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0)、(11)班的数学课。按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和上学期的教学结果来看,没有优中等生存在,全部都是差生和学困生,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掌握,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差,加上学习兴趣很低。要想把整体能力提高,还得抽出一些时间和改变一些教学方法来强化训练,才能逐步提高整体成绩和素质。我觉得是个艰巨的任务。
二、思想指导
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数学新课标》为准,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此,我将努力做好我的工作,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共有六章。第五章 相交线和平行线,包括4个内容: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断、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第六章 实数,包括3个内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包括2个内容:平面直角坐标系、坐标方法的应用;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包括4个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消元——解一元一次方程组、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包括3个内容: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包括3个内容:统计调查、直方图、课题学习 从淡水谈节水。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阅读新课标,刻苦专研专业知识,学习教师法律知识,认真做好本份工作,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是由效教学落到实处。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数学学习,课外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数学特长生。
3、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差生逐渐转变。
五、教学进度
第1周(2.17-21) 5.1 相交线 5教时
第2周(2.24-28) 5.2 平行线及其判断 5教时
第3周(3.3-7) 5.3 平行线的性质 5.4平移 6教时
第4周(3.10-14) 数学活动 小结与复习 6教时
第5周(3.17-21) 单元测试 6.1平方根 6教时
第6周(3.24-28) 6.2立方根 6.3 实数 6教时
第7周(3.31-4.4) 数学活动 小结与单元测试 6教时
第8周(4.7-11)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7.2 坐标方法得简单应用 6教时
第9周(4.14-18) 7.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数学活动 小结与复习6教时
第10周(4.21-25) 单元测试 期中考试 6教时
第11周(4.28-5.2 8. 二元一次方程组 8.2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教时
第12周(5.5-9)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3教时
第13周(5.12-16) 小结与复习 9.1 不等式 6教时
第14周(5.19-23) 9.2 实际无语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6教时
第15周(5.26-30)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数学活动 6教时
第16周(6.2-6) 小结与复习 6教时
第17周(6.9-13) 10.1 统计调查 10.2 直方图 6教时
第8周(6.16-20) 10.3 从数据谈节水 数学活动与小结 6教时
第19周(6.23-27) 期考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某班共有学生: 人,通过调查,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在学习有理数的基础上,引入字母表示有理数,实现由数到式的飞跃。继而介绍代数式、代数式的值及其相关概念,以及多项式的升降幂排列,并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介绍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采用了与第二部分内容相同的设计思想,即从实际问题着手,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基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实现学生的思维由数到式的飞跃,并运用类比的思想探索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代数工具并用于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识别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与垂直等有关概念,从事折纸、模型以及使用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几何工具,画角、线段、平行线、垂线,制作七巧板、图案设计等活动。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平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通过实践活动,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感受和估计。学习表示大数的一个重要方法:科学计数法。通过数据统计过程,从扇形统计图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体会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习制作扇形统计图。通过对报纸中数据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并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一(5)班数学教学工作。本班学生有54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的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通过教育教学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次作业并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与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和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较为活跃。本学期将继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进行探索与发现,以自身的体验获取知识与技能;努力实现基础性与现代性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操作运算,扩展思路。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正确找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会利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直线平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对坐标方法进行简单的应用。
第七章三角形
了解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和角,能进行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的计算。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了解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方程(组)的解等基本概念,了解方程的基本变形及其在解方程(组)中的作用。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经历和体会解方程中转化的过程与思想,了解解方程(组)解法的一般步骤,并能灵活运用。
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消元法,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掌握不等式的概念,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1
3.1—3.7
5.1相交线
2
3.10—3.14
5.2平行线及其判定
3
3.17—3.21
5.3平行线的性质5.4平移
4
3.24—3.28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
5
3.31—4.4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6
4.7—4.11
6.2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
7
4.14—4.18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
4.21—4.25
7.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8
4.28—4.30
7.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9
5.1---5.7
5.1黄金周
10
5.8—5.16
7.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11
5.19—5.23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
12
5.26—5.30
半期考试
13
6.2—6.6
8.1二元一次方程组
14
6.9—6.13
8.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消元法
15
6.16—6.20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6
6.23—6.27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
17
6.30—7.4
9.1不等式9.2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18
7.7—7.11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9
7.14—7.18
小结复习与单元测试
20
总复习与学期测试
四、奋斗目标
本学期末达到学校要求的目标,进入本校同年级同学科前五分之三。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新课标理念,认真上课、认真辅导和批改作业,同时让学生认真学习。
2、通过介绍数学家、数学史和数学趣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建构,营造民主、和谐、平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共享发现快乐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4、通过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和多种途径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
5、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6、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7、进行分层教育的探索,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4
一、基本情况:
本班数学上期期末考试的成绩不很理想,平均分:59分,及格率68%,优生人数9人。学生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苗头。优生的数学思维得到了锻炼和培养,数学知识掌握得较牢固;而差生的智力和知识发展得较差,数学知识上一些基本的内容还很模糊,课堂上参与度不高,有时还需要教师提醒。上学期学生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对图形及图形间数量关系有初步认识,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发展与培养,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发展高度,学生课外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手中的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辅导书甚少,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通过教育与训练培养,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对等每次作业,及时纠正作业中的错误,课堂上能专心致志的进行学习和思考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与进一步的发展,课堂整体表现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学生乐于合作学习,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老师布置的思考题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学习习惯上,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习惯培养得很不理想,这与我在教学中不提倡课前预习,少做笔记有关,我认为课前预习易使学生囿于教材框定的范围和思考方法,不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思考,敢于大胆思考,课堂上就把时间有在思考问题上,而不应该用在当“打字员”上,本学期要思考如何克服课前预习、课堂上记笔记的弊端,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学生对思考规律的小结,及时复习、总结上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课堂上专心致至的听讲,想在老师和同学的前面,及时纠正作业和试卷中的错误的习惯还需要加强,表扬和鼓励阅读与数学有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拓展和加深自己的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在学习方法上,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对称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检验答案,需要加强训练与培养。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5章:相交线和平行线;第6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7章:三角形;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9章:不等式和不等式组;,第10章:实数。
