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24-11-12 好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试卷,做试卷的意义在于,可以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自己的差距,提高增强自信心。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卷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又见池塘风起

  孙守名

  ①我再次对池塘蛙鸣产生浓厚的兴趣,大约始于五年前的某个夏夜。

  ②去江南采风,碰巧寓居于一户农家小院。月白风轻,忽闻远处蛙鸣阵阵。借着月光,循声寻踪,自然就找到了那半亩方塘。荷叶平铺,苇草层层叠叠,柔和如梦的轻风中,那清脆悦耳、富有江南神韵的蛙鸣正是从那神秘的荷塘中传出。

  ③这让我到底惦着故乡的池塘了。

  ④池塘对于一座村庄来说,它的意义和价值颇为深远。记忆中的村庄有三方形态各异的池塘,分处于东、西、北不同的方向。每座池塘的背后似乎都有着某些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令人无比的憧憬和神往。

  ⑤村西的池塘曲折蜿蜒,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将其东西隔开。盛夏时节,大雨一过,塘深路没,乘一叶扁舟,飘行其间,看苇草摇曳,水鸟上下翻飞,自有一番别样的情趣。将小舟摇至苇草丛深处,幽静阒寂,野鱼时时跃出水面,泼剌剌又游向远方,那种神秘而又慌悚的心情自会让你流连忘返。

  ⑥村北的池塘呈椭圆形,西北部与一小圆池相连,东南部又拖曳出一条长长的尾巴。站在高处俯瞰,活脱脱一只缓缓爬行的乌龟儿。冬季一到,寒风凛冽,大雪飘过,池塘便结下厚厚的冰层。冰层越结越厚,待到数九寒天,人已能在池塘的冰面自由自在地行走。那时节,村庄里大大小小的孩子便鱼贯而出,穿行在坚厚的冰层上,做着各式各样的游戏。你看,一只小小的陀螺,半米细长的绳子,拽住绳头,用力摆臂,那陀螺便“嗖”的一声旋转开来。四五个孩子同时放出,排列一行,煞是壮观。

  ⑦另一边,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将四条腿的板凳反放冰面,一人坐于其间,其他的孩子猛地向前推去,只听“刷”的一声,飘移出七八米以外。还有,三五成群的孩子,拿出自制的钢圈,在木棒上绕上一截稍粗的铁丝,略作弯曲,便在冰面上推起钢圈来。

  一圈又一圈,其乐也无穷

  ⑧在池塘东南方拖曳出的那条长长的尾巴上,几个半大小伙子正用坚实的木棒敲击着厚厚的冰层。破裂处,十数条早已憋闷了许久的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惊喜声、赞叹声此起彼伏,与远处传来的欢呼声、吆喝声相应,整个冰面也便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⑨村东的池塘最早要追溯到春秋时期。据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途经此地已是傍晚时分,饥渴难耐,便让弟子向农家借口水喝。一白发老翁顺手拿出个水瓢,就门前池塘舀了半下,递送到孔子面前。众弟子面面相觑,以为老翁的做法有辱师尊。子贡面色一变,将要加以责备。孔子摆摆手,双手恭恭敬敬地接过,饮了两口,便觉甘甜清爽,清冽怡人。孔子大惊,刚要展拜,只见那位白发老翁化作一道青烟,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后人据此,为这方池塘取名为“仰圣塘”,沿用至今。

  ⑩秋末冬初,正是枯水时节,池塘消瘦,水落石出。村中多方筹措,每年必引十里外的菜河水补给,沿着长长的河渠,白花花的河水曲曲而行。水头处,几家孩子欢呼雀跃,争相用自家织就的鱼网截水堵鱼,每一网都有丰厚的收获,只一下,就足以在父母兄弟面前出尽风头。

