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1
教学内容:
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l)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
(1)要注意进位问题;
(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
(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
(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
(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 2309÷3 2832÷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真正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正确地应用面积单位,估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面积是1cm2小方格,课件、同图①②③一样大的硬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大熊组织竞赛,让小兔、小马、小羊来抢答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吗?
(1)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怎样知道图形的大小?(看它含有几个面积单位。)
2、点明课题:今天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和。
1、出示P48(图①、图②、图③课件)①让学生估一估哪个长方形面积大?②要表示这三个图形的面积,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③怎样来表示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
2、探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1)分组操作(一、二组用小方格摆图①、三四组摆图②、五六组摆图③、并将摆放小方格每行个数与行数的数据填在下边表中相应的格中。)集体交流。
(2)集体交流,让每小组汇报摆放的结果。
(3)得出结论。
你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方格总数等于每行个数与行数的乘积。)
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为什么长方形面积等于长×宽?(找出回答)
(4)应用练习
出示课件,求下面长方形的面积。
面积cm2
100cm2是哪个长方形的面积?
小组讨论,正方形的面积怎样求?它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交流时板书: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3、小结:
(1)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计算面积时注意什么?(面积单位的使用)
三、思维训练、实践活动。
P49、1、2、3、4题
四、课堂小结。
1、生谈收获
2、师强调
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摆面积单位(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又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出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边长,并能应用得出的面积公式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两个公式,解决更多的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4
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是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册教材,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全面达到本册教材和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八部分: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12页的第1题,既复习了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北、南、东或西)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方向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同时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另外,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第112~113页的第2、4题,第2题设计了估算和笔算3个家庭平均每月用电数的题目,让学生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如第113页的第5题,既复习了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也复习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同时渗透了环保教育。
4.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如第114页的第7、8题,既复习有关面积的基本知识,也复习了估计给定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能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5.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如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用连乘、连除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复习时,对于本单元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复习,教师应了解每一名学生在学习中还有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其他内容的复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对学生掌握得不牢固的内容要重点复习,使学生都能够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如果有机动时间,教师可适当安排时间对第一学段(前六册教材)的内容按照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适当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全面完成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2.复习位置与方向时,结合教科书第112页的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用八个方向词语说一说小清家的周围有什么;然后再进行小组和全班交流,结合学生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说一说怎样识别方向和用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看懂简单的路线图。教师可以在图上加几条公共汽车路线,丰富情境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重新绘制简单的地图,让学生描述。
3.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通过让学生做第112页的第2题,了解学生计算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通过反思自己纠正;还应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
4.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时,结合第113页第3题复习口算,结合第4题复习估算和笔算。教师针对计算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再通过练习二十五中的有关练习或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全体学生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5.复习统计时,让学生分析第113页第5题中的数据,对近年来该地区沙尘天气的发展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让学生谈谈感想,有什么办法减少沙尘天气,使学生受到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
6.复习年、月、日时,要注意全面复习学过的时间单位和有关知识,可借助表格进行系统整理时间单位,结合实例让学生体会这些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
7.复习面积时,结合第114页第7题,让学生结合实例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知道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第114页的第8题,先让学生独立估计,再合作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让估计得比较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让估计得不够准确的学生说一说误差出现在什么地方,从而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和测量的能力。
8.复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除了结合第115页的第9、10题外,还可用一些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基本含义,体会到小数与分母是10和100的分数的联系。
9.复习解决问题时,可结合第115页的第11、12题,了解学生是否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否正确列式计算。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注意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不要求一个学生掌握多种方法。
10.关于练习二十五中一些习题的说明和教学建议。
第3题,先让学生估算,再用笔算。有的学生可能估算的结果与笔算的答案不同,如把58看成60,11看成10,估算结果是600,答案是不能一次送走这批人;实际情况是58×11=638,一次能送走这批人。上面的估算方法按照一般思路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却得出了相反的答案。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实际问题时怎样选择比较合适的估算策略,才能解决问题。上面的估算方法问题出在:1辆车能坐58人,如果把11看成10,等于少运了58人,58相对于620人来说误差较大。因此,估算时计算60×11=660比较合适。因为把58看成60,1辆车多运2人,10辆车才多运20人,误差相对较小。这样就能得出“一次能送走这些人”的正确答案。
第5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对人均消费粮食的变化趋势有一个判断。在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供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所以人均消费粮食越来越少。
第9、13题,教师注意结合题目进行环保教育。
练习二十五最后的思考题,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到第三学段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要用到这种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下。
由题中的条件可知:
3杯水+空瓶=440,
2杯水+3杯水+空瓶=600,
所以2杯水+440=600,2杯水=600-440,得出1杯水=80克。
空瓶=200克。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5
教学目标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计算,学会检查,并提高准确率。
教学重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
1、哪种要便宜。
出示书本上的两幅图,让学生看懂图意。
第一幅图:如果把2千克的大瓶作为标准,那么小瓶的要达到大瓶的数量,需要乘4,所以价钱也乘4。如果把小瓶的.作标准,那么大瓶装的买500克,只需要除以4,价钱也除以4。
第二幅:判断哪种油便宜。先让学生思考,再讨论。
二、计算。
让学生把这些题做在2号本上,教师批改后,再针对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
三、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和图片:有96位客人用餐,可以怎么样安排桌子?
