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2024-09-13 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1

  [教材简析]

  这一部分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化认识。通过学生已有的认知与实际解决问题之间的冲突激发认知的欲望,引出对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认识,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在感知体会中合理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直接计量。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且感知这些单位的实际大小。

  ②通过学生身边的熟悉例子,积累有关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的表象,在实际应用中,能迅速提取这些表象作出初步的估计与判断,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锻炼数学的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套平面图形,有圆、三角行,长方形,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和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游戏复习

  1、考考眼力

  ⑴想一想那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大?

  课件比较快的演示

  一个圆里面包含一个三角行,三角形里面包含一个长方形,长方形里面包含一个正方形。

  (2)几个不同的平面图形,通过移动,小的都被一个大的覆盖住。定格2秒后隐去。猜测哪个图形的面积比哪个大,怎样判断的?

  生:只要能说出例如:因为三角形在圆里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大或者正方形的平面盖住了其他的图形,正方形的面积最大等类似的观察结果就可以。

  ⑵学生交流出判断结果后,课件演示确认!

  2、找一找,比一比

  学生找一找身边两个物体上的一个面,用自己的方法比较他们的大小。

  生:自由活动,相互演示,师巡视。

  [评:本节课是这一个单元的第二教时,要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三年级的孩子还是处于低年龄阶段,创设有趣的生动的导入手段是进入良好学习状态的前提。]

  二、设疑导入

  1、创设疑问,诱导探究

  ⑴在学生的自主比较前提下提问底大多少呢?例如课桌面到底有多大,你的橡皮一个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大吗?学生知识冲突,有疑问。

  ⑵追问:想知道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准备怎样告诉老师?

  2、师:要求学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告诉我你的课桌面到底有多少大?

  生:小组讨论用自己的方法去测量课桌面的大小。

  估计情况:①用数学书、文具盒等去比划,说出有几本书大小或者几个文具盒大小。用课件演示静止画面:两种大小不一样的书(文具盒)在进行测量。②用尺在量两条边的长短。③用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的大小不一的平面图形一个一个摆。(故意设置的,但不做提示,以培养学生主动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④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可能会想到画格子的方法。

  3、讨论几种情况:

  ⑴通过静止画面的提示:大小不一样不能准确表示。

  ⑵学生可能说到长是多少,宽是多少?师明确要解决的是面的大小,非长宽的长度?

  ⑶①有可能选长方形或正方行的摆,追问,为什么不选圆的?

  ②想:选长方形、正方形都可以,那么这个桌面的大小就出现两种情况,有7个长方形大或者8个正方形大,利用课件演示模拟画面,加强学生的判断表象,从而否定。

  ③在学生的争论中,会提出大小一样,才可以比!追问:要让所有的人都用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去测定那么改怎么办?

  4、师揭示:为了正确测量或计算面积大小,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作为面积单位去测量。

  [评:当学生用不同的物体的面在比较大小后,会发现学生有争执的意想,此时是学生接受探索新知的最佳时机,给予学生探索学习的机会,鼓励合作学习,探索新知,针对学生探索的结果,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筛取,选择最佳方案,充分体现了学习方法的转变,学生完全是根据自身需要而进行知识的探究。]

  三、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认识1平方分米

  ⑴请一个学生选一个你认为比较合适的,大家都可以一样用的一个平面图形的大小作为面积单位。估计情况:有可能不同的学生会选择大小不同的两个正方形。

  ⑵学生测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讨论确定选取边长为1分米的一个正方形,师明确这是我们大家都统一的一个面积单位,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⑶用1平方分米,去测量课桌面的大小,告诉老师现在统一的课桌面大小可以怎么说了。为什么?

  ⑷比一比,身上哪个部位的大小比较接近1平方分米。

  估计情况:一个手掌心的大小;面颊的大小

  看一看教室里什么东西的面大小接近1平方分米

  ⑸用1平方分米测量你身边的物体一个面大小。

  学生操作活动,师搜集学生活动信息,以便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评:有效的操作,合理的指导,清晰的展示知识点。]

  过渡:搜集到有学生用1平方分米测量文具盒的面或者橡皮的一个面,或者没有孩子去测量较小的面的面积,提问:A为什么不去测量较小面的面积大小;B你觉得用1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橡皮的一个面的面积合理吗?你想怎么办?引导学生考虑要用到一个比1平方分米小的面积单位。

  ([评:根据实际的需要产生探索新的知识的欲望]

  2、认识1平方厘米

  ⑴尝试作出1平方厘米的这个面积单位的大小?你想怎么样做?

  生:从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分米,可以知道边长师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单位是1平方厘米。

  每个学生自己在纸片上画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剪下来!

  ⑵剪的那个正方形的面积有多大?(1平方厘米)每个孩子用红色涂一涂。加强感知。明确1平方厘米是一个比较小的面积单位。

  ⑶找一找身边大小和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学生边叙说边用1平方厘米去比划,再次加深这个面积单位的表象,强化1平方厘米的感知。

  估计情况:一个手指甲盖的大小;一个电源按钮的大小;

  ⑷想:下面的两个长方形都是有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他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

  ⑸用1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身边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大小。

  [评: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不仅能是每个孩子体会到知识的迁移是掌握新知识的一个好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更是体现了做数学这个先进的教学理念。新的知识直接指导运用于生活,使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

  3、认识1平方米

  ⑴猜想:还可能有其他的面积单位吗?是哪一个?为什么这样想?

  ⑵回答要点比较小的物体表面面积大小用1平方厘米,那么大的面积应该有大的面积单位去测量,1平方米!⑶也请做一个1平方米面积单位。学生的回答肯定是不行,太大了,作不了的!追问:到底有多大呢?

