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1班现有学生66人。从新课程的角度来讲,班级人数比较多,可从一年级一直到六年级,都是自己带过来的,所以对学生的情况了解比较充足,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但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教材是安排扇形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方面: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思想。
7、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结合本册的教学需要,介绍几种使用效果较好的教具和学具,以供参考。
1、圆形纸板作为演示分数计算以及认识圆的教具。可以用硬纸板做成大小相同的圆若干个。拿其中的两个圆形纸板做成如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4页介绍的教具,用来演示不同的分数。作为教师演示用的教具要大一些,作为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小一些。
2、圆规教学圆的认识时用。教师要准备可以在黑板上画圆的圆规。每个学生也要准备一套自己用的圆规。
3、说明圆面积计算公式用的教具可以仿照教材第68页的图用纸板制作,供教师演示用。另外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同样的图,学生可以剪下来贴在纸板上,作为操作用的学具。
4、方格作图纸学习位置时用。在本册教材的附录中印有几幅10×10的方格纸,可以让学生剪下来用。
5、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教学位置时在本地区的简易路线图上画上方格子作为教具;教学百分数时,可搜集一些含有百分数表示含量或性能的商品标签作为教具或学具等。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其他适用的教具。
五、教学措施: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学生能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能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7、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8、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9、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10、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建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x)班有x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x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x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x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x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x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x以内的进位加法和x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x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3
四年级第一学期是第二学段的开端,是承前启后的关键学期。四年级上册教材在第一学段教学的基础上,既注意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更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女里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把便教利学落实到实处。本册共安排十一个单元。其中领域共安排五个单元,分别教学和;领域安排三个单元,分别教学和;安排一个单元学习;安排一个单元学习,主要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相互间隔出现的两类事物数量之间的联系,总结、归纳出其中的规律,从而发展推理、判断能力,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还结合相关学习内容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整理与复习。另有十多篇和一些思考题穿插其中,主要让学生接触数学发展与人类进步联系的一些简单知识,体会数学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价值。
本册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除法和两步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亿以内数的认识、认识角,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列综合算式和用表格整理信息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册教学难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及调商的方法,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间隔现象规律的体会,角的度量,点到直线知识的实际运用,根据三视图想象和摆放物体,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数的改写和取近似值,用计算器计算探索规律。
知识与技能方面:
1、经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较大的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探索并发现简单的规律。
2、经历研究有关物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有关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3、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 数学思考方面:
1、在理解大数目的意义,利用大数目进行表达和交流,把大数目改写程用或作单位的数,发展初步的数感。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运算顺序、运算律、以及用字母表达运算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初步的符号感。
3、进一步发展数感、演绎推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解决问题方面:
1、能在现实情景中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运用掌握的知识或规律解决问题。
2、能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有效地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数学表达水平,进一步学习反思评价。
情感态度方面:
1、有学好数学的兴趣与愿望,能积极克服困难,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初步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具有质疑问难的意识,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担任初三年级数学,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一、教学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只能算一般。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三、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七章:
第22章:二次根式;第23章:一元二次方程;第24章:图形的相似;第25章:解直角三角形;第26章:随机事件的概率;笫27章:二次函数;笫28章:圆。
四、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0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五、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
六、提高质量的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8.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准备。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下面一些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
3、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前面在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三、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习。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是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6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2.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3.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4.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5.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6.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7
一、指导思想
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开展多彩的活动来扩展、整理期在生活中获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经验,掌握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入小学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在过去的半年里,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学和辅导,大多数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开展数学活动,基本掌握了对数字的理解,并能准确的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能看图提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数学活动有了一定的兴趣爱好,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将学习按群记数和数的分类统计,它不仅能引导幼儿将数字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更能提高幼儿对数的敏感度和计算能力。
