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周买水》中的典故及寓意

2024-03-26 好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典故吧,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周买水》中的典故及寓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庄周买水》选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本文篇幅短小,但就是在千余字中引出重大的社会问题,并传达出作者对重大问题的深刻思考。像“官倒”这样重大的经济问题,写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的专著加以阐述,也未必说得透彻;作者却以千余字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深刻而敏锐的思考,实属不易。

  作品原文

  潮流不可阻挡。连梦想化为蝴蝶的庄周也变了;他的呕心之作《南华经》因征订数只有三本,被出版社恭恭敬敬退了回来。他一气之下弃文从商,在他小伫濠梁之上领悟了鱼的乐趣之后,居然想养鱼致富,挖起鱼塘来了。

  养鱼得有水,天大旱,水十分紧俏,到哪儿去买水呢?庄周首先想到的是东海的尊神若大人,这位大人是专管水的。他走了十天十夜,来到若大人的办事处。办事处的门上吊着一把大锁,旁边的广告牌上写着"水每吨一元无货",看得出来,"无货"两个大字是后来写上去的,写的是苍颉体,苍劲有力。

  庄周挨了"苍颉体"当头一棒,几乎哭出来,看那边走来一位西装笔挺的办事员,连忙迎上去苦苦哀求。那人说:"没货,一滴也没有。河伯那里也许有些存项,你快去问问吧。"

  庄周又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河伯的办事处。一位长发披肩的女秘书挺和气地对他说:" 咱这河里的水,是从东海议价买来的。您是明白人;每吨当然不止一元。我们的售价是每吨十元,赢利不多呢!有没有货,我给您问问。”她挂了个电话,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但,我可以帮忙弄到一百吨,好处费每吨只要两块钱。拿着我的信去找濠梁管理处的吴主任,他有办法。"庄周接过信往外走,听得背后一声"拜拜",吓了一跳。

  庄周又走了十天十夜来到濠梁。这里他虽然曾来旅游,可是这一回心情不同,鱼的乐趣早已抛到九霄云外了。因为有女秘书的信,庄周受到热情款待。把他让到外宾接待室里,还递过易拉罐可乐。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 嘿嘿,庄老,您要养鱼?您这么大学问,准能发财!有河伯那边的信,您要的货,再困难我们也得帮忙。一百吨就一百吨!我们的水,是从河伯那里议价买来的。我们的出售价是每吨50元。 您是高级知识分子,九折优惠。您办起渔场来,往后吃鱼什么的, 还要您多关照啊。"庄周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凑足了4700元钱。这一天他来取水。可是,吴主任收了款,却只给了他一张提货单,要他到东海去取水。"这是怎么回事?"庄周疑惑地问。“ 哈哈,庄老!别看您学问大,可对这水的买卖您不大在行哩!河伯从东海买到水。买是为了卖,为了赚钱。卖水多麻烦,不如卖提货单,一转手把提货单卖给我们了。我们也是一样,再转手卖给了您。提货单尽管卖来卖去,水还躺在东海里,纹丝儿没动。您是用水户,不到东海取水,哪里有水呢?”“可是,原来的价钱每吨才一元。”“不错,这么一转悠,涨了几十倍。生财有道嘛!就是买主儿吃点亏。可是买主儿有的是钱,这么贵还是抢着买哩。您老早就万元户了吧?光稿费就够肥的,现今又是养鱼。哈哈!”庄周揣着提货单,赶着一辆大车,车上载着空水桶,急急忙忙向东海进发。又饥又渴又热又气恼,半路上实在挪不动了,坐在路边休息。忽然听到一个微弱的声音:“只要有一勺水我就活命了,救救我吧!”庄周顺着声音看去,原来呼救的是躺在车辙里的一条小鱼,拍着尾巴,两鳃一张一合艰难地呼吸着。庄周睁大了眼睛,不说也不动,好像一段干木头,只有棘刺般的花白胡子在微微颤抖。猛听得一声雷响,油然云起,长养万物的甘霖就要下来了。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道: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赏析

  这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写得生动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读来兴味盎然,令人于开心一笑之后,领悟到其中讽刺的辛辣。

