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2022-02-28 好文

  导语:奥利弗·克伦威尔,出生于英国亨廷登郡,英吉利共和国护国主,英国政治家、军事家、宗教领袖。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欢迎阅读及参考!

  篇一、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 克伦威尔雕像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我们如何来评价克伦威尔在历史中的作用呢?当然,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在战争初期,国会军节节败退,是克伦威尔领导的骑兵队,在马其顿荒原战役中取得大捷,从而扭转了战争局面。如果没有克伦威尔,国会军最终的胜利就不可能到来。这一胜利的结果是民主政府在英国的确立和加强。

  篇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 克伦威尔雕像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克伦威尔可以算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他贡献突出,用武力击溃了王军主力,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制;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逐渐走向反动,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进行大肆掠夺,在远征爱尔兰的问题上不存有两重性的问题。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因此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者。他镇压民主派运动,发动一系列的商业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篇三、对克伦威尔的评价

  克伦威尔是圆头党的领导人物。他首先为议员,由议会授予上尉官衔,招募骑兵连,后来部隊扩充,克也以军功升上校,而升中将,掌握全部骑兵,所有重要的战役,无不有他参加,他的部隊称为“铁军”。 内战结束时,他已是当日英国惟一的军政首脑,其威望远在总司令菲法克斯之上。

  战后克伦威尔组织特别法庭,以“叛国罪”的名义判查理第一死刑,于1649年1月执行, 至此宣扬了国家最高主权人为全国人民的`原则。菲法克斯不同意这种作法而离职,克伦威尔更成为了有一无二的强人。 可是以前查理第一不能掌握全国,至此克伦威尔也不能掌握全国。他最初尚想片面保持原有的议院,只派兵把守议院的大门,不许一百四十多个属于长老会的议员入内,余下议员约九十人,以后逐步减少至五六十人,时人称之为“臀部议会”。然则即臀部议会也不合作,由克伦威尔亲自率兵入院解散。由他另自召开的议会凡反对派都不敢参与,也等于提名指派。到头仍是与政府负责人为难。

  克伦威尔最后的五年,称“护国公”,协助他的机构为“国务委员会”,委员四十一人,全系他的亲信。全国分为十一个军管区,各有少将一人督管。他于1658年去世,遗命以儿子黎察为下一任护国公。此人未建军功,也无政治魄力,而人心望治。查理第一之长子查理第二流亡海外,至此宣布除以前参与筹划弑君的人物不赦之外,其他概不追究。于是军中将领拥护查理第二于1660年复辟,英国为民国者只此一次,共十一年。 复辟之后,克伦威尔之尸体被剖棺揪出,与其他尸体二具悬吊示众六小时后又将首级割下。尸体就地草率地掩埋,头颅仍签在有铁尖之长木之上。以后不知如何此头颅流入私人手中,也曾多次被当作古董买卖。

  迟至1960年才由剑桥大学苏遂丝学院。收得, 今日埋葬在该书院教堂之旁,因1616年至1617年克伦威尔为书院之学生也。 克为护国公时,自奉并不菲薄,而极奢华。他除了传位于子之外,几个女儿也与他的将领联姻,声望显赫。他部下也有好几位将领则因内战起家成为大地主 此人既已身败名裂,照理应为英国人唾弃。可是1899年为克伦威尔三百年生辰,英国议员发起为克伦威尔铸铜像,今日此像尚卓立而面向议会广场,较若干国王之铜像更为雄伟。20世纪的作家赞扬他伟大的更不仅只艾诗立,有如贵族女作家法塞尔1973年所作克传也是畅销书,即在结论里写出“他的伟大,无法否定。大凡了解他的人,是友是敌,不会打算褫夺他这品质。” 1660年的复辟,表面上一切复原,而实际上查理第一与查理第二所戴王冠业已变质。

  以后还要经过几次的改变,最重要的乃是1689年的光荣革命,才巩固了议会至上,民主制度能在王冠之下繁荣的趋向。克伦威尔不能在17世纪推行今日之自由平等,看样子他也无意作飞越3世纪的改革。 可是倒因为他胆敢向历史前猛进一步,今日之政教分离、普及性的民权和自由平等才能进一步逼一步,在事实上成为可能。历史家称扬他的伟大,只此而已。这当然不是说他所作所为完全功德无亏,而更不是一切都应当为今人效法。

【 对克伦威尔的评价】相关文章: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02-27

对班级管理的见解02-27

对学校教研工作的建议02-27

北大教授对学生的忠告02-27

有关乡镇经济对的工作谋划02-27

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应该如何减少02-27

对寄样品你们是如何看待的02-27

站长助理对工作的一点思考02-27

好的名字对孩子成长来说很重要02-27

对中国免签和落地签的国家02-26

立春的习俗吃什么 还我碧水蓝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