  经历了漫长的爬行,凶猛无比的水头终于冲进池塘。那些久困池中的鱼儿,便飞快地逆水而穿行,跃出跳下,只弄得你眼花缭乱,心花怒放。这时候,也是村庄最为欢腾的时节。到得傍晚,家家炊烟四起,村庄便会飘出阵阵鱼香,氤氳于暮色苍茫中,给古老的乡村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韵致。

  村庄的夏夜是一首情深意长的抒情诗,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夜暮已降,微风飘拂,淡淡的稻香弥散开来,那种沁人心脾的感觉让人难以忘怀。坐在场院里、溪头旁、柳树下,听树上的蝉鸣和池塘里的蛙鸣,让人似乎有了一种身处仙境的奇妙感触。

  池塘是村庄的眼睛和灵魂,一座村庄如果没有三两处池塘,也就缺少了神韵和灵性。只可惜,时光流逝,岁月不再,那些古老而又散发着古色古香气息的池塘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池塘成为记忆,村庄成为记忆,我们灵魂深处还会有什么呢?

  这让我到底惦着江南那方苇草丛生、蛙鸣阵阵的池塘了了。眼前,似乎又有了清风明月,又有了乡村池塘的魂牵梦绕的回味和记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从五年前到江南采风的回忆写起,忆写轻风中富有江南神韵的池塘蛙鸣,引起下文对家乡池塘的描写。

  B. 文章在描写村北的池塘时,主要运用动作描写突出冬天里孩子们在结冰的池塘上玩陀螺、溜冰、推钢圈、敲冰打鱼的乐趣。

  C. 文章对故乡三处池塘的描写角度各异,突出了池塘的不同特点,带给读者不同的体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池塘的喜爱。

  D. 在描写枯水时节池塘补水时,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行鱼跃的欢腾场景。

  2.说明第⑨段是如何写村东池塘的,并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3.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要“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划线语句的内涵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借助大幅图片或多幅图片所营造的视觉冲击力,图片往往能让受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更为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印度洋海啸(20xx年),镜头所摄下的是事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瞬间,而且能把人物的神情、事物的态势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现场感。由此,新闻获得了一种独特亲和力和感染力。而且由于其形象生动,所以附着于其上的意义能较好地被受众直观地感受到,这能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施拉姆认为,我们阅读新闻是透过新闻叙事来确认自己与社会之间具有某种心理或文化的联系。新闻叙事的功能可能就是在满足大众某种心理需要,或是帮助大众完成某种心灵仪式。同时摄影图片也能最大限度地制造一种视觉快乐,图片叙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形式美的极致表现,从而给受众留下一种很强的观看体验。

  (摘编自黄丽《新闻图片叙事的特征及效果分析》)

  材料二

  新闻不同于艺术创作,它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记者绝对不能对新闻照片采取任何的修改。任何一个新闻事实,都只是一个最佳的典型瞬间,在这稍纵即逝的一刻,用什么样的角度,多大焦距的镜头,光图与快门的参数组合,不同记者拍出来的效果和画面肯定不一样,所以随机性拍摄也在考验着拍摄者的新闻基本功底。照片的最初编辑在这一刻也就基本确定了下来,而现在的有些新闻图片被摄影记者随意修改,甚至是由两张图片组合而成。随着新闻图片在媒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需要新闻摄影从业人员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素质,必须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在新闻照片的后期制作中,要求图片编辑在处理图片的时候,除了一般性的调整外,不得对新闻照片做影响事实的电脑修改和暗房加工,坚持新闻真实性和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客观性,确保摄影报道的公信度。新闻照片的编辑,也要以不破坏基本信息的传播为准绳,确保作者作品的完整性,绝不能断章取义。

  (摘编自吴功胜《新时期新闻图片的真实性浅议》)

  材料三

  9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冰花”男孩王富满冒冰霜上学的图片在网上引起广泛关注,团省委、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志愿者协会作为“青年之家”,面向全省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倡议启动“青春暖冬行动”。昨日,团省委、云南青基会、昭通团市委的工作人员为鲁甸县新街镇转山包小学及附近高寒山区学校,送去了“青春暖冬行动”募集的首批10万元爱心捐款。