2、教幼儿学习简单的测量方法,并认识时钟和日历等生活常用的数学知识。
3、认识阶段的几何图形,将体和形、数结合起来并引导儿童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通过实物展示和提问、讲解等方法激发儿童的想象活动。
4、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和实际的生活需要来展开教学。
5、继续学习20以内的加减运算。
四、教学目的要求
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区分和理解一些事物的`相关联系,通过自己的操作并理解、分析和概括出数的意义及数字的相互关系,并能准确的进行20以内加减运算,
五、教学的重难点
1、能理解数字的意义并能准确计算。
2、能对周围的事物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3、生活中的物体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能力。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8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7)班和七(8)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的基本情况如下:从上期末的考试成绩来看,七(7)班数学平均分72分、达标率83%、优秀率41%、排在全级的第一位;七(8)班数学平均分71分、达标率81%、优秀率40%、排在全级的第2位。两个班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比较高,基础亦有比较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经过本期的教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团结协作习惯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力争全面提高两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加强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辅导,同时也做好尖子学生的培养,总的来说:就是使基础好的学生成绩更优秀,中等的学生越来越好,基础较差的学生能稳步前进。
三、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为实现所定的'目标,特制订如下计划:
1、课前准备。
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充分了解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详细的教案,准备好充足的教具。
2、课堂教学。
(1)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用普通话上课。
(3)多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教学。
(4)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特别是在提问的时候,更应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去进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5)在课堂上注意经常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
(6)少布置作业,让学生学得轻松。
(7)七(8)班加强基础训练,七(7)班侧重提高思维能力。
3、教学反馈。
(1)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对缺陷的知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2)单元测验全批全改,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缺陷进行及时的处理。
4、办好基础辅导班。这个班的教育对象是后进生,组织成绩较好的学生上课。
5、在每班都组织21个学习小组,开展互助学习活动。
6、加大力度对尖子生进行辅导。
四、培优、转差措施:
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情况分别给予学生不同教学要求,按学生的不同基础布置不同的作业,因材施教。多与差生交流,与差生交朋友,分析差生差的原因,给差生以信心和关心,尽量给差生降低学生上的坡度;对于优生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适当对知识进行拓展,给优生以充分思索的空间,多让优生自主探索,鼓励优生合作交流。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的教学进度暂按《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师用书》进度表进行。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中一年级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全册教学分析
1、教材名称、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
2、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共编排了十个单元的教学资料。在“数与代数”领域教学负数的初步知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四则计算,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周期现象。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公顷与平方千米这两个较大的计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联系上述三个领域的教学资料编排3次实践活动,教学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教材离编排了一些“你明白吗”,介绍数学背景知识。编排一些思考题,作为弹性的教学资料。
教材编写时,研究了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知识量比中年级大,学生的学习本事和自我意识比中年级强。教材适当调整了编写体例,设置了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整理与练习等栏目与版块。
3、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①经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②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
③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
④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
⑤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⑥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
⑦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索。
⑧经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⑨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运算的理解。
⑩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2)基本技能:
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经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②构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本事和人际交往本事。
③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④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道理,准确计算,引导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问题。
5、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3)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一样角度解决问题。(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供给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到达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本事的目的。
6、学习方式:
①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我是经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②经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和发散思维本事。
④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
7、教学改革设想:
(1)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使每位学生的本事有所提高。
(2)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爱学、会学,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3)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因材施教,每一堂课教学资料的设计都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础上,创立教学的问题情境,属于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
二、学生情景分析:
四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2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必须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必须的学习数学的本事。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本事,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自主探讨。但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教师督促并辅导。本学期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三、各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3课时
第二单元:9课时
第三单元:8课时
第四单元:7课时
第五单元:2课时
第六单元:8课时
第七单元:2课时
第八单元:14课时
第九单元:7课时
第十单元:5课时
