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预防蛇咬的方法

2023-06-06 好文

  在野外活动时,不仅要提前对天气、地形地貌等大环境做提前了解,对于行进路线中的动植物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包括学习一些应付常见动植物危害的预防和处理办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户外预防蛇咬的方法,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户外如何防蛇咬

  1、除眼镜蛇外,蛇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我们没有发现它而过分逼近蛇体,或无意踩到蛇体时,它才咬人。如果遇到蛇,如果它不向你主动进攻,千万不要惊扰它,等它逃遁或者等人来救援。

  2、蛇是变温动物,气温达到18度以上才出来活动。在南方通常5—10月分是蛇伤发病高期。特别是在闷热欲雨或雨后初晴时蛇经常出洞活动,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防蛇。

  3、蛇类的昼夜活动有一定规律。眼镜蛇,眼镜王蛇白天活动,银环蛇晚上活动,蝮蛇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蛇伤主要集中在白天9—15时,晚上18—22时。此外蝮蛇对热源很敏感,夜间行路用明火照亮时,要防避毒蛇咬伤。

  4、穿高帮鞋(皮靴),穿着长衣长裤,戴帽、扣紧衣领、袖口、裤口。

  5、尽量避免在草丛里行军或休息,如果迫不得已,要注意用长棍打草惊蛇。

  6、一些蛇类经常栖于树木之上。翻转石块或圆木以及掘坑挖洞时使用木棒,不可徒手进行这类活动。

  7、如果与毒蛇不期而遇,保持镇定安静,不要突然移动,不要向其发起攻击。应远道绕行,若被蛇追逐时,应向山坡跑,或忽左忽右地转弯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

  8、把手里的什么东西往它旁边扔过去,转移它注意力,或把衣服朝它扔过去蒙住它,然后跑开。

  9、如果迫不得已要杀死毒蛇,可取一根长棒,要具有良好的弹性,快速劈向其后脑。

  被蛇咬如何应对

  1、被蛇咬伤后应保持被咬部位静止。

  2、火柴、白花植物都能解毒。

  3、如果在野外不慎被毒蛇咬伤,应该如何紧急处置呢?黄主任说,被蛇咬到的第一时间,尽量保持被咬伤的肢体部位静止,切勿惊慌跑动,如果是四肢,让其处于下垂的状态,此时,身边如果带有小小的火柴就可能救你一命。

  4、“蛇毒说白了就是一种蛋白,火柴的瞬间高温加热可以对其进行灭活,消除毒性。具体做法是尽快用火柴头在伤口处围成一圈,然后再点燃。与蛇毒的危险性相比,这点烧伤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了用火柴,也可用打火机燃火烧灼伤口处破坏蛇毒。但相对火柴来说,打火机的火焰可能在伤口处还没达到要求温度时,已经让人无法忍受。此外,还可用火罐拔伤口处,将带有毒液的血排出。处理后,用流动的水冲洗伤口。

  5、如果伤口肿了,尽量选择用钝器如玻璃、竹片等,先将伤口切开“一”字口,使组织液尽快排出,避免肿胀厉害,损害组织。不过要注意伤口不能切太深,以免破坏正常组织甚至血管,反而使毒液更容易进入血管,中毒更严重。接下来就是绑扎伤口,在伤口的近心端缚扎,以阻止淋巴及静脉回流,避免蛇毒随着动脉血流侵害血液系统。但应注意一般以小夹板加弹性绷带缚扎,上肢可缚扎肘关节下部;下肢可缚扎于膝关节下部。绑扎15分钟后,可松解2—3分钟,防止绑得太紧血液循环不好,还可用三四根直木棍、笔等代替小夹板。

  6、此外可以就近在野外采集一些白色花朵植物的嫩叶,捣碎后敷在伤口处,能起到一定的解毒作用。“中医讲‘热者寒之’,一般蛇毒为热毒,这些开白色花朵的植物一般来讲都是寒性的,正好可以解。”

  怎么辨别有毒和无毒蛇

  1、毒腺:有毒蛇具有毒腺,无毒蛇不具有毒腺。毒腺是由唾液腺演化而来。位于头部两侧、眼的后方,包藏于颌肌肉中,能分泌出毒液。当毒蛇咬物时,包绕着毒腺的肌肉收缩,毒液即经毒液管和毒牙的管或沟,注入被咬对象的身体内使之发生中毒,无毒蛇无这一功能。

  2、毒液管:是输送毒液的管道,连接在毒腺与毒牙之间。只有毒蛇才具备有毒液管。

  3、毒牙:毒蛇具有毒牙,它位于上颌骨无毒牙的前方或后方,比无毒牙既长又大。

  毒蛇咬伤的预防和处理

  首先,了解一下所在地方的蛇类分布,知道当地哪些蛇有毒哪些蛇无毒,这点很重要。因为一旦遭遇,至少心理有预期,不至于过分慌张。

  如果偶遇了毒蛇,最好避而远之。在户外活动时,最好准备一根手杖或者木棍在行进时“打草惊蛇”。特别是在经常有蛇出没的地方,戴好帽子,穿长衣长裤,佩戴护腿或雪套,穿坚韧的高帮鞋或靴。