  (图片引自人民网,文字摘编自20xx年1月11日(《云南日报》)

  1.根据对材料一、二的理解,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片中男孩幼小的身材与满头的冰花构成强烈对比,营造出巨大的视觉冲击力,让读者感同身受。

  B. 网民的关注与社会团体、群众组织的积极反应,说明该图片所具有的感染力强化了新闻的传播效果。

  C. 材料三中的图片具有新闻叙事功能,其传达出的内容唤醒了大众同情他人、关爱他人的怜悯之心。

  D. 材料三中的图片呈现出一个稍纵即逝的最佳典型瞬间,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男孩家庭的贫困与不幸。

  2.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新河图片所具有的视觉冲击力来源于其让受众产生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们更为真实地感受着新闻事件的发生与发展。

  B. 要想增加新闻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强化新闻的传播效果,就只能选用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现场感的图片,以便让受众直观地感受到。

  C. 新闻图片叙事具有真实再现新闻事件、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征,能利用图片最大限度地制造一种视觉快乐,加强叙事的影响力度。

  D. 新闻图片作为一种叙事形式,其承载的基本新闻信息和附着其上的意义在拍摄的那一刻便已确定,这也考验着拍摄者的新闻基本功底。

  E. 为保证新闻的真实性和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客观性,确保摄影报道的公信度,图片编辑在处理新闻图片时绝不能有任何修改。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昌,字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围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廪中有数千斤曲,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隅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救军至,贼乃宵溃。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朝,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

  李希烈陷汴州,人心震恐。时昌以三千人守宁陵,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昌深堑以遏地道,凡四十五日,不解甲胄,躬励士卒,大破希烈。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贞元三年,委昌北出五原。岁余,授泾州①刺史。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旬余而毕。平凉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

  昌初至平凉,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瘗之。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葬于浅水原。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昌盛陈兵设幕次,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诸道师徒,莫不感泣。

  昌守西边十五年。及婴疾,约以不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五十二·刘昌传》,有删改)

  【注】①泾州:地名。辖区在今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北。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救军至,贼乃宵溃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B. 希烈率五万众阵于城下 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C. 以扼弹筝峡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

  D. 旬余而毕 余固笑而不信也(苏轼《石钟山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B.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C.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D. 希烈解围攻陈州/刺史李公廉计穷/昌从刘玄佐救之/至陈州西与贼遇/昌晨压其阵/未及成列/大破之/生擒其将翟曜/希烈退保蔡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昌有勇有谋,临危主动请缨。宋州被围数月,危在旦夕,他提出以酒曲充饥的建议,主张坚守城池,等待援军,并主动要求守卫东南角。

  B. 刘昌御敌有方,率部以少胜多。他率三千人抵御李希烈的五万大军,对外据天堑防守,对内激励士气,军队坚持四十五日,终于打败敌军。

  C. 刘昌尽职尽责,戍边不辱使命。他任泾州刺史时,亲率士兵耕作,保障了军粮的供应;他奉命修筑平凉城,并派兵把守,保障了边地的安定。

  D. 刘昌有情有义,善待阵亡官兵。他初到平凉之时,将收集到的一百多位官兵的骸骨安葬好,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他身穿素服到场祭奠。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①

  辛弃疾

  悠悠万世功,矻矻②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③,我自思量禹。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宁宗泰嘉四年(1204年)作者初到镇江知府任上。郡治,郡府官署所在地。②矻矻,勤劳不懈的样子。③金山,在镇江西北的长江中,唐朝镇江节度使李琦另命名为“金山”。后李琦反叛,被朝廷腰斩。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悠悠”“矻矻”等叠词的运用,使语言富有音韵之美,写出了大禹治水的功业流传千古以及当年治水的辛劳。

