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年味作文

2023-09-10 好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俗·年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年俗·年味作文 篇1

  这个冬天始终不太冷,别说雪花,雨滴都没有过几滴!天晴的日子虽然带来生意上的萧条,但过得好像比往年还要快,转眼就是小年。星哥天还未亮就赶赴湘潭参加培训,年底比平常更忙。他起床我也只好起床,看看表比平常早了半个小时,虽然始终也指向了七点,但冬日的天空似乎也还没大亮。心里想着时间还早,要过年了先去市场转转,买点年货也好。

  于是说走就走,好在市场离家不远,几分钟就到了。虽然时间还早,但可能正是因为过年的缘故,街道的两边的很多店子都已开门 ,特别是批发部几乎都开了,门庭若市,好不热闹!马路的两边也早早支起了地摊,卖炒货的,卖小食品的,还有卖对联和年画的,当然还有大红的灯笼。进去入场就更热闹了,杀猪声,宰羊声,剖鱼声,声声入耳,人挤人,人挨人,一片混杂!我好不容易挤进一个卖羊肉的摊位,一问价50块钱一斤,这也太贵了一点吧?正在犹豫着要不要买点时,旁边的一位老大爷挤进来,举着三张红票子,扯着大嗓门;''老板,老板给我来六斤,来六斤,我儿子孙子今天都要回来过年了,已经在路上了。''''老板,老板我也要一腿。''另一位大妈马上把一腿羊肉,提到手里好像怕谁抢了似的;''我的孩子们也要回来过年了。''接着便是这个说三斤,那个说五斤,这么贵的东西,这下好像不要钱似的.,一下分光了,而且还远远供不应求。我呢?因为住在镇上,跟老板也算是熟人,好说歹说给了一斤。不过想想我家客也不多,过年这天是要回家陪老人的。回去就是吃现成的,也不要我们操心,一斤应付我们的小日子也够了。提着那一斤的羊肉,慢悠悠地走着想着应该再买点什么?肉嘛,母亲每年都喂了猪,过年总要杀一只,昨天告诉我今年的年猪阴历的26杀,一再叮嘱我记得回去吃晚饭,回去拿过年肉。鱼呢?母亲家也有塘喂了一塘的鱼,早几天就开了''杀戒''最大的草鱼有17斤的,母亲早就帮我准备好了,回家拿就是。至于鸡鸭就更不用说了,年前的最后一天父亲总会帮我搞得干干净净拿过来;小菜更是不要买的,转了一圈后来就买了一斤牛肉,两个大红椒;牛肉虽然比羊肉便宜了十块,但也是比平常贵的,美中不足的是没有买到我想吃的牛肚子,红辣椒两个5块钱,嘻嘻,年关的素菜真是吃不起,好在只是年关!

  从市场出来,去了一趟超市,买了准备回老家用的日用品;本来想买点零食,想着这些平常都是婆婆从市里帮我带回来,从来没要我操心,而婆婆前天就带着儿子去市里了,这次一定也不会例外。想来我们还是 享了两边父母的福,吃现成的不说,回来时还是大包小包的提回家。正想着母亲的电话响了过来告诉我天气预报说今天又是大晴天;母亲一早就打扫了我们的房子,她问我是盖家里的棉花被呢?还是我自己买的蚕丝被?母亲说天气好拿出去晒晒,这样被子里就有阳光的味道,而我此刻正享受着阳光!

  从超市打道回府,又在路边的小摊买了一副对联,两个灯笼,鞭炮嘛,等着儿子回家再买,因为他是喜欢放烟花的,过年了这个小愿望得满足他!嘻嘻,我的年货也买齐了,不多几张红票子而已!


  年俗·年味作文 篇2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最盛大的节日。同时,也是我最喜爱的日子——春节。家家都喜气洋洋的,贴上红红的春联,准备美味的杂食,包红红的利是等,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绝对快乐的日子。为了闻那浓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我早早的起了床。那一串串的鞭炮,在左邻右舍的手中点燃,那声音真大呀。四处飞溅,那鞭炮仿佛要把每一个温馨的'祝福送到千门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接着,就是东家串串,西家逛逛了。路上可热闹了。在孩子的手中,有的拿着玩具,有的手上拿着烟花,有的手上拿着食物,有的手上拿着……我们开开心心地去逛花街,拍拍那些美丽的花儿。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话可真没说错,快乐的日子,是过得最快的。很快,就到了除夕了,我和妈妈早早的来到了菜场,买新鲜的蔬菜,肉类,与面粉,在晚上,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围着桌子,团团圆圆的吃顿饭!

