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是几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能根据条件正确找出有关倍的关系。
3.根据情景图,围绕几是几的几倍来自己编题并回答。
教学重难点:
知道求几是几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课题
二、探究过程
三、练习
1.师出示情景:
(1)小丁丁们一起到动物园玩耍,看到了什么?大象:10只长颈鹿:5只大狮子:2只小狮子:6只
(2)大象、长颈鹿只数作为已知条件,可以提哪些问题?算式呢?一共多少只?10+5大象比长颈鹿多多少?10-5还有吗?大象的只数是长颈鹿的()倍?
(3)像这样,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是今天要学习的本领。
2.出示:几是几的几倍1.认识“倍”。
(1)问:大象的只数是长颈鹿的()倍?你是怎么知道的?10里面有2个5。
(2)如果请你来列个算式,可以怎么列呢?用除法计算,为什么用除法?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求大象是长颈鹿的几倍,就想10里有()个5,算式是10÷5=2
师:倍不是具体的单位,所以2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2.找有关倍的关系。
问:除了大象和长颈鹿,还有哪些动物的只数也有倍的关系呢?找一找,说说()是()的()倍,列式计算。
1.P37页2填一填,算一算。
你还能提其他哪些问题呢?自己说一说,四人小组交流。
2.P37页3、4,看图填一填,列式完整解答。
3.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桃子9个20元苹果3个5元梨6个15元用学过的本领编题并列式计算。
看图个别说同桌讨论个别说说齐读个别说说指名说同桌说说个别说自己说说指名说独立练习汇报交流独立练习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学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2.体会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和遵守交通规则等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巩固看图辨认方向的知识。。
教学难点:
用语言表达物体所在方向位置的大致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游戏激趣: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现在你们都知道那些方向?
敬老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示画面)
星期天,小明、小刚和小红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但不认识路,只有一张图,请大家仔细观察势挂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挂图,帮助他们找到所走的方向和路线。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完成说一说
请大家算一算谁家离敬老院远,谁家离敬老院近?
看望老人后,他们怎样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组织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说出
小明回家要先向西走60米;现、再向南走20米;小刚向增走50米,再向东走30米。
二、问题探索
完成练一练第1题,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图文:读懂题意,独立完成。
想一想自己确定游乐场的方法,在小组内说给同伴听。
汇报交流。
设疑:如果在商场西20米处设停车场,用O标出,怎么确定位置?你还可以确定哪些物体(景物)用适当的符号标出来,小组内说一说。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出示寻宝图,引导观察,自由说一说小动物的寻宝路线。
学生汇报。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小兔送信,请你们帮他算算,从出发到回到家一共走了多少米?小组内讨论:确定路线,再计算。
三、实践应用
练一练第4题。
请你说一说回家的路线,要求运用四个方向准确地表述。
把大家说的路线制成一幅线路图。每小组指定一人说,其余同学共同完成图。
板书设计:
小红向西走60米到敬老院;
小明向北走20米,再向东走50米到敬老院;
小刚向西走30米,再向北走50米到敬老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初步培养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①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② 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③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1、师:同学们喜欢去公园吗?为什么?
2、师:今天王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很有趣的地方,哪呢?我们今天要到“数学广角”里去走一走、看一看。(课件出示:去数学广角得买门票,儿童票5角钱一张,请大家将准备好的5角钱拿出来。如果你能用这些钱币说出5角钱的一种付法,就可免费到数学广角去玩。多媒体出示1角、2角、5角三种面值的人民币)。
3、学生小组合作后,展示学生不同的拿法:
生1:我拿的是1张5角的纸币。
生2:我是这样拿的,2张2角1张1角。
生3:也可以这样拿,1张2角3张1角。
生4:还可以这样拿,5张1角。
师: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有重复或遗漏的吗?真棒!现在咱们就进数学广角。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找到启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排列
(课件出示: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数字宫,我们先做个摆数游戏!用数字卡片1、2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请孩子们先独自摆摆,可以边摆边记,看谁摆最完整?
生1:我可以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
生2:我也是。
(课件出示: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
师:同学们,用数字卡片1、2摆成12和21这两个两位数。那用数字卡片1、2、3可以摆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同桌合作,一人摆数字卡片,一人把摆好的数记录下来,先商量一下谁摆数字卡片,谁记数,比比哪桌合作得又好又快。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你们摆了那几个两位数?
