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怎样培养孩子独立心理?从小对孩子就进行独立意识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对与孩子的成长也具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独立心理呢?
对孩子进行独立性的培养,能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孩子性格的培养都应该从小时候做起,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也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不再喜欢听任他们摆布,他对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尤其是两岁之后的孩子,就开始闹,经常说“让我自己来--”不让喂,吃饭要自己吃,但又不会正确用勺,撒得满脸满身;当成人帮他把被子叠起来时,他偏要“自己来叠”,只好重新打开,让他自己来,当成人把他从椅子上抱下来的时候,他会说“我自己下”!然后重新上到椅子上,自己再下来。有时候,故意做一些成人禁止过的事情,如中午大家都休息了,妈妈告诉他:“要轻轻的,别吵醒了别人。”他却故意大声叫妈妈,连叫几声,随即为自己的恶作剧得意地大笑。这些都是孩子在第一个转折期出现的新问题,是“闹”的具体表现。闹常常使成人很烦,吃饭时他自己吃得又慢又脏,有时还故意气人,容易引起成人“发火”,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发展中的“危机”。所以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
培养孩子独立性 关键是掌握教育的技巧和分寸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与成人一般,所以不能不管他,也不能够过多的管他,既然说孩子,自然是非常幼小,而且还处于独立性的萌芽阶段,不能约束过多。如果父母管得过严、过多,如孩子自己想干,父母们却说耽误时间,或者找其他的原因,偏偏不让孩子干,会使孩子刚刚出现的独立性萌芽,就被扼杀了,很多父母把孩子要自己做事的愿望看作是不听话或淘气,加以斥责,这更是不对的。要珍惜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自己来……”,否则,过了这个关键期,孩子就会失去独立活动的积极性,养成事事依赖成人、懒于思考和动手的不良习惯,也会使孩子做事缺乏自信心。长期受压制、限制也会使孩子情绪不安、暴躁,易对小朋友产生攻击性行为。
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管教要适宜
实时的进行对孩子的管教,教育孩子能够懂得最基本、最初步的观念和一些行为准则,然后再让他们自己逐步慢慢的学会约束自己。如果让孩子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会使孩子执拗任性,独断专行,不能和别人和睦友好相处。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将使孩子很难适应将来的工作,将来的社会。
华夏心理工作坊针对亲子关系会定期的开展一系列讲座,帮助家长朋友了解儿童心理学,更好的与孩子形成互动,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所以在培养孩子独立性方面不能够急于求成,很多时候如果在亲子关系上处理不当的话,是导致孩子“独立性”危机出现,甚至导致孩子脾气暴躁、执拗任性、情绪不安以及缺乏自信,甚至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更好的相处,所以慢慢就会形成不良人格。
如何培养儿童独立心理?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当中。学会培养孩子独立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因为拥有独立的性格和能力,那么才有力量去承担生活当中,所面对的困难和挫折,所以每个家长都应该注意正确的引导。
每个孩子在最初落地的时候,都是白纸一张,做爸爸妈妈的,都希望能够帮孩子描绘出一片晴朗的天,一条宽阔的大道。教给孩子必要的方法:个人事务不是想做好就能做好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方法引导是必要的。
幼儿园午饭之后,老师陪着小朋友一起玩旋转陀螺。只要将一根皮条插入陀螺的机芯中一抽马上会飞快地旋转起来,有时还会冒出火花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一个细小的声音问:“老师,你知道助动车的轮子怎么会转起来吗?”原来是平时胆子较小的一位小朋友。
老师摇摇头说:“不知道。”
他马上就笑:“我来告诉你吧!
在助动车的中间有的两个轮子,一大一小,当中有一根皮带连着,只要机轮一动,大的轮子就带动小的轮子一起转…”他很仔细地说着。
老师甚是惊讶。
原来他对一些科学的原理很在行,在家里还能帮助爸爸修车呢!利用这一点,老师就让他在班级中多讲些原理。什么轮子为什么动呀,天上的云为什会走呀,咕噜球的球为什么不会掉出来,等等。渐渐的小朋友们很崇拜他,经常围在他身边问这个,问那个的,他的自信心也进一步加强了,也能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愿意在班级中表演一些节目,讲话的声音也响多了。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能说会道的孩子往往是大家注目的焦点。而那些不声不响地孩子会被忽视,冷落,其实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可挖掘的潜力。所以作为成人,我们应该多观察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从有利的方面带动不利的一面,取长补短,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你必须多爱孩子,不能多爱自己,因为孩子是依靠爱而走向成长、走向独立、走向充满幸福的人生。爱是孩子独立的前提,独立是孩子被爱的结果。
心理健康专家认为,不想让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遇到问题就迷失自己,那么从小的时候就应该注重,培养他的独立个性,让它去判断事物的好坏,这样对他的成长,和今后的生活才会带来更多的帮助。
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法国不少资深育儿界专家一起,给父母们提出了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您,他心里也会知道您在那里。
专家说,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2、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儿童精神病科医生托马斯博士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
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3、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就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
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
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4、正视他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状有问题,或者性格与行为很偏激,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在这方面,去找专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小孩子一般会把专家(比如医生)的话当回事。
5、批评,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事。”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
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6、放手让他做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这件事,也许孩子可以自己做了。不要说的话:“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7、让孩子敞开心扉
与人沟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更是一种能力,14岁的男孩子,需要父亲正确的引导,积极的及时的说出自己心里的话,会避免做出一些阴暗的事情,不及时控制、避免,他会更可怕的延续下去。
快乐是一种能力,让他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呢,你也能积极地去面对。多说积极的话:“我们在一起真高兴,不是吗?”
“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不要难过,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在孩子8岁前,如果没有一个阳光快乐正确的母亲,那么这个孩子会在12岁将她母亲的影子浮现在自己身上。所以,此时,一定不能认为孩子只是孩子,是善变的,更不要认为长大了会好的,其实阴暗已经严重的出现在这个家庭里,如若没有制止与引导,长大只会更加严重与恐怖。
8、强调所得到的东西,懂得爱
亲情友情,感官享受,强化这些“获得”,让他在享受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在享受。强化他的认识:我拥有很多,我现有的东西很珍贵。必须让他知道这些亲人们对他的好,不是应该的,不是必须的,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欠谁的,给他的爱,是大人们的负责任,他必须懂得感恩。他们以后也会是为人父母。这个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他必须明白父母给他的不是必须,不是习惯,是爱。
9、必须懂得尊重他人
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围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须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没有身份区别。也许是爸爸的朋友,也许是妈妈的同事,也许是爸爸的司机,也许是学校门口的看守员等等,这些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他的给予,他必须心存感激。
寻找,积累,强化那些美好的积极的事物,是给孩子生活的最甜蜜礼物----每天都有收获,有爱,明天会更好,要努力!
- 相关推荐
【养孩子独立心理的方法】相关文章:
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的方法05-12
春季养肝方法11-10
养脾胃的方法有哪些01-11
心理调节紧张的方法06-20
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06-21
提升孩子财商的方法05-30
避免孩子撒谎的方法06-09
让孩子变勤快方法02-09
与孩子沟通的好方法08-14
应对孩子提问的方法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