  春节,是我最快乐的日子!

  为什么有春节呢?因为有一种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很凶猛的动物叫年,每当除夕的夜晚,年都要出来到处为非作歹。,残害百姓,为了能平安过年这一关,人们在除夕那天晚上都不敢睡觉。大家围着一堆火,吃喝闲谈,不时把竹子投入火中燃烧。竹子在火堆里燃烧时发出响亮的爆裂声,吓的年远远的躲起来,再也不敢进村残害百姓了。

  在除夕晚上,每年我都守岁。通宵不睡,看春节联欢晚会、包饺子、放鞭炮……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在12点之前,我把门上的春联拿下来,把新写的贴上去,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之后,我给长辈和老人带了一个平安又幸福的年。12点钟敲响时,就开始放鞭炮。嗖嗖烟火喷上天空,啪的一声,一个点如同离弦的箭一般飞上了天空,绽开了笑脸,大家都欢呼起来。12点以后,饺子刚好上锅,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年俗·年味作文 篇3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爸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人们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人们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人们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爸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爸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一会,猪不叫,我又偷偷地跑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爸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爸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和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爸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年俗·年味作文 篇4

  今天小年,路上的行人明显多了起来,虽然很多出门在外的人都赶着回家过年了,可是年的味道似乎一年比一年淡了;当然最主要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不过年没有多大的差别 ;其次就是现在的人都赶时间,赶着时间回家 ,赶着时间过年,赶着时间拜年,再赶着时间外出;过年过的已经不是''味道''而是''形式''了。

  记得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了首先有好吃的不说,最主要是有新衣服穿了 。那个时候最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边踢毽子,一边唱儿歌;''新年到,好热闹,闺女要花,小伙子要炮,走一走,跳一跳,新年真热闹''.过年了在外地工作的叔叔姑姑也回来了,一大家人也不像现在一样一见面就玩牌,而是围着火炉团聚在一起,特别三十的晚上火更是烧得旺旺的,一夜不歇,堪称;''守岁''。长辈们也会给我们红包枕在枕头下,这就是压岁钱!新年父母也没有了平常的忙碌,他们不忙,我们也要少干了很多家务活;而且还可以跟着他们走西家串东家,吃尽了好吃的;在我们老家一直流传着;''初一崽,初二郎。''的说法。也就是说,新年初一的这一天,我们一家是不出远门的,父母在家陪爷爷奶奶,我们小孩就看一整天的电视,那个时候的电视连续剧一播就是一整天,看得好不过瘾!第二天就跟着父母走外婆家,接着就是走三姑六婆家,这样的日子最少要持续到初七,八天才渐渐冷清下来,可不像现在一两天就能把所有的亲戚家都走完!记得很小的时候去外婆家总是父亲背着弟弟,母亲牵着我,母亲的手里还提着两包纸包的礼品,上面还放了一块红纸,无非就是白糖,橘饼之类的东西,这是送给外公外婆的;稍大一些去外婆家就是骑自行车了,我一个人骑一辆,父亲前面载着弟弟,后面托着母亲,纸包的白糖也换上了塑料袋的,当然还有一些简易的包装的.比往年的漂亮了很多。

  拜年是热闹的,年前也是热闹的;那个时候的农村家家都喂了大肥猪,杀猪的师傅就挨家一户一户来,猪杀完了,他自己家里的过年肉也就有了;杀了猪,就是撒网捕鱼了,几户人家一个水塘,网一下,水塘边早就站满了人,这个牵,那个扯;鱼儿一上网,这个抓,那个抢,大人们的叫喊声,小孩子的欢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好不热闹!还有就是写对联,贴对联,贴年画。那个时候村里有为老先生,毛笔字写得极好,村子里几乎每家每户的对联都是出自老先生之手,对联基本上就是辞旧迎新之意,可惜年头已久我已经不记得了,不过对老先生的崇拜之情还深刻于心里!