四、各单元具体要求与分析:(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了,“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些整数都是自然数。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资料。所以要经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要重视两种相反作用练习。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大小。但不要涉及正、负数的计算。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要突出图形变换在直接计量面积时的作用。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要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要充分发挥方格纸(点子图)的作用。要采用适宜的方法,帮忙学生感受推导多边形面积公式的不一样方法,以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自主探索的兴趣。“学校的绿化面积”要重视实际测量方法的探索。
第三单元:认识小数
本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在教学中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小数的认识。把握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大数目的改写要加强指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要注意大数目的改写与求大数目近似数方法的比较。回顾与整理时,要着重讨论小数与分数、小数与整数的联系。
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分两段教学,线教学笔算的方法,在掌握笔算的基础上,口算比较容易的小数加、减法。然后教学加法运算律和减法运算律在小数加、减法里仍然适用,并进行有关的简便计算。联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适当指导计算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题目。要恰当把握计算的难度要求。整数加法的运算律的推广,只需意会,毋需言传。经过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引导学生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兴题。
第五单元:找规律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景作出确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寻找规律。选择适宜的时机,突出用除法计算的价值。要指导学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宜的策略。恰当把握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到了初三,在思想方面: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也逐渐的形成,对是非对错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同时,学生两极分化的想象也日趋严重,一些学生只要教师稍微指导就可以学的不错,也有一些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较差,需要教师的家长的管理和督促。但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与要求:
1、本学期将要完成证明一、证明二、一元二次方程、反比例函数、频率与概率这五章的学习同时还要为学生步入初四毕业班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要求:
2、能主动自觉的上好课,学好知识。做到当堂的内容当堂消化。
3、掌握科学的学习数学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进步。
4、要求学生能系统的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统化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5、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不但会学,还要会“教”
三、教材简析(重点、难点)
本册书的重点是,
1、能在原来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三角形、四边形的相关定理公里和证明。
2、会解一元二次方程并学习方程的应用。
3、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应用。
4、进一步用生活中的数据去进行实际应用。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继续抓好课堂教学。
2、继续使用讲学案,争取让学生能主动学习。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
4、不断的进行业务学习补充自己的知识,让自己不断进步。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教研课题:
1、继续探究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课堂教学模式
2、新课标数学课堂策略的研究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一 2.25----2.29 全等三角形
计划虽然制定好了,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教学进度,并时刻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情况及时的调整我们的教学计划,在保证不偏离大方向的基础上,能不断完善我们的教学工作,以教书育人为宗旨,以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为己任,以教育部提出的素质教育为准绳,争取把我们的教学工作做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自己应学到的知识。
二 3.3----3.7 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 3.10----3.14 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四 角分线以及本章复习
五 3.24----3.28 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六 3.31----4.4 配方法和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七 4.7----4.11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八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以及本章复习
九 4.28----5.2 期中复习
十 5.5----5.9 期中复习
十一 5.12----5.16 平行四边形、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十二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
十三 5.26----5.30 中位线以及本章复习
十四 6.2----6.6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十五 6.9----6.1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以及本章复习
十六 用频率估计概率、用列举法计算概率
十七 6.23----6.27 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回顾思考
十八 6.30----7.4 第十章复习以及期末复习
十九 7.7----7.11 期末复习以及期末考试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1
一、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判断一个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都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体现了方法的前后一致性,学生比较容易掌握。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使用更准确的、更具体的数学化语言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交流。
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教材在介绍这两种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此外,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3、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概念。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抽象的几何概念时,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为此,在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除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素材以外,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锐角、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
2、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中可以仿照教材上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3、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例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比较大小,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四、教时分配
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两班共有学生98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应用
2.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分类及绝对值一节课的教学中。
b.数形结合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数轴一节课的学习上,用数字表示数轴(图形)的形态,反过来用数轴(图形)反映数字的具体意义,达到数字与图形微观与宏观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即用数说明图形的形象,用图形说明数字的具体,尤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更是形象直观。
c.化归转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有理数的乘法转化为有理数的除法。
