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喜欢运动的原因

2022-12-05 好文

  按理来说,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运动不在话下。可是偏偏有些宝宝就爱“懒”,不喜欢运动。可是我们都知道,运动对宝宝的身体健康发育很有帮助的,爸妈们可以怎样让孩子爱上运动呢?我们首先就要找出宝宝不爱运动的原因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看看吧!

  一、宝宝不喜欢运动的原因

  可能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跟其他人一起运动,你可以找出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运动的原因,这样也可能有助于解决孩子一些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与孩子多进行沟通,一起找出解决的方法。

  1、基本技能仍在发展中

  虽然学龄前儿童已经可以参加许多体育活动了,但其实大部分的孩子可能要到7岁以后他们的基本身体技能才能发展完成。

  如果孩子在之前没有进行过运动的话,可能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让他们慢慢适应。所以如果在团体运动中不断地跌倒,他们可能就会觉得很灰心或者紧张。

  2、怯场不敢玩

  团体运动能够让孩子在团队中获得自信与协调,并且学会怎么跟别人合作。性格内向的宝宝可能本身就不喜欢团体运动。所以他们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告诉你他们不喜欢,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一个天生的运动家,或者有点内向的话,他就可能在团体的运动中觉得不舒服。许多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还可能会担心别的同学、家长或者是老师会对他们的表现不满意等。

  3、没还找合适的运动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运动,所以对运动产生厌倦的情绪。可能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不足,打篮球则不够出色,但他们可能会喜欢游泳或骑单车等。

  所以选择到合适自己的运动可能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一些不喜欢群体运动的孩子。

  二、喜欢运动的好处

  1.孩子运动的好处:锻炼能保持体重

  事实证明,许多肥胖儿童在生活中明显缺乏锻炼。肥胖儿童更容易受到诸如: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威胁。因此,平衡能量摄入和能量输出并保持适当体重对于儿童很重要。要做到这两点可通过摄入能提供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平衡饮食与通过经常锻炼以消耗多余热量相结合来达到。

  2.孩子运动的好处:锻炼使孩子更愉快、更兴奋

  这是由于锻炼时体内能分泌内啡肽,这种化学物质能使人产生极为兴奋的感觉。由于学龄前儿童的身体发育比幼儿阶段更完善了,因此,选择的运动项目和范围也更为广泛。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

  3.孩子运动的好处:能使身高增加

  体育锻炼能增强孩子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孩子体格健壮。孩子能够长高,是由于全身骨骼的生长,尤其是长骨的生长,因为长骨两端的骺软骨部分是骨的生长点。由于体育运动,改善了血液循环,骨组织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同时,运动对骨骼起着一种机械刺激作用。所以,能促使骨骼生长加速,使孩子身高随之有所增长。前苏联、德国等国家的婴儿游泳开展较广泛,那些地方的生理医学专家研究表明,婴儿参加游泳,身体增长速度比一般孩子快。

  4.孩子运动的好处: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锻炼时,机体各部的协调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统一控制和调节下进行的,因此,在进行体格锻炼的同时,神经系统本身也经受锻炼和提高。如各种体操,可使婴儿从无秩序的动作,逐步形成和发展为分化的、有目的的、协调的动作,这是对神经系统良好的调节。

  5.孩子运动的好处:能预防疾病

  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光、空气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的粘膜不断受到锻炼,增强了其耐受力,大脑皮层也对冷和热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当自然因素发生变化时,孩子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反应,使身体跟外界环境保持平衡,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中暑。在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新鲜空气中的氧气,能促进新陈代谢,并有杀菌的作用。

  6.孩子运动的好处:促进智力发育

  体育锻炼中的各种动作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人在活动时,肌肉中的神经可将各种刺激冲动传到大脑,从而促进大脑的功能,使大脑对动作反应更加灵敏。前几年的`联邦德国一份报告说:学习游泳的婴儿长大后,其智力、独立能力和自信心都要比其他儿童强。从生理角度看,体育运动可以增加脑的血流量,能供给脑细胞更多的养料和氧气。三岁前的营养对决定智能十分重要,而运动很有利于婴幼儿对营养的摄取,促进脑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智力发展很有益处。

  7.孩子运动的好处:运动促进孩子大脑发育

  各种运动的肢体动作都会直接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运动时心跳加快,血管适度收缩,血液循环加速,大脑的供血量就是大量增加,从而有利于大脑神经细胞的代谢;另外一方面,营养对智能十分重要,而运动会有利于孩子对营养的摄取,并促进脑细胞的正常发育,对智力发展非常有益处。

