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1
设计背景
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按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
活动过程
评价等级:
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
生;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教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
师 :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
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2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2、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一、活动开始我用为“小白兔”搬家作为引入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去探索“小白兔”家的物品,这样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还能更有兴趣学习。虽然有兴趣,但是可能我想的不够周到,我只考虑孩子的兴趣,却完全没有去考虑孩子们的能力水平,我提供的搬家物品(桌面玩具)类型太多了,如果我先2.3样再慢慢增加,我想就会更完美了。
二、我在让幼儿第一次探索时候,孩子刚开始很有兴趣,也有积极参与在活动中,这让我表示很欣慰,但是在探索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孩子和能力弱的孩子有差别,能力强的孩子一直拿,一直再进行分类,而能力弱的孩子却在那边玩玩具,所以在针对这点的时候,我觉得我应该多去帮助能力弱的孩子进行活动,而不是只顾着能力强的孩子。还有在幼儿探索完成的时候,我的小结不够明了,我只是一句带过,让很多幼儿都懵懵懂懂,他们分玩具是要干嘛。这点很需要反省。
三、第一次探索完接下来就是第二次探索,第二次探索的物品,我选择的.是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梨子这三样水果。在环节开始时,孩子们看到一堆水果,不知有多兴奋,多开心。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我让孩子先认识这3样水果,然后再进行名称分类,并让幼儿学会用XX和XX放在一起。在分水果的时候,几乎全部的孩子都能够参与在活动当中,无论是能力强还是能力弱的,这让我感到很开心。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很棒,可是在让他们说是怎样分了?把XX和XX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说,但是也没有说的很完整,而能力弱的孩子就不会说了,可见我们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还是要更加加强的。
四、整堂课下来,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认为如果将第一次探索和第二次探索交换一下会更好些,因为分水果只有3样,而且比较明了,桌面玩具太多,而且形状也多,让孩子一开始就探索比较难的会比较不合理。
总之,要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没有充分的准备,充实的思考,是不能够诠释好一堂好的公开课的。在这次的公开课,我将反省我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一名教师。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3
活动目标:
1.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
2.能正确表述自己的分类理由。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关经验。
物质准备:若干实物,图谱标记、实物图片,分类盒,分类板等。
活动过程:
一、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整理物品,让幼儿初步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引导幼儿将篮子里的物品,按照它们的特点分到篮子里的三个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说说你的分类理由。
三、师观察幼儿操作并个别指导。
四、师幼互动交流。
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分,为什么要把它们分在一起?
五、运用图谱标记帮助幼儿梳理分类经验。
1.师:出示嘴巴、手、苹果、积木、汽车等标记卡,引导幼儿从中选出分别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标记。
2.师引导幼儿根据标记,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
六、分组练习,巩固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1.介绍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儿操作,师巡视指导。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能将物品按用途进行分类,并且能正确表达自己的分类理由。在活动中,我首先以“认识物品”导入活动,并让幼儿“整理物品”,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幼儿个个都能将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进行分类,也能说出分类的理由。接着引导幼儿运用图谱标记“送物品回家”,幼儿也都能将自己篮子里的物品按标记摆放好。可是在接下来的操作材料中,幼儿在给物品按标记分类中产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标记相差非常细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错,虽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过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时有很大一部分幼儿不仔细观察标记,都分类错了。而这一切都反应出幼儿对画面的观察不够细心,做事太过于急促。
进入大班以后,我发现有许多小朋友都对自己的行为缺乏信心,具体表现在:操作时总喜欢看别人的答案,甚至有的小朋友刚刚拿到操作材料就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不爱动脑筋。
要想从根本上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我觉得我们教师必须注意让幼儿真正掌握我们所要让他们掌握的,因为只有当他们真正懂了,学会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另外,每节课结束以后,教师要做到及时反思、小结,及时的修改,累积经验,寻找幼儿更能接受的讲解方法,做到完善以及更好,让幼儿从兴趣开始培养,从根基开始打起,从基本习惯开始抓起,让幼儿喜爱上数学,喜爱上学习。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颜色和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初步学习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
2、黑板,水彩笔,几何图形若干,幼儿人手一份统计操作材料和白纸,集体操作材料两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特殊的小客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2、学习统计方法。
(1)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教师记录或请个别幼儿进行记录。
(2)请幼儿按图形的'颜色特征进行统计,教师或幼儿记录。
3、幼儿操作。
(1)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教师进行简单的介绍,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看清特征再进行统计记录。
(2)请个别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 统计结果。
4、创意拼贴画。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图形拼画。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延续幼儿以往的学习经验,将图形融合在一起,拼画成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机器人、小汽车等,让幼儿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探索发现,初步学习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统计,活动材料注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操作发现数学活动的乐趣。
-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04-24
按用途分类大班教案10-13
中班数学教案:按用途分类01-08
幼儿园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按物品的用途分类》含反思10-14
按大小分类的数学教案10-13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按用途来分类》08-24
小班数学教案:按用途匹配配对01-08
小班数学教案:按形状分类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