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单元练习 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 语文试题下载

{{time}}发布时间:2017-11-25 编辑:互联网 手机版{{sidebar2}}

试题预览

2016-2017学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曦月(xī)   素湍(tuān)   绝 (yǎn)   藻荇(xìnɡ)

B.沿溯(sù)  襄陵(xiānɡ)  艨艟(chōnɡ)  乘骑(jì)

C.一舸(ɡě)  善泅(qiú)  飞漱(sù)  浙江(zhè)

D.僦赁(lìn)  拥毳(cuì)  沆砀(dànɡ)  属引(zh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飞奔的马)

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农历十五)

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2分)

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B.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C.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渔人甚异之

B.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D.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

A.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下列文学常识以及相关解说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三峡》→郦道元→《水经注》→写景动静结合,富有情趣。

B.《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C.《观潮》→周密→《武林旧事》→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相结合。

D.《湖心亭看雪》→陶渊明→《陶庵梦忆》→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

7.按要求默写诗文。(6分)

(1)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3)《归园田居》(其三)中,最能体现诗人摒弃尘俗、归返自然的心愿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登岳阳楼》(其一)一诗中,抒发诗人无限悲伤之情的诗句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8.在“怎样搜集资料”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准备以“你好,2016端午”为主题搜集资料。假如你是活动小组的负责人,请完成以下任务。(7分)

(1)你可以采取的收集方法有:①上图书馆查阅;②实地调查采访;③上网查询。(3分)

(2)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同学们搜集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资料,现由你将这些资料整理成册,你将如何整理?你打算给这本小册子起一个怎样的书名?

①整理方法:将所搜集到的资料按照不同的内容分门别类,形成书的子目。如将端午节的资料分为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诗词、端午节的历史小故事等不同的门类。(2分)

②书名:《漫话端午》(2分)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出使,“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飘飞的蓬草。(2分)

10.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__营造了苍茫(或“空旷”“辽阔”“广袤”等)的意境__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二)(15分)

三 峡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略无阙处(通“缺”,中断)   (2)沿溯阻绝(逆流而上)

(3)则素湍绿潭(白色)   (4)属引凄异(连接)

(5)故渔者歌曰(所以)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乘着迅疾的风,也没有它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有很多的趣味。

13.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凄”和“哀”形成照应。(每格限填一字)(3分)

14.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是先写夏季景色?(3分)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三)(15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夕日欲颓(坠落)

(2)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3)怀民亦未寝(睡觉)

(4)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7.填空。(4分)

【甲】【乙】两文都在写景状物,但就内容而言,【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月夜)之美”。(答案均限两个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看,【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描写和议论。

18.两文的作者在文末分别展示出怎样的思想情怀?(3分)

【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贤人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乙】文: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奥妙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10分)

读三峡

王充闾

①我满怀着四十余年的渴慕,放舟江上,畅游三峡,饱览山川胜景。

②三峡,这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400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是异常古老的。早在语言文字出现之前,不,应该说早在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它就已经摊开在这里了。它的每一叠岩页,都是历史老人留下的回音壁,上面镂刻着岁月的屐痕。

③我们不能设想在自己有限的一生中,读尽它的无限内涵,但总可以观嬗变于烟波浩渺之外,启哲思于残编断简之中。

④早在5000年前,这锦山秀水就曾闪烁着大溪文化的异彩。2000年前,扁舟一叶从那条唤作香溪的水流里,载出一位绝代佳姝。“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不独闾里之荣,也是邦家之光。两汉之交,公孙述枭踞白帝城,跃马称帝。100多年后,这里又成了吴蜀争雄的战场,年轻的陆逊创立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赫赫战功。刘先主永安宫一病不起,将他的嗣子、未完成的事业连同未来的千般险阻,一股脑儿托付给他的军师。诸葛公神机妙算,在鱼腹浦摆下了“八阵图”……

⑤今日舟行访古,不仅史迹久湮,而且江山亦不可复识矣。以诗而言,巫山十二峰可以说是一部不是靠语言文字,而是由境界氛围酿成的朦胧诗卷。两岸诸峰时隐时现、忽近忽远,笼罩在云气氤氲、雨意迷离的万古空蒙之中,透出一种“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朦胧意态。比之以绘画,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在这里,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疏密虚实等各种表现手法兼备。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似有若无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⑥著名学者王国维有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的说法,还有人把绘画分为写实、传神、悟妙三个层次。我以为,读三峡可能也有三种境界:

⑦读之,止于心灵对自然美的直接感悟,目注神驰,怦然心动。

⑧读之,感到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景物交融互渗,物我融为一体,亦即辛弃疾词中所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⑨读之,则深入画境,“冲然而澹,悠然而远”,进入《易经》中那“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的灵境,此刻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了。

19.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②段中加点的“摊开”一词为什么用得好。(2分)

示例:作者在上文把三峡比作一部“上接苍冥、下临江底,近400里长的硕大无朋的典籍”,在这里用“摊开”与前文相呼应,语言生动形象。

20.请将“闪烁”“镂刻”“饱览”三个词按正确顺序填写到文中的横线上。(3分)

21.三峡不仅是风景名地,而且是历史名胜,其中发生过许多精彩的故事,请你从第④段中找出出自《三国演义》的经典故事。(2分)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摆“八阵图”。

22.为什么说“巫山十二峰无疑是整个三峡风景线上一条最为雄奇秀美的山水画廊”?(3分)

那群峰竞秀、断崖千尺的高峡奇观,宛如刀锋峻劲、层次分明的版画。而云封雾障中似有若无的万叠青峦,则与水墨画同其韵致。

三、作文(50分)

23.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都展现了秋天的画卷。你家乡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是那饱满诱人的果实,还是金黄灿烂的田地?是天边的山岭,还是高远的蓝天?或许一片落叶让你感叹岁月的脚步声,一丝清凉让你发思古之幽情?

细细观察,细细品味,从多个角度描写“家乡的秋天”。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 (223.154.1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