  如何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处置蛇伤,首先要区别毒蛇与无毒蛇,但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够区分毒蛇和无毒蛇。关于毒蛇蛇头的形状(倒三角),这种说法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无毒蛇跟毒蛇长得很像,无法分辨。处置蛇伤,首先要区别毒蛇与无毒蛇,但没有什么简单的办法能够区分,传言的根据蛇头部形状、颜色、花纹和齿痕等都不可靠。判断属于哪一种蛇,往往需要专业知识或者熟悉一个地区的蛇的种类。若无法辨别,则密切关注伤患状况。

  毒蛇咬伤的处理办法

  大多数蛇咬伤发生在四肢。如果咬伤是来自非毒蛇,典型的症状是伤口和疼痛。

  通常毒蛇咬伤后,被咬的部位会在15至30分钟内出现剧烈的灼痛。伤口出现肿胀和瘀伤,并沿手臂或腿部蔓延。其他症状包括恶心无力,以及口腔中有异味。神经毒的蛇(如珊瑚蛇)毒素会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视力模糊、说话困难和浑身无力。

  在到达医院救治之前可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冷静,远离蛇;

  受伤后最好平躺离开,如不得不自行移动,则走动要缓慢,不能奔跑,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肿胀之前,去除相关部位佩戴的饰物和衣物;

  调整体姿,咬伤位置不要高于心脏;

  清洁伤口,但不要用水冲洗;

  用干净和干燥的物品盖住伤口部位。

  用绷带类敷料缠绕受伤肢体近心端(不要用止血带),如伤在足部,可将整条腿用弹性绷带类敷料包裹缠绕。具体的做法是用绷带把受伤的那条腿从伤口近心端开始一圈圈缠绑,紧贴脚放一根夹板,再缠绑一遍。如果是手被咬到,与此类似。

  注意:

  不要使用止血带;

  不要冰敷;

  不要试图切开伤口以清除毒液

  不要用嘴试图吸出蛇毒;

  不要喝茶、咖啡或酒,这会加速身体吸收毒液;

  不要试图去抓蛇,防止二次伤害。可以拍照或记住蛇的颜色和形状。

  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和其他止疼药。

  蚊虫叮咬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手段

  使用防蚊喷剂或蚊香,不过这样会污染环境,相对环保的方法是用烟或使用夜来香、药菊等天然防虫植物;

  在蚊虫较多的地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天应用环保肥皂或湿纸巾彻底擦洗全身皮肤;

  应携带防蚊水、风油精等防蚁药品;

  容易过敏性休克的病人应该携带药物,并告诉其他人如何在被叮咬后的紧急情况下给自己使用这些药物。

  处理方法

  被蚊子叮咬后,尽量不要用手抓患处,在患处涂上清凉油或风油精,或抗组胺类外用药,每天涂抹3至5次即可。

  若被蜂伤,应先剔除毒刺。除掉毒刺后,在患处涂抹氨水或肥皂水。

  蚂蝗叮咬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手段

  行走时要穿长衣长裤,将抹筒套在裤腿外面或佩戴绑腿、雪套以防蚂蟥钻附人体。行进中应经常查看有无蚂蟥爬到脚上,在鞋面上涂些肥皂、防蚊油可以防止蚂蟥上爬,涂一次的有效时间约4至8小时。

  休息时经常检查身上有无蚂蟥叮咬。经过有水蛭的河流、溪沟时,应扎紧裤腿,上岸后应及时检查。

  宿营的地方应选择在比较干燥、草不多的地方,不要在湖边、河边或溪边宿营。尽量喝烧开的水,不喝有寄生水蛭的水。细小的幼水蛭不易被发现,喝进去后会在呼吸道、食道、尿道等处寄生。

  处理方法

  蚂蝗叮咬处理的第一步是通过使用盐、盐水或醋迫使蚂蝗和皮肤脱离。然后用肥皂和水清洗该区域,如果发生肿胀则施以冷敷。

  不建议从皮肤上拔掉蚂蝗,因为皮肤可能被撕裂,或者部分蚂蝗组织留在皮肤上会引起感染。也不建议使用加热来驱离蚂蝗,可能造成皮肤灼伤。如果身体出现皮疹、肿胀或斑点,伴有头晕和呼吸困难,则需要紧急就医,这可能是对蚂蝗叮咬产生的过敏反应。

  • 相关推荐

【户外预防蛇咬的方法】相关文章:

预防眼疲劳的方法04-28

预防产后抑郁的方法04-28

预防肌肉拉伤的方法02-24

户外防晒黑方法11-23

解决户外哺乳尴尬的方法04-29

预防白发的方法有哪些02-18

预防孩子社交恐惧的方法02-18

预防慢性疲劳的方法02-18

女人预防肌肉萎缩的方法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