  ⑷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比划1平方米的大小。

  ⑸出示1平方米大小的一张纸,展示给学生看,放在地上让学生站一站,看能站几个人?追问1平方分米能站人吗?加深两者之间的感观区别。

  ⑹用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估计教室里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注意合理选择测量的对象。如黑板,地面,窗户

  [评:数学学习的过程是简单的个体受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主题的探索与发现过程,这种过程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是孩子们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尝试,建构的过程,再次基础上的新知识的产生是润物洗无声的,是丰满的!在这个环节中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是老师提供,学生根据实际选择的,1平方厘米是自己做出来的,1平方米是学生在上两个知识的基础上猜想后得到验证得到的,体现了解决问题的层次性与策略性。]

  四、巩固练习

  1、在上面一个层次的练习上,师要求学生回答教室里其它物体表面面积的大小应该选择哪一个面积单位比较合理,为什么?

  2、想想做做2,P81页

  ⑴提示:哪位同学想提醒大家点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良好的审题能力。)提示要点:第一个是封面的长,应该些长度单位,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

  ⑵你是怎样解决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这个问题的?学生能多方面的表述自己的解题策略。例如:填写200平方米是不可能的,200平方分米也是不可能的,只有200平方厘米或许还有其他的策略。

  3、填空题: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

  3、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是2()。

  4、一条手帕的面积大约是4()。

  5、教室地面大约是40()。

  6、小明的身高比小华多5()。

  [评: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知识的运用,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民主化的提问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开放性的交流体现了尊重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五、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2、同学们是怎么学到这些知识的?

  [评:非为总结而总结,必须提供学生一个反思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的时机,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奠定基础]

  [总评: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的位置,解决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本课注重揭示和呈现矛盾,巧设悬念,以激趣为基点,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不断地碰撞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在知识点的呈现次序上先组织认识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迁移和推导的形成来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小表象,在相互的比较中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面积单位。

  2.能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

  (1)师:同学们你们的脸面是指哪一部分?

  学生摸脸,但也有学生比划出脸的一周

  师强调:脸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师: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师:你们还可以摸出哪些物体的表面?

  2、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为什么你们一看就知道谁大谁小?你们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学生上讲台比划三个图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不同学生说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面积?

  学生回答:书面、桌面、地板、瓷砖……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3.引出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提问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

  (1)提问: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有多大?

  感知数学课本封面有多大。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学生1:大约三个手掌大小。

  学生2:大约有我玩耍扑克6个那么大。

  (2)我们的黑板有多大?

  学生1:黑板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教室门那么大。

  学生2:黑板的面积大约有4平方米

  学生3:黑板的面积大约有10个课桌那么大

  ……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各种各样,知道用身边的物体大小来比较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如果老师不了解你身边的物体,我就无法相象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大小?谁有好办法?

  学生回答: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

  (1)量: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边长。

  教师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时介绍1平方厘米的读法和写法。

  (2)看:看一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让学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4)想: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

  (5)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盖,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4页中的第1、2、3题

  四、课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1—6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的操作体验中,探索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能用自选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难点: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袋(袋中装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卡纸,小三角形、小正方形、圆形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大小:

  师:同学们,这有两张白纸,小鸟和小狗将要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涂满谁就获胜,你们认为谁会获胜呢?

  生:小鸟,因为小鸟的纸小一些,小狗的纸大一些。师:那我们看看谁会获胜(PPT演示动画),确实是小鸟获胜,刚才大家所说的纸的大小实际上是纸的面的大小。

  (板书:大小)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

  1、认识物体的面积。感知面:

  师:生活中的物体都有面,你能从你的身边找到面吗?

  生:数学书的面、课桌的面、黑板的面……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一下就找到了那么多物体的面,有些物体还不止一个面呢?现在请同学们伸出你的小手,这是我们的手掌面,跟着老师一起来摸一摸,(摸的时候得慢慢的全都摸到),好,这是我们的手背面,再请你请你拿出数学书,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摸的时候得摸整个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背面,那这些面是数学书的侧面(用手摸4个侧面),好,同学们来比较一下我们的手掌面和数学书的封面谁大谁小啊?

  生:数学书的封面大我们的手掌面小

  师:你说的可真完整,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像刚才我们所摸的手掌面、数学书的封面以及同学们所说的课桌的面、黑板的面我们都把它统称为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而且我们发现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的面积(板书:的叫做它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师: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ppt展示)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手掌面的面积(PPT展示)

  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

  生:课桌面的面积。

  师:老师想问黑板表面的面积是什么?

  生: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师;请你能像这样(()的大小就是()的面积ppt展示)与你的同桌说一说。

  2、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好了,同学们,请把头转过来,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小,那以前学过的图形它也有大小吗?(ppt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师:这是?

  生:正方形师:这是?

  师:三角形

  师:比较一下他们谁大谁小啊?

  生:正方形大三角形小。

  师:你说的可真完整。

  师:看来图形也是有大小的(板书:图形),其实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像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PPT展示闪动)三角形的大小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PPT展示闪动)

  师:(ppt出示不封闭图形)那这个图形它有面积吗?

  生:没有(有缺口、没有封闭就没有界限就没有面积)师:看来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它的大小(板书:封闭)。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或们)

  生:齐读概念

  师:那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的红色部分能够表示它的面积?

  生:正方形、圆形、长方形。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不能表示它的面积呢?

  生:那涂得只是它的三条边

  师:那三条边的总长度是三角形的什么?