三、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照顾好好、中、差在三类学生。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1、开展课题学习,把学生带入研究的学习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课时教学起止时间
第五章13课时第1-3周
第六章7课时第4-5周
第七章10课时第6-8周
第八章10课时第8-10周
第九章13课时第11-13周
第十章8课时第14-15周
复习10课时第16-17周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5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初一数学七年极(下)要目: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第四章多项式第五章轴对称图形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课题学习测量不规则图形课题学习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习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措施:
第七章重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表现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认真实施分层教学第八章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分析结果理解解方程组“消元”的思想,领会“转化”的思想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突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法的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意教材弹性第九章进一步认识点、线、面、角了解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第十章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第十一章体会对称之美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第十二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对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
四、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
1)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2)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3)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学运算等。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6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8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1、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在理解同类项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合并同类项。
3、掌握去括号法则,通过去括号对整式进行化简。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整式 2课时
2.2整式的加减 3课时
小结 2课时
3.1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
3.2解一元一次方程(1) 4课时
3.3去括号与去分母 4课时
3.4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4.2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4.3角 3课时
4.4课题学习 3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7
一。教材分析:
1、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所有数学知识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并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问题,以展开数学探究。
2、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形成新的知识,包括归纳法则与方法,描述概念等。
3、使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增强学好数学地信心。力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展开。
4、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课本中的习题分为两类:一类面向全体学生,为他们熟悉和巩固新学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理解所设;另一类则面向更多数学学习需求
二。教学措施:
1、 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
2、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去其他老师的听课,吸取他们的优点,改进自己的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科书中的所有章节: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一次方程组:本章主要学习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四、奋斗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一批数学尖子,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及格人数较少。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八认真工作。把教学八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复习提纲,使知识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开展导学教学模式,按照教案设计要求,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学困生,实现共同进步。
6、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8、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9、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要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10、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1、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12、注重平时错题收集整理。
六、教学进度
略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学期的数学教学,发现班上的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个别学生解题作答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有些学生基本掌握了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的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
有《整式的乘除》、《平行线与相交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 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
《概率》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 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 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三、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认真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4)(5)两个班的数学教学,人数共102名,从小学毕业成绩看,及格人数近50名,优秀人数7名,80分数段有17名,整体而言,成绩虽然不是很理想,但基础不是太差,只要多下工夫,还是很有希望,再者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他们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基于上述诸多因素,我设想采取如下措施:
二、具体措施
1 培养良好的数学素质,正确的学习方法,加强学数学的信心
有部分学生认为,有部分学生认为在小学就没学好数学,初中也就难学,主观上给自己戴上枷锁,对这样的学生,多做思想工作,消除包袱,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方法的传授,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应变能力、
2 采取注重尖子生带领中间,对学困生采取兵教兵之术,并通过数学兴趣小组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3 在学有理数计算阶段,为提高计算能力,搞一次数学计算大赛、
4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若时间允许,每章之后,总结测验,及时查缺补漏、
5、,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6、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三、奋斗目标
1、努力提高数学整体成绩(及格率),并争取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优秀学生人数,特别是80分数段的学生,要极力争取、
2、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并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发现班内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差。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章节的内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八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
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
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九章:多边形。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
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
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学生应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相应的数学思想,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继续做好培优工作,并做好配套工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
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先进教学媒体进行教学,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和谐、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继续坚持课改,开展分层教学,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
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六、教学进度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第1~3周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4~7周