d.模拟法:对于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模拟小学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等内容学习,总的来说计算方法不变,只是把数字的范围扩大了,增加了负数。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考虑符号问题。用模拟的方法去学习会对新知识有之感,不会觉得陌生,学起来自然会轻松的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整体数思想:主要体现在式子的'化简求值问题中,有些题目采用整体代人的解题策略,可使计算简便。有些题目只有从整体考虑才能解决问题
b 数学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本章的习题中,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式子,然后再根据具体数值求式子的值中。
c.对比思想:本章出现了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等概念,为了正确掌握这些概念,可在比较辨析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教法建议(仅供参考)
a.在讲多项式一节的内容中,增加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的内容,为下一节对合并同类项的结果的整理提前做好准备。
b.注重本章的数学活动:第43页的数学活动,我认为很有价值,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对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是很有价值
的,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
c.本章概念较多,应使学生首先牢记概念,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有意识地联系这些概念,以此为依据完成相关题目。
d.在求多项式的值的相关题目中,注意解题格式的要求,学生初次接触,往往不注意解题格式的写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1.本章的主要内容:
列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转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利用方程的同解原理,将复杂的方程转化为简单的方程,直至求出它的解。
b.整体思想:例如:解方程3/2(3x+1)—点、线、角等,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实
(2)空间观念的建立。
3.本章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及方法:
a.分类讨论思想:本章经常遇到直线上的点点位置不确定的问题,或者从公共端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在角内或角外的不确定问题,这时往往需要用分类讨论思想来解决。
b.方程的思想:在涉及线段和角度的计算中,把线段的长度或角的度数设为一个未知数,并根据所求线段或角与与其它线段或角之间的关系列方程求解,能清楚简捷地表示出几何图形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几何计算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c.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依靠图形寻找规律的习题中。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4课时
2.3从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 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3.3角的度量 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 3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习 1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奋斗目标
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刘家片区同年级同学科前三分之二。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阔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1、“表内除法”的复习。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已经比较熟悉了。教材中安排了两道题,分别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进行总复习。目的是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要用除法解决,同时,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除法计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
万以内数认识的重点是数的读、写和数的组成。教材分别安排题目进行复习。另外,结合实际数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准确数与近似数不同,知道近似数的作用,从而对数有更全面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与100以内的加、减法有很多联系。因此,这部分内容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计算的问题,学生应能根据已学知识正确计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4、“克和千克”的复习。
这部分内容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图形与变换”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图形(锐角和钝角)与变换(平移和旋转)都是实际情境中学习的。因此,复习的重点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图形和变换进行描述,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用数学语言表达生活中现象的意识和习惯。
6、“解决问题”的复习。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中给出的资源(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重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即可。
7、“统计”的复习。
统计知识复习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建议
1、开始复习表内除法时,可以通过第119页第1题所提供的情境复习除法的含义。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形式注意多样化,除教材中的练习形式,教师还可以补充其他的学生比较有兴趣的练习方式。对于计算方法,不作统一要求,只要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就可以了。
2、复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分别复习。读、写数可以像教材中的看计数器,也可以采取其他形式,注意学生间的活动,既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要注意练习的效率。近似数的复习,要让学生认真看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仔细辨别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3、复习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结合第120页的第6、7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第121页的第8题,是让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估算的方法可能不同,只要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教师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4、复习“克和千克”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除了让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外,还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再用秤称一称,看自己估得是否正确,以便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5、复习“图形与变换”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判断的。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意思正确就可以了。
6、复习“解决问题”(第122页的第13、14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看题,知道题中所说的事理,正确选择解决的方法。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7、复习“统计”时,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可先让学生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然后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完成统计表。对于统计表的分析,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在小组中得出一个结论,再在全班进行交流。
四、教时分配
这部分内容可用4课时进行复习。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篇14
本学期根据学校安排我继续担任六年级(3)、(4)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上学期我们五年级搞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我总觉得这是“换汤不换药”的一种形式,根本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学期初的培训,我觉得,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学习他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思考,真正将课改进行到底。
第一、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绝大部分学生在数学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地提高,在暑期的期末测试中分别取得了均分第三、第四的成绩。然而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懒散,家长监督力度不够,使得这些学生学习兴趣差,积极性不高。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提高呢?
