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原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猜题卷(一)语文试题 高考模拟卷 高三下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time}}发布时间:2016-1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sidebar2}}

试题预览

绝密★启用前

(百师联盟原创)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卷(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工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试论“家”对于中国人的精神价值

                                                             陈午晴

    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家”的存在意义,尤其是“家”的精神价值。此处“家”取广义,指人们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且主观认定的生活共同体;而“家”的精神价值,则是“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仅是对自己子女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是特别强调对其德性的培育。此处的“德性”,是指人们以道德价值追求为核心的精神气质、品性,也可以说是一种道德心灵。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丰富的家庭教育文本即透露出对德育的偏重。譬如,《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虽然也含有部分生活常识,但更偏向伦理教化;而大量的<家训》《家规》简直就是道德读本。当然,中国人更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相应地,晚辈学“做人”则首先要懂得关爱亲人,而“关爱亲人”的起点自然着落在“家”的生活世界里。所以我们说,“家”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

    “家”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看来,家人、亲人之间原本就应该知道相互关爱。“亲情”一词虽然没有出现在古代汉语当中,但“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亲情”。可以说,儒家思想的起点正是从道德修养、道德规范的意义上来看待亲人之间的关爱方式,进而确立“亲亲、尊尊”原则,对亲人之间的“关爱之情”与“情义”进行一致化的诠释。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亲情表现方式自然是“孝”,“孝”就是为人子女者对父母特有的关爱,就是对父母的情义。诚然,从今天科学的立场和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亲人之间形成的深厚亲情一定有多种源头,“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过,道德价值追求无疑仍然是亲情发展最重要的一个动力,同时也是维系亲情稳定的一个保障。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明白自己对“家”的维系与发展必须有所担当;正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懂得亲情不能超越道德规范;止因为有道德价值追求,我们自觉自愿地对亲人给予关心、体贴、照顾和爱护,如尊老爱幼、育儿养老、扶危解困及感恩回报等。也就是说,人们一旦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即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故此,“家”为我们中国人的道德价值追求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途径或平台。

    现在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而弘扬“家”的精神价值则应该是当下有关民族复兴战略的题中之义。首先,民族的真正复兴必然包括文化复兴,因为,文化复兴才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内核,而“家”的精神价值原本就是中华文化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次,“家”的精神价值不是简单地见诸文化典籍中的信条,而是一种文化机制,这种机制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家”的精神价值在一定意义上铸就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再次,文化复兴需要从多个向度和层面上展开,而“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因此,践行“家”的精神价值也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

                                                     (选自2015年3月23日《人民论坛》,有删改)

语文试题(一)第1页(共8页)

1.下列关于“家”的精神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的精神价值指“家”对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及性情意志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B.“家”的精神价值体现在“家”不仅是中国人德性成长的摇篮,还是中国人道德价值追求的平台。

C.“家”的精神价值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正是它铸就了所有中国人的民族特性。

   D.“家”的精神价值是一种让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的影响的文化机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历来看重家庭教育,不仅注意对子女进行知识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对子女德性的培育。

   B.中国人懂得“身教重于言教”“正人先正己”的道理,所以晚辈学“做人”只能从关爱亲人开始。

   C.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爱亲”“敬长”“亲亲”等说法在感情层面的含义即等同于现在的“亲情”。

   D.践行“家”的精神价值是最基本、最可行的一个文化复兴途径,因为“家”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形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字经》《弟子规》等发蒙读物以及大量的《家训》《家规》都是专门的道德读本。

   B.从时代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亲亲、尊尊”原则也不完全符合时代友展的潮流。

   C.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在“家”中的道德责任,就有可能自觉自愿地对家人、亲人采取相应的关爱行动。

   D.更好地弘扬“家”的精神价值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家”的精神价值的目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李绅,字公垂,六岁而孤,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苏州刺史韦夏卿数称之。