合理地安排桌子,要让客人都有座位,桌子上又没有空位。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安排方法,如8张圆桌,2张方桌;4张圆桌,7张方桌。
四、递等式计算。
也要求学生做在2号本上,独立完成。
五、解决问题。
出示题目:小明星期天想帮妈妈做事情,下面是小明做每件事所需要时间:
用洗衣机洗衣服30分,扫地5分
擦家具20分,晾衣服5分
怎么样做得快?至少要花多少分?
教师引导学生用洗衣机洗衣服的同时,先后做扫地、擦家具两件事,共用25分,最后晾衣服5分,最后晾衣服5分,所以至少要花35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6
复习内容:
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统计知识点
1、出示:某地区1994~20xx年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20xx年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
(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
20xx年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2.54 0.09 4006.57 5.6 7.089 123.59 800.9 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 0.69元〇0.7元 4分米〇3.8分米 l.2米〇 0.12米
②四名同学身高统计表(单位:米)
姓名王凤李娟刘丽李芳
身高146150135148
(2)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和比较后的体会。
虽然学生根据小数的含义进行,但是也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些简便的比较方法,比如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小的,这个小数就小。
3、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5+4.3= 1.8+0.4= 1.1一0.4=
先计算,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一练:课本第115页的第9、10题。
2、课内外作业:课本第117页的第5、10、11、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复习,你进一步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7
教学内容:
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等。(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练习二十五的第8、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正确地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常用的面权单位。
2、能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知识梳理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面积这一单元中都学到了哪些知识?你们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学到了什么,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引导、归纳。
板书:面积与面积单位、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三、要点复习
1、面积与面积单位。
(1)什么是面积?(或你所知道的面积是什么样的'?)
学生结合具体事物(如:书面、桌面等)说明什么是面坝,然后教师出示面积概念。
幻灯出示: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理解,对于”封闭图形"教师可画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如:哪些图形可以表示面积。
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师取一个长方形模型,用手摸四周的边长。问:要求这一周的长度,是计算面积吗?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封闭图形”的含义,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简单换算。
2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808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地积单位进率:l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3、长、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面积计算。
出示图形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校对。
完成后,让学生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然后提出问题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为什么?先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
四、课堂活动
课本第114页的第7、8题。
请学生先估算,并把估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再进行测量和笔算。最后将测量并计算的结果与估算进行比较,看看误差多少。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8、9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2.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能够比较顺利地分步解答一些含有三个已知条件和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混合运算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先出示第1小题,让学生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再出示第2小题,也让学生说说怎样脱式计算.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做,先审题,再填空.可以让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够按图示的每一步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订正时对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找出原因并改正.
二、复习应用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题目里的数量关系,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然后,让学生改变第三个条件口头编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改编,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学生口头改编的应用题的要点写在黑板上.如:
(1)一个粮仓存小麦85吨,存大豆60吨,存的玉米比小麦和大豆的总数多38吨,存玉米多少吨?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画出线段图加以说明.