第八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8~10周
期中复习检测第11周
第九章:多边形第12~14周
第十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第15~17周
期末复习及考试第18~20周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2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入学了,学生总体情况如下:七年级(1)(5)班学生:78人,通过入学考试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总体上看,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在学生的数学知识上看,小学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相应的较为简单的应用题,对图形、图形的面积、体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上有了初步的认识,无论是代数的知识,图形的知识都有待于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这就是初中的内容,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成绩较差,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同时,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由立体图形转向平面图形,在丰富的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简单性质。
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是认识到事物的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要亲自去展开与折叠、切截,亲自去观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从而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及其加减法、乘除法、和乘方运算,以及使用计算器作简单的有理数运算。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从实际问题情境与已有的小学数学知识基础着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新的有理数的一些概念,探索有理数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在方法上采用了由具体特殊的现象发现一般规律,使学生初步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初步学会表示数量关系的一些数学工具以及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同时适当控制练习和习题的难度,引人计算器,避免不必要的烦琐的计算。这部分的内容不仅是为下一部分内容“整式的加减”的学习作好一个铺垫,而且是整个初中数学“数与代数”内容中关于“数”的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可以说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列代数式,单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多项式及其有关概念,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重点: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难点:对单项式系数,次数,多项式次数的理解与应用。整式是简单代数式的一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整式表示有关的量,体现了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数的理解。本章中列代数式,去括号及合并同类项是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求代数式的值在中考命题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队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模糊、感性的上升到抽象的数学图形,学会画简单的立体图形,通过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介绍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从而引人组成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最基本的图形――点和线的介绍,进而以此为基础介绍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有关概念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并介绍这些知识的一些初步应用。
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学生在小学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知识为基础,通过大量丰富的立体、平面图形,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感受,探索图形中存在的简单关系,初步体验一些变换的思想,初步学会数学说理。在这部分的内容编排上,以体――面――线――点为序,从学生周围的、熟悉的各种物体入手,直观认识立体图形,然后通过视图与展开图,进一步加以认识,再转到对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对基本图形――点和线的认识,最后认识角、相交线及平行线。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这部分内容也是本学期教学内容的又一个重点。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概念,解方程和运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丰富的实例,从中寻找等量关系,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利用天平直观地归纳等式的性质,运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归纳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建立方程模型,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总结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
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表示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表示、可能还是确定。前两部分是属于统计范畴的内容,后一部分属于概率范畴的内容,整个内容围绕着真实的数据展开教学。这部分内容在设计上是以大量丰富的实际生活例子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与合作探索活动学会数据的收集与表示的简单方法,并用来处理贴近学生生活的一些问题,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这部分内容的引入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可以帮助人们对大量的数据作出合理的推断与预测的一种新的研究工具――统计与概率。
三、明确本期教学目标:
本期教材知识内容为“丰富的图形世界”、“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及其加减”、“基本平面图形”、“一元一次方程”、“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必要的有理数和代数式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能运用有理数,代数式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有理数的代数式来进行描述;学生在经历物体和图形的初步认识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识图与作图技能,认识最基本的图形DD点和线,进而认识角、相交线和平行线,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推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进行交流活动的全过程,体会数据的作用,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技能,形成对统计的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会能对具体情境中较大的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能用有理数、代数式刻划事物间的相互关系。②学生通过在探索图形(点、线、角、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变换以及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相互转换(三视图、展开图)等到活动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在合理的推证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③学生能在数据的收集与表示中,学会收集、选择、处理数学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并能用实例进行检验,从而增加可信度或否定。④学会能结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⑤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对比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并学会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⑥学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习,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与态度目标:①学生通过初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乐于接触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参与数学话题的研讨,从中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②学会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勇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克服困难并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③学生通过学习,体验到数学中的有理数、代数式和几何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而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④初步认识到数学活动是一个充满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断可以获得数学猜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创造性,感受证明的必要性、证明过程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⑤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学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虚心听取、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从而学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⑥通过阅读学习,了解我国数学家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从而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
上述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和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否则它们的实现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6、用哲理的高度,站在系统的高度,思如泉涌的精神状态,八方联系,浑然一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得松。成绩好,发展学生的素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二周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DDD七周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 第八DDD十周
期中考试 第十D周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 第十DD十三周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第十四-十六周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及其整理 第十七周
总复习、期末考试 第十八―二十周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3
一、学情分析
