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提升自己的观察力

2022-11-18 好文

  观察力是指大脑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如通过观察发现新奇的事物等,在观察过程对声音、气味、温度等事物有一个新的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怎么提升自己的观察力,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战略上,我们应该做到三点

  (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想要提升自身的观察力,需拥有明确的明确的目的和任务。目的以及任务对观察活动具有指导和管理组织作用,能使我们有的放失,集中注意力,克服与之无关的事情的干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从而获得比较清唽而完整的知觉,取得满意的观察结果。避免了盲动式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察,避免了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熟視无赌、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和作风,锻炼和提高了观察力。

  (二)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知识经验与观察力是相辅相成道、相得益彰的关系。良好的观察力是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前提和条件,丰富的知识经验又是高观察力的重要因素。一个知识贫乏,经验不足的人,不可能对相应事物作出全面深刻的观察。可能是“有眼不识泰山 、 有耳不明伦音”。例如,普通人看一颗树,仅能知道是一颗普通的树而已。可是,一个知识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能从树上看到许多东西(如树的科目、年龄、生长状况和价值等等。)所以,“智者见智 仁者见仁”,知道的多,看到的也多。所以,我们要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培养高观察力创造条件。有时候,对于比较生疏的观察对象,可以先借助工具书,对观察对象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进行观察,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也是有益的。

  (三)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观察习惯(如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一样)对提高观察力是非常有益的。主要应培养以下几种好习惯:

  (1)观察要有计划

  有了计划,就能心中有数,不至于“临场失策”、“坐失良机”。有了计划,就能保证观察有系统、有步骤的进行,避免漫无条理,丢三落四。一般来说,长期而复杂的观察,要制定书面计划;短暂而简单的观察,也要有个腹稿。执行计划,不要太死板,可根据变化的情况,随时修定。

  (2)学会使用多种感官

  多种感官并用,如不仅用眼看,还可用手摸、用耳听、用嘴尝、用鼻嗅等等,这样,才能获得完整而深刻的材料,这样,才能提高观察力。

  (3)惯以积极思维

  仅凭感官得到的材料是肤浅的,零散的、片面的,这就需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把观察的每个细节、每个片段、每个过程、前后左右,都用思维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得到反应事物本质的材料。

  (4)观察要认真细致

  观察要认真细致,决不放过每个细节、每个片段。决不可马马乎乎、粗枝大叶。因为,每个细节、每个片段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失之可能得出片面而错误的认识。也可能“差之毫厘 缪以千里”,也可能由此失去一个重要发现。

  (5)作好观察记录

  观察得到的每个细节、片段都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表象,都有研究和保存的价值。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观察到的现象通通记录下来。记录要忠于事实,不可加入主观意识。记录要详细,必要时,要绘图、列表、摄影、录像。记录材料要存入档案,妥善保管。

  (6)及时整理总结

  整理总结是收获和提高的阶段。通过整理总结,不仅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结论性的书面材料(如报告、总结之类的文章),也可能形成游记、散文、报告文学等之类的文学作品。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也提高了观察和写作能力。

  二、战术上要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先辈们为我们总结的观察方法很多,择其要者介绍以下几种:

  (一)全面观察法

  即对观察对象的一切方面都进行观察,以求对该对象有全面的彻底的了解。它要求先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种特性,然后再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重点观察法。

  这是根据某种特殊的目的和要求,只对观察对象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作特别细致的观察,以便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解剖观察法

  这是对被观察对象的各种特性、各个方面,或各个组成部分一一分解开来,认真进行观察。这样的观察,可以使我们对事物认识得更精确。

  (四)对比观察法

  这是指把两个或几个事物加以对照比较,进行认真观察,借以获得更清唽的印像。通过比较,能使认识更深刻、全面、准确。

  (五)重复观察法

  这是指同一观察,反复多次进行。这是因为,很多现象的出现非常迅速,稍纵即逝,肉眼的速度跟不上,所以要反复观察。再者,有时次要的、非本质的现象更加明显,容易使人忽略对主要的、本质的现象的观察,这也需要反复观察。另外,有的事物有周期性的变化,也需要重复观察。

  (六)长期观察法

  这是指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作系统的观察。这是因为被观察对象有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和周期,有时发展较缓慢,所以需要长期观察。