  B. 鱼儿自在地游入深渊,人们安稳地定居平原,人间万物各得其所,直接评价了大禹当年治理洪水的功劳。

  C. 红日白浪,交相辉映,景象开阔壮美;西沉东去,无限苍凉,令人感慨万端。隐含岁月如流之意,情调凄惋。

  D. 全词吊古感今,发思古之壮怀,上下阕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E. 该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同,前者整篇都是怀古忆昔,用典较少;后者先怀古后伤今,用典较多。

  2.结尾句“我自思量禹”历来为人称道,被誉为“一语抵千言”,请分析其蕴含的思想情感。

  四、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显示诗人醒悟出仕已错,归隐未晚,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尚可把握。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谴责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苛刻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行健,_____________;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

  五、选择题

  “慎独”是儒家提倡的修身之法,指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时刻注重道德修养。下面的语句与“慎独”无关的一项是

  A.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增广贤文》)

  B.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淮南子·说山训》)

  C.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D.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中庸》)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君子之交人也,欢而不媟,和而不同,好而不佞诈,学而不虚行,易亲而难媚,多恕而寡非,故无绝交,无畔朋。(徐 幹《中论 法象》)

  “友善”是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人与人之间要亲近和睦,要像朋友那样友好相处,但交友要有方法。细读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出3条交友之道,每条不超过8个字。

  ① 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

  七、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潍坊市积极推进“四个城市”建设,以市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

  ②岁末年初是消费旺季,可最近闹得纷纷扬扬的电商平台“二选一”事件,让一些从事网上经营的商家有点闹心。

  ③黄旭华的履历看上去“很简单”,从志在必得的少年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他只做了研发核潜艇这一件事。

  ④近日,国家大剧院迎来建院十周年,在一年一度的“公众开放日艺术节”期间,走进剧院的游客不绝如缕。

  ⑤这家企业一直处于破产的边缘,新厂长上任后内抓生产,外拓市场,经过近一年的惨淡经营,终于使企业扭亏为盈。

  ⑥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很多心宽体胖的人改变饮食结构,加入减肥者的行列。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使剧院的建设也进入加速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剧院总数已经超过20xx家。

  B.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最新版流感诊疗方案,明确推荐一批抗流感病毒药物,这是流感诊疗方案时隔七年的首次更新。

  C. 参加十九大会议的党员代表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宣传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并将其付诸于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伟大实践中。

  D. 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村民事务理事会培养、发现、锻炼了一批农村青年干部,激发了村庄自治潜力,强化了乡村治理能力。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我因作文竞赛,不能拨冗参加学代会,特此请假,恳请批准。

  B. 诸位远道而来,蓬荜生辉,条件有限,鄙人略备薄酒,聊表寸心。

  C. 李教授,本周我欲惠临府上,献上拙作,不知您何时有空,还烦请告知。

  D. 家中诸事可顺遂?我虽身在海外,却日夜垂念父亲,遥祝您一切安康。

  八、语言应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从保健食品和药品的概念可以看出,①__________。保健食品不能治疗疾病,所以,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保健食品不适宜所有人食用,所以,②__________。如果有了疾病,应该首先就医,由医生进行诊断并提出治疗方案,切不可③____________,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九、其他题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每个人的人生都会面临无数次选择,做出自己独特的选择,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名校毕业本能享受完美安逸的生活,但秦玥飞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却在殿堂和田垄之间,选择了后者,扎根于乡野当了大学生村官,也因此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君子通大道,正是对秦玥飞独特人生选择的一种评价。

  ①做出自己独特的选择不一定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语言应用

  请以“守望”为主题,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段话。

  要求:①从《平凡的世界》或《边城》里自选一个人物,写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基于原著表达自己的感情、体悟或思考。

  ③叙事简明,议论中肯,抒情真挚。

  ④字数在100至120之间。

  十一、命题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独享一方宁静,专注于自我成长,悟得人生三味;有人乐于分享,与他人共享己有,赢得众人拥戴;有人享受困苦,终渡难关,誉满海内外;有人贪图享乐,沉弱安逸,事业一无所成……

