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蒙山大佛作文

2022-02-17 好文

  篇一:太原蒙山大佛

  看报纸时得知太原市西山附近有一大佛,据说比乐山大佛都高。但我认为此说法为天方夜谭,因为若有这么一座大佛,太原人理应知道的,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呢?

  “五一”在从龙山返回的途中,我碰到了晋源区的一小伙子,说起太原的旅游点他有点激动,并告诉我蒙山大佛就在太原化肥厂背后的山中。当时我就有一种冲动,这样一座硕大无比的大佛我应该去看看,它可是我们太原人的骄傲。在化肥厂附近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有此大佛,最后终于有人知道它,说大概就在开化沟里,寺底村的上面,离这儿大概有十几里。顺着开化沟往山里走,路两边全是煤灰,偶尔有一辆拉煤车路过,司机和我的脸都是黑的。走了大概十里的山路,终于到了寺底村,村里只有一户人家,其余的因为煤炭开采后水位下降已迁出去了,整个村像被煤灰淹了一样。问了村民,继续往山上走,大概一公里,转过一个山头,忽感心头一颤,远远望见一座石刻巨人的胸颈突现于群山之间。

  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头部早在元代就已经崩落,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去了原有的风采。由于寺毁阁倾,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山坡泥石里,仅现胸颈部分。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剩下的还需清理发掘,无怪乎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峨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已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附近,主峰高1325米。蒙山为古太原县八景之一,故有“蒙山晓月”之称。史籍记载这尊大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年)始凿,经五个皇帝二十余年,至后主高纬时凿成。《北齐书》记载在《后主恒纪》中:“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所以称为“晋阳西山大佛”。《北史》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宫”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据有关部门测量,晋阳西山大佛现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一说66米,一说70多米,比乐山大佛略高),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Bamiyan)大佛”(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3至7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时值6世纪。如按“巴”佛凿于“7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早162年。据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传说李渊做太原留守时曾参拜蒙山大佛,当晚就梦见佛光普照,以为祥瑞,从而坚定起兵决心。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于显庆五年(660年)幸晋阳瞻拜(此寺及南十余里的龙山童子寺瞻礼二寺大佛),次年又派专使赐大佛袈裟,以“五色光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并州。晚唐晋王李克用再建大阁,五年用工三十万。五代后晋时,北平王北京留守刘知远,重修庄严阁,共五层一百三十间。北汉刘继元在蒙山顶造避暑宫,开化峪内设御驾桥。宋时又在蒙山开化前寺建连理二塔。元末(1368年),寺毁阁倾,大佛头部脱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从此便埋没六百余年。

  大佛往下不远,就是开化寺,遗址在一片桃花林中,除连理二塔外,只剩一堆残砖败瓦。可谁又曾想到这很不起眼的寺院就是东魏高僧昙鸾弘修的净土法门,东魏孝静帝“勒令住并州大寺”,日本净土真宗经籍载为“并州大岩寺”,北齐高洋赐额“开化”寺,曾是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仰望着大佛,大佛头颅毁损崩落,不知踪迹,腹上岩石大部分早已风化崩落,胸下淹没于乱石瓦砾之中,一幅惨败不堪的情形,实属千古遗憾。站在大佛臂上,古晋阳城尽收眼底,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只觉往事越千年,倏忽间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篇二:太原蒙山大佛

  初秋时节,我陪姥姥去蒙山看大佛。

  车出市区后,不久便来到蒙山脚下,游人并不多,但山之恢宏威严尽收眼底。正门除了“蒙山”二字外,门柱上还有一联“佛是一座山净心净土,山是一尊佛净土净心”。转头想问姥姥什么,却见她早已双手合十,低眉垂目,口中念念有词。 拾阶而上,一路上走走停停、曲曲折折。

  趁着姥姥忙着沿途朝拜,我独自爬上爬下、跑来跑去,一会儿在习习凉亭中坐看枫林未晚,一会儿于逐蝶穿花间找寻峰回路转,有时和其他孩子一起在瀑布边戏水,偶尔采一把野花摘几枝红叶,好一个偷得浮生半日闲,怎一个快活了得! 我们从拜佛台一口气爬到大佛跟前,大佛看上去大耳垂肩、慈眉善目,像似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雍容气派。听导游讲,蒙山大佛“佛高六十三米,依山镌刻,跌足而坐,双手施禅定印,佛体厚胛肥肩,可谓佛超山峦,高遏云天”。

  在山顶上,人们除了忙着烧香拜佛、合影留念,也不忘选购些纪念品,还有的意犹未尽地讨论着蒙山大佛和乐山大佛、灵山大佛的异同,数落着大佛的历史。登山远眺,来时山脚下那一排农家院舍早已升起缕缕炊烟……