  (七)有序观察法

  之所以要按顺序进行观察,是因为被观察对象的变化发展是按照自身规律依次出现的。按照被观察对象自身发展变化过程的顺序进行观察,就能保证观察结果全面、准确、具体。

  (八)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法

  从不同角度看事物会看到不同的特征,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是也。这样的观察也能保证观察的全面、准确、具体。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观察力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扩展资料:

  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学习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

  特别是对学习自然科学的人来说,观察力尤其重要。要从小养成自觉地、认真地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习惯、兴趣和能力。通过直接体验,积累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对事物进行科学观察的能力和习惯。为了有效地进行观察,更好地锻炼观察力,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是必要的。

  一、确立观察目的。对一个事物进行观察时,要明确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达到什么目的,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以抓住其本质特征。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点,有目的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锻炼。反之如果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你的观察力就得不到锻炼。例如,你想要办一个新的商店,需要从别的商店获得一些商品陈列的经验,此时,你去观察一定带着目的性。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二、制订观察计划。在观察前,对观察的内容做出安排,制订周密的计划。如果在观察时毫无计划,漫无条理,那就不会有什么收获。因此,我们进行观察前就要打算好,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按部就班,系统进行。观察的计划,可以写成书面的,也可以记在脑子里。

  三、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每个人由于观察敏锐性的差异,在同一件事物的观察上出现不同的兴趣,注意到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因此,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为了锻炼观察能力,必须培养每个人广泛的兴趣,这样才能促使人们津津有味地进行多样观察。同时,还要有中心兴趣。有了中心兴趣,就会全神贯注地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观察。

  有的同学喜欢观察星空,特别是对银河、火星、月亮等观察兴趣很浓,能长期坚持并写出观察日记。这样就可以增长知识,打开思路。有的同学对植物很有兴趣,注意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播种、发芽到发育、成熟,并做了大量观察日记。教师也经常给以指导,辅助以必要的知识。这样做不仅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兴趣和持久的观察力,也提高了他们对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表达能力。

  观察兴趣,还能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

  少年儿童对自然界的岩石、流水、风、雨、霜、雪、露、电、雷、动植物等都很有兴趣。时间久了,观察的兴趣和习惯就养成了。

  四、观察现象,探寻本质。观察力是思维的触角,要培养同学们的观察力,就要善于把观察的任务具体化,善于引导他们从现象乃至隐蔽的细节中探索事物的`本质。

  五、培养良好的观察方法。大多数同学缺乏生活经验和独立、系统的观察能力,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或者看得粗心、笼统,甚至观察的顺序杂乱无章。

  一个良好的观察者必须具备观察事物的技巧,掌握适当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主要的几种:

  A.自然观察方法。就是对大自然中所存在的东西进行观察。如在田野或植物园里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在森林和动物园里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等等。自然观察应注意选好观察点和观察对象,做好记录,并应进行多次原地或异地观察。

  B.实验观察法。就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进行观察。如解剖观察或化学实验观察等。

  C.长期观察法。就是在较长的时期内,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观察。如气象观察、天文观察等等。进行这类观察时要耐心细致,观察点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

  D.全面观察法。就是对某一事物的各个方面都进行观察,求得对该事物全面了解。

  E.定期观察法。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对某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

  F.重点观察法。就是按照某种特殊目的和要求对事物的某一点或几个方面做重点观察。

  G.直接观察法。这是一种观察者深入实际,亲自动手做实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或直接经验的观察方法。

  H.间接观察法。这是一种利用别人观察成果,得出深刻结论的观察方法。

  I.对比观察法。把两个以上的事物有比较地对照进行观察。

  J.解剖观察方法。把观察对象分解成两个以上的部分进行观察。

  六、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和良好的观察是辩证统一、互为因果的。一方面,良好的观察力是我们获得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又是我们提高观察力的重要因素。一个人的观察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不仅有利于观察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有利于观察力的不断提高。

  七、遵循感知的客观规律。观察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提高的。因为,为了培养观察力,就必须遵循感知的一些规律。也就是说感知的一些规律也成为观察的基本规律。感知规律主要有以下七条:

  A.强度律。对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感知得清晰。一般人对雷鸣电闪是容易感知的,因为它的感知强度很高,而对于昆虫的活动,如对蚂蚁行走的声音就难以觉察。因此,在实践中,要适当地提高感知对象的强度,并要注意那些强度很弱的对象。

