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全文及原著赏析

2023-12-18 好文

菩萨蛮全文及原著赏析1

  [宋]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

  【注释】

  ①甃(zhòu):井壁。

  【评解】

  这首词描绘暮春景色,表现闲适心情。上片写庭院春色。

  苔深蕉卷,蝶飞帘垂。下片写“绿窗梦轻”,因而听到玉钩燕语,几处簸钱。全词

  寓情于景,温婉柔媚,清新倩丽。

  【集评】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子高词格调高丽,晏、周之流亚也。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子高不甚有重名,然格韵绝高,昔人谓“晏、周之流亚”。

  晏氏父子俱非其敌,以方美成,则又拟于不伦;其温、韦高弟乎?比温则薄,比韦则悍,

  故当出入二氏之门。

  薛砺若《宋词通论》:虽列在《花间》及《珠玉集》中,亦为最上之作。其学古之

  精醇,可称独步。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词写暮春景色,极见承平气象。起两句,写小庭苔深蕉

  卷。“蝴蝶”两句,写帘垂蝶飞,皆从帘内看出。下片记所闻,燕声、簸钱声,皆从绿

  窗睡轻听得。通首写景,而人之闲适自如,即寓景中。

  此词通篇写景,而人物的内心活动即妙合于景物描绘中,词中所写庭院的幽静自然,与词人的闲适心情两相融合,韵味颇为隽永。

  词之开篇用白居易《陵园妾》成句。“墙绕院”,给人以封闭深幽之感,而墙上爬满“绿芜”,院里不少“青苔”,则幽静之感更重。“青苔院”对“绿芜墙”,造语亦工。“中庭”已有日光,可见时辰已不早了,至少是近午了,暗示后文“春睡”之恬熟。“淡”字用得很精细,春寒尚未全然退尽,犹卷的`芭蕉,其芳心尚未被东风吹展,也含有一种朦胧的睡态,不无比喻之意。此处只写芭蕉不写花,非无花可写,只是作者用笔具虚实相间之妙,花开金由下句之“蝴蝶”带出,蝴蝶居然能上阶飞,也可见庭中、廊上亦无人了。“烘帘自在垂”即以帘儿未卷暗示主人犹眠。“烘帘”指晴日烘照的帘幕,一说为熏香时垂下的防止透风的特制帘幕。写其“自在垂”,“以见其不闻不见之无穷也”(《谭评词辨》)。“自在”二字写出作者的主观感受。这时,并非全无动静:玉钩之上,语燕双双,宝秋之上,杨花点点,杨花落地无声,燕语呢喃,更添小院幽静。“转”字深得庭中飞花之趣。

  结拍“几处簸钱声,绿窗春睡轻,”独出新语,倍增其境的佳妙。关于“簸钱声”有两说,一曰风吹榆钱的沙沙声,一曰古代游戏的簸钱之声。二说之中,以后说为近似。几处少女在作簸钱之戏,发出轻微声响,不断传入耳鼓,与绿窗春睡互相映照,最见情趣。

  末句从晏几道《更漏子》“绿窗春睡浓”翻出,然“睡”下着一“轻”字,尤为妙思入神。《白雨斋词话》云:“陈子高词温雅闲丽,暗会温、韦之旨。”本词的特点,即在一个“闲”字。全词着眼于“闲适”而又意在言外,使人心领神会,悠然自得。

菩萨蛮全文及原著赏析2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

  【2】游人只合江南老: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只合:只应。

  【3】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词首句为“江南好”。

  【4】碧于天:一片碧绿,胜过天色。

  【5】垆边:指酒家。垆,旧时酒店用土砌成酒瓮卖酒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就,而令文君当垆。”

  【6】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7】春:一作“风”。

  【注释】

  ①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合:应当。

  ②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

  ③皓腕:洁白的手腕。

  ④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评解】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结拍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写法,清新明丽,真切可感;起结四句虽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饶有韵致。

  【集评】

  张惠言《词选》:此章述蜀人功留之辞,江南即指蜀。中原沸乱,故曰:“还乡须断肠。”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端己奉使入蜀,蜀王羁留之,重其才,举以为相,欲归不得,不胜恋阙之思。此《菩萨菩》词,乃隐寓留蜀之感。“江南好”指蜀中而言。皓腕相招,喻蜀主縻以好爵;还乡断肠,言中原板荡,阻其归路。“未老莫还乡”句犹冀老年归去。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江南之佳丽,但有思归之意。起两句,自为呼应。人人既尽说江南之好,劝我久住,我亦可以老于此间也。“只合”二字,无限凄怆,意谓天下丧乱,游人飘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惟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春水”两句,极写江南景色之丽。“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皆从一己之经

