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气象局作文

2022-09-06 好文

  【第1篇】

  天气预报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它关系到人们的日常出行和饮食起居。对于我来说,气象知识是一门神奇的学习,气象局则是一个神秘之地了。就在今年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3月19日,我们泰州晚报小记者有幸被组织去泰州市气象局参观探秘。

  上午9点,我们来到泰州气象局,走进气象局,首先来到一间会议室,一位气象局的叔叔热情地递给我们一些气象知识的宣传资料,然后就开始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基本的气象科普知识,这些气象知识都是我们书本上没有的,大家都听得入迷了。

  了解完气象知识,我们随着带队老师又来到了演播厅。正对演播厅门内的是一个小演播厅,这里是干什么的呢?哦!原来里面是主持人每天播报天气预报的地方。只见后面的墙壁是蓝色的。可我看不见我们平常电视上看到的地图,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在电脑上合成的吗?于是,我便跑去请教导播叔叔,原来天气预报的背景是利用投影制成的,这是虚拟的,主要引进了较为先进的影视节目制作设备和非线性编辑系统,才制作出图文并茂的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瞧,王茜雯正站在演播厅里向我们招手,多像一个天气预报播报员啊!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会议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大屏幕,一个用于播放全国各地气象局视频会议的。另一个屏幕是用来记录气象资料的。每天天气预报结果,就是从这里产生的。你说神奇不?

  这次的气象局探秘之旅,让我收益匪浅,既开阔了眼界,又增长了关于气象方面的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第2篇】

  我们这一队是美女王老师领着参观仪器,跟着美女老师的后面,心里乐滋滋的。看到气象观测场里的各种仪器,王老师郑重地说:“这些仪器不能触摸,一碰就不准了;踩草坪也不要踩,那里面埋着好多管子呢。”

  走到一个蹲在地下的仪器边,王老师说:“这是低温传感器,用来测量地下温度的,这里面装的是酒精。”一边听着介绍,我们赶紧把纸笔拿了出来,“唰唰唰”地速记着。接着,王老师又介绍了日照计、自动式雨量传感器、蒸发皿、闪电定位仪、百叶箱、风塔……让我眼花缭乱。

  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心,还在加班的阿姨们,给我们倒了一杯热腾腾的水,真要感谢她们。找好座位,我们一起观看气象大片《遨游太阳系》,看完我就震惊了,原来离太阳最远的冥王星绕太阳一圈要248年啊!看完《遨游太阳系》,我们又见识了威马逊台风的厉害和气象工作人员的仔细。

  来到制作天气预报的地方,我知道了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一、收集资料;二、制作天气图;三、分析天气图;四、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五、天气会商;六、发布天气预报。还有两个幸运小朋友进去拍了一段天气预报呢!

  【第3篇】

  一到县气象局,我有些惊讶,眼前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有的像高塔,有的像鸟屋,有的像电话亭。一位老师指着一个“鸟屋”说:“这个是百叶箱,它离地面有1.5米,我们每天都要在这里观测三次——早上八点,中午两点,晚上八点。”接着,他来到了高塔前,大家也跟着一拥而上,我好不容易挤了个位置,听老师讲解。

  原来,这个高高的东西叫“风塔”,上面安有避雷针,风塔有风速、风向。另一个短柱子,据老师解说,叫“自动雨量传感器”,可以测量雨量,雨落下来会翻动,翻动后,就可以给电脑一个信号了。

  看完了“自动雨量传感器”,老师又指着一个“观测镜”,说是个“日照计”:它的左右两旁有两个小孔,里面有几张纸,纸上有一些药水,阳光通过小孔照进去,就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最后,我们又看了地温表、自动气象站,还参观了电脑室。半天与气象初识的感觉,让我们这些小记者懂得了很多气象知识,原来我们就是这样了解“老天爷”,并与他老人家神奇相处的啊!

  【第4篇】

  我们县气象局于1959年2月1日成立,这个历史还真悠久,比我们父辈的岁数都大。

  走进凉爽的大厅,我们恨不得把气象老师讲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记下来。因为这次活动,我知道了许多知识。例如:3月23日是国际气象日;气象观测时一般用多普勒雷达来测天气;云彩的不同颜色和云量的大小,会对气象产生影响;北京地磁气象站建于1849年,北京古观象台建于1447年……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们还看了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视频,这些都是与气象有关。

  室内参观结束之后,我们转移“阵地”,“杀向”室外——参观完景色宜人的观测场。听着老师精彩的讲解,我们又收获了不少知识,比如说知道了工作人员用百叶箱、日照计、冻土器、地温表、地温变送器、雨量筒来观测天气。

  啊!这次参观气象局的社会实践活动,可真是受益无穷啊。

  【第5篇】

  在气象观测场,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人工测量仪。气象工作人员使用它进行人工测量,并熟练地运用它,这些不仅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更准确气象数据,而且可以预测天气的变化!

