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牛渚长江浮桥楹联

2022-05-04 好文

  牛渚位于长江东岸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矶“西接乌江,北连建业”,历来是长江重要渡口,为兵家必争之地。秦始皇东巡会稽,三国时孙策袭夺牛渚营,隋代韩擒虎征伐陈叔宝等都是从此处驾舟辑载人马跨越长江天堑的。而北宋攻打南唐时,大军却是通过浮桥而长驱直入江南建业。据《宋史》、《纲鉴易知录》等史书记载,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任命曹彬为西南行营都部署、潘美为都监、曹翰为先锋,将兵十万,攻打南唐,苦为长江所阻,大军难以速达建业。幸亏采用了樊若水造浮桥的计策,方能挥师金陵。樊若水,亦名若水,号知古,原藉长安,迁居池州,在南唐累举进士不第,遂怀恨于南唐朝廷,一心归宋。时值宋唐对峙之际,见有机可乘,便假装当和尚,结庐于采石山下,并建造了一座石塔,夜间乘着月色星光,系绳索牵至江北,测量江面宽度和水流速度,如是者往返十数次,终于达到准确无误的程度,然后绘制成一幅《长江图说》。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樊若水乔装打扮,怀揣图纸,直奔宋都汴梁,向宋太祖献上所绘之图,面奏道:“江南可取,请造浮桥以济师。”宋太祖见《图说》明白精细,知樊若水有真才实学,所言造浮桥之事实际可行,便欣然采纳了他的.建议,封他为右赞善大夫,后迁四川转运使。同时,旨令扎兵江畔的曹潘等人先在江岸石壁上凿孔穴、建石塔,以备系索之用。并“造黄黑龙船数千艘,又以大舰载巨竹缅,自荆渚而下”,逐次排列、系绳、铺板,于同年十月“先试于石牌口,后移至采石牛渚”。浮桥“三日而成,不差尺寸”。宋军“步兵渡江如履平地”,浩浩荡荡直逼金陵。南唐探马报于后主李煜,学士张泊一旁言道:“自古以来,未闻江上能架桥者”,李煜遂将宋军进逼之事置诸脑后。待宋军攻破白露洲、进泊新林港、夺取溧水城之时,南唐军队才从江西湖口撤回,准备夺回采石,焚毁浮桥以断宋军后路,岂料举火之时北风大起,自己的船只反被烧着,于是南唐十万大军全部覆没,李煜也束手就擒。随着南唐的灭亡,牛渚浮桥也逐渐消失,但是两岸石塔和石壁上所凿之孔,至今仍历历在目,成为历史遗迹。

  联曰: 牵索并舟,绘就江图兴北宋;

  行人走马,铺成水道灭南唐。

  联语写桥功。上联写建造:首句说明浮桥构造,次句明确造桥目的,言樊若水将《长江图说》献给宋太祖以助北宋一统中华之大业。下联写功用:首句言此浮桥既能行人走马,说明天堑已经变成通途,反映了人定胜天的自然规律。次句交代造桥结果,言宋军通过浮桥,浩浩荡荡进军建业,灭掉了李煜的献唐,充分反映了浮桥的历史功绩。联未“灭南唐”与“兴北宋”既是动宾词组相对,又是方位词、朝代名称相对,工整贴切,音韵和谐,不折不扣地表现了桥的巨大功用。

  联曰: 青史阅金陵,遥想浪滔滔、波滚滚,哀叹天堑阻江中。遇难呈祥大智樊公心归宋;

  胜迹览牛渚,近观孔道道、塔尖尖,喜闻长城横水上。逢凶化吉雄才太祖意指南。

  联语写桥史。上联写天堑难越:首句明确宋军矛头所指的城市。二、三两句形容长江波涛汹涌,阻碍了南北交通。第四句视长江为天堑,只好望江兴叹,不胜惆怅。第五句转折,正当困难之时,出现了吉祥的预兆,所谓是“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未句言聪明才智的樊若水一心归依北宋,并献上了“造浮桥以济师”的良策,这就是“遇难呈祥”之所在。下联写天堑变通途:首句交代桥址。二、三两句指出造桥的种种设施,反映了浮桥的结构特色。第四句喻浮桥为水上长城,非常欣慰。第五句反映困难迎刃而解。未句言宋太祖造成了浮桥,大军直指南唐,终于如愿以偿,反映浮桥的伟绩丰功。上联写天堑,下联写通途,这一变化反映了人定胜天的自然规律。

【安徽省马鞍山市牛渚长江浮桥楹联】相关文章:

重庆长江三峡黄金系列游船线05-03

重庆汪德建从靠牛犁田耕地到靠养牛发家致富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