生1:我们摆了13、32、21
生2:我们摆了13、12、23、31、32
生3:我们摆了13、31、23、32、12、21
2、合作探究排列
师: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而有的却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保证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请每个小组进行讨论,看看有什么好办法?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找一个人把他记下来!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生1:我摆出12,再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就是21,再摆23,交换后是32,最后摆13,交换后就是31,这样就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生2:我先把数字1放在十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12和13,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十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个位,又分别组成了21和23,最后把数字3放在十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个位,分别组成了31和32,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生汇报,师板书)
生3:我先把数字1放在个位,再把数字2和3分别放在十个位,分别组成21和31,我接着把数字2放在个位,数字1和3分别放在十位,又分别组成了12和32,最后把数字3放在个位,数字1和2分别放在十位,分别组成了13和23,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生汇报,师板书)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6个不同的两位数。真了不起啊!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要想既不重复也不漏掉,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在操作活动中成功,在交流中找到方法,在学习中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知组合
师: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赢来了免费游玩数学广角的门票,老师祝贺你们
(教师不自主的一边走一边伸手和同学握手)。提到握手,老师又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吗?问题是:如果三个人握手,每两个人握一次,三人一共要握多少次呢?
(小组汇报结果并表演)生1:6次。生2:3次。生3:4次
师:到底几次,小组为单位,看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个人一共要握手多少次?(学生活动)
(请2组小朋友汇报) (请这2组上台表演握手) 师:两个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要握3次手。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排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可以摆出6个数,握手时3个同学却只能握3次,都是3,为什么出现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结论:摆数与顺序有关,握手与顺序无关。 摆数可以交换位置,而握手交换位置没用。
三、应用拓展,深化探究
1、搭配衣服(应用练习)
师:现在我们去那里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欢迎到游艺宫观看时装表演,这四件衣服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书上连一连,画一画。(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起来告诉我们大家究竟有几种不同的穿法呢?
生1:一件上衣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这样有2种,另一件上衣又可以配两条不同的裤子,又有两种,这样一共有4种。
生2:我是1号和3号,1号和4号,2号和3号,2号和4号。
师:书上没序号你也学会给它们编号了,真了不起!刚才这位小朋友从衣服入手,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从裤子连,每条裤子连两件上衣。也有4种搭配方法。
师:如果你是模特,你最喜欢穿那套衣服,为什么?
生1:我喜欢1号和3号搭配,红色的好看。
生2:我喜欢1号和4号搭配,这样的衣服穿起来很漂亮。 ,,,,
2、从数学广角出发经过学校回到家中有几条路可走?
3、(拓展练习)终极大挑战—— 电话号码:3 3 0 8 4 ( )( )( )
最后三个数字是由1、3、9组成
的,猜一猜,明明家的电话号码
可能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总结延伸,畅谈感受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该回家了!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好玩吗,有趣吗,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学得真高兴啊,我学到了怎样排列数字。
生2:我也很高兴,我学到了排列时有好的方法能让我们既不漏掉也不重复。
师: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数学问题,只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就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把生活装点的更加美丽!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3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习
1、填空
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个位算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如果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借()当十。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25+18= 90-25-11=
学生独立完成,并找两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师:连加、连减的题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连加、连减的题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活动2【讲授】创设情境,新知探究
1、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你平时乘车都去过哪里?
2、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出示例3)。
师:你们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了南山站。
(1)仔细观察,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车上原来有67人、从后门下车25人、从前门上车28人。
(多找几名学生说67、25、28分别表示什么)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师提问引导67-25+28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3)分小组讨论如何笔算67-25+28。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计算方法。最后在练习本上试做。
4、汇报成果,比较评价。
(1)指名两位学生(板书各种算法)
(2)引导观察,对比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师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习惯。
师:你们可真棒,看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
出示例4: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活动3【活动】巩固练习
一、用竖式计算
1、52+29-38= 65-28+17=
2、32+(55-46)= 86-(13+42)=
二、解决问题
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5位同学,27位同学毕业了,又加入了25位新同学,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
【教具准备】
例题图,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播放丑小鸭动画片断,你看过这个故事吗?丑小鸭讲的是它在小时候因为长的丑处处被人欺负,后来经过自己顽强的努力终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那你知道美丽的白天鹅生活在哪里吗?今天我们请来了白天鹅为大家做向导带大家去做客吧。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天鹅例题1。看:湖里有几只天鹅?演示:又飞来3只。现在呢?谁能说出完整图意。
[演示:又飞走2只。说出正确图意,然后老师演示完整图意。湖里有4只,飞来3只,又飞来2只,现在有几只天鹅?谁能把图意完整的说一遍?你知道怎样列式吗?求先飞来3只,怎么办?]
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3)又飞走2只又该怎么办?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
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
根据图意想一想,先算什么?