  原来观察气象不仅需要科学知识,还有诀窍呢,真有趣!

  观看科普电影,我了解到绕太阳一周时,水星要3个月、金星8个月、火星2年、木星12年、土星30年,而冥王星竟要248年!恶劣的天气(如威马逊台风)虽然造成上百人死亡和上亿元财产损失,但如果没有气象人员努力辛勤的工作并提前预报,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将会更多、更严重。

  最后,在天气预报中心里,我了解到每天的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首先要收集气象资料、采集数据,根据数据形成气象图,然后用先进的计算机进行分析,工作人员根据计算机分析结论,进行会商,最后得出结果,再发布天气预报。

  小小的气象竟然蕴含着这么多丰富的知识!通过活动,让我了解到许多气象知识,同时也明白我们幸福生活离不开辛勤的气象工作人员,还有热情的小记者工作室工作人员。

  【第6篇】

  校记者站组织小记者参加“气象开放日”社会实践活动,我的心里可是乐开了花。到了气象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镶嵌在草丛中的三块大理石,一块意为天,一块为地,还有一块为人,这些大理石,是用来喻意人要和天、地大自然和谐相处。

  “各位小记者们,今天我是你们的导游,一会儿就由我给大家介绍气象知识。”一位帅气的气象老师领着我们来到了一座弯弯曲曲的桥前,春风吹拂着桥边的柳枝,柳树姑娘仿佛正在梳理着自己美丽的头发,桥下的河水看上去真静啊,静得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河水看上去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这面墙,名叫风云墙。”听着老师的介绍,我看到了这面墙有两个面,第一面写着“测时代风云,绘人间气象”,反面写的是“爱敬团创发,家业结新展。”接着,我们走过一座和谐桥,来到了一座大院内,其中引人注目的就是一个高高的大杆子,上面有一个像小杯子似的东西,它叫三杯风速仪,是用来测风向的,还有一根竖起来的银色的针,那就是避雷针了,还有百叶箱,里面有四根温度计,分别有干、湿温度计,有的百叶箱是人工的,也有自动的……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气象真是太神奇了,老天的事都能知道。

  【第7篇】

  期待已久的“观气象·识天气”实践活动来到了!

  气象局是啥样?有些什么装备?天气预报的数据又是怎么得来的?为了拉直这一连串的问号,我早早地来到市气象局。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森林公园”,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绿色植物。

  我们首先来到气象观测场,看到了许多白色箱子、大风车和不知名的仪器,经过王老师一番解说,我们才知道原来这些是用来测量温度和风速的。接下来王老师又细致地为我们讲解了闪电定位、电线结冰、降雨、日照等十八个项目。通过这些仪器而得到的数据就是预报时的数据。

  如果说王老师的讲解是细致而生动,那接下来防雷专家的介绍就更精彩、震撼。他通过几件真实事例,讲述了雷电的破坏力、杀伤力,并指导我们怎样去防雷怎样保护自己。

  参观气象预报中心和科普展厅时,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气象影视中心。我们现场观看了“天气预报”是怎样拍摄的,并和主持人零距离接触,有的小记者还亲自体验了当主持人的感觉。

  气象之行,受益匪浅!

  【第8篇】

  站在气象局门口,遐想千万,怀想自己将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新知。

  美好的旅程开始了。第一个地方是气象仪器集中观测点。看!那是什么,几根温度计平躺地面。经过解说,才明白那是地热传感器,测量地下土壤温度。除此之外还有测量风速的风杯,测量土地冻土情况的冻土器,还有大型、小型雨量器,这些都是我平时接触不到的……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了我想象中的气象世界。

  在放映室,我们观看了两段科普片,了解了九大行星,这使我深刻知晓了自己所生存的星球是独一无二的,还让我了解到气象学对人类的重要性,这一次的观影意义远远胜过我看一些所谓的“大片”。这种科普片让人受益匪浅。接下来则是有关雷电方面的知识,其中包括雷电的形成、防护和被雷击中后的急救等。这更加的让我认识到适应大自然、遵循其客观规律的重要。

  天气预报是怎样播报的?现在她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看见主持人的播报,让我越发的觉得天气预报的播报是困难的,这不仅要有卓越的口才,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这让我对这个职业有了新的态度。

