来重新和你聚会,泪眼模糊心碎肠断不能把你的容貌画成。

  离别时的话语还分明在耳,比翼齐飞的好梦半夜里被无端惊醒。你已自早早醒来我却还在梦中,哭尽深更苦雨风铃声声到天明。

  注释

  凭仗:倚着拐杖。

  丹青:指亡妇的画像。

  省识:记忆起、忆起。

  盈盈:此语含有双关意,既有由省识得来的容貌比眼前的画像清晰之意,又有作者无限伤感充盈于怀之意。

  忒:方言,太、特。

  鹣鹣:即鹣鸟,比翼鸟。似凫,青赤色,相得乃飞。常以之比喻夫妻合美。

  更更:一更又一更,即指夜夜苦受熬煎。

  赏析

  词的上阕,抒写了丹青重识的悲戚。睹物思人,自然情伤,更不用说是面对展露容颜笑貌的画像了。放“沮咽却无声”,起句感情凝重。因无声之泣比有声之哭更具酸楚之感,因而它的哀痛之情尤足悲人。“只向从前悔薄情”,语痛情切,读后如见作者对着画像呼唤亡灵表示悔痛的情景。从前未必薄情,然而言“悔薄情”者,严厉责己,正表现出爱之深、爱之切。“凭仗丹青重省识,一片伤心画不成”,道出了突然见到亡妻画像时的复杂心情与怆绝感情。生时虽然同床共席,但死别使他们分离,今天凭借画像重新见到了那清俊的面庞,盈盈的双目,怎能不使他悲伤欲绝呢?“画不成”这一句,用元好问《十日作》成句,意谓因伤心一片故难以握笔填词,上阕就在这样浓重的伤情中结束。

  词的下阙写回忆诀别的.哀痛。“别语忒分明”一句,虽未具体写别语的内容,但它包含着妻子临终时没说完的肺腑言、衷肠语。如今它是那样清楚地回响在耳边。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是最后的声音,孰料它竟成永别的遗言!言犹在耳,痛定恩痛,令人不胜其哀。“午夜”三句,以“梦”喻生,以“醒”喻死。“午夜鹣鹣梦早醒”,喻他们夫妇如比翼之鸟情深意蜜,却中道分离。这里用“避讳”手法,不忍言死,既以减轻自己的悲伤,也表现出他对妻子的挚爱。自妻子死后,他时刻处于思念之中,尤其在深夜,听着风吹檐前铁马,更鼓声声,痛悼、思念之情,便齐涌心头,常常泣不成声。“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之句,化用唐明皇闻铃总念杨贵妃作《雨淋霖》曲的典故,抒发了这种恨好景不常、好梦易醒,无限思念、无比哀痛的感情。

  创作背景

  纳兰性德在爱妻亡故后,悲痛欲绝,便写了很多悼念亡妻的词。《南乡子·为亡妇题照》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首词,它大约写于卢氏去世不久。

【南乡子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原文,赏析12-17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原文翻译赏析12-18

南乡子·乘彩舫原文09-28

绸缪原文赏析12-17

别离原文赏析12-17

不见原文赏析12-17

微雨原文及赏析12-17

苔原文赏析12-17

雪原文及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