你怎么知道先算4+3接着什么?用哪个数减去2?谁能说说4+3—2的意义?演示课件,鼓励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2、教学天鹅例题2。
咱们再来看看另一个湖里的天鹅吧。
演示:先有4只飞走2只,又飞来3只。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出图意,独立列式后集体订正。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看我们学习的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吗?
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像这样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1、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2、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总结:加减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教学反思】
我首先用丑小鸭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然后演示天鹅飞来又飞走或飞走又飞来的过程,让学生形象的感知加减混合算式的具体含义,从而掌握了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和方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一、填空。
1.○○○
△△△△△△△△△△△△
△的个数比○的个数多( )个。
2. 量一量,左边这条线长( )厘米。
3.把1米长的电线剪去40厘米,还剩( )厘米。
4.□×3>25 □÷9<9
5.青青每天吃两个水果,一星期要吃( )个水果。
6.按规律接着填,并统计出每种字母的个数。(一条线上写一个字母)
(1)a b b a b b a
(2)b c c d b c c
a ( )个 b ( )个 c ( )个 d ( )个 合计( )个
7. 右图第( )层第( )个是五边形,第3层第3个是( )边形,线段在第( )层第( )个。
二、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果果每分钟大约走60( )。
①米 ② 厘米
2.方方家请的钟点工每天工作2( )。
①秒 ②分 ③小时
3.钟面上的时刻是( )。
① 9:5 ②9时05分 ③9:05
4.得数是四十几的算式是( )
① 32+18 ②62-15 ③48÷8
三、判断题。
1.每张邮票8角钱,3元最多能买3张这样的邮票。( )
2.被减数是八十几,减数是二十几,差一定是六十几。( )
3.在装有红、黄两种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次,摸到的球一定是红球。( )
4.手工艺品展。
瓷器展 竹编展
绣花展 剪纸展
石雕展 景泰蓝展
(1)石雕展的北面是绣花展。( )
(2)竹编展在瓷器展的西面。( )
(3)从景泰蓝展到绣花展一定经过石雕展。( )
(4)从石雕展到竹编展不一定要经过绣花展。( )
四、解决实际问题。
买1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4件相同的圣诞礼物。
(1)买5棵小圣诞树的钱可以买多少件圣诞礼物。
(2)如果每棵小圣诞树36元,每件圣诞礼物多少元?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的活动体验1dm和1mm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初步理解1dm、1mm、1cm、1m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分米
(一)估一估,量一量
1、今天学习一个新的单元测量。图上这支铅笔,你有什么办法,说说这支铅笔有多长?
2、你估计它有多长呢?把你估计的填在表格里。你怎么估计的?
3、量量看吧,把你量的结果也填在表格里。
4、量得铅笔有多长呢?
5、10厘米还有个名称是什么?
对!10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反过来说,1分米等于10厘米。用字母表示就是:1dm=10cm
(二)找一找
1、在尺子上找找10厘米,用手比划一下,看看有多长?这么长就是1分米。
2、在尺子上找其它的1分米。
3、画一条一分米长的线段。
4、量量看你的手掌,大约有多长呢?
5、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分米?
(三)想一想
1、1米里面有多少个1分米呢?说想法,在尺子上数一数。
2、分米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帮助呢?
3、当量比较长的物体时,我们就可以用分米做单位来测量了。
4、估计一下,数学课本大约有多少分米呢?
5、量量看吧
活动二:认识毫米
我们认识了1分米的长度和用字母表示,知道分米与厘米和米的关系。现在来看第二支铅笔,自学第二支铅笔这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告诉大家你知道些什么?(字母表示、长度、与厘米的关系等)教师梳理:
1、毫米的作用。
2、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你有什么感觉?;拿出你的一分硬币,你发现什么了?象这样的长度就大约有1毫米。
3、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有1毫米。
4、估计数学课本的厚度有多少毫米呢?量量看。
5、画一条长二十毫米的线段。
6、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毫米呢?1分米里呢?1米呢?(小组里讨论一下)
7、到现在为止,一共学习了哪几个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的区别吗?
