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

2023-12-13 好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1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古老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孕育了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和杰出将领。产生了一大批在音乐、建筑、科学和绘画方面的人才。先贤留给了我们无穷的珍宝,等待着我们去挖掘,我为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追寻先贤的足迹,我看到了汨罗江畔的屈原。望着曾经繁荣富强的楚国一步步被强悍的秦国逼入绝境,自己却被奸人诬陷,流放远方,无法为国家献出一己之力,屈原写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名句,滚滚流逝的江水淹没不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四面楚歌的项羽在虞姬凄婉的歌声中奋勇杀敌,直至孤身一人,也不肯向敌军投降,乌江旁自刎。骁勇的霍去病一生淡泊名利,只为保家卫国、大汉子民安居乐业,面对封赏却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匈奴的.威胁,以死明志,流放北海,坚守旄节,心系汉朝;。安史之乱时,一身才华抱负却不得志的杜甫感时伤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诸葛亮为报知遇之恩,尽心竭力辅佐后主,出事一表真明志。魏征敢于进谏,直言不讳,是唐太宗的一面明镜。岳飞一心一意收复国家疆土,精忠报国,无私为民,却被奸臣秦桧诬以莫须有罪名,那意气风发的《满江红》悲壮激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元朝。明朝的于谦一生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李白幼时曾经精心写过一篇文章,他兴冲冲地拿去给他的父亲李客看。可李客却批评他这篇文章既无气势,又乏文才,这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李白的头上,李白怒气冲冲的把文章烧毁,重新构思,细心钻研,终于又写出了一篇好文章。正是因为李白百折不挠,严肃认真的态度,才使他写出了“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名句。

  追寻先贤的足迹,我明白了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有时走错一步即会陷入万丈深渊,只有将先贤的话语时时刻刻牢记心间,努力追求爱国、诚信、自由、平等、博爱和友善,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不会辜负先贤的嘱托。

  那我们就努力传承先人的优良品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吧!

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2

  盛唐错过了你的年华,那国破家亡的时代自然是承载不了你才气。

  ——题记

  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

  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

  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看你那裹满沧桑的宽厚布衣,看你那清清冷冷的身影,看你那沉郁顿挫诗篇,看你那真诚高尚的情操,那么现在,我会成为你,代替你去继续向前追寻……

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3

  盛唐曾错过你的年华,那国破家亡的时代自然是承载不了你的才气。

  ——题记

  比起“诗仙”李白的激昂奔放,他更加地沉郁顿挫。他将个人遭遇以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作。他就是“诗圣”——杜甫。

  他的一生坎坷曲折,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变化。但他的雄心气魄依然存在,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诗篇。

  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激励着我们有梦去追,有梦去闯,敢于攀登的雄心壮志;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悲景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更悲,巧妙绝伦;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几字,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我们面前。这种境界,又有谁能媲美?

  在我心中,杜甫不仅仅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面能反映社会现实的镜子,一位描绘画面的心灵描绘师。

  他的《垂老别》描写一位“子孙阵尽亡”的老人告别老妻出征的情形:“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熟知是死刑,且复伤其寒。”以及在《石壕吏》中的一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将差役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描绘的淋漓尽致。都赤裸裸的'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他也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和对美好憧憬。“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字一句,道出了诗人的理想(即渴望结束战争,恢复天下的美好心愿)。

  不管是白居易所说的“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还是韩愈的“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都是对杜甫文学成就的极高肯定,他无愧于“诗圣”这个称谓,他的诗也无愧于“诗史”之称。

  时间如流砂逝于掌心,“诗圣”杜甫却永垂不朽。——尾记

【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相关文章:

追寻先贤的足迹作文03-06

追寻伟人的足迹作文04-04

黄卷青灯品读先贤作文04-29

追寻长征作文07-19

追寻蓝天作文05-07

梦的追寻作文11-13

追寻古典作文11-29

追寻自我作文11-29

追寻钠离子作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