第二、把学习和吸引内化,改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着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教师觉悟了,教师改变了,课堂教学才能发生根本性的质的改变,如果不转变教师的观念,将成为课改路上的绊脚石。
1.从教学的每个环节入手,实现四个转变。
①从教学设计上就要体现“教”向“导”的转变;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时刻将学生放在第一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②教学组织上从以班为单位的学习组织向以组为单位的学习组织的转变;这个转变已经开始,不过我们缺少的是对小组合作的组长和组员的培训工作,所以用起来不能得心应手。③课堂流程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学的过程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合作交流,让小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学习,哪怕出现“组长一言堂”,也要让“教师一言堂”成为过往。④教学评价由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转变为学生学得是否有效。组与组之间的交流是经常的,他们的思维的碰撞后产生火花,努力做到“记得住(看到的记得住)、学得好(动手更能学得好)、悟出来(悟出来才是自己的)”尽量少让学生听到(听到的忘得快)。
2.以情感优化课堂,让学生喜欢上课。
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尊重、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差异,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出身、环境、社会背景各不相同,所以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存在的,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时刻记着“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有了差异意识,也就有了宽容之心,有了宽容之心,也就有了允许学生出错的心理准备,心态平和了,也就会对不同的学生做出公平、合理、恰当的评价了,就能做到“措辞恰当的批评学生,适当夸张地表扬学生”“好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和赞许,差学生会得到我们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使好学生更出类拔萃,“差”学生自信满满的进步!
第三、改变教学行为,让学生享受课堂
将小组合作进行下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课始激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魏书生老师所言:兴趣像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一节再精彩的内容,如果没有老师的精心设计,也会显得黯然失色。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都要动脑子,想办法,如何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然后以极大的热情学习新知成为我们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2.课中放手,给学生自主的课堂。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把课堂让出来,让学生动起来,老师做好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的思维一一碰撞,老师在学生一次次的碰撞中做好“导”的作用,课中不停地备课,聆听学生的发言,给予应有的评价和指导,争取做到她的“三不讲原则”(学生自主学习之前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学生虽有困惑,未经小组交流的不讲)和“五个尽量”(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尽量让学生自己思考,尽量让学生自己表述,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尽量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把课堂让出来,让学生动起来。
3.课中等待,给学生合作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发现的问题教师要学会等待,做到学生虽有困惑,未经小组交流的不讲,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表露”,在互动交流中“发现”,在开放思维中“碰撞”,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之“众人拾材火焰高”的快慰。
4.课中倾听、引领,给学生展示的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欣赏和质疑。课堂一旦进入探究状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交锋会碰撞出惊人的、超长的、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这个时候的教师既是一位积极且平等的参与者,又是一位平静且智慧的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判断。越是热烈的讨论,学生越是应该认真听、准确地把握、敏捷地判断。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学判断、学表达、学赞赏、学质疑、学辩护、学让步。
第四、积极与同事合作,博采众长。
我们身边的优秀教师有好几个,我要利用这一资源,和同事们多商量,向他们学习,特别是小组合作这种模式究竟应该怎么做,我们都在摸索,我觉得当务之急是搞好小组建设,如何培养组长和小组长,如何培养组员,告诉学生什么时间干什么,怎么干,汇报时如何汇报,展示时如何展示,交流时如何交流,等等都是急待解决的。
我将以课改为契机,以课堂为“战场”,积极投入到课改的洪流中,努力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07-02
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11-19
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11-16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03-25
新学期开学数学教学计划03-29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07-08
小学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08-04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08-28
新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掌握08-28
初三数学新学期教学计划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