  生:周长

  师:那它的面积应该是那一部分?

  生:那三条线段围成的里面的那部分。

  师:那爱心形为什么不是呢?

  生:因为它没有涂满

  师:那它的面积应该是覆盖整个爱心形的表面。

  三、自主探究,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

  1、观察法

  师:面积有大有小,那我们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几个图形当中谁的面积最小啊?你一眼就可以看到。(ppt出示一组大小不同的封闭图形)

  生:圆形

  师:是的,当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差异很大的时候,我们就用观察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板书:观察法)师:在这里,还有一个图形的面积也比较小你也一眼能看出来,是哪个?

  生:三角形(消失)

  2、重叠法

  师:那剩下的这两个图形你还一眼能看出来吗?

  生:不能/红色长方形的面积大、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一样大。

  师:到底谁说的对呢?那你们能想个办法验证一下吗?

  生:把他们合起来,重叠一下

  师:好,就听你们的,把他们重叠一下,现在谁的面积啊?

  师:黄色长方形的面积大师:是的,你们很有数学头脑!当两个图形他们的形状大小都比较接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板书:重叠)

  3、探讨测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

  师:(ppt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那老师这还有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呢?用观察法行吗?(不行),用重叠法法试试?好像还是看不出来?那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小组指导,点拨用图形去摆),看看有什么好的方法?开始。讨论完汇报

  生1:用剪刀剪,把多余的部分拼在一起进行比较(剪拼法)师1:你可真会思考,这个方法很好,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我一动剪刀就破坏了它原来的图形,所以在这不太合适,你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生2:用小正方形去摆,看哪个图形小正方形摆的多,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用某种图形作为测量的单位,分别放到这两个图形中去摆,摆的多的面积就大是吗?是这样的吗?

  师:那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师:好的,大家说的这些材料老师都为你们准备好了,请选择你认为最合适的图形进行拼摆,在操作之前呢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3人拼摆,1人填写报告单,看哪组完成的又快又好?

  师:有不明白的吗?请小组长从课桌里面拿出学具带开始组织活动。师:四处巡视。

  师:好了,同学们,请做好,表扬动作最快的前面的同学,我看到很多同学都已经测量完了,比较出结果了吗?哪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

  师:看!多勇敢的小组,掌声鼓励。

  师:小组汇报时,其他小组做起来,认真看,注意听,看哪个小组最会倾听?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生1:我们组是用圆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9个,长方形中共需摆10,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好,你们组汇报的很清楚。

  生2:我们组是用正方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9个,长方形中共需摆10,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哪个组也选的这种图形?你们的结果是谁的面积大?

  好,你们也交流的很明白,请回!

  生3::我们组是用三角形纸片来测量的,正方形中共需摆15个,长方形中共需摆33个,结论,长方形的面积大。师:像刚才同学们用正方形、圆形、以及试着想用三角形去拼摆的方法叫做拼摆法(板书:拼摆法)

  4、回顾优化

  师:同学们,把学具收到桌子的一边,看哪组同学动作最快,好了坐起来,看黑板。你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种方法,那在这些图形当中,你们认为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呢?为什么?

  生: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的图形且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在拼摆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师:你懂得可真多,还知道密铺的知识。

  师:用三角形和圆形去摆仅能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但他们没有铺满,还有空隙,只有正方形能铺满。所以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

  师:老师这还有一个工具,方格纸,如果借助它我们就会很快的比较出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不想知道老师是如何操作的?生:想

  师:我把这张透明的方格纸放在两个图形的上面,就能直接看出这两个图形各占了多少格?占的格子多的面积就大,我们来看正方形一排有几个格子?生:6个师:有几排?生:6排师:那6个6是?(36)正方形共占了36格

  再看长方形,一排有10格,有4排,4个10是40,长方形共占了40格,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进行测量吧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数学书翻到62页,快速完成最下面的做一做,开始!

  三、巩固应用

  1、下面的图形面积各是多少?

  师:面积单位选出来了,会不会用它来测量面积呢?

  师:(1)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师:几个面积单位?生:有15个

  师:这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这个不够一个面积单位怎么办?

  生:移到那个地方

  师:不够一个的,凑成一个面积单位师:我们就说它的面积是16.

  (2)自己数一数生:27

  2、区分面积和周长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说说下面生活中的小事是和面积有关还是和周长有关。

  (1)、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坚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2)、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地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四、回顾小结

  1、回顾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生1:我认识了面积

  生2:我学会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生3:我知道了面积单位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小脑袋很会思考,知道了什么叫面积,还会比较面积的大小,对吗?最棒的是同学们自己发现了测量面积的工具,是什么图形啊?

  生:正方形延伸

  师:下面老师给你们一个任务,用这个小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学校的操场的面积吧?

  师:用这个小正方形合适吗,到底用多大的好呢?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先不告诉你。回头先自己去量量看多大合适,好吗?

  师:同学们关于面积的知识你还想学习什么?

  生:面积的计算

  生:面积的单位

  生:……

  师: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数学学习就是这样有魅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永远都有这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今天这节课只是面积学习的开始,后面我们还会学很多关于面积的知识。好,这节课就到这里,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下课。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4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3页例3和“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不同单位面积的表象,能说明或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能根据实际正确选择面积单位。

  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和操作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和单位面积大小的观念;培养观察、类比等思维方法,体会不同面积单位意义的一致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通过面积单位的认识,体会学习内容的发展和自身的知识的积累,初步了解面积单位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教学难点]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4把米尺;学生在课本第111页上剪下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2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每组准备4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引导:我们的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请你摸一摸,让同桌的小朋友着一看。启发:我们教室每张课桌面是同样大的。你想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的具体数量吗?那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出面积有多大这样的数量呢?