活动三:练一练(第一题),小组互助。
《铅笔在多长》教学反思
一、开展体验性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铅笔有多长》一课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认识分米、毫米,体验并建构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它们与其他单位间的关系。在体验长度单位的意义活动中,学生的回答极其精彩。分米可以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毫米太小了,可以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在体验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讨论出 10厘米就是1分米,10分米就是1米,1米里面有1000个1毫米。
这样教学,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深化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好的掌握数学有效的学习途径,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愉悦。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
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体验性学习为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因而当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个极富个性的过程。
在《铅笔有多长》教学时,认识1分米后,提出问题,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分米吗?学生有的说从10到20、20到30、30到40等等,还有的学生发现不一定是整十数的,还可以1到11、2到12、5到15等,最后还有学生总结出起点到终点的个位都是相同的,这样刚好就是10厘米。至此,教师再进行一个定论:也就是说,只要够10厘米就是1分米。
再如,体验1毫米的长,伸出你的手,比划1毫米的感觉,学生说太小了,比蚂蚁还小呢,蚂蚁都有几毫米呢 ,这些感觉就说明了学生在脑中已经形成了1毫米的初步感受了。同时,他们也体验到毫米的作用,量很短小的物体的长度,还有当不是整厘米时,认识毫米就知道多几小格就是几毫米了,教师理解了,适时进行点拨:也就是能帮助我们测量更精确,对吗?
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欣赏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上,学生随时会闪现与众不同的想法,耐心听取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激励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来,从中解读他们的体验和思维,这样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本节课的不足
《铅笔有多长》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空间观念,并能进行估计、测量。除了让学生说和想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加深他们的感受。本节课就在这方面忽视了,没有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训练,以致学生建立的观念不够扎实,两个单位的作用只停留在理论上,不会学以致用。
四、困惑
本节课没有能够加强针对性的练习,最主要因为让学生探索和交流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于是练习的时间就无法达到充分。那么,如何处理好探索交流与技能训练之间的关系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美丽的动物乐园,长颈鹿正在跟小动物们开会。
长颈鹿说:春天到了,大地开始复苏,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猴子说:我们也参加盖房子的劳动。长颈鹿伯伯,飞回来多少只小鸟?几只小鸟住一间房呀?
二、讨论计算方法(独立尝试)
观察画面上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三、体验乘、除法的关系
1. 动物乐园飞来了一些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有7间房子可以住多少只小鸟?
怎样列式计算?用哪句乘法口诀?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每6只鸟住一间房子,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平均住在7间房子里,每间房子住多少只小鸟?
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正确迅速地进行除法口算的关键是什么?
四、变式练习
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栋房子?
五、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练一练的题目。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掌握5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上这节课,你们高兴吗?
首先老师想邀请大家到智力加油站为我们的大脑加加油。一起来,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吧。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5+5+5= 3+3+3+3+3= 9+9=
看来同学们以前都学的很认真,老师希望这节课也能像以前一样认真。
(设计思考:通过对连加的复习,加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来到了森林里采集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的松果,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知道有几堆松果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那你知道每堆有几个吗?
2、 探究方法(说一说数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帮小松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松果?怎样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生1、一个一个的数。
生2、5+5,10+5,15+5,连续加五算出得数。
生3、五个五个的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师:大家的数法真多,你喜欢哪一种数法,为什么?
(课件出示:松果五个一排的排列整齐)。
师:五个五个的数既简便又不容易出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试着五个五个的数一数吧。
3、用乘法算式表示
师:第一排有5个松果,是1个5,怎样列算式呢?
师:第一排和第二排一共是10个松果,是2个5,怎样列算式呢?3排、4排、5排一共有多少个松果?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小组赶紧动笔试一试吧。
(设计思考:知识的引入体现了由易到难的规律,五个五个的数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还能为下面编制口诀打下基础。)
三、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1、编制口诀。
组织学生汇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5=525=1035=15
2、 发现规律。
我们根据松果的排数写出了这些乘法算式。现在请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吧。看着这些乘法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小组讨论)
生:这些算式和得数都有一定的规律,每个乘法算式中都有乘数5,积一个比一个大5。
师:对了。如果你掌握了这里的规律,就能很快的记住这9道题的,动脑筋想想,看谁有好办法记隹这些算 式和得数?
生1:想着图记,1排有5个松果,2排有10个松果
生2:记住1个5是5,2个5是10
生3:用乘法口诀来记更方便,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师:利用口诀来记又顺嘴,又方便。刚才有同学说1个5是5,如果把个字去掉,变成一五得五,把2 个5是10变成二五一十就顺口了。(板书)你能不能编出下面的口诀呢?(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编制口诀。)
师:哪一组的同学能把编制好的口诀读给大家。
师:同学们,你们和他编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把刚才那位同学编的口诀移到黑板上吧。和我一起说
3、背诵口诀。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口诀,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1:我发现上下两句口诀的积之间都是相差5。只要能记住五五二十五,就能想到四五二十、五六三十。
生2:我发现这些口诀都是四个字或者五个字,一五得五中有一个得字。
生3:在这些口诀中前两个数字不一样大时,总是小数在前面、大数在后面。
同学们说的太对了,让我们闭上眼晴默默地背一背这些口诀。
(设计思考:鼓励学生自己编织5的乘法口诀,完成后又鼓励学生找出口诀中的规律。既能加强记忆,学习过程也能更加生动有趣。)
4、 介绍口诀。
师:你们知道吗,乘法口诀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你有什么感受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体验感悟,巩固练习
1、熟记口诀
(1)对口令
师:知道了乘法口诀的悠久历史,你们想不想记住这些口诀呢?想不想和老师玩个对口令的游戏呢?我读上句, 你接下句,看哪个同学接的快。
师:现在和你的同桌来玩这个游戏,男生先说,女生对。然后女生先说,男生对(生生互动)
找两组上台表演。
听口令说算式。我们再来玩个稍微有点难度的游戏。
我说一句口诀,看你能说出几道乘法算式呢?