  8.孩子运动的好处:运动预防孩子疾病

  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光、空气和水的沐浴,能逐步经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刺激,皮肤和呼吸道的粘膜不断受到锻炼,增强了其耐受力,大脑皮层也对冷和热的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当自然因素发生变化时,孩子就能迅速而准确地进行反应,使身体跟外界环境保持平衡,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也不容易中暑。在户外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新鲜空气中的氧气,能促进新陈代谢,并有杀菌的作用。

  三、适合宝宝的几种运动

  大动作能力训练(1个月)

  竖抱抬头:喂奶后,竖抱小儿使头部靠在父母肩上,轻拍几下背部,使其打个嗝以防吐奶,然后不要扶住头部,让头部自然立直几秒,每日4—5次,以促进颈部肌肉张力的发展。

  四肢运动

  体操运动:小儿清醒状态时,给小儿做四肢被动体操。将小儿置于铺好垫子的硬板床上,室内空气新鲜,双手轻轻握住宝宝的手或脚,和着音节节拍,做四肢运动,使小儿感到舒适、愉快。如果小儿紧张、烦躁,可暂缓做操,改为皮肤按摩,使之适应。

  大动作能力训练(2个月)

  抬头训练,即竖抱抬头、俯腹抬头和俯卧抬头。经过训练,婴儿不但抬起脸部观看前面响着的哗铃棒,而且下巴也能短时离床,双肩也抬起来。这样就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视觉信息,增强了颈部张力。

  转头练习

  将婴儿背靠妈妈胸腹部,面冲前方,爸爸在妈妈背后时而向左,时而向右伸头呼唤宝宝的名字或和他说话,或摇动带响玩具,逗引宝宝左右转头。

  天生“会爬”

  在俯卧练习抬头的同时,可用手抵住宝宝的足底,虽然此时他的头和四肢尚不能离开床面, 但婴儿会用全身力量向头方窜行,这种类似爬行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与8个月时爬行不同,练的目的也不是让宝宝马上会爬,而是通过练习,促进小儿大脑感 觉统合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开发智力潜能,激发快乐情绪的重要方法。如果没有这种训练,有些婴儿到11—12个月时才能爬,或者就根本不会爬,就直立行 走,这将会导致大脑统合失调症。

  大动作能力训练(3个月)

  俯卧抬头

  继续训练俯腹、俯卧抬头,方法同2个月。要使宝宝俯卧时头部能稳定地挺立达45°—90°,用前臂和肘能支撑头部和上半身的体重,使胸部抬起,脸正视前方。不要忘记用手抵住足底练习爬行,观察何时由窜行变为匍行,并记录。

  翻身

  两次喂奶中间,宝宝处于觉醒状态时,进行翻身练习。将宝宝放置于硬板床上,取仰卧位,衣服不要太厚,把宝宝左腿放在右腿上,以你左手握宝宝左手,宝宝产生 翻身动作。以你右手指轻轻刺激小儿背部,使孩子主动向右翻身,翻至侧卧位,进一步至俯卧位;还可配合用玩具放在宝宝身体一侧,逗其翻身,并稍稍给予帮助。 每日数次,3个月末孩子就会自己翻身了。

  四肢运动

  每天坚持做婴儿被动操,每日数次。

  大动作能力训练(4个月)

  前臂支撑

  在原基础上继续训练小孩俯卧抬头,如站在孩子头前与他讲话,使其前臂支撑全身,将胸部抬起,抬头看你。还可在前方用玩具逗引,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移动玩具,观察孩子的反应,并记录。

  翻身

  继续按前面方法训练翻身。也可以在他的一侧放一个玩具,逗引他翻身去取,此时,你可握住宝宝一侧的手,宝宝自然而然就握着你的手,做出翻身动作,并由仰卧到侧卧再到俯卧。

  拉坐

  小儿在仰卧位时,家长握住小儿的手,将其拉坐起来,注意让小儿自己用力,家长仅用很小的力,以后逐渐减力,或仅握住家长的手指拉坐起来,宝宝的头能伸直,不向前倾。每日训练数次。

  大动作能力训练(5个月)

  直立

  两手扶着孩子腋下,让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保持直立的姿势,并扶着小儿双腿跳动,每日反复练习几次,促进平衡感知觉的协调发展。