  《庄子》是先秦著作中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其深刻的哲理,往往通过想像瑰奇、形象夸张的寓言加以表述。作者这篇杂文,运用《庄子》中的典故和人物形象,赋予其时代的内容、题材,加以艺术的组织编排,生发新意,成为一则新编寓言,活画出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学者“庄周”弃文从商的窘境,揭露现实生活中“官倒爷们”在商品流通领域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非法经营活动,刻画出他们丑恶的嘴脸和破坏改革的罪恶。

  虽说是一则寓言,但作者运用灵慧的匠心,写得情节完整,形象突出,具有一波三折,耐人寻味的效果。文章写庄周为了养鱼买水,先后到海若、河伯等处奔走,结果空兜了一个圈子。还得拿上花了高于原价几十倍的现款买到的一纸提货单,赶车载桶再赶往东海去取水。在这艰难蹶竭、忙碌奔波的买水过程中,人们看到“官倒们”及其代理人纹丝不动,只凭一个条子、一个电话便大发横财的经济掠夺方式和卑劣作风。只要想一想这种鲸吞社会财富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例──比如报刊披露的从国外商人手中竟用高价外汇又购回原出口的廉价原料之类的案件──读者就不难体会,作者有感而发,抨击社会阴暗面的强烈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它提醒我们,尽管改革开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附带产生了投机钻营、祸国殃民的腐败现象。倘不加强法制,大力搞好治理整顿,人们付出代价争得的改革成果也会废于一旦!

  意味深长的是文章设计了一个枯辙待水、苟延生命的小鱼,在庄周无滴水可以救援的绝望处境中,忽逢时雨骤至,万物复苏的结尾。这里用缺水濒死的小鱼与前文囤水居奇的“倒爷”们相对照,深刻揭示出“倒爷们”搜刮的大量钱财乃是人民群众的血汗。如此巨大的经济反差,不能不使人看出“倒爷”们非法活动对社会生活的严重危害性,从而激起公愤,对之严加诛讨。文章中庄周因天公降雨,使小鱼抒困解危而敲桶放歌,而现实生活中倒爷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复将何以消除?这又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思索。

  全文中另一个突出特点,是作者讲故事时没有忽略细节的刻画。如东海办事处通告牌上的苍颉体,西装笔挺的办事员,河伯办事处梳披肩发的女秘书的洋腔调,濠梁吴主任的满面笑容和圆滑应对,等等,均巧用白描,略加点染,便使人物性格迥异,各具特征,有颊上添毫的立体感。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看到了自己遇到的某些活生生的官僚形象,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嘲讽意味。显然,这种鲜明生动而又尖锐泼辣的手法,得之于作者对鲁迅同类杂文的精心揣摩和艺术创新。

  1

  庄周化蝶: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 齐物论》

  原意:比喻人生变幻无常、不可捉摸。

  新意:课文中用来刻画庄周敢于幻想的浪漫性格,在商品大潮的冲击下,在现实生活中必然碰壁。

  2

  濠粱观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庄子 秋水篇》

  原意: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界。

  新意:课文中用以表现庄周的理想志趣,引出庄周买水的故事并以濠梁观鱼之乐与涸辙之鲋的痛苦形成强烈对比。

  3

  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 外物》

  原意:比喻陷于困境、需要能解燃眉之急的救助的人,讽刺达官贵人漠视穷人的苦难见死不救。

  新意:课文中用以揭露以权谋私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

  4

  鼓盆之戚;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庄子 至乐》

  原意:人的生和死是道的一种变化,死不过是复归于自然的现象。

  新意:课文改鼓盆为敲桶,表现庄周呼唤甘露解黎民之苦,表现庄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原文中超然的庄周形象迥然不同。

  5

  秋水时至: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庄子 秋水篇》

  原意:描写秋水时至、黄河汪洋浩大的情景,引出河泊望洋兴叹的故事。

  新意:课文借以表达庄周的社会理想。黄河象征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它将彻底铲除以权谋私不正之风的根源,给人民群众带来幸福。

  • 相关推荐

【《庄周买水》中的典故及寓意】相关文章:

庄周梦蝶作文11-27

康乃馨的寓意11-29

看杀卫玠的典故06-19

守株待兔的典故12-02

江郎才尽的典故03-04

得陇望蜀典故03-07

南辕北辙典故03-07

围魏救赵的典故03-09

谷雨的典故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