师;下面我找一个同学说一句口诀,然后由他指定一个同学说出这句乘法口诀说出的乘法算式。
(2)用口诀完成口算练习
2、填一填,教科书第31页练一练第2题。
小猫可调皮了,他也给我们出了道难题,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小猫每跳一格表示5,跳两格就是2个5,3格、4格呢?
3、解决问题
智慧爷爷也要考考大家,大家一定要加油啊。
(1)一个盘子有5个杯子,三个盘子一共多少个杯子?
看图说图意
自己动手算一算,列出算式,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2)一件衣服5个扣子,,四件衣服几个扣子?
看图说图意
自己动手算一算,列出算式,说一说用了哪句口诀。
(设计思考: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
五、课堂总结
请小朋友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师小结:我们自己创编了5的乘法口诀,知道乘法口诀为了顺口都是四五个字,口诀中前两个数字不一样时都是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上下两句口诀的积之间都是相差5;我们还会用口诀快速的口算乘法,还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口诀背的不熟练的同学课下可要加点油了,口诀不熟练就很难又对又快的进行乘法口算,甚至以后再学习的除法问题也很难全对。
六、课后作业
熟记五的乘法口诀。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本课教学目标是在学生已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定位的,让学生在画一画、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中,学会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的方法,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并能够运用加法、减法和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用画图、语言叙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铺垫导入。
1、动手操作。
用小棒摆一摆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说一说。
2、揭示课题。
(1)复习乘法和加法的'意义。
(2)引出课题并板书。
复习导入,通过动手摆小棒,了解学生对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义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为用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二)交流理解,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理解题意。
(1)课件出示例7:
比较这两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②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有多少张?
(2)审题交流下列问题:
①你知道了什么?
两题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②这两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第①题的条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第②题的条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张桌子。
③比较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条件中都有4和5;不同点:第①题有4排桌子,第②题有5排桌子,两题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引导学生仔细读题,关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明确题目条件和问题,为后继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作好铺垫。
2、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尝试解题,教师指导。
(2)汇报交流,教师板书。
①54=20(张)
②5+2=7(张)
(3)多种表征,沟通联系。
①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
a、这两道题都有4和5,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样?(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
b、你能用摆学具或画图等方法说明自己的想法吗?
②交流展示,沟通直观图与实际问题及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
(4)用语言表征数量关系,明确运算的意义。
结合图说说两道题中4和5分别表示什么?4和5之间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①小题中4表示排数,5表示每排桌子的张数,要求的是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第②小题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张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张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来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
小结:这两道题虽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张桌子,但题目给的条件中4和5表示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3、检验结果,梳理强化。
(1) 回顾反思:这两道题的解答正确吗?
(2)讨论检验的内容和步骤。
①先检查什么?再检查什么?为什么?
②按书上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检验。
本环节设计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检验结果的思路,结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三个环节展开教学,使学生在提出问题后自主探究方法,学会用多种方式表征数量关系,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说明选择不同运算的道理。通过反思回顾,明确检验的内容和步骤,进一步深化理解数字相同,但条件表述的意义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渗透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巩固运用,深化理解。
1、基本练习。
第64页练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如果每个班要要选出5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2)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两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么做的理由。
2、变式练习。
(1)教材第64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学生自主练习,灵活运用加、减、乘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8题。
汉字木笔画是4画。
①汉字森的笔画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②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独立完成,建立数笔画问题与乘法意义的联系。
3.综合练习。
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的第11题。
引导学生正确审题,找出隐含信息,再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我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想一想,我们是按什么步骤解决问题的?解决问题时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同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进行归纳,让学生在反思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宝塔”,不过,要想到达最高层,我们必须找到开启每一道门的金钥匙,小朋友,你们有信心吗?
一、引入新课
1、让我们先进入第一层,门上写着一组算式:
2+3+6 5+5+5 9+1+2 2+2+2+2 4+4+4
2+3+6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5+5+5中的三个加数相同不相同?谁能根据加数的特点把这些算式分成两类?