  靠坐

  将小孩放在有扶手的沙发上或小椅上,让小孩靠坐着玩,或者家长给予一定的支撑,让小儿练习坐,支撑力量可逐渐减少,每日可连续数次,每次10分钟。

  翻身

  继续用玩具逗引,使小孩的翻身动作更加灵活,能左右翻身,从仰卧转成俯卧。

  俯卧抬头

  胸部离床,上身体重落在手上。有时宝宝双腿也离开床铺,身体以腹部为支点在床上打转。用手抵住足底,用玩具在前面引诱,宝宝会用上肢和腹部开始匍行。如果放开抵住足底的手,宝宝越往前使劲,身体越向足方匍行。

  大动作能力训练(6个月)

  独坐

  在靠坐的基础上让小儿练习独坐,家长可先给予一定的支撑,以后逐渐撤去支撑或首先让小儿靠坐,待坐得较稳后,逐渐离开靠背,有时要到7个月才能逐渐坐稳。

  匍行

  用玩具逗引帮助小儿练习匍行,由于第5月腹部着床只是在原地打转或后退,家 长可把手放在小儿的脚底,帮助他向前匍行,以后逐渐用手提起腹部,使身体重量落在手和膝上,以便向前匍行。

  体操

  继续每日做婴儿操,主要练习扶站,练习下肢和匍行、准备走的站立,但时间不超过1分钟。

  大动作能力训练(7个月)

  爬行

  继续练习爬行,让小儿从匍行转到爬行,腹部逐渐离开床面,并用手臂转圈或后退。可将玩具或食物放在不同位置上,让小儿爬着去够。此间,从头自由转动逐渐到头能保持平衡。用手提起腹部,练习手膝的支撑力,为过渡到手足爬行作准备。

  体操

  每天教练婴儿操第二套,在成人的扶助下做体操,主要练习上肢、下肢爬行、站立、走、拾取、跳的动作。注意,做操时间应选择进餐后1小时,小儿情绪好时,在乐曲声伴奏下,成人喊二八拍口号下进行,每次选做一节,循序渐进。

  连续侧翻滚

  婴儿学会俯卧转到仰卧,再从仰卧转到俯卧,再从俯卧转到仰卧,常常为够取远处的玩具而继续翻滚,从大床的一头翻到另一头去取。这是7个月出现的特殊能力。

  大动作能力训练(8个月)

  爬行

  “爬行”是全方位的大脑感觉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让宝宝充分爬行,否则,将 会影响孩子一生。由手膝至手足爬行,让小儿能腹部离床用手膝爬,也可让宝宝和其他同龄婴儿在铺有地毯或塑料地板的地上,互相追逐爬着玩,或推滚着小皮球 玩。既开发了脑潜能,使左右脑协调发展,又开发了体力,还培养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拉物站起

  让小孩练习自己从仰卧位拉着物体(如床栏杆等)站起来。可先扶着栏杆坐起,逐渐到扶栏站起,锻炼平衡自己身体的技巧。

  大动作能力训练(9个月)

  帮助站立、坐下

  让小孩从卧位拉着东西或牵一只手站起来,在站位时用玩具逗引他3—5分钟,扶住双手慢慢坐下,扶站比坐下容易,几分钟后,大人要帮助扶坐,以免疲劳。

  坐起并迈步

  让小孩仰卧或俯卧,用语言、动作示意他坐起来,并扶宝宝双手鼓励迈步或用玩具、食品引逗他坐起来。此时要表扬他,让他高兴,使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

  花样爬行

  经过一个月爬行训练的宝宝,到这个月已经由原来手膝爬行过渡到熟练的手足爬行,由不熟练、不协调到熟练、协调,你用他喜欢的玩具逗引他,他会像一名生龙活虎的运动员一样向前、向后、向左、向右,一会儿跃跃欲试一会儿又急转弯猛扑过来。

  大动作能力训练(10个月)

  扶行到独走

  继续让小儿扶物或扶手站立,并训练宝宝扶着椅子或推车迈步,可将若干椅子或凳子相距1尺让宝宝学走,也可让宝宝在父母之间学走,距离渐渐加大。父母扶宝宝 学走时,先用双手,然后单手领着走。以后可用小棍子各握一头,待宝宝走得较稳时,父母轻轻放手,宝宝以为有人领着棍子,放心地走,渐渐过渡到独自走稳。

  站起坐下

  继续9个月训练内容,能灵活由站着到坐下,由坐着到俯卧后再拉物站起,并行 走。鼓励宝宝自由活动,进行各种姿势多种体位的活动。

  大动作能力训练(11个月)