  请以“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叙事详略得当,写人具体鲜明;②中心突出,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加横线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

  A.偌大nuó 踯躅zhízhú 商榷qiè 猗郁yī

  B.裨益bì 訾詈zì lì 蜕变tuì 蕈菌xùn

  C.咀咒zǔ 敛裾jù 肄业yì 相勖xù

  D.弥除 mǐ 赍钱jī 椽笔chuán 磐石pán

  2.下列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秋以为期

  B. 高余冠之岌岌兮

  C. 客有吹洞箫者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组合恰当的一组是

  ①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

  ②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

  ③那突然显得高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

  ④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

  ⑤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

  A. ②①⑤④③

  B. ①④⑤②③

  C. ①②③⑤④

  D. ③①④⑤②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产业要发展,测试需先行,数字电视测试仪器作为数字电视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处于行业的前沿,与整个产业息息相关,不仅促进、影响着产业的发展,也必将随产业的兴起而成长壮大。

  B. 目前在全国各个高等院校,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的几率越来越高,学生外出活动的时间也逐渐从周末扩展到了平常的上课时间,那些经常外出参加社会活动的大学生学习成绩一泻千里。

  C. 30多年过去了,曾家寨的鹭鸟由五六只繁衍到5000余只,这里的村民一直视鹭鸟为吉祥鸟,与它们相濡以沫、相依相伴。时间长了,村子里的人对鹭鸟的感情越来越深。

  D. 校长所领导的事业是传承文化的事业,如果我们思想僵化,以手段和弄权自诩,胸无城府,则很容易落后于时代。别说是成为文化管理的设计者、引领者,就连日常工作也会捉襟见肘。

  5.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组

  A. 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要求各级政府精心组织,精心实施,精心规划,使灾区人民在恢复重建中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B. 市广电局宣称:未来三个月将在市区居民小区全面落实和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精神,居民小区电视信号由模拟制转换为数字制。

  C. 目前,北大、清华等高校国防生的培养,初步形成了科学文化学习与军事训练并重、院校教育培养与军人实践锻炼结合的格局。

  D. 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6.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羲之,字逸少,有“书圣”之称,因为曾担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B. 屈原,名平,曾任楚国左徒和三闾大夫,他所作《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C. 《诗经》原本只称《诗》,汉代时被奉为经典,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D.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他所作《归园田居》共五首,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泊吴江夜见孤雁①

  (元) 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 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既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与曹诗感情的共鸣。

  C. “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深夜栖息在蒹葭丛中的困境。

  D. 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清新委婉的风格。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诗歌鉴赏

  补出下面名句中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2)指点江山,______________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3)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4)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诗经·氓》)

  (5)__________________,兰泽多芳草。(《涉江采芙蓉》)

  (6)对酒当歌,____________________。(《短歌行·曹操》)

  (7)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8)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赤壁赋》)

  四、句子默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年猪肥了

  骆 驼

  ①这日子咋说呢,真的是转瞬即逝。当各色的菊花纷纷退去,各色的梅花绽放枝头时,杀年猪的时节就到了。

  ②前几天,母亲在电话里告诉了我杀年猪的具体时间,并嘱咐我一定要回去,我没有推辞,当即应下了。除了父母兄嫂的生日必须回故乡外,杀年猪的日子也是我必须回去的,因为年猪一杀,离春节就不远了。

  ③我的故乡在川北九龙山区,杀年猪时,邻近的乡亲会一起定下日子,在地坡上垒一台大灶,架一口大锅,挑水、劈柴、生火、过秤打号、协助宰杀等工序有明确的分工,大家领了各自的差事,一早就忙开了。“刀儿匠”这时节成了俏货,需提前约下日子,当日清早派一个人去他家背上杀猪用的家什,送上一包烟。“刀儿匠”就点上香烟,悠然地随后跟来,好像是去赶一个什么闲会。

  ④我回去那天,冬日少有的暖阳挂在天上,人们的心情比以往更好了,精神也更足了。我几次想插手帮忙,乡亲们都婉谢了,他们戏说道,这么笨的活路,哪是你这文弱书生干的,一边看热闹去吧!