  引导:你能用一个物体的面量一量,说出大约有几个这样的物体面大吗?自己选一个物体,比如课本、文具盒、垫板、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用它的面去量一量,看看大约是多少,等会大家交流结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量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师板书交流的结果)

  2.引入新课。

  质疑:同样大小的课桌面,为什么量得结果里的数不一样?请你说说是为什么。那怎样就能使大家量得的结果里的数是一样的呢?说明:看来,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需要用统一大小的面去量面积。我们量长度用长度单位,而这里量面积就要用面积单位。也就是说,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观察感受,认识单位

  1.说明单位。

  引导:你看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说明:大家想知道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首先我们来看面积单位。在测量和计量面积时,常用的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提问:看了这些面积单位,你又想知道些什么?说明:大家看到这些面积单位,又想知道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的,各有多大。接下来我们就认识这些面积单位。

  2.认识平方厘米。

  (1)说明:我们上节课数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看一个图形面积有几个方格大,用的方格是正方形的。今天要认识的三个面积单位,是像方格那样的正方形,但不同的单位,正方形大小不同。

  引导: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从我们准备的这些小正方形中,找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找出来举给老师看一看。

  指出:小朋友的眼光真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黑板上贴出1平方厘米)小朋友量一量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提问:边长是多少?指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家仔细观察这1平方厘米的大小,记住它的大小。(板书:1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cm2。(板书:1cm2)这里cm表示厘米,右上角的小“2"表示“平方",也读成1平方厘米。(让学生集体读两遍)

  (2)引导: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摸一摸它有多大。你有什么感觉呢?告诉大家。

  拿这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与你的指甲比一比,看看哪个指甲面的大小最接近。交流:你哪个手指的指甲接近1平方厘米?和同桌说说你接近1厘米的是哪个指甲,把那个指甲给同桌看一看。观察:大家看一看1平方厘米的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把1平方厘米记在心里。强调: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

  (3)引导:大家观察教材第61页的两个长方形,都是由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知道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为什么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说明:要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只要看这个图形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4)引导:你能拼一个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独立拼一拼。交流、展示拼成的不同图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面积是4平方厘米。说明:用几个1平方厘米拼成的图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3.认识平方分米

  (1)引导:平方厘米这个单位比较小,一般用来测量比较小的面。如果要测量像课桌面、椅子面这样比较大些的面的面积,就要用稍大一些的面积单位。现在大家拿出你准备的这样一个稍大些的正方形,(贴出1平方分米)量一量边长,想想它可能是哪个面积单位。

  提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认为它是哪个面积单位?

  指出:大家的判断真对!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请同样观察这1平方分米的大小,并记住它的大小。追问:1平方分米是怎样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3)引导:你能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码?试着比划给老师看一看。指导:1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比划:一只手手心朝前,一只手手心朝里,用拇指和食指搭成边长大约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大约就是这么大。想象:大家在头脑里画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记住它的大小。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分米呢?请你举出说一说。(学生举例交流)强调:1平方分米就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大小。

  (3)测量:请大家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同桌两合作,再量一次课桌面,看看大约多少平方分米。(学生操作测量)交流: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指名几人说结果)这次测量结果里的'数相同了吗?为什么这次会相同呢?提问:我们是怎样测量的?把你的量法做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学生演示)说明:测量长方形面的面积,可以一行一行地量出这一行是多少平方分米,再量出有多少行,得出一共有多少个平方分米。长方形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4.认识平方米。

  (1)引导:根据前面的学习,你认为1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的大小?说明:边长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画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板书:1平方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这样大的正方形是1平方米。量较大面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作单位。

  提问:1平方米还可以怎样写?学生读一读。

  (2)引导:你能用米尺摆出1平方米吗?由组长负责,带领全组同学在前面或后面摆一摆,看一看1平方米有多大;再往里面站人,看看1平方米的地方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看到1平方米有多大了吗?你个例子说说,什么物体的面大约1平方米?1平方米大约可以站多少个同学?说明: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大家刚才那样站9~10个同学所占的面积大约1平方米。

  (3)引导:根据黑板上画的1平方米,你能估计一下黑板面大约有几平方米大小吗?

  5.梳理面积单位。

  (1)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各有多大?你能比划或者举例,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约各有多大吗?

  (2)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面积单位的三句话。提问:这三个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怎样排列?说明:其实还有比1平方厘米更小的,比1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以后我们再认识。(在板书的3个面积单位两端往左右标出箭头)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量出面积特别是多少。

  交流: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摆的?(演示、观察每排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摆了几排,一共多少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摆了几排,每排有几个1平方厘米?说明:一个图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在测量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时,可以像刚才这样,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看每排是几个1平方厘米,有几排,就能知道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在图下对应填写单位名称。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这两个单位有什么不同?你发现有什么联系吗?(用1厘米做正方形的边长,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指出:长度和面积的意思不一样,长度是线段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所以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要用正方形表示。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这里要填哪些面的面积单位?插图表示什么地方的大小?请小朋友想想这些面的实际大小,看看量得的数,想想用哪个单位名称,再在()里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选择3道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说明:选择面积单位,要想想物体面的实际大小,再看看量出的数,思考用哪个单位是正确的。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问题要帮助解决吗?

