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

2022-02-17 好文

  一、 是知行,还是行知?

  [案例1]《轴对称图形》教学

  A教学:

  师:同学们,观察这几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屏幕上出现圆、长方形、等腰梯形等图形,并演示分别把它们对折重合的情形)

  生: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大小相等。

  师:像这些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观察一下,下面图形是对称图形吗?(出示几个图形)

  生:……

  师:(媒体再次演示对折的情形)大家看见这条对折后留下的折痕吗?

  生:……

  师: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称为对称轴。每个同学拿出你们的长方形、正方形与圆形纸片,折折看,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

  B教学:

  师:咱们做个试验。在纸上滴一滴墨水,然后马上将纸一折为二。再展开,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生做试验。

  师:谁来交流与展示一下,你们是怎样做的?发现了什么?

  生:……(图1)

  (图1) (图2) (图3)

  师:(媒体出现图2)小明用颜料在四张纸上分别画了以上图形,他很快将纸对折后再展开,这四张纸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图形呢?

  生:……

  师:(屏幕出示图3)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画出如同屏幕上的三个图形吗?

  生:……

  师:你还能用这种方法画出其他的图形吗?能画出我们曾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生画,师组织交流。 (图4)

  师:小华用这种方法画出了这样的图形(见图4)。

  想想看,他是怎样画的?又是怎样折的?

  你能把折痕描出来吗?

  ……

  [案例2]《8的组成》教学

  A教学:

  师:小朋友们,7+( )=8会填吗?

  生:……

  师:那也就是说7和1组成8。跟老师说一遍。还可以怎么说?

  生:1和7组成8。

  师:6加几等于8呢?

  生:2。

  师:那我们就可以说……?

  生:6和2组成8,2和6组成8。

  师:5和谁可以组成8呢?

  ……

  B教学:

  师:小朋友们,帮老师想个问题:如果老师在两个盆子里各撒了一把米,有8只小鸡跑过来吃米。每只盆子边会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呢?

  生:每只盆子边有4只小鸡。

  师:一定吗?

  生:不一定。还可能是一边3只,一边5只。

  师:还有什么可能呢?

  生:……

  师:一共可能有多少种情况呢?小朋友能分别把它们画出来吗?

  生画,师组织交流。

  ……

  “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没有亲身的体验,没有积极的活动,很多知识便如同“过眼烟云”,很难扎根在学生脑海中。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是建构主义所大力倡导的理论,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积极实践的课题。

  二、 是复制,还是探索?

  [案例3]《三角形的面积》教学

  A教学:

  师:怎样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呢?我们来做个试验。请同学们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纸片。

  生拿纸片。

  师:大家看看书上的示意图与箭头所指的方向,跟着老师一起做。我们将这两个纸片完全重合后,把一个纸片旋转过来,再平移到这个位置,然后向上推。

  (生边看书,边跟着老师做。)

  师: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概括为“重合—旋转—平移—上推”。我们再做一遍。

  (生再做一遍,并口念“重合—旋转—平移—上推”。)

  师:现在我们发现这两个三角形形成什么形状了?

  生:平行四边形。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是什么关系呢?

  ……

  B教学:

  师: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呢?我们能否思考一下:

  1、 我们原来是怎样求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它对我们有帮助吗?

  2、 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呢?对我们有帮助吗?

  3、 用三角形纸片试试看。一张有困难的话,能用两张吗?

  生动手操作。

  师:能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吗?谁愿意交流一下?

  ……

  [案例4]《长方体的认识》教学

  A教学:

  师:观察一下,长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呢?

  生:每四条棱的长度相等。

  师:是吗?请同学们用尺分别测量一下,看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生测量。

  师:谁来汇报?

  ……

  B教学:

  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你们也能利用手头的材料,搭出一个长方体框架吗?

  (每4人小组桌子上有近20根小棒和一些橡皮泥,其中有一些小棒的长度相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搭建。

  师:哪个小组来交流与展示一下你们的作品?

  生交流。

  师:能谈谈体会吗?

  生:我们觉得相同方向的小棒的长度必须相等……

  师:有没有哪个小组搭建不出长方体。

  生:我们,因为我们的材料里面有一组只有三根小棒的长度相同,找不出第四根了……

  师:我们把方向相同的小棒看作一组,每组应是几根呢?这四根小棒一定要……?为什么?

  ……

  动手必须与动脑相结合。如果学生的动手实践变成了简单地执行老师的任务,变成了一种对书本的模仿与复制,只需手的运动而无需脑的兴奋,那么它的功效将会大大降低。动手实践,需要一定的思维空间与思维坡度,需要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需要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思维活动。让“Hands on”的理念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吧。

  三、是小课堂,还是大社会?

  [案例5]《毫升的认识》教学

  A教学:

  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1升等于多少毫升呢?

  我们看,这是200毫升的量杯,用它装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要倒几下呢?谁上来试试?

  生上去操作。

  师:同学们观察到了吗?一共倒了几下?

  生:5下。

  师:说明1升等于多少毫升?

  生:1升等于1000毫升。

  师:谁再上来验证一下?

  ……

  B教学:

  师:容积单位不仅有升,而且还有毫升。相信大家一定已经到市场上去搜集了很多关于毫升的资料。谁愿意把你获得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在雪碧罐上、椰子汁罐上分别看见了335ml、250ml的字样,我想它们的容积也分别就是335ml和250ml。

  生:我知道白酒瓶上一般标上500ml,而啤酒瓶上却是640ml。

  ……

  师: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有谁知道升与毫升是什么关系吗?

  生:1升等于1000毫升。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问我爸爸的。

  生:我是试验出来的。

  师:东西带来了吗?表演给大家看看。

  生:这是咳嗽药水瓶,它的容积约是100ml;这是塑料酱油壶,它的容积大约是1升,现在我把……

  师:真不错。还有同学也能验证吗?

  生:……

  师:有谁能知道1ml的水大约是多少?

  生:做皮试用的注射器的容积大约就是1ml。

  师:我们用钢笔吸点水,然后向一只杯子里挤滴,看看多少滴水就很接近1ml。先估计一下,在挤滴。

  生挤滴。

  ……

  师:咱们回家后,想办法把家里的锅碗瓢盆等物体都计量一下,看看它们分别都能容纳多少水,明天我们再交流,好吗?

  ……

  [案例6]《平均数应用题》教学

  A教学: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同学们回家后,把书上练习题的第1——3题作在练习本上。

  B教学: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平均数应用题。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与统计吗?老师建议,你们确立一个你们感兴趣的内容,这几天进行一次实践活动或小课题研究,好吗?大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分工。咱们过几天交流。

  ……

  动手实践,它不仅仅是课堂学习中的一个环节,它更是一种贯穿始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意识。它不能仅仅局限在小课堂中,它更应延伸到整个家庭和社区。让学生试着用一种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以一种数学的活动投身到整个生活,他们的视野和能力会不一样的。课堂只是一个交流碰撞的场所,真正的功夫在课外!

【如何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相关文章:

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02-16

如何开发宝宝的右脑?02-16

如何挑选优质的浴缸02-16

如何科学的做SEO优化02-16

正确的开车姿势如何调整02-16

芦荟如何浇水02-16

如何挑选甲鱼02-16

适当的紧张情绪要如何保持02-16

如何正确的开车通过弯道02-16

如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02-16

商务男士如何护肤 孩子得了自闭症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