  踢球

  宝宝已经能够扶着床栏、凳子、沙发等由蹲着到站稳,你可在距宝宝的脚3—5厘米处放个球,让他踢,在踢来踢去的过程中,他十分开心,锻炼了大脑的平衡能力,促进了眼--足--脑的协调发展,还建立了“球形物体”能滚动的形象思维。

  爬越障碍

  11个月的宝宝具有熟练的爬行技能和极强的攀高欲望,一刻不停地“攀上爬下” 是这阶段宝宝的特点,这是宝宝自我探索、自寻其乐、增强才干的动力。应创造条件和宝宝开展爬“大山”“越障碍”的游戏。

  大动作能力训练(12个月)

  独走几步

  训练小孩能够稳定地独自站立,之后再练习独自行走。开始可在父母间学走,再到独自走几步,以后逐渐增加距离,拖拉玩具可以增加学走的兴趣。

  蹦跳

  让宝宝双手扶床沿、沙发站稳,你可以喊着口令做双脚轻轻跳的示范动作,宝宝借助双手的支撑力量,模仿着用两脚踮动,你要鼓励并喊着口令。反复几次后,你一喊口令,宝宝就会随声踮动双脚,这对控制身体的平衡能力,培养勇敢、坚强的品格很重要。

  大动作能力训练(13个月)

  行走自如

  继续练习独立行走,使小儿从蹒跚的几步,逐渐到较长距离稳定地行走。如小儿拉着拖车类的玩具走路,与同伴比赛谁走得快,采用让他扔球,捡球,跑来跑去找玩具等游戏的方法训练宝宝的综合动作能力。

  爬楼梯

  练习手脚和全身的动作协调。如让小孩爬上几级不太高的矮滑梯或台阶,然后再扶住滑下来,反复练习。家长要注意安全保护,坐滑梯要穿合裆裤,以免蛲虫交叉感染。

  大动作能力训练(14个月)

  爬楼梯

  和小孩在地上玩多种动作游戏,如与小儿玩球、踢球等,这样可锻炼小儿在独立行走中自如地做各种动作。可让小儿推着婴儿车玩,教他推车前进,转弯等,还可练习侧身走,后退走,大人在一旁保护,并不断表扬他走得好棒。

  抛球

  给孩子一个玩的球,教他举手过肩用力将球抛出,反复练习,直至能向前方抛球。以锻炼平衡和动作协调能力。

  大动作能力训练(15个月)

  扶栏上下楼梯

  大人牵着小儿扶栏上、下楼梯。让小孩自己扶好楼梯扶手,一步登上,两足站稳 再向上迈步。熟练后放手也先从上楼梯开始。自己上楼梯后,家长再牵着孩子慢慢学习一步往下迈,两足在台阶站稳之后,再伸足下迈。一面迈步,一面鼓励“宝宝真勇敢”。

  会跑步

  家长拉着小儿一只手教他慢跑步,可与孩子同跑,让他模仿你跑,逐渐站在孩子前面拍手叫他跑过来。如果大人不帮助,他不会自己停止。

  双足跳下一级台阶

  大人用双手牵着孩子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孩子渐渐学会单手牵着跳下台阶,更喜欢在散步时由父母牵着手双足往前跳跃。

  大动作能力训练(16个月)

  上台阶(楼梯)

  如小儿行走比较自如,可有意识地让孩子练习自己上台阶或楼梯,从较矮的台阶开始,让小儿不扶人只扶物自己上,逐渐再训练自己下楼梯。

  学跳、学倒退走

  让小儿练双足跳,拖着玩具倒退走,或做“你来我退”的游戏,练习能较稳定及持续地倒退走。

  跑

  与小儿玩捉迷藏、找妈妈的游戏。在追逐玩耍中有意识地让小儿练习跑和停,渐渐地孩子学会在停之前放慢速度,使自己站稳。逐渐使小儿能放心地向前跑,不致于因速度快,头重脚轻而向前摔倒。

  掷球

  与小儿一同掷球,并说:“扔到我这边。”父母各站一边,小儿站中间,让小孩学向两个方向扔球。

  大动作能力训练(17个月)

  双脚跳

  拉着小儿的双手与他对面站立,先示范双脚跳一次,然后与孩子同跳,开始练习时可拉着孩子的两只手,让他双脚跳,逐渐由一手牵着跳到扶物跳,进一步让他自己跳。反复练习,对脑平衡系统的协调发展十分重要。