  2.课后活动。

  布置: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相互合作,用旧报纸拼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积和门窗面积,在小组之间交流。回家作业:补充习题第49页。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不同方法。

  教学用具:

  课件,学具盒,不同面积的长方形纸,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若干,乡镇图片,蜡笔。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介绍荷叶、太和、桂阳的特点

  一、激趣导入

  1、涂色比赛

  2、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知

  1、教学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物体表面,体会物体表面的大小小结: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观察封闭图形和非封闭图形的特点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3)教学面积的.意义: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2、教学面积大小比较的方法

  (1)当两个物体面积相差很大的时候,可以用眼睛观察出面积的大小

  (2)当两个物体面积相差不大的时候,可以用重叠法比较出面积的大小

  (3)可以选择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4)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用小图形摆一摆,数一数

  (5)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听一听,辨一辨,如果这件事情跟周长有关就用手指画圈表示,如果跟面积有关就挥一挥手掌表示。

  2、哪一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注意:两个半格合起来可以变成一个满格。小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3、根据方格数量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小结: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时候,方格的大小应该一样大,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直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激发探究意识

  让学生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太麻烦了!

  1、复习回顾。看看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比划5厘米、10厘米的长度。

  3、用学生尺测量黑板的长。

  (1)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她)的'尺的长度,再量出黑板的长度,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看看量了几次,发现了什么。

  (2)请测量的学生和观察的学生谈感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米”

  (1)教师介绍长度单位“米”,并板书课题--认识米。

  课件出示:“米”的确定与演变。

  教师介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板书:米、m)

  (2)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教具“米尺”,并介绍:测量较长的长度要用到“米”,这个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

  教师边说边用米尺在黑板上画出一条1米长的线段。

  2、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高、一庹与1米长进行比较。

  (2)通过观察,感受“1米”的长度。

  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通过测量,进一步体验“1米”的长度。

  让学生测量绳子,找出1米、2米、3米……分别有多长。

  3、探究“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估一估。

  师: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1米有这么长(指着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1厘米有这么长(边说边在黑板上1米线段的下面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段),大家估一估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让学生猜一猜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并说明理由。

  此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此处要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将“1米”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

  (2)观察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数完后,教师提问: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3)课件展示。

  用课件展示: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1米里有10个10厘米。

  再次理解:100厘米=1米。

  三、拓展延伸,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

  1、课件展示:介绍不同的长度测量工具及其各自的特点。

  2、实际测量:完成教材上第9页练习一第5题。

  四、反馈评价,深化理解

  基础练习

  1、填一填。

  2、教材上第8页练习一第3题。

  3、教材上第8页练习一第4题。

  拓展练习

  比划30厘米、50厘米、80厘米、1米分别有多长。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米m

  1米=100厘米

  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特别是对测量,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于米的认识和1米的长度的建构,大部分学生掌握得比较好。但是,由于测量活动学生不是很熟练,有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到测量的方法和数据的感知上,因此,有少数学生还是没有落实,要加强学生的组织教学。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7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举例等活动,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及平方分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难点:

  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出示操场平面图,内有篮球场图,旁边还有一个较小的体育器材室图。

  师:从图上可以看出,操场大约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你能学着老师的说法一句话吗?

  2、谈话:刚才有同学说他的课桌面有×个书本那么大,有×个文具盒那么大,有×张正方形纸片那么大,别人听了能明白他的课桌有多大吗?如果别人根本不知道课本有多大,他的文具盒盖有多大,他手中的纸片有多大,就不可能知道他的课桌有多大。现在,全世界已经规定了统一的面积单位,那就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那么,这些面积单位各有多大呢?下面我们分别进行研究。(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拿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测量他们的边长。

  提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回答,讲述: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c㎡表示。(板书:平方厘米c㎡)

  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画一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说一说:出示课本78页上的两个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让学生拿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讲述: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号d㎡表示。(板书:平方分米d㎡)

  比一比:用手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

  3、谈话:请大胆猜测教室里黑板的面积有多大?

  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单位去测量怎么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怎样规定它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揭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举例: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积接近1平方米?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填写。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汇报。

  2、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感受面积单位的必要性,通过实例认识面积单位,认识面积单位有多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借助实例探索面积单位的过程,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提升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的学习过程,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积单位的认识。

  【难点】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知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之前如何表示面积的大小。请学生用方格纸测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

  预设有学生数出6个格子,有学生数出24个格子。

  请学生分析原因,明确是由方格大小不同导致的。

  提出统一面积单位的需求。引出课题。

  (二)讲解新知

  提问:你们听说过哪些面积单位?

  预设学生说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师介绍三种面积单位的含义及符号: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符号表示为cm2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符号表示为dm2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符号表示为m2

  学生活动:在学具中分别找出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纸片,感受大小。

  (三)课堂练习

  请学生找一找身边面积约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表面。

  预设学生举出指甲盖、粉笔盒的一面、地砖等例子。

  (四)小结作业

  小结:提问学生有什么收获。

  作业:利用今天所学,说一说生活中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

  2.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初步体会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图形包含面积单位的个数。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知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吴江市实验小学本部校园面积大约有2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吴江市实验小学爱德双语分校校园面积大约有4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师:看了这两幅照片和这两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比本部的面积大。

  生2:爱德双语分校的面积是本部的2倍。

  出示照片和文字说明: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大约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6号飞船降落伞的面积。

  师:同学们,李老师工作的学校、神舟6号飞船的降落伞等我们并不熟悉,但是,借助足球场来打比方,我们对它们的面积就有了大概的了解。你们平时听过或者用过这样的比方吗?今天,我们就从打比方入手,学习新的知识。

  [思考:打比方初步渗透了这样一种观念:描述或者比较面积的大小如果有一个标准作参照,就可以把面积量化。这里打比方所借助的中介正是面积单位的雏形。这种比方也常见于报刊,常闻于言谈,也就有利于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一种自然、亲切的情感。]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如果妈妈问我们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你准备用什么东西来打比方呢?