  B.差异律。这是针对感知对象与它的背景的差异而言的。凡是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就被感知得越清晰;相反,凡是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小,对象就被感知得越不清晰。例如万绿丛中一点红,这点红就很容易被感知。鹤立鸡群,也是属于这类情形。但是在白幕上印白字,则几乎无法辨认。

  C.凡是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就容易被清楚地感知。因此,在观察中要善于用对比的方法,把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甚至还可以制造对比环境。例如观察的高矮对比,色彩对比。

  D.活动律。活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容易感知。魔术师用一只手做明显的动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另一只手却在耍手法以达到他的目的。所以,在观察中要善于利用活动规律,达到观察目的。

  E.组合律。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式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观察对象容易形成整体而为我们清晰地感知。因此,在实际观察中,要把零散的材料或事物,按空间接近、时间连续、形式相同或颜色一致的形式组合起来进行观察,从而找出各自的特点。例如在一堆乱物件中选大小相差不远,颜色相近的若干件,排列起来比较,就可看出彼此的差异。

  组合律,要求在观察中根据事物的特点进行适当的组合、编排,形成系统,分门别类。

  F.协同律。指在观察过程中,有效地发动各种感知器官,分工合作,协同活动,这样可以提高观察的效果。也指同时运用强度、差异、对比等规律去观察对象。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要求人们尽可能地运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进行感知。我们学习要做到“五到”,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目的是要通过多种感知的渠道,提高观察的效力。

  G.养成持久的观察习惯。贝弗里奇说:“培养那种以积极的探究态度观注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的学术知识更重要,这种说法并不过分。”一个人有了持久的观察习惯,他能克服观察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障碍和困难,把观察进行到底。而观察力就正是在这种“锲而不舍”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能坚持下去,就会取得成功。习惯成自然,观察力贵在培养,更重要的是能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应注意些什么呢?

  A.忌漫无目的。许多人在观察事物时,东张西望,漫无目标,他们观察过的事物如过眼烟云,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印象,因而总形不成观点。

  B.忌片面观察。有的人观察事物,只注意它的正面,不注意它的反面;只观察表面,不观察内部;只注意现在,不注意过去;只去注意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由于这种片面观察,他们所观察到的往往是一些假象,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中国古代兵书上有疑兵计和兵不厌诈的谋略,就是故意利用一些手段混淆敌人的视听,破坏他们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三国演义》中“张飞独断当阳桥”的故事。曹操看见张飞雄赳赳,横枪立马在桥头之上,又看见张飞身后的树林背后尘埃蔽日,似乎埋伏有大队人马。他又想起关羽曾经告诉他的话:“吾弟张翼德于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耳。”这时张飞连吼三声,声如巨雷,势如猛虎,曹操立即转身逃走,退兵30里。曹操这时犯的就是片面观察的错误。

  C.忌无重点。有人虽然去观察事物却不带目的性。一古脑儿地观察,把所有现象都收留,囫囵吞枣,结果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观察结果不理想。

  D.忌走马观花。有人观察事物,不深入、不细致,只是粗略地浏览一下。这样既得不到具体印象,又遗漏许多细节,使观察结果一般化。

  E.忌不用心思。有人在观察中,不用心去分析、去比较,也不思考事物的来龙去脉,因而也得不到令人信服的结论。中学生因为兴趣广泛,性情活泼,最容易在观察中出现这样的错误,他们往往凭借一时的好奇心,不做更深入的探求。

  F.忌半途而废。有人在观察中,遇到复杂和难于解决的问题时,便停止观察,结果常常功亏一篑。

  此外,观察过程中还应忌情绪不稳定。有人在愉快时就有兴趣观察,不愉快时就心情烦躁,观察不下去,甚至在某种特殊情况下,由于心情紧张而根本无力进行观察。有人对智力较高的中学生进行调查和观察,发现他们一般都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情绪稳定,不忽冷忽热,在遇到困难时能坚持下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怎么提升自己的观察力】相关文章:

怎么提升自己的价值02-28

怎么提升自己的自信03-01

怎么提升自己的智商05-05

怎么提升自己的气质04-30

怎么提升自己的人缘05-05

怎么样提升自己能力03-01

上班族怎么提升自己03-02

怎么才能够提升自己03-05

提升自己的酒量的方法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