  因为每一次的社会实践,都有每一次的新知和感受。

  【第9篇】

  迎着和煦的春风,迈开轻快的脚步,学校里一年一度的参观实践活动又开始了,这次我们四年级要参观的是青阳县气象局。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带着满肚子的疑问,来到气象局。这里到处是高科技仪器,随着解说员的步伐,我们来到了二楼的气象发布中心,这里有一个大屏幕,大屏幕上放着一幅幅气象科普知识图画,通俗易懂,我立刻被它吸引住了,特别想了解其中的奥秘,仔细听着讲解:“如果树被风吹得不断摇摆,就表示有四级风;如果打伞很吃力,就是五级风……如果先听到雷声再看到闪电,就说明你离闪电很近;如果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就说明你离闪电比较远,根据这一点可以判断你离闪电的距离……”。这些气象知识都是以前我不知道的,今天我们真是受益匪浅。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座高平台上,听解说员阿姨说,这里是气象观测场。那高高矗立、有几个风车在上面转的叫风向标,可以根据风车转的速度来测量风力的大小;还有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百叶箱、观察地面温度的气温观测仪、大雾天测量能见度的能见度仪、了解雨量的雨量桶、测出太阳照射时间的日照仪……

  知识的海洋真是奥妙无穷,我们要学习的本领也是无穷无尽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10篇】

  3月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的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早、更涝的未来”。今天我有幸零距离感受气象的奥妙,随同小记者俱乐部走进了市气象局。

  活动分上午场和下午场。我被分配在下午场44号第四组,每组五人,再加一个后勤家长。每组还有一张任务表,共有八个任务。

  活动正式开始了。我们小组先打算完成第四个任务,采访一位专家(三楼有专家咨询台)我们快速跑进咨询台,以闪电般的速度找到了一名专家。我们虚心地发问道:“您好,我们是温州日报的小记者,请问气象三大设备分别是什么?都有什么功能?”专家满脸笑容,亲切地说:“第一是人工增雨作业车,功能是增加降水;第二是灾害应急指挥车,功能是发生自然灾害时指挥救援;第三是雷达,功能是探测有没有下雨,雨下的大小。” 我们另一组员不失时机地又问道:“那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呀?”只见专家呵呵一笑:“天气预报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制作过程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它是以大气运动的状态演变为基础,以大气运动规律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推算出大气的未来运动状况。”看来每一个正确的天气预报,不知凝聚着多少气象工作者的心血哩!

  采访完专家,我们又迫不及待地飞奔下楼,参加了有奖竞猜,采访了几位来参观的市民,还向专业人员了解了“观测站”“气象勘察车”“催雨弹”等相关知识……

  一个多小时转眼间就到了,这次的活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很多关于气象方面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第11篇】

  几天前,妈妈告诉我周日要参加温州日报小记者组织的活动--参观气象局,气象局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呀?为什么能预测天气?我满脑子都充满了疑问,希望能去一探究竟。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气象局。一进入气象局大门,一栋高大雄伟的楼房映入眼帘。这栋楼的一楼是有奖知识问答区,远远望去,仿佛可以看见同学们举得高高的小手,可惜我们来参观的时候,活动已经结束了。沿着楼梯向上走,三楼是监测预警中心,这里摆放着许多电脑,这些电脑和我们平时家里的电脑不一样,他们的功能各种各样,有的监测湿度,有的监测雷电,有的监测台风……,这些电脑都连接着卫星,能全方位监测天气变化,保证第一时间内分析气象信息,及时播报给市民。

  走进另一栋楼,这里又是另一番天地。在这里让我们体验了一回当气象预报主持人。站在绿色背景墙前,上面什么也没有,我想这哪像我们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气象预报节目呀?带着疑惑,我认真地读完了气象预报信息。走到电视前一看,居然看到自己边上有天气情况,真是神奇啊!原来每天我们在电视机前看到的天气预报,是这么拍摄的呀!

  从楼上下来,我们参观了停在草坪上的两辆气象专用车,一辆用来人工降雨的,另一辆是外出测风向风速等数据的。对着这两辆车,我还蛮好奇的,进去看了看,里面比较宽敞,有许多屏幕和调试的仪器,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好神奇。志愿者们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这些车的小知识,还为我们讲解了这些仪器的用处,我听得津津有味。

  转眼间,活动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气象局。

  【第12篇】

  周六上午,我们小记者来到驻马店市气象局参观。

  首先来到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就是录制天气预报节目的演播室,老师在众多小记者中选了一个同学当小小预报员,只见他走进另一个房间,不一会儿电脑上就出现了那个同学的画面。哈哈,我终于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录制的了!

  参观完演播室我们来到了会议室,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份《中国气象报》和一套气象知识小册子。接下来就是猜谜语环节了。老师先让我们看了几个小视频,说接下来的谜语答案就藏在这些视频里面,并且猜对了有奖品。

  于是小记者们都认真地看了起来。视频看完了,开始猜谜语,大家都十分积极的举手参与猜谜语。我也积极举手参与,可是老师一直没有提到我。过了好一会儿老师终于提到我了,我一紧张把想好的谜底“火烧云”说成了“彩虹”,我遗憾地坐了下来。在最后的一道谜语时又提到了我,这次我冷静回答,终于拿到了奖品。

  这次参观气象局让我对气象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还学到了不少气象的知识。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