  爬上高处

  让小儿搬个板凳放在床前或沙发前,先上板凳,上身趴在上面,然后把一条腿抬起放床上,帮助他爬上去。孩子渐渐学会爬上椅子,再到桌子上够取玩具。独自够取 高处之物,会有一定危险,家长应将热水瓶及可能伤害孩子的物品移开。桌子上不要铺桌布,不放易烫易伤物品,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跑

  继续跑步练习,如把小球滚出2米之外,让孩子跑过去拾回来,再滚出去,再拾回来,反复练习。

  爬

  在小孩行走自如的基础上,玩一些走步的游戏。如把地上五块地板砖比作桥,让小孩练习从桥上走,以训练他的平衡能力。

  踢球

  让宝宝练习踢球,如父母分别站在他的左前方和右前方,边喊口令“把皮球踢向“爸爸”或“妈妈”,边鼓励孩子踢球,做对了,给表扬。

  大动作能力训练(18个月)

  走“S”形线

  用粉笔在地上划一个约10米长的“S”形线,让孩子踩着线往前走,走到头,并且,始终能踩着线走,要给予赞扬。如果完成得好,可根据小孩情绪来回走几趟。能促进左右脑的健康发展。

  越障碍

  在地上平放六块砖,每两块间距5—10厘米,让小孩练习在砖上走,每步踏在一块砖上,家长要在旁保驾,以防孩子磕碰在砖头上。这对小儿大脑平衡知觉,空间知觉的发展大有好处。

  展翅飞翔

  带孩子去户外宽敞的地方,同孩子一起张开双臂当翅膀学鸟飞。一面同孩子唱歌,一面有节奏地使双臂上下运动,两腿快快地小跑和跳,使上下肢同时活动,让孩子高兴。

  大动作能力训练(19个月)

  跳远

  与孩子相对站立,你拉着他的双手,然后告诉孩子向前跳。熟练后可让他独自跳远,并继续练习从最后一级台阶跳下独立站稳的能力。

  踢球赛

  用凳子搭个球门,你先示范将球踢入球门,然后让孩子试踢,踢进去要给予鼓励。

  跑与停

  在跑步熟练的基础上,继续练习能跑能停的平衡能力,如对小孩喊“开始跑, 一、二、三 停”,要反复练习。注意,大人要站在小孩的前方,使小孩易于扶停而不易摔。

  大动作能力训练(20个月)

  足尖走路

  继续训练小儿走路能力,如在地面上划一条S形曲线,让他用足尖走在线上,完成得好,给予奖励。

  走“平衡木”

  把长方形的8块砖放平,铺上15厘米宽的木板做成平衡木,让宝宝在上面行走。开始可扶手保护,反复练习,至行走自如。

  做“模拟操”

  在唱儿歌的基础上,配合手臂及双腿动作。如儿歌“早晨空气真正好,宝宝练习跳一跳”, 念第一句时两臂上举左右摆动两次,唱第二句时两手叉腰双脚原地跳两次,训练边唱边跳。

  大动作能力训练(21个月)

  自如地走、跑、跳

  我是勇敢的小宝宝与小儿玩“你来追我”游戏,可与小儿互相行走追逐,躲闪,边跑边说 :“你都追上我了,我快跑。”练习自如地走、跑、跳,以及作长距离走路。

  走“平衡木”

  继续练走“平衡木”,领着孩子一只手,让他在15厘米宽的木板上走,或在“道牙”子上走 ,渐渐放手自己走。

  上攀登架

  带孩子去儿童乐园,鼓励小儿从攀登架下往上爬,大人在一边保护。

  骑“三轮车”

  让小孩子自己骑小三轮童车,必要时可用小绳拉着,帮助他用力。逐渐练习使宝宝能独立骑“三轮车”往前走。

  大动作能力训练(22个月)

  玩球

  继续玩球的游戏,让小孩学接抛球,大人站在小孩的对面,把球直接抛到他预备好的双手当中,反复练习后,增加抛球距离,锻炼小孩手臂抬高或略弯腰动作,将球接住。同时训练小孩能举手过肩的抛球动作,并比赛看谁投得远。

  荡秋千

  带小孩到儿童游乐园荡秋千,跳蹦蹦床,扶宝宝从跷跷板的这一边走到那一边,或坐在跷板的一头,大人压另一头,训练平衡能力及控制能力。

  跳高

  练习跳跃动作。将小纸盒放在地上,让孩子跑到近前双足跳过去。反复练习 ,要注意保护他。

  跳远

  示范双足立定跳远,鼓励他学跳,与小朋友一同练习,边跳边说:“看谁跳得远?”

