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2.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3.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4.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5.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6.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7.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8.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9.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10.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11.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12.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
13.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4.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15.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1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17.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8.毁灭一个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19.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20.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21.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22.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3.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一个五官端正的人。人生的真理只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24.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25.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26.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27.你硬把单纯的事情看的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28.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29.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30.人生中出现的一切,都无法占有,只能经历。
31.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灵没有归属,不管你知不知觉,承不承认。
32.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33.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34.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35.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36.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着心通通放下。
37.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38.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39.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
40.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41.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42.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43.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4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45.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46.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47.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48.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49.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50.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
51.有缘而来,无缘而去。
52.有智慧的人,从来不活在别人的嘴里,也不活在别人的眼里。
53.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54.月影松涛含道趣,花香鸟语透禅机。
55.真正的平静不是你静坐可以几个小时不起,而是用一颗平和的心态看人间万象,听花开的声音。
56.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57.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 佛家禅语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佛家的经典禅语】相关文章:
佛家经典禅语04-01
哈佛家训的小故事03-14
《哈佛家训》经典小故事09-01
(精)哈佛家训的小故事03-14
《哈佛家训》经典小故事(精华)09-01
哈佛家训的小故事[大全5篇]03-16
《哈佛家训》读后感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