元和初,擢进士第,补国子助教,不乐,辄去。客金陵,李锜①爱其才,辟掌书记。锜浸不法,宾客莫敢言,绅数谏,不入;欲去,不许。锜召绅作疏,坐锜前,绅阳怖栗,至不能为字,下笔辄涂去,尽数纸。锜怒骂曰:“何敢尔,不惮死邪?”对曰:“生未尝见金革,今得死为幸。”即注以刃,令易纸,复然。或言许纵能军中书,绅不足用。召纵至,操书如所欲,即囚绅狱中,锜诛,乃免。

    穆宗召为右拾遗、翰林学士,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累擢中书舍人。牛僧孺辅政,以绅为御史中丞,顾其气刚卞,易疵累;而韩愈劲直,乃以愈为京兆尹。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②是皆罢之,以绅为江西观察使。帝素厚遇绅,遣使者就第劳赐,以为乐外迁,绅泣言为李逢吉③中伤。入谢,又自陈所以然,帝悟,改户部侍郎。

    逢吉终欲陷之。逢吉用张又新、李续等计,擢李虞、程昔范与刘栖楚皆为拾遗,以伺绅隙,内结中人王守澄自助。会敬宗立,逢吉知绅失势可乘,使守澄奏言:“先帝始议立太子,杜元颖、李绅劝立深王,独宰相逢吉请立陛下,而李续、李虞助之。”逢吉乘间言绅尝不利于陛下,请逐之。帝初即位,不能辨,乃贬绅为端州司马。后天子于禁中得先帝手缄书一笥,发之,见裴度、元颖、绅三疏请立帝为嗣,始大感悟,悉焚逢吉党所上谤书。

始,绅南逐,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

武宗即位,进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居位四年,以足缓不任朝谒,辞位。卒,赠太尉,谥文肃。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①李锜:唐朝宗室,唐宪宗时任镇海节度使,割据自雄,因叛乱被杀。②繇:古同“由”。③李逢吉:唐朝宰相,为人忌刻,险谲多端。④散衣:指平时穿的便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坐锜前,绅阳怖栗      阳:通“佯”,假装              B.令易纸,复然      易:更换

C.帝素厚遇绅            素:以前                       D.以足缓不任朝谒    谒:拜谒

  

语文试题(一)第2页(共8页)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B.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C.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D.霍山多虎/撷茶者/病之/治机阱/发民迹射/不能止/绅至尽去之/虎不为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绅因身材短小,又擅长写诗,当时的人送他“短李”的雅号。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是他的母亲亲自教他读书,助其成才的。

   B.李铸有叛逆之心,常做一些不法之事,除了李绅,其他的宾客没有敢劝阻他的。在替李铸书写给皇帝的奏疏时,李绅假装害怕才蒙混过去。

   C.当李绅因与韩愈相互诋毁而被牛僧孺贬出京城任江西观察使时,穆宗皇帝误以为他是自愿出京任职的,李绅入朝说明实情,皇帝才明白,就留下他任原职。

   D.李逢吉勾结朝廷官员和宫中宦官蒙蔽不知情的敬宗皇帝,说李绅当年反对立他为太子,导致李绅被贬,后来敬宗看了父亲遗留的书信才明白实情。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绅、愈不相下,更持台府故事,论诘往反,诋讦纷然,繇是皆罢之。(5分)

(2)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户官道,车马不敢前。(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第8~9题。

                                  寄宇文判官

                                           岑参

                             西行殊未已,东望何时还。

                             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

                             二年领公事,两度过阳关。

                             相忆不可见,别来头已斑。

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5分)

9.人们评价这首诗“平淡之中见真情”,请结合后两联简要阐述。(6分)

语文试题(一)第3页(共8页)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引用了曹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

  (2)《琵琶行》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是为自己的壮志难申而哭。

(3)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来说明“古之圣人”在才智上与一般人的差距以及他们对从师的态度。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25分)

                                           喊  山

                                                葛水平

    炕上的孩子翻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