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题型攻略第三章散文阅读:分析概况语义赏析句子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time}}发布时间:2016-1-23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sidebar2}}

试题预览

复习要点 

1.继续强化、完善表达技巧的知识网络构建。

2.围绕准确判断表达技巧、全面说明表达效果这一题点强化训练。

 

一、请认真研读浙江卷近几年赏析句子类试题,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篇目 试题 参考答案 考生现场答案

2012年 《母亲的中药铺》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运用排比、比喻手法,增强了艺术感染力。(2)世间万物皆可入药,丰富了“中药”的含义。(3)点明万物皆有其性、各具其用的哲理。(4)用“灵芝”设喻,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  

2013年 《牛铃叮当》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 赏析第五段中画线句。 (1)通过动作(“划动”“抬起”等)描写和神态(“得意地叫唤”)描写,以及在水浅处、水深处不同游泳姿态的对照描写,形象刻画了水牛善于游泳的习性和生命的灵性。

(2)通过动作(“赶”“拽住”“拍击”等)描写,生动表现了“我们”自由嬉戏的天性以及与水牛的亲密关系。  

2016年 《母亲》

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世界。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半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①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火车的痴迷。②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腻描写了母亲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③叙事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  

 

1.认真研读题干,圈出关键词语,你有什么发现?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提问方式、用语极其稳定,均是“赏析”句子。

(2)“赏析”一词表明它是暗考表达技巧题型,“赏析”的角度宽泛、自由。

(3)2016年题多了提示语“结合上下文”,这个词语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提醒、暗示了思考、答题的另一个新角度。

2.比较高考题参考答案与考生现场答案,你发现参考答案有什么特点?考生现场答案与之相比存在什么问题?请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参考答案特点:

①答案主要由手法加效果两部分构成,并没有过多地分析手法的运用。

②赏析的角度主要是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两个角度。赏析时不是细说每种手法的运用效果,而是一类一类地说,即把修辞手法和描写手法各归一类地表述。

(2)考生现场答案存在的问题:

①手法判断不准、不全。如2016年题并没有使用想象的手法,而人物描写的角度并未回答。同样,2013年题答案也忽略了后一段句子人物描写的角度。

②表达效果表述得不够具体、全面。如2013年、2016年答案都存在这些问题。

③忽视题干提示语。如2016年题“结合上下文”提示语,以前这种题型并无这样的词语,现在这里既然出现了,肯定有独特的暗示作用。结果,这个提示语所提示的“效果”考生就未答出。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并体悟浙江卷赏析句子题的审答规范,力避考生现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

1993年初,我回到芝加哥,打算把修了一半的艺术硕士修完。朋友托朋友,找到一处房租低廉的居室,据说它最令人羡慕的长处是方圆一英里之内有家“九毛九”百货店和一个“Egg Store”(蛋铺)--芝加哥的中国留学生没有不知道这个著名的食品减价商场的。

我很快便跻身到采购的人群中去了。走到奶制品一廊时,发现一个瘦小老太太坐在两大桶牛奶边上。“蛋铺”里充满喜洋洋的各国语言,若不留心,决不会听见这老人细弱的呻吟。她几乎是整个店铺中唯一的白面孔。美国人但凡有体面收入,是不会来这里和各种肤色的移民打捞食物渣滓的。我还没走上前,就闻到一股奇特的气味从老妪身上泛起。

我把两大桶牛奶放到手推车上。从她婴儿一样尖细的期期艾艾中,我弄明白了,她在这儿佝缩了一个多小时了,就是想把脊背的疼痛挨过去,再把两桶牛奶搬上车。我左手推着她的车,右手环过她的背,插在她的右腋下,等于将她的体重全挂在我的右臂上。我一身担着老太太和牛奶,走到马路上。那股奇特的气味我现在已判断出来了--是股类似动物园的气味。老太太告诉我她叫安娜。我发现安娜的衣着是六十年代的,大致是件黄色的灰外套,或说是大致成了灰色的黄外套。安娜极清瘦,衣服也过于单薄,因而她那几乎弯成“S”形的一根脊柱,清晰地显现在她背上。假如把她整个人抹平整,她不见得比我矮多少。我问起她的家庭,她说:“是啊,我有个大家庭等着我去喂呢。”我纳闷竟没有一个比她健康点的晚辈来承担采购。她像读懂我心思似地解释说:“我有两个儿子,在朝鲜战争时上前线了,都没回来,至少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回来。”