  生1:我想用书本来打比方。

  生2:我想用树叶来打比方。

  师:那就让我们用一些物品来铺整个桌面,看看课桌面的面积到底有多少个这种物品的大小。(指导学生分别用一次性纸杯、数学练习簿、大楷簿和树叶等物品铺满课桌面,要求同一张课桌面只能用同一种物品来铺。)

  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物品来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这种物品那么大?

  生1:我是用数学练习簿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8本数学练习簿那么大。

  生2:我是用树叶来铺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15片树叶那么大。

  生3:我铺的是大楷簿,课桌面面积大约有6本大楷簿那么大。

  生4:我铺的是纸杯,我的课桌面面积大约有40个一次性纸杯口那么大。

  师:(电脑出示用四种物品铺桌面的过程)我们一起来回顾刚才铺物品的过程,(指铺满纸杯的图)纸杯那么多,你们是怎么数出来的'?

  生:先数一行有10个,再数正好有4行,410=40,所以一共有40个。

  师:说得真好!(指四种铺法的图)我们用这些物品铺在桌面上,能形象地说明桌面的面积有多大。但是,看了这四种铺法和得到的结果,你觉得有什么不妥吗?

  生:这些数都不同。

  师:是啊,同样大小的桌面,怎么表示面积的数却不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生:用同样的物品来铺。

  师:同学们,还记得学习长度单位时的情景吗?当时,我们用铅笔、小刀、手来测量课桌的长,也得到了不同的数,觉得不好,后来学习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要准确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就要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的面积做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思考:在课桌面上铺物品,其实质是让学生自选单位计量面积,选择的单位不同,计量结果就不同,学生因此产生统一计量单位的心理需求。提供四种物品让学生选用,增强了不同单位,不同结果的对比度,学生统一单位的愿望也更强烈,也能突出作为单位的本质特征:同一种单位的形状、大小必须相同。指导学生数纸杯个数的过程,蕴伏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回忆长度单位的引入过程,为引入面积单位寻找了另一个固着点。]

  2.认识平方厘米。

  (1)学。

  师:(出示1平方厘米的模型)这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取出同样的一个模型。观察一下,它是什么形状的?

  生:正方形。

  师:请用直尺量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生:边长是1厘米。

  师:边长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生: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师:(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平方厘米可以用符号cm2来表示(板书:cm2),也读作平方厘米。请用笔写一写这个符号cm2。

  (2)记。

  师:让我们一起来记住今天的第一位新朋友吧!举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示范),仔细看,用心记,闭上眼睛努力想,把1平方厘米印进你的脑海里,头脑中有1平方厘米了吗?

  生:(齐)有了!

  师:来,让我们拿起笔,把脑海中的1平方厘米请出来,画在纸上。(学生齐画1平方厘米。)

  师:再拿1平方厘米的模型对照一下,画对了吗?不对的可以重新改一改。(学生对照,修正。)

  (3)找。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纽扣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贴花纸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3:我的指甲面大约有1平方厘米。

  师:大家拿起1平方厘米的模型,和自己的指甲比一比,你哪个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1:我的大拇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

  生2:我的是中指。

  (4)拼。

  师:请大家从学具篮中再取出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拼在桌面上。如果有不同拼法,可以拼好一种后,再拼另一种。(学生拼图。)

  师:同桌间互相看一看,拼法相同吗?你拼成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6平方厘米。因为是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

  生2:因为它们都有6个1平方厘米。

  师:这两个长方形的形状相同吗?面积呢?

  生:形状不同,面积相同。

  师:也就是说,看一个平面图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就看它包含多少个面积单位;一个平面图形中有几个面积单位,面积就是几。

  (5)估和量。

  师:请每人从学具篮里取出一张邮票。估计一下,一张邮票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生1:8平方厘米。

  生2:20平方厘米。

  师:你是怎样估计的?

  生:我的食指指甲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刚才我用食指指甲比画了一下,大约是8平方厘米。

  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我们有1平方厘米的模型啊。大家把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在邮票上,看看它的面积到底有多少!(学生发现一个人的面积单位数量不够,于是与同桌合作。)

  师:邮票的面积是多少?

  生:(齐)12平方厘米!

  师:为什么?

  生:它的面上能铺12个1平方厘米。

  师:请每人再拿出一张电话卡。先估计面积是多少,再用面积单位检验。(由于面积单位的数量不够,指导学生用印有1平方厘米方格的面积量具来测量。)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电话卡的面积。(实物投影仪展示蒙着量具的电话卡)

  生:先数整格的,一行有8格,共6行,68=48,接下来2个半格或3个小半格可拼成1格,大约是56平方厘米。

  [思考:五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以丰富的学习方式、流畅的活动过程、细腻的指导帮助,引导学生经历建立1平方厘米概念的过程。在建立概念的同时还注意充分挖掘这些环节的内涵,比如,看一个平面图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多少,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这与引入面积单位时学生所产生的心理需求相呼应;再如,数电话卡面积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习惯。]

  3.认识1平方米。

  师:你们估计黑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演示用1平方厘米量)你们觉得怎么样?

  生1:太小了!

  生2:应该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师:还真有一个大一点的面积单位。(出示1平方米的正方形布)猜猜看,这个面积单位应该是什么?