  ⑤这杀猪的场面的确壮观。猪们从圈内一出来,便一路号叫,等到了场上,又都缩在一堆,像真的很懂将会发生的事。报重量的看了秤杆后,高声报上猪的重量,猪的主人便会露出欣喜的神色,自豪极了。等下一家时,若重量高过了上家或低过了上家,主人便会显出更加欣喜或极为沮丧的神色。终于轮到我家了,当母亲听完了报重量的声音后,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因为我家的猪的重量,比前面最重的要重二十多斤,这说明,母亲一年的辛劳没有白费!她依然保持着“养猪能人”的称号(老家有个规矩,谁家的猪最重,谁家的女主人就是“养猪能人”,受到乡人的敬佩)。

  ⑥接下来发生的事,就令人不太愉快了。当母亲将第二头猪赶到秤架上时,全场的人就哄笑开了。因为那头猪虽然架子大,但十分瘦,那重量,肯定是今年的倒数第一了。我看见母亲的脸绯红,头埋得很低,她还不时地瞟着挂在横木上的猪和乡人们的脸。母亲看我时,脸上笑了笑,尔后迅速转到别处去了。

  ⑦然后就是开膛剖肚,将猪肉分成大小不一的许多块,各自背回家去。

  ⑧晚上,自然是好好地款待“刀儿匠”了。因为父亲曾是多年的乡干部,母亲做得一手好菜,也因了我回去了,“刀儿匠”和几个主要的男人便依然在我家吃饭喝酒了。大家一个劲地夸母亲的手艺好,一个劲地夸母亲今年又是“养猪能人”,但母亲只是礼节性地笑笑,除了默默地做菜上菜,没有说一句话。

  ⑨我们围坐在火塘边烤火,高声摆谈,母亲在屋内将猪肉抹上盐,花椒面和辣椒,用力揉搓,然后将猪肉分装在两个大木桶里,盖上了。我知道,隔上几天,母亲会将这些肉拿出来,挂在火堂上方,用烟熏上数日,就做成可口的腊肉了。

  ⑩第二天,母亲拿出事先留下的没有腌制的肉,叫父亲送我,我一看,就知道是那条瘦猪的,因为那肉上瘦的太多,肥的太少。我向母亲道别时,母亲始终躲着我的目光,她只说,去吧,等腊肉做好了,你爹送来。

  ⑾我怀着喜悦的心情在前面走,父亲则一路无语。临上车时,父亲叫住了我,说,这头瘦猪,可是按你的意思给你们养的,你妈每天上山扯猪草,加上米糠、包谷喂猪。为了到杀猪场上不被人笑话,我叫她给猪喂点饲料,长点膘,你妈就是不同意。她说,你们喜欢吃瘦肉,不想吃饲料喂的猪,只要娃儿高兴,杀猪场上被人笑话又能咋的?父亲说,你妈昨晚上可是一夜没合眼啊!这几十年,她从来没养过这么小的猪!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各色的菊花纷纷退去,各色的梅花绽放枝头”,这些描写的目的是表达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B. 小说插入对故乡杀年猪习俗的叙述,既为后文写杀年猪做铺垫,也使小说透出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

  C. “不时地瞟着挂在横木上的猪和乡人们的脸”,这个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母亲急切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D. “礼节性地笑笑”“始终躲着我的目光”,这些描写说明母亲对养出“这么小的猪”一直难以释怀。

  E. 这篇小说的精彩之处不在于曲折离奇的情节与丰富的社会内涵,而在于母亲这个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自然而复杂的人性。

  2.小说第⑤自然段写的杀猪场面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小说中的“我”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请简要说明。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正处于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读书,尤其是要阅读经典。因为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读点好书一定是有益的,而读书之中,经典阅读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重庆市正在全面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请你为这项“经典诵读”活动写一则公益广告。