追问:你是怎样分的?(左边一组加数都相同,右边一组加数不相同)这些算式的相同加数是什么?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呢?
二、感知“几个几相加”
小朋友真聪明已经得到第一把钥匙,进入第一层,现在我们要争取进入第二层啦!
(1)出示例1图
提问:图中几只小白兔?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2+2+2=6(只),3+3+3+3=12(只)。
这两个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板书:3个2相加 4个3相加
追问:这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连加;每一题的加数都一样)
(2)完成第页的“试一试”
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根,摆5堆。提问:摆了几个2?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用加法怎样列式?这道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
继续要求学生摆小棒:每堆摆4根,摆3堆。提问:摆了几个4?怎样列式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三、认识乘法
1、出示第2页的例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台电脑?你是怎么知道的?请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并说一说是几个几相加。板书:2+2+2+2=8。
(添加电脑图片为6个2)是几个几相加,你能把加法算式写下来吗?
(添加电脑图片为10个2)现在呢?
谈话:随着电脑数量的增加,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列加法算式你们感觉怎样?(太麻烦了)
介绍:不要着急,有一种方法能够解决这问题。(揭示课题:认识乘法)
像:2+2+2+2=8,4个2相加可以用乘法算,板书4×2 2×4 分别读作4乘2和2乘4
板书: 2 × 4 = 8
4 × 2 = 8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读写乘法算式
提问:6个2相加,用乘法算怎样写算式呢?10个2呢,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3、完成课本第2页“试一试”(先独立完成,再评讲校对,并让学生说一说,求5个4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四、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 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评讲时反过来让学生说一说乘法算式都表示什么。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五、连系实际
谈话:在完成了上面的题目后,我们已经冲刺到“智慧宝塔”的最高层,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庆祝一下,好吧。
拍手游戏
要求: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六、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设计说明
1.搭建平台,培养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设计根据以上理念,以教材提供的素材为背景,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适当引导,充分交流。
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基于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由于有上节课的知识作为基础,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只扮演引导者,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教师在恰当的时候提出要求、引出问题后,引导学生按照问题的要求分组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全班进行汇报。整节课都是在交流讨论后由学生自主列式解答,加深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 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知道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来计算。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乘法的相关知识,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直接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48页例2。
2.提出要求:仔细观察实物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1)学生认真观察实物图,获取数学信息。
(2)汇报交流。
预设
生1:有3束气球,每束都有5个。
生2:可以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生3:根据前两名同学的回答,可以归纳为:有3束气球,每束都有5个。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3.提问:综合获取的数学信息,你想怎样列式?
(1)小组讨论。
(2)指名汇报。
预设
生1:可以用加法计算:5+5+5。
生2:可以用乘法计算:5×3或3×5。
(3)提问:你能计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吗?
预设
生1:我根据加法算式能计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因为5+5+5=15,所以5×3=15、3×5=15。
生2:我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计算出乘法算式的得数。
4.提问: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有3束气球,每束都有5个,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求3个5是多少)
5.认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吗?(教师说明)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统计表在格子纸上画出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知道在统计图中,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
过程与方法:创设实际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经历数据的整理、分类以及数据呈现等统计过程,初步渗透统计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表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知道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播放生日歌)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歌)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师生交流)那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个月有几个小朋友过生日,比如这个月(10月)有多少人过生日?你有什么好办法?
(10月份生日的小朋友站起来数一下举手)
师:我们班本月过生日的人都有谁呢?(师生交流)
师:大家的想法真不错,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我们班级每月过生日的人数分别记录下来,小丁丁也是用月份分类的方法对小朋友的生日做统计的。
前情复习,引入课题
师:像这样同一个月份的小朋友站在一起,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月份到底有多少人过生日了,那我们要用到我们学习过的哪个好朋友来记录呢?(统计表)
出示记录表
信息收集与整理
信息反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数字比较)
师:从这张完整的统计表上,就能很清楚的把月份和人数一一对应起来,但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数字的大小才能得出过生日人数最多和最少的月份,那有没有一种统计方法能一眼就得出结论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统计方法——统计图。(教师板书课题)
动手实践,探究新知
介绍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师:观察这张图,你能看到些什么呢?
(每个格子大小一致,横轴上表示月份,纵轴上表示人数)
师:下面看老师是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出1月份过生日的人数的?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课件演示)
问题1:对准横轴的哪一位置开始画的?
问题2:画了几格?对准纵轴上的哪一个数?
师:那现在你知道在这幅统计图中1格表示几呢?(1格表示1)
师: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1格表示1呢?