安娜至少有八十五六岁了。虽然她勉勉强强算是活着,但毕竟有这把孱弱的阳寿。再瞅她的脸容,不知何处使她看去像个婴孩,残缺不全却幼稚无邪的那一种面容,头上稀疏柔软的黄白绒毛在无风的太阳里浮动。我很难启齿地又问:“那您丈夫呢?”安娜说:“他去世已经二十年了。”

来到她的屋子,才发现她的“大家庭”,全是一些猫之类的动物。她每天从“蛋铺”取些食物来饲养它们。

四个月后,我再来到安娜的门前,从门的缝隙看进去,没有安娜了,却仍是一地的瘦猫。

(严歌苓《蛋铺里的安娜》,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画线的句子是对安娜这一人物的正面描写。通过“幼稚无邪”的面容、“稀疏柔软”的绒毛等外貌描写来表现老人独特的美,写她年龄大但面容像个婴孩,这样的对比,突出了老人内心的善良与纯洁。

对于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母语熟悉的音调,带给他的正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返归家园之感,一个汉语的子民,寄居他乡,母语便是故乡的方言土语;置身异国,母语便是方块的中文汉字。“官秩加身应谬得,乡音到耳是真归”,故乡的语言,母语的最为具体直观的形式,甚至关联到了存在的确凿感。

因为时时相与,反而熟视无睹,就像对于一尾悠然游弋的鱼儿,水的环抱和裹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去意识和诘问的。但一当因某种缘故离开了那个环境,就会感受到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被拘禁于全然陌生的语言中,一个人也仿佛涸辙之鲋,最渴望母语的濡沫。那亲切的音节声调,是一股直透心底的清凉水流。

(节选自彭程《在母语的屋檐下》)

2.赏析文中画线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一、明确清单,熟记于心

首先,要熟记表达技巧知识清单。这样,有利于快速判断手法,准确答题。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联想想象、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渲染烘托、对比衬托、借古讽今、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等。

(3)描写手法:主要包括点与面、正与侧、动与静、视与听、声与色、虚与实、远与近、白描、细节等。

(4)修辞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排比、反复、夸张、设问、反问、对偶、顶真、互文等。

其次,还要熟记常见手法表达效果的术语以及答题模式。这样答题才会有思路,不空洞。

表达方式的答题模式:表达方式的确认+在内容上的具体体现+结合原文分析其作用。

表现手法的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自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最后揭示其对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具体到每种修辞手法,也有相应的表达效果及答题模式,如:

①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作用。

②拟人--使事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如果在人称上将事物说成“你”等,不仅使事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作用。

③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作用。

二、“三步”精答

第一步:审题细

表达技巧赏析题的审题包括了审题型、审范围、审角度、审步骤、审数量等多项内容(详细讲解见《大一轮复习讲义》),但从考生的实际审题情况上看,问题多出在“审角度”上。所谓“角度”,就是要求你从哪个角度赏析,通常的角度有定向(确定好赏析角度,如“修辞”角度,有人称之为“小角度”)和“多向”(不规定赏析角度,可以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及语言多角度切入,有人称之为“大角度”)。另一种在审题实践中很重要的角度,就是从景物描写角度还是人物描写角度还是兼而有之,主要靠对所给文字的写作对象判断。对此,审题必须在“角度”上要细。

第二步:判断全

回答表达技巧赏析题一定要判断准而全,实际上考生多在“全”上失误,说不全文字所用的表达技巧。对此,一定要多角度思考,要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语言甚至结构上逐项排查、确定,哪怕在修辞手法上,也要注意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哪怕从不常用的表达方式角度排查、思考,也不为过。如2016年浙江卷第14题就有一个“叙事”角度。

第三步:效果实

赏析艺术技巧应该与内容相结合。只用一些“生动形象”一类的套话,分析表达效果定会空泛,所以一定要结合着分析所表达的内容,坚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要记住一点: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技巧,都是为了把所写的人或事、所抒的情、所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要把效果之“实”落到实处,必须“定点精读”,揣摩着语言,体会着艺术效果,真实地表达所体会到的艺术魅力。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