  小时候的年离现在真的是越来越遥远了,也许长大了 ,肩负着生活的重担,对年的盼望也淡了。黄昏准备做饭,星哥发来短信说,今晚会回得晚些,高速上都是回家过年的车辆塞车了。高速塞车这才是唯一保留下来的年味吧!

  年俗·年味作文 篇5

  忙忙碌碌又是一年,倏地心头涌起一股温暖的感动,突然想起过年这个老话题,在我的记忆里占据了多少分量。大人盼插田,小孩盼过年。原本只是家长们的一句调侃,却也是个大实话。不过,和现在的孩子相比,除了玩得更加自由,便是从此有了打牙祭的盼头。

  不必是名贵的吃食,那些家家户户必备的手工制作各色干粮足以担当。进入腊月,围绕过年的准备便开始了。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母亲学会了熬糖,不再需要请邻居帮忙便能完成。一家人围着一口大锅乐呵呵地涎着脸,盼着锅里翻起的浪花快点凝结成糖饴,也好先入口为快,早些感受到逼近的年味。

  母亲用大大的锅铲捞起浓厚的糖饴,看那流动的线条,确定灶膛里该留什么样的火候。差不多了,母亲退下锅台,由父亲顶了上去,盛出部分糖饴,直接往锅里倒入早炒好的胖嘟嘟白花花的泡米。

  这是熬糖和切米糖同时进行。以前母亲不会熬糖时,有时是用买来的白糖块作为粘合剂。自己熬糖可能要费些柴禾和功夫,但这些在乡下人眼里算不上成本,却能省下点钱。而对我这样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收获便是从头至尾亲眼见证不起眼的麦芽和大米怎么变成了令人垂涎的白糖。当然,最后会每个人轮流品尝一下锅里盛出的糖饴,那浓烈的甜味以从未有过的冲击力直达心底,感觉到全身都在享受着那一刻的快意。

  除了熬糖切糖,准备其他的炒货吃食也是等同视之的隆重和热闹。炒泡米的时候,一定会一同炒些玉米、蚕豆、花生、山芋角等干粮。这些吃食,花生数量较少,算得上过年吃食中的上品,一般不给小孩子任意搬弄,而只在有客人来时才端出来,这时倒可以趁机吃到一些。

  乡下人没什么营养保健方面的讲究,过年里对孩子吃零食基本不加干涉,从除夕之夜起,那些准备已久的零食正式对孩子们开放。有了这些精灵般的东西,孩子的小嘴总是没得闲着,早晨出去便不见了踪影,家人也不急着喊回来,反正口袋里装得满满的出去,定不会饿着。时常在暮色里赶回家,才发觉中间少了一餐,却奇怪怎么不觉得饿呢?这是年饱。母亲笑着说道。本来是想趁过年多吃些鱼啊肉的,却不知不觉中被这些粗糙的零食占据了胃的大部分,总有心不甘情不愿的一丝悔意。可出门前总还是不忘带上一些,那可是一年里只在这个时候才有的。

  白花花的米糖,干翘翘的玉米,黄澄澄的山芋角,放进嘴里得先用力嚼,过足了嚼头这股瘾,甘味才开始像泉水一样渗透开来。土得掉渣的山芋貌不惊人,却总是乡下人不忍舍弃的老朋友,不只是加工成山芋角吃得有味,听父辈们常说,当年是因为它,才使无数的乡民得以度过食不果腹的年代。

  这些硬邦邦的吃食,大人们似乎并不在意。跟着他们到村里串门,常有主人端出一碗香甜的米酒让人品尝。这是父亲的最爱,手工制作这种米酒也是父亲的拿手活儿。虽然也很喜欢那股浓烈的酒香,可总是吃不到几口觉得腻味。

  年关临近,从家人的问候里渐渐察觉到淡淡的年味。对于已届中年的我来说,年味像一支接力棒传给了孩子。现在的孩子不再追求过年吃点什么,那些或许早已经麻木了舌尖上的味蕾,但在我的心里,永远还流淌着以吃为代表的年味。

  年俗·年味作文 篇6

  舌尖上的中国,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中国”。

  听说爷爷奶奶正在做饺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子阳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

  “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 相关推荐

【年俗·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年俗的作文08-06

年俗的作文[精华]08-11

写年俗的作文07-12

年俗文化作文04-12

年味的作文07-09

(经典)年味的作文07-27

年味作文03-01

年味的作文03-07

年味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