  跳格子

  在单足站稳的基础上,训练单足跳,也可以教小孩从一个地板块跳到相邻的地板块,熟练后玩跳格子游戏。

  踢小球

  与小孩一起玩球,拿小方凳当做球门,在距球门一米处示范踢球入门,鼓励宝宝学踢球入门,成功了,给奖励。妈妈可以在宝宝每天醒着时,根据宝宝月龄带宝宝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对脑部发育更是有着积极的影响哦!

  四、宝宝不宜的几种运动

  为了有一个健壮的身体,一些家长过早地让孩子从事某些健体运动,殊不知有些健体运动不仅不利于孩子身体的锻炼,反而容易造成伤害。

  1.拔河。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幼儿的心脏正在发育中,当肢体负荷量增加时,主要是依靠提高心率来增加供血量。因此,心脏容易疲劳,不能负担像拔河这样的大力量对抗。有医学工作者曾对250名5岁至6岁的儿童在拔河比赛中进行生理检查,发现心率均高,赛后1小时有30%的儿童心率仍未能恢复正常。

  2.练肌肉。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高先于体重的增长,儿童是先长身高、后长体重,且肌肉含水分较多,含蛋白质和无机盐很少,力量弱、易于疲劳。

  3.倒立。尽管幼儿的眼压调节功能较强,但如果经常进行倒立或每次倒立时间过长,会损害眼睛对眼压的调节。

  4.玩滑板车。8岁以下儿童身体正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长期玩滑板车,会出现腿部肌肉过分发达,影响身体的全面发展,甚至影响身高发育。

  5.扳手腕。儿童四肢各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坚固性较差,加之骨骼还没有完全骨化,易在外界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肢体变形。另外,憋气是扳手腕时必然的现象,久之,会影响儿童心脏功能的正常发育。

  6.兔跳。在做兔跳运动时,人体重心所承受的重量相当于自身体重的3倍,每跳一次膝盖骨所承受的冲击力相当于自身体重的三分之一,这样对骨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儿童来讲,很容易造成韧带和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一些儿保专家认为,针对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跳绳、弹跳、跳皮筋、拍小皮球、踢小足球、打小篮球、游泳等体育运动,这些项目既有助于增加少年儿童的身高,又不会伤害身体。

  五、小游戏培养宝宝运动能力

  游戏:洗刷刷

  手语关键词:洗澡、换尿布

  手语操作:双手摩擦自己的身体表示“洗澡”;轻拍自己的臀部,宝宝要换尿布了。

  游戏方法:

  1.这个游戏适合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做。妈妈在给宝宝擦洗身子的时候引导宝宝做出“洗澡”的手语。

  2.洗完澡,接下来该干什么呢?让宝宝用手语告诉妈妈要换新尿布。这个手势在平时也可以经常使用,多多练习,宝宝可以通过这个方法告知妈妈“尿尿”了。

  游戏:晚安宝宝

  手语关键词:安静、睡觉

  手语操作:用食指指向嘴巴(但不接触),然后发出“嘘”的声音,这是“安静”;双手合十放在头部左侧,然后将头靠向手掌,那是“睡觉”。

  游戏方法:

  1.这个游戏适合睡觉前做,让宝宝躺在小床上,妈妈坐在床沿,面对宝宝。

  2.妈妈做出“安静”的手势,用动作吸引宝宝的注意。

  3.妈妈用“睡觉”的手语告诉宝宝该闭上小眼睛了。亲吻宝贝,“晚安,做个好梦!”如果宝宝还不愿意闭,可以再重复这个游戏,直到宝宝睡意袭来。

  游戏要决:

  1.手势要一致。如果每次手势都不一样,宝宝可能领略不到动作的重点在哪里。

  2.不断重复动作。为了让宝宝理解手势的意义,父母必须不断重复,当宝宝做出正确的动作时,要给予适当的鼓励。

【宝宝不喜欢运动的原因】相关文章:

宝宝发烧的原因02-17

宝宝脚臭的原因 02-23

宝宝尿床的原因04-26

宝宝肠胃不好的原因02-23

宝宝掉发的原因02-18

宝宝说话晚的原因05-02

宝宝智力落后的原因04-28

让宝宝智力落后原因02-18

宝宝踢被子的原因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