历,证明江南果然是好也。“未老”句陡转,谓江南纵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栩庄《栩庄漫记》:端己此首自是佳词,其妙处如芙蓉出水,自然秀丽。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风流自赏,决绝语,正是凄楚语。

菩萨蛮全文及原著赏析3

  [唐]冯延巳

  娇鬟堆枕钗横凤,

  溶溶春水杨花梦。

  红烛泪阑干,

  翠屏烟浪寒。

  锦壶催画箭,

  玉佩天涯远。

  各泪试严妆,

  落梅飞晓霜。

  注释:

  【1】娇鬟:柔美的发髻,这里指头发

  【2】钗横凤:即凤钗横

  【3】杨花梦:春梦、美梦

  【4】锦壶催画箭:喻指时光流逝;

  【5】玉佩天涯远:意思是佩玉之人(即思念之人、心上人)远在天涯;

  【6】严妆:浓丽整齐的装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怨妇思远之作的闺怨词。前两句写女主人公酣睡情态及甜蜜梦境——春水溶溶,魂梦悠扬;三、四句写午夜梦回所见的实景,与前句虚实映射、悲欢相衬。过片点明缘由,之所以梦醒再难入眠,苦捱更漏,原是分离已久,人在天涯啊;结束的两句,写天亮时情景,人在极度孤寂中和着泪水梳妆打扮,只有霜雾里飞落的.片片梅花知我悲苦。该词用语洗炼,意蕴绵长,很能代表冯延巳词的特点。

菩萨蛮全文及原著赏析4

  [唐]冯延巳

  回廊远砌生秋草,

  梦魂千里青门道。

  鹦鹉怨长更,

  碧笼金锁横。

  罗帏中夜起,

  霜月清如水。

  玉露不成圆,

  宝筝悲断弦。

  原著赏析:

  上阕前二句就是内环境与外环境结合交融的成功范例:“回廊远砌生秋草”,这是闺房以外的外环境描写,此句不仅点明闺房所在的环境和闺中人思的时间,而且为下句“梦魂千里青门道”铺排了一个出发点和经由路:闺房中思妇的梦魂正是由此飞向千里青门之外,“青门”当为所思之人的所在地,这是一个更为遥远的外环境,但它只不过是出现于思妇梦魂中的一个虚象,实际仍包含于词中的规定情境——内环境之中。下面两句:“鹦鹉怨长更,碧笼金锁横。”即是内环境的具体展现:闺房中锁在碧笼中的鹦鹉正在怨诉着秋夜的漫长,难待天明。“更”读若“耕”。古时以更漏计时,秋日昼短夜长,故曰“长更”。鹦鹉以金锁锁在碧笼中,点出闺中人富贵高雅的身分。此二句的高妙之处不特在于它以细节的典型性,表现了内环境的特征和人物的社会地位,更在于它是一个非常准确、巧妙的象征,女主人公正像一只被金锁锁在碧笼中的鹦鹉。她虽然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却没有自由、没有幸福。“鹦鹉怨长更”更是女主人公心境的表达,夜长夜短对于鹦鹉来说是无谓的,只有具有主体意识的万物之灵——人,才会有夜长难耐的感触,“怨长更”三字确切地表现了一个耿耿不寐的夜思者的心境,这主要不是指对自然时间的感觉,而是写出了人物心理的感觉即心理时间的漫长。

  下阕依然是内外环境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典范之笔。“罗帏中夜起”紧承上阕后二句而来,依然是内环境的继续展现,由于鹦鹉的.怨音惊醒了女主人公来往于青门道上的梦魂,而揽衣起坐,依帏而立。她向外一望:窗外月光清澈如水,圆圆的玉露变成细碎的霜花,霜花与月光互相辉映,益发皎洁耀眼。“玉露不成圆”,此句最妙,它把自露为霜的微妙变化尽现于笔端。“霜月”二句写的是外环境,而这正是从内环境的视点中展现出来,因而显得内外交融浑然一体,孰内孰外以至使人无法区分。“宝筝悲断弦”则又由外环境的描写转入内环境的刻画:女主人公清宵不寐,愁绪无法排解,便坐到宝筝前抚弦以自遣,然而弹奏未几,琴弦就嗄然而断。弄筝而弦断乃心有郁结情绪不宁所致,又是不祥不吉的象征。因而她的心情变得更加悲凄欲绝,如同断弦一样纷乱而又空寂。