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很努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但基础知识的不扎实成为制约他们学习的瓶颈,造成班级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二、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同时,完成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习平行线的有关知识,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画法,学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几何作图能力。过程方法目标:学会观察和分析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和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学会总结规律。初步建立方程思想,学会使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态度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感知生活,领悟数学是为生活服务。
四、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本章主要在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探索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相交 ②、平行。本章重点:垂线的概念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本章难点:证明的思路、步骤、格式,以及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应用。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主要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简单的应用。本章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与建立及点的坐标的确定。本章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坐标及点的位置的确定。
第七章、三角形
本章主要学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等内容。本章重点:三角形有关线段、角及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性质与应用。本章难点:正确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能作图,及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与多边形内角和的探究。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本章主要学习二元一次议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本章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实际应用。本章难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本章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简单应用。本章重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简单应用。本章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本章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并根据数据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本章重点:调查的意义、特点及分类,利用扇形图、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拆线图描述数据。本章难点:绘制数据统计图及如何利用各种统计图对调查对象作出正确的描述。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精选习题,精心备课,做好教案,上好新课。同时仔细批改作业,作好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作认真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和原因。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制作教学道具,设置教学情境,结合日常生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和讨论,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与规律的总结。
3、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交流和分享发现的快乐。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精心设计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实现一题多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成立互助学习小组,以优带良,以优促后。同时狠抓中等生,辅导后进生,实现共同进步。
6、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7、开展数学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解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4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七年级三、四班数学教学工作。该两班共有学生117人。首先,以"自强成才"为初一新生的教育指导思想,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理想、目标,使新学期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其次,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 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平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进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
1.1正数和负数 2课时
1.2有理数 4课时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
1.5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
小结 2课时
2.1从算式到方程 4课时
2.2从古老的代数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4课时
2.3从"买布问题"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2)4课时
2.4再探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方程 4课时
小结 2课时
3.1多姿多彩的图形 4课时
3.2直线、射线、线段 2课时
3.3角的度量 3课时
3.4角的比较和运算 3课时
小结 2课时
4.1喜爱哪种动物的同学最多--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2调查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全面调查举例 2课时
4.3课题学习 1课时
小结 2课时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课标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与前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要随意拨高。
3、突出方程这个重点内容,将有关式的预备知识融于讨论方程的过程中;突出列方程,结合实际问题讨论解方程;通过加强探究性,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图形初步认识"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中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几何语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强调在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建立统计观念,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统计思想;选择真实素材进行教学;
7、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着重利用计算器,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教学六认真,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本学期将要学习有关代数的初步知识,对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在数学的思维上,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转变期,这期间,结合教学,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的题,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上,部分小学的不良习惯要得到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超前学习等,都应得到强化;通过前面几天的观察,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严重丧失信心,谈数学而色变,因此要给这部分学生树信心,鼓干劲;对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迅速适应初中生活,对于学习新教材,学生仍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对于我自己,也有一个研究新教材,新标准,扩充教材的过程,对于我仍然是一个挑战。
三、学期工作目标:
通过本期教学,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数学素质,能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形成扎实的数学基本功,为今后继续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以德育并重,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学风,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
四、具体措施:
1、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做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发展学生的素质。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4、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五、教学进度计划安排如下:
周序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周
9月1日至9月7日
正数和负数及有理数
5课时
第二周
9月8日至9月14日
有理数的加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9月15日至9月21日
有理数的乘法
5课时
第四周
9月22日至9月28日
有理数的乘方
5课时
第五周
9月29日至10月5日
第一单元复习及月考
5课时
第六周
10月6日至10月12日
月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七周
10月13日至10月19日
整式-----单项式
5课时
第八周
10月20日至10月28日
整式----多项式
5课时
第九周
10月29日至11月2日
整式的加减
5课时
第十周
11月3日至11月9日
期中复习及段考
5课时
第十一周
11月10日至11月16日
段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十二周
11月17日至11月23日
从算式到方程
5课时
第十三周
11月24日至11月30日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5课时
第十四周
12月1日至12月7日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5课时
第十五周
12月8日至12月14日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5课时
第十六周
12月15日至12月21日
第三单元复习及月考
5课时
第十七周
12月22日至12月28日
月考测试质量分析及月考小结
5课时
第十八周
12月29日至1月4日
多姿多彩的图形及直线
5课时
第十九周
1月5日至1月11日
射线、线段、角
5课时
第二十周
1月12日至1月18日
期末复习及考试
5课时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5篇04-22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5-11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4-26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参考模板04-18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优秀4篇04-22
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十篇04-18
数学教学计划05-08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八篇04-18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5-08
数学个人教学计划 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