然后让学生把问题和已知条件调换,变成不同的两步应用题.改编后,可以再让学生说一说线段图怎样改,再解答出来.
三、作业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9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已知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复习,对已知信息能够进行正确处理,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在复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会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得解决办法。
2、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激趣谈话: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科技馆?门票是多少钱呢?春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去参观科技馆。我想请你们算算有关门票的问题,行不行?
二、巩固探究
1、第6题:谁来把题目读一读?这道题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2、刚才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了买门票的问题,还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买书的问题。读题,解决。
3、同学们,在前段时间,我校组织了一次“爱心助学”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捐款,你捐了什么?现在老师这有一道关于三年级学生捐款的`信息。出示第10题,自己读一读题,看一看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自己解答,全班交流订正,说出是怎么解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下面,我们一起到商店去购物好不好?引导学生看图第15页,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题中所提的“能买几个杯子”这个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编一道应用题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如果商店里的这些商品让你自己选择,100元钱想买什么东西?能买什么?交流,纠正。
5、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都是和“钱”有关的,同学们解答的都比较好。下面我们来解决关于交通工具的实际问题,能做得更好吗?交流,解答,纠正。
6、解决完了汽车的问题,我们来看火车的问题。出示第8题,这道题你知道了什么已知条件?所求问题时什么?要求火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拓展实践,总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10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3.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体会到小组合作在复习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 4×25= 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6页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完成练习二十三第8,9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巩固已认识的8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7个方向,进一步认识简单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并从中体会到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2.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体会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和特征,并能利用旋转和平移的基本特征描述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3.在复习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体验,培养创新和意识,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东、南、西、北中,参照物变化时方向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有关空间和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东、南、西、北,旋转与平移现象
二、复习
1、东、南、西、北
(1)同桌相互说一说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2)教师:给定一个方向,你们能画出其余7个方向吗?同伴合作画出一个方向板,教师巡视。方向板如图:
指名说一说:当你面向西北面时,你的后面、左面、右面分别是什么方向?
(3)出示第128页东、南、西、北第1题中的动物图。
全班交流,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参照物发生变化后,方向仍然不变。
(4)小玲家在学校的()面。从小玲家到学校要向()面走()米;从小玲家向()走()米可到小青家。
2、旋转和平移现象
(1)出示第128页情景图,学生观察后,让学生说出情景图中的运动现象,很快判断哪些是旋转,哪些是平移。
(2)小组内先议一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然后同伴之间相互做动作
(3)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31页第8题,列举生活中的旋转和平移现象。
三、全课
今天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四、练习
(1)第131页第7题。
(2)观察生活中的旋转与平移现象,向家长说一说。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12
教学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教材122页(总复习)11、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够比较熟练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计算。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3、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理念,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重点: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解决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吗?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同学们想一想,到底谁吃的多或少
呢?它与哪一部分知识有关呢?
生:悟空吃得多,八戒吃得少;与分数的知识有关。师:你们说的很好,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回顾分数的有关知识。同学们,乐不乐意?板书:分数的初步知识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欢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分数的探究欲望。)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在黑板上画出如下方格:
师:谁能看着这幅图说出一个分数?
生:师:你能自己到讲台上用阴影部分标出这个分数吗?
……
师:为什么这些阴影部分都能用表示呢?
生:因为它们都是从平均分的8份中取出两分,所以都用表示。
师:你还能在这个图中找到别的分数吗?又怎么用阴影部分来表示你找到的分数呢?
生:……
师:同学们真不错。写出了这么多的分数,结合下图,谁还能说出涂红色(蓝色)的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一个同学说分数,另一个同学说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1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 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 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 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 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14
教学目标:
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教学设计: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
(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正。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
(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
(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试着做一做第9题。
(3)全班订正。
(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1)刚才,同学们计算题掌握的都非常好!这学期我们不仅学会了口算、笔算、两步计算式题的一些计算方法,而且我们还学会了好多的计量单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过哪些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时间单位:年、月、日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5)做第3题。
6、拓展交流:
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板书:
常用计量单位:
1年=12个月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案07-20
《总复习》教案03-08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04-26
三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02-09
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范文09-28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文案10-11
2023一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教案02-28
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04-05
数学总复习教学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