  那一夜我梦见了大佛,梦里的大佛笑容可掬。

  篇三:太原蒙山大佛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西南边,那里风景秀美,十分奇特。

  今年夏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蒙山大佛。我们一进山里,路两边种着的核桃树,桃树,苹果树等不知名的树,给我们撑开一把把凉伞。走进山里,一阵悦耳的山泉声伴着悠扬的佛乐响在我的耳畔。山泉水很清澈,都能看见水底的小石子。我找来找去,就是找不见小鱼小虾,可能是水太清太凉的缘故吧。

  听见佛乐 ,我却找不见音响,原来,路边的树桩是音响啊。

  终于走到了大佛跟前,觉的大佛特别庄严。只见他坐北朝南,依山而坐,两耳齐肩,双目微睁,盘腿而坐,两手重叠放在腿的中间。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显的那么宁静,庄严,镇定自若,泰然处之。任何时候都成竹在胸,任何事情都难不倒他。站在大佛面前,感觉他是大象,而我是蚂蚁。但是,大佛不也是人制造出来的吗?我们应该比大佛更自信,更能战胜挫折,不被生活中的困难吓倒。

  回到家里,大佛时刻让我想起,希望大佛永远不倒,永远给人启迪。

  篇四:太原蒙山大佛

  今天一早,我们全家就来到了位于晋源区金胜乡寺底村的蒙山大佛旅游区。终于要一睹为快了,车刚一停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向景区跑去。

  一踏入景区,一股大自然的气息就迎面扑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顿觉神轻气爽。展现在眼前的是茂密葱郁的树林,各种各样叫不上名的野花,还有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听着水声,伴着美景,就像走在了人间仙境,我就是那快乐的.小精灵。

  顺着小溪往山上走,没觉得有多累时,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广场,在广场的正前方是一大段台阶,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我的心也越来越激动了,马上就要看见蒙山大佛了。怀着这样期待的心情终于走完了最后一个台阶,“哇”一个好大好大地佛像就在我的面前,他那宽宽的双肩,高大的身躯,慈祥的面容都那么让人心灵为之震动。人们都从见到他的惊奇中转变为静寂,静静地观赏他的雄伟,为他的恢弘气势所震撼。这真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我举起像机拍下了这一奇观,我要拿回家好好地品味,并且告诉我认识的人,让他们也快快来这里看看。

  篇五:太原蒙山大佛

  四川的乐山大佛天下闻名,殊不知,山西也有一座大佛可以与之一争高下。想知道它在哪儿吗?它就在“天然氧吧”—蒙山。昨天是中秋节,我就去了一趟蒙山。

  我们从市区出发,快到罗城高速口时,向西一拐,顺着印有“佛”字的路灯往前走,就到了蒙山。

  蒙山上空的天真蓝呀!蓝得没有半点儿杂质,纯净而透明。仿佛一块儿巨大的蓝水晶该在山上似的。一进山,一股在城市中久违的清新空气便扑面而来。空气是湿润的,轻轻地、软软地扑在脸上。蒙山遍地绿色,草木犹如一块儿绿色的大毛毯,把山裹了起来。而那哗啦哗啦跳跃着的溪水,更为这宛如仙境的山中增添了几分灵气。

  捧一抔清澈的溪水洗洗脸,瞬间皮肤上便有了水娇柔的嫩滑,且热意全无,如同冲了一场凉水澡般清爽,浑身上下舒服极了。心仿佛也像纯净的溪水一样透明了许多。

  在青山绿水的簇拥下,大佛静静地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两眼微闭,神情严肃,嘴角却带着浅浅的笑意。大佛两手放于腿上,静静地打坐。

  蒙山大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二年始建,高约200余尺,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了。它比全国最高的乐山大佛略高,是最早的露天摩崖大佛。隋文帝时新建了庇盖大佛的殿阁,后由于寺毁阁倾,大佛从此隐没于乱石瓦砾之中。现在大佛已经修复。踏着山间的小路,耳边还回响着山中隐约可闻的佛乐。时间过得飞快,我该回了。坐在车上,我恋恋不舍地望着蒙山,直到它消失在我的视线中。

【太原蒙山大佛作文五篇】相关文章:

倾吐作文02-16

盼归的作文02-16

品茶随想作文02-16

乌江神游作文02-16

小麦的作文02-16

深秋遐思作文02-16

旅途随想作文02-16

照相本子作文02-16

患难见真爱作文02-16

情倾哈佛作文02-16

淘米水的妙用方法 高三数学作答:落笔得分全对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