  要求:表明活动的意义,句式基本整齐,30字以内。

  六、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己活动,并能推动别人的,是水;能包容万物的,是水;随着外物改变形状,能屈能伸,灵活机动的,是水;经常探求自己新的方向的,是水;遇到障碍时能发挥百倍力量的,是水;以自己的清洁洗净他人的污浊,净化别人的,是水;能蒸发为云,变成雨、雪、雾,结成晶莹的冰,但不论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还是水……

  要求:请以“ 如水”为题(如“宽容如水”“坚持如水”“大爱如水”等),就这段文字所揭示的一个或几个特点,或就自己关于水的特点的其他深刻领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练习

  一、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

  A. 小学而大遗

  B.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D.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C.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D. 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夹着烟霭和忙碌的气色,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校110周年校庆时,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B.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C. 杰出的流行音乐创作者努力将严肃音乐的表现力与通俗音乐的积极因素相互交融,巧妙嫁接多种艺术元素,拓宽流行音乐的表现内涵和审美空间。

  D. 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下列语句中,选出语言最得体的一项

  A. 面对徐悲鸿的邀请,齐白石辞谢道:“谢谢您的厚爱,我只不过是一个60多岁的老头子,您的不情之请,恕难从命。”

  B. 淮海路上一家手机经销店正在搞让利促销,我过去垂询了一下几款名牌手机的价格,发现并没有便宜多少。

  C. 毕业之后,学生感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D.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 , 。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 ⑥③④①②⑤ B. ②⑤①④⑥③ C. ②④⑥③①⑤ D. ⑥④②⑤③①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 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等。《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一篇抒写人生感怀的优美散文。

  B.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其《念奴娇·京口北固亭怀古》被推为豪放词派的典范。

  C.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其散文《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因剧本《龙须沟》的创作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不图久 图:考虑,计议 B. 去寿春三十里 去:前去

  C. 四面疾攻,城中震恐 疾:迅速 D. 知事不济,遂从之 济:成功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直接表现吴明彻果决明断的一组是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③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④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⑤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这是吴明彻每天辛勤耕作的结果。

  B. 吴明彻把自家存粮分与饥馑的乡邻,盗贼闻说后就躲开了。

  C. 吴明彻统兵作战,虽异常果决勇猛,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

  D. 吴明彻精通书史经传,又以英雄自许,因此深得高祖赏识。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

  (2)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1)第一句中“欲动”二字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2)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句子默写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______?

  (2)____,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___,作《师说》以贻之。”

  (4)驾一叶之扁舟,____。

  (5)诵明月之诗,____。

  (6)人间如梦,____。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

  (8)___,用之如泥沙?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还乡

  路遥

  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

  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

  “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

  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

  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

  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

  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

  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

  “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

  “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

  “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

  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掏出纸烟,给大家一人散了一根。

  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

  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

  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了……

  (选自《人生》,有删改)

  1.请简要概括第三段画线部分所描写景物的特点及其寓意。

  2.在还乡的过程中,高加林的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

  3.小说叙写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

  4.请探究标题“还乡”的丰富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时间

  沈从文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活下去等待死。

  ③生命的意义解释得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既然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概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④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间能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⑤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所以我们被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⑦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1.请解释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2.根据全文,归纳概括出三种不同的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所下的结论。

  3.作者在文中一直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却用“时间”作题目,你认为是否恰当?为什么?

  六、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怀感激之心,这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当你饥饿难耐,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你为一个学习问题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精妙的启发点拨,让你豁然开朗;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打开……面对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你在意过吗,动心过吗?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套作。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相关文章: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篇05-26

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试卷03-08

天津市滨海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10-15

高一上册语文知识点03-04

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卷09-26

三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06-16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卷08-15

山东省乐陵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09-03

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卷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