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根据条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问题1:几月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问题2:11月过生日的人数比10月的人数多几人?
小结
师:今天学的统计图都是用直条的长度来表示数量多少的统计图,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称之为“条形统计图”(补充课题)
巩固知识,拓展练习
师:小胖和小丁丁学习了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他们分别带来了自己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师: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小胖的条形统计图
小胖统计的是什么?
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1格表示几人?
问题2:参加哪种兴趣班的人数最多?
问题3:参加数学兴趣班的人数比参加绘画兴趣班的人数多几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丁丁的统计图。
师:小丁丁统计的是什么?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呢?
师:喜欢蛋筒的有几人呢?(通过此题让学生意识到1刻度不仅可以表示1,还可以表示2。)
请学生根据条形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怎样预定下次冷饮的数量呢?
五、精彩小结,展示自我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六、自主探究,作品展示
出示上节课师生共同整理的统计表(本班最爱吃的水果的统计表)
同桌讨论,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作品展示
根据统计图学生自己提问题,当小老师。
板书:(条形)统计图
标题
横轴条形统计图:直条长度数量的多少
纵轴
每格代表1每格代表2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整理,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通过知识的系统复习,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并整理乘法表中的规律,能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问题。
2.在经历整理、找规律、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感受数学规律美。
学情分析
这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了1~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对乘法口诀进行整理与复习。人教版教材第101页第2题主要安排了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借助乘法数表巩固乘法口诀,使得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二是发现规律。通过观察发现乘法数表中的规律,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并感受其中的思想方法。三是运用规律。应用发现的规律完成一些变式练习。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学生已系统地学习完了表内乘法,对乘法口诀基本上都已熟悉,学生基本上已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口诀的含义,也进行了关于乘法口诀的各种形式的练习。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发现乘法表中的规律
难点:
运用乘法表中的规律进行填数
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一、建构乘法数表
1.出示1、4、9、16、25、36、49、64、81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9个数宝宝,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这些数。
生读
师:这些数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乘法口诀、乘法算式
2.揭题:今天我们要对表内乘法进行复习,板书:表内乘法复习
3.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
出示空的表格
师:你看得懂这张表格吗?如果现在要把9填在表格中,你知道它在哪儿吗?为什么填在这儿?
生可能有:1×9=9?????9×1=9?????3×3=9
师:1×9=9?和?9×1=9都可以用哪句口诀计算?3×3=9呢?
师:9我们找到了3个位置,那16呢?你又能找到几个位置呢?
指名上来指一指
师:猜他可能想到了哪句口诀?
根据生的交流板书:四四十六????二八十六
师:看来有时候看到一个数可以让我们想到两句不同的口诀。
师:那你知道二八十六可以计算哪两道算式吗?四四十六呢?为什么二八十六可以计算两道算式,而四四十六只能计算一道算式呢?
生:四四十六是同数相乘。
师:二八十六这句口诀表示什么意思呢?你能画图表示它的意思吗?
生画图后展示
师:看来二八十六既可能表示2个8相加,也可以表示8个2相加。
4.指导填表
师:1、4、25、36、49、64、81这7个数宝宝,它们的位置又在哪儿呢?你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吗?
师:看到25,让你想到了几和几?看到36呢,你又想到了哪句口诀?
指名指一指,师课件演示7个数宝宝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想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这些数宝宝的位置。
5.独立填写表格
出示要求:
①想一想,怎样填又对又快。
②查一查,是否已全部填对。(同桌检查)
③找一找,有什么规律。
师:你觉得怎样填可以填得又对又快?
指名交流,生交流师课件演示
师:我们可以一行一行地填,也可以一列一列地填。
师:现在你能独立完成这张表格吗?我们来比赛看谁填得又对又快,计时开始。
生独立填写后同桌检查。(预计4分钟)
师出示完整的口诀表
师:说说你是怎么填得那么快的?引导学生说出口诀和顺序。
师小结:看来乘法口诀非常重要,想口诀可以快速完成表格。
活动2【活动】二、探究规律
1.自主探究规律
师:刚才在填表格的时候,有很多小朋友发现了许多秘密,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看谁找的规律多。
活动规则:
①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②与同桌说一说你发现的规律
2.反馈:
预设:①横着看,第一行逐渐加1,第二行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第二行为逐渐加2吗?
生:第二行都是与2有关的口诀。
师追问:第5行会逐渐加几?
师小结:横着看,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②竖着看,第一列逐渐加1,第二列逐渐加2……
追问:你知道为什么第四列为逐渐加4吗?