  生:平方米。

  师:能说说怎样大小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吗?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

  师:会用符号表示平方米吗?写在本子上。(请学生在黑板上写m2)

  师:(出示4块1平方米的布,发给每个小组1块)每组的同学先商量,准备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什么物品,再实际铺一铺,看能铺多少这种物品。

  学生分组铺物品,三个组分别铺书本、书包、椅子,还有一个组挤着站在1平方米的布上。

  师:请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本组铺物品的情况。

  生1:我们组在1平方米的布上铺了24本书。

  师:可你们并没有铺满,怎么知道要24本书的?

  生1:因为一排铺了6本,可以铺4排,一共能铺24本。

  生2:我们在1平方米上铺了9个书包。

  生3:1平方米上可以放4把椅子。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平方米上可以站几个人。

  生:(齐)1、2、313人。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1:(指屏幕)这个屏幕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2:我家的桌面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生3:有的电视机的屏幕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师:这块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生:(齐)2平方米。

  [思考:用平方厘米量黑板的面积,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索较大面积单位的需求。平方米的意义和符号都放手让学生自己解释或书写,是刚才认识平方厘米时积累的经验的即时运用。让学生自选物品铺满1平方米,是教材中站人活动的拓展,也是先前课桌面上铺物品活动的延伸。最后又回到黑板的面积,整个认识过程浑然一体。]

  4.认识平方分米。

  师:你们还想学习什么面积单位?(平方毫米、平方分米等)再学一个平方分米,好吗?你认为1平方分米有多大?平方分米怎样用符号表示?

  生: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在黑板上写出dm2)

  师:学具篮中有一个1平方分米的模型,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找到模型)对照这个模型,用手比画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示范并指导学生比画)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生1:(举起学具篮)这个篮子的底面大约有1平方分米。

  生2:插座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三、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师:下面我们做些练习来巩固新学的知识。请看课本第79页想想做做第2题。自己在书上完成。(学生完成练习)

  师:我们先看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生1:平方厘米。

  生2:平方分米。

  师:你同意谁的意见?

  生:64平方分米。因为刚才电话卡的面积是五十多平方厘米,方桌面比电话卡大多了。

  师:再看信封的面积大约是200

  生:平方厘米。

  师:操场的面积大约是3600

  生:平方米。

  师:最后看第一小题。谁把这个问题再读一读,要读出点味道来。

  生:数学书封面的长大约是24

  师:谁来回答?

  生1:平方厘米。

  生2:厘米。

  师:今天学的是面积单位,你为什么填了长度单位呢?

  生:24是数学书封面的长。

  师:你看题真仔细!我们认识新朋友面积单位,可不能忘了老朋友长度单位哦!(把黑板上的1平方分米贴在1平方米的左上角,再把1平方厘米贴在1平方分米的左上角)看了贴在一起的面积单位,你有什么想法?

  生:它们相差很大。

  师: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以后我们会进一步学习。

  [思考:把第一小题放在最后反馈,既不干扰练习重点,顺着学生的思路把面积单位逐个再回忆一遍,又能集中注意,拓宽认知结构。三个面积单位的对比,形象鲜明,为后面学习进率埋下伏笔。]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能利用面积单位的换算解决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探索过程,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新意识与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成功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面积单位的换算。

  【难点】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学过哪些面积单位?学生可得: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引导学生回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提问学生: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二)讲解新知

  教师展示1平方分米的大正方形与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顺势提问:需要多少张小正方形可以铺满大正方形。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得:每一行都有10个小正方形,一共有10行,即可算出一共有100小正方形。

  引导学生说出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教师明确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即平方分米与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

  教师提问: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1平方分米?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组织活动点明三种思路:

  (1)类比仿照,借助上图把1平方分米想成1平方米,1平方厘米想成1平方分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2)推理猜测,1分米=10厘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米=10分米,通过推算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3)面积单位的转化,通过上一个探究过程中,有10与10相乘,回想到之前学习过的正方形的面积单位公式。正方形的面积1平方米,边长为10分米,所以为10×10=100(平方分米),利用转化思想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教师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活动,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总结: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三)课堂练习

  (1)3平方米=_______平方分米

  (2)500平方厘米=_________平方分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作业:与父母分享今天所学的内容。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11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法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景,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初步培养学生操作、分析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方法。教学难点: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和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说一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约有多大?

  2、课件出示: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明白:厨房地面的面积和地砖的面积单位不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先把“分米”换算成“厘米”为单位,再进行计算;也可以计算出厨房的面积,再换算。教师:面积单位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其它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怎样换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单位换算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知识内容,在这里应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情境中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课件出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和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2、摆一摆。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里摆一摆,看可以摆多少个?学生尝试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可能有学生会说自己的小正方形不够,这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想法解决。)学生可能会采取小组合作或者只摆两个边,再算一算有多少个的方法。说一说:这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比较概括。教师:我们知道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知道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也是100平方厘米,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借助学具操作让学生形象的感受到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体验合作交流学习的好处,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方法上的基础。】

  4、想一想: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独立思考,再小组内说一说,汇报讨论的'结果。(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也可以这样想:1米=10分米,正方形的面积可以用10乘10等于100平方分米,可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看一看,说一说: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明白了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关系,运用知识、方法的迁移让学生独立探究平方米和平方分米之间的关系,能让学生体会到自主探究的乐趣与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填一填1平方分米=x平方厘米3平方米=x平方分米

  200平方厘米=x平方分米500平方分米=x平方米学生自己填一填,说说是怎么想的。

  总结换算方法:进行单位换算时,要先确定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再看是把较小的单位换算成较大的单位,还是较大的单位换算成较小的单位,从而确定是该添上几个0还是去掉几个0。