菩萨蛮全文及原著赏析5

  [宋]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注释:

  【1】弄:演奏乐曲。

  【2】湘江曲:曲名,即《湘江怨》。相传舜帝南巡苍梧,二妃追至南方,闻舜卒,投江而死。后人以此为题材写成乐曲。

  【3】十三弦:汉史游《急就篇》之三颜师古注:“筝,亦小瑟类也,本十二弦,今则十三。”

  【4】秋水: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5】慢:形容眼神凝注。

  【6】玉柱斜飞雁:古筝弦柱斜列如雁行,故又称雁柱。

  【7】春山:喻美人的眉峰。

  【8】眉黛:古代女子用黛画眉,故称眉为眉黛,黛,青黑色的颜料。

  作品赏析:

  此词借写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只写弄筝的情态,而幽恨自见。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在能蕴藉”。

  起笔一句先写弹奏。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一弄”,奏一曲。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写尽湘波绿”,湘水以清澈著称,“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但绿在色彩分类上属冷色,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写”,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或“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上片歇拍两句,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从“纤指”二句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词之上片,着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

  下片转写弹者的情态。“当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筝女全神贯注。“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飞雁在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与飞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末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的典故。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

菩萨蛮全文及原著赏析6

  [宋]王氏

  横湖十顷琉璃碧。画桥百步通南北。沙暖睡鸳鸯。春风花草香。闲来撑小艇。划破楼台影。四面望青山。浑如蓬莱间。

  作品赏析:

  此篇以丽笔描绘了春日西湖美景。首句,“横湖十顷玻璃碧”,写水。“十顷”写水域之宽,“十顷玻璃”化用欧阳修《采桑子》“十顷波平”、“无风水面琉璃滑”词意,突现了水波不兴平如镜的景观。一个“碧”字,描绘了水的清澈碧透。此句写水,同时也暗示了这是个风平浪静的好日子。“画桥百步通南北”,写桥。“画桥百步”揭示了桥小而色彩斑斓,“通南北”交代了走向。“沙暖睡鸳鸯”写在风和日丽中,鸳鸯的悠然自得。取欧阳修“鸥鹭闲眠”(《采桑子》)的意境,此句写禽,却暗示了人的悠闲恬然的心境。“春风花草香,”写花草,此处用白描手法,描绘西湖岸边美景。

  上片词人以生花之笔勾画出了:十顷碧波,明如玻璃,小小画桥,横贯南北,细暖沙面,闲眠鸳鸯,春风吹拂,阵阵花香。这真是一幅清新优美的画面。词人在此写了五种事物:碧水、画桥、鸳鸯、春风、花草,有有生命物,有无生命物,但都是静静的,柔和的,表现了一个清幽静谧的境界。在这画面上没有人,但在这碧水、画桥、鸳鸯、春风、花草的描绘中,处处蕴含着人的闲适、欢愉之情,此乃景中情也。

  下片人物进入画面,“闲来撑小艇”,一个“闲”字,写出撑小艇者乃是悠闲自在之人。她荡漾在十顷碧波之上,多么惬意!“划破楼台影”一句,既写出岸上的楼台景观,又写出小船荡漾在岸边将楼台倒影划破的情景,同时描绘了湖水清澈澄明,与上片的“玻璃碧”相呼应。这种一石三鸟的`手法,显出词人的功力。“四面望青山,浑如蓬莱间”,这是词人荡漾在碧波间的所见所感。上句写所见,下句写所感,“蓬莱”指蓬莱仙岛,是古代传说中的三仙岛之一。从古以来,关于蓬莱的许多仙话,故而词人用“蓬莱”二字抒发了飘逸出尘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又句“菩萨鬟”、“重叠金”、“子夜歌”、“花间意”、“花溪碧”、“晚云烘”等。计六体,有四十四字、四十八字、五十四字者,双调,有押平仄声韵者,有押平声韵者。本篇四十四字,双调,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它句句押韵,声调和谐宛转,富有音乐感。语言风格清新流畅,色彩明丽而不妩媚,字精句炼而少斧凿痕迹。王国维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人间词话》)本词字里行间充溢着诗情画意,景与情巧妙结合,创造了一个优美超逸的境界,读之令人心旷神怡。

  • 相关推荐

【菩萨蛮全文及原著赏析】相关文章:

《菩萨蛮》鉴赏05-05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原文翻译赏析12-17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原文及赏析12-17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及赏析11-14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原文及赏析12-17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翻译、赏析12-17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菩萨蛮·绿芜墙绕青苔院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原文、赏析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