生:第四列都是与4有关的口诀。
追问:第8列会逐渐加几?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演示
师小结:竖着看,第几列就是几的乘法口诀,所以就多几。
师:原来横着看和竖着看的规律是一样的(课件将两张横看竖看的表格合并在一起)
师小结:不管是横着看还是竖着看,第几行或第几列就会多几。
③斜着看,1、4、9、16、25、36、49、64、81都是同数相乘的积。
生说出相应的口诀。
师:这些口诀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为什么?
师:斜线上的这些数都是由两个相同的乘数相乘得到的积。像这样的数叫做正方形数。
师:1、4、9、16、25、36……都是正方形数。?想一想,还有哪些数也是正方形数?
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正方形数。
3.师:认识了这些特殊的正方形数宝宝,我们再来看看这张表格,如果以这些正方形数为界线,仔细观察斜线两边的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生:1、4、9、16、…、81这一斜行两边的数是相同的。
课件演示把它沿着这一斜行对折,引导学生观察重叠在一起的数都是相同的。
师:原来,斜线左边的数和右边的数是一样的,那这张表只要记一半就可以了。
4.出示乘法口诀表,沟通乘法数表与乘法口诀表的联系。
师:其实这和乘法口诀表是一样,同样我们只要记住这45句口诀,就可以计算81道算式。
活动3活动】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复习了什么?我们先由数想到了乘法口诀表,并在乘法表中找到规律,并应用规律填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5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2.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方法,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地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谜语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能猜出吗?课件出示:有面又有口,有脚没有手,书包吃肚内,自己不会走。(课桌)是的,课桌是我们每个同学的好伙伴,它天天陪着我们一起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课桌有多长。(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二、预习反馈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自由测量。
(1)估。请估计或比划一下课桌有多长。
(2)量。自己选择一件物品进行测量,记录结果。
(3)汇报。让学生说出自己测量的结果。
(4)为什么一样的课桌量出来的数据都不一样呢?分析原因:因为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有的用书测量,有的用笔测量,还有的用手测量,所以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了。那该怎样测量呢,我们来听听智慧爷爷怎么说吧!适时用课件出示智慧爷爷的话: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
2.认识测量工具和厘米。
(1)介绍尺子。测量物体的长短一般都用尺子。尺子有很多种(课件出示常用的尺子:三角尺、米尺、圈尺等,简单介绍各种尺子的名称、用途),我们手中拿的是直尺,课件出示直尺的放大图。
(2)认识直尺。请大家仔细观察手中的直尺,你发现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发现,讲解刻度线、字母cm的意义,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完整介绍:直尺上标有许多刻度线,0表示开始,每一大格表示1厘米,每一大格之间有10个小格。尺子上的“cm”表示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小结: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写作cm。
(3)认识1厘米。师:从刻度0到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能比划1厘米的长度吗?找一找身边的哪些物体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指甲宽约1厘米,图钉长约1厘米。师:在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生:从1到2,从5到6……
小结:直尺上两个相邻数字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4)、认识几厘米。数一数,从0到2之间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从3到8之间呢?猜一猜,从数字2到5之间,6到8之间,0到6之间分别是多少厘米?同桌互相说一说。比一比,4厘米有多长?5厘米有多长?3.量铅笔。
(5)自己动手测量自己写字的铅笔有多长,量完后请一学生上台展示,大家评论。
(6)出示小熊量铅笔图,说一说它量对了吗。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第一幅图:铅笔的一端没有和0刻度对齐,所以是错误的。第二幅图:量对了。第三幅图:从1开始量,最后到6就该用6-1=5,长5厘米,不是6厘米,读数错了。第四幅图:对了。出示智慧爷爷说的话: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的数是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量一量,画一画。完成教材第51页问题三。对于画4厘米长的线,由于学生已经知道了相邻两个数字间的长度是1厘米,所以只要画出4厘米长都可以。
5.小练习。用尺子测量一下课桌到底有多长。小结: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物体两端所对刻度的差表示物体的长度。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完成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画一画,然后交流自己的画法。
五、拓展提升
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
2.下面这把尺子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长度?可以直接量出3厘米、5厘米和2厘米。
六、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3、4、5题。
学生猜谜语。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教师出示尺子,学生观察汇报,发现尺子的特点。仔细观察,发现并感受1
cm的实际长度。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发现测量的方法。动手操作,画一画。学生回顾课堂内容。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画线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注重学生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学生间的合作与互助、探索与创新,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
不足之处:在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时用时过多,导致后面时间过紧。测量方法的指导不到位。
教学建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去获得知识,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
: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上册教案12-25
数学上册教案12-25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2-25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3-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25
苏教版数学广角一二年级上册教案08-24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2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25
数学二年级上册优秀教案02-17