  6、再出示开始时的问题:明明家要装修厨房,厨房的长是30分米,宽是27分米,用面积是900平方厘米的地砖铺地,需要地砖多少块?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解决。

  板书:900平方厘米=9平方分米30×27÷9=810÷9=90(块)学生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三、自主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自己填一填,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

  2、自主练习第2题。学生先认真读题,明白“占地面积”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3、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解决每一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怎么列式计算,然后独立解决。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你是怎么学习的?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总结收获的时候,不单单总结知识上的收获,还有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收获,这样学生在总结的同时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课后反思: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12

  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教学难点:

  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0页例6。

  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

  教师说明: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

  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8平方米=()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5平方米=()平方分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填一填、

  7平方米=()平方分米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700平方分米()平方米10平方米=()平方分米

  4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课桌长是5()黑板的面积是3()

  3、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厘米,宽是2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四、思维训练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厘米,它的长是50厘米,宽是多少分米?

  2、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8米,宽是6米。如果用每块面积是6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约多少块地砖?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在实际的计算中理解了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掌握了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正确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7、72页例8及第74页5—8题,75页9、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

  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教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9×200=1800(平方分米),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第74页的第5题,集体订正。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

  (1)6平方米=60平方分米。

  (2)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3)用8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4)用8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平方分米。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6—8题。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然后独立完成。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最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第6题:18×12=216(平方分米)

  答:墙报的面积是216平方分米。

  (18+12)×2=60(分米)

  答:花边总长60分米。

  通过练习,明白需解决的两个问题:一是求面积,二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

  第7题:6×3=18(平方米)18—3=15(平方米)

  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平方米。

  解决此题时要让学生明白: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

  第8题:200×6=1200(米)1200×8=9600(平方米)

  答:能给96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让学生明白洒水车洒水的面积是长方形,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洒水的宽度是8米不变,洒水的长度是(200×6)米,长×宽就是洒水的面积。

  4、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5页第10题。

  让学生读题,了解题意,独立完成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单位名称。

  楼房高15()数学书厚6()

  课桌面的面积33()课桌长8()

  足球场的占地面积是7200()

  3、教室的黑板长35分米,宽2分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在黑板四周贴一条彩带,彩带的总长是多少?

  3、一台压路机,压路的宽度是3米,每分钟行驶38米,压路机15分钟能压多大面积的路?

  4、学校要粉刷教室左边的墙壁,墙壁长8米,宽4米,墙上有3扇窗户,每扇窗户2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五、思维训练

  1、判断。

  (1)用14米的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小。

  (2)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26厘米。

  (3)6公顷=600平方米

  (4)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

  (5)用6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

  (6)用4个1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4平方米,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2、一根铁丝能做成长2分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做两个同样的的正方形,那么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花池长3米、宽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把它的宽延长2米,长不变,它的面积增加多少?周长增加多少?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1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测量活动,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面积单位。

  2.能选择正确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一些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初步感知物体的表面。

  (1)师:同学们你们的脸面是指哪一部分?

  学生摸脸,但也有学生比划出脸的一周

  师强调:脸的一周的长度叫什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师: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师:你们还可以摸出哪些物体的表面?

  2、感知封闭图形的大小。

  教师出示以下几个封闭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为什么你们一看就知道谁大谁小?你们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学生上讲台比划三个图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问:有谁知道什么叫做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

  不同学生说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寻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有面积?

  学生回答:书面、桌面、地板、瓷砖……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体的表面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

  3.引出面积单位。

  二、探索新知

  1、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老师提问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面积。

  (1)提问:数学课本的封面大约有多大?

  感知数学课本封面有多大。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的封面,

  感觉一下它有多大

  学生1:大约三个手掌大小。

  学生2:大约有我玩耍扑克6个那么大。

  ……

  (2)我们的黑板有多大?

  学生1:黑板的面积大约有两个教室门那么大。

  学生2:黑板的面积大约有4平方米

  学生3:黑板的面积大约有10个课桌那么大

  ……

  师:同学们,你们的回答各种各样,知道用身边的物体大小来比较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如果老师不了解你身边的物体,我就无法相象所要求的物体的面积大小?谁有好办法?

  学生回答:统一面积单位。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

  (1)量:让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边长。

  教师指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同时介绍1平方厘米的读法和写法。

  (2)看:看一看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大小。

  (3)摸;让学生摸一摸1平方厘米的面积有多大。

  (4)想: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海里回想1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

  (5)应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拇指指甲盖,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3.比较面积单位的大小:把三个大小不同的面积单位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生活中哪里会用到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44页中的第1、2、3题

  四、课时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15

  学习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有多大。

  2、正确区分和使用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与关键:

  重点:掌握常用面积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关键:正确区分和使用面积单位及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面子是多少?

  3、这两个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与交流

  自学课本第70页例6,71页例7完成下列题目。(学法指导:先独立完成,自己解决不了的.再与同桌或小组内成员交流)

  1、独立思考:1平方分米的图形和100平方厘米的图形面积大小一样吗?

  2、小组合作: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3、怎么将平方米化成平方分米?怎么将平方厘米化成平方分米?

  三、自我挑战

  1、8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8平方米=(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14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2、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

  ( )张是4平方分米

  一块手帕的面积是5 ( ),合( )平方厘米

  3、一副长方形的宣传画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四、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我会用( )。

  • 相关推荐

【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的认识11-07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11-09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11-09

面积与面积单位教案05-27

数学教案:《面积单位》集合01-04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15篇05-31

小学数学面积单位教案15篇11-09